东京奥林匹克海报剧照

东京奥林匹克超清

  • 阿比比·比基拉,JackDouglas,昭和天皇
  • 市川昆

  • 剧情片

    日本

  • 1965

@《东京奥林匹克》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剧情片

@《东京奥林匹克》相关影评

市川崑· 东京奥运会(東京オリンピック —Tokyo Olympiad)1965 这是一部关于1965年东京奥运会的纪录片。看的是170分钟版,片子较长,我花了大约两个晚上才看完。这大概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佳的体育纪录片之一。 1965年东京奥运会对于其时的日本(政府)有巨大的政治意义。这是首个在欧美国家以外举办的奥运会,有一定的历史标志性;日本政府对之极度重视,耗巨资扩建城市,改善基础设施,兴建场馆。60年代正是日本创造经济奇迹,重新走向繁荣之时。日本政府与国民都非常希望向世界展示日本战后的新面貌。从这个角度看,1965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8北京奥运会十分相似,都象征着三个东亚国家的崛起。 本记录片是日本政府出资委托拍摄的,旨在纪录这一历史事件。据说,日本政府一开始希望找黑泽明来拍,但黑泽明的条件是不但要负责纪录片拍摄,还要一揽子主导开幕式与闭幕式——大约是艺术家为了维护艺术的整体性连贯性的一种想法,结果其条件被拒绝;后来日本政府又找了市川崑来拍。市川崑当时还不算国际级导演,知名度有限。 片子的拍摄手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另日本政府非常不满。原因很简单——看看片子就明白了。日本政府希望拍一部更有推介力、宣传性质的片子,要有新闻性、政治性。我想这个中国人很容易理解,就是做出来的东西要服从于政治与宣传的效果。 结果市川崑拍出来的东西完全不符合日本政府的初衷:市川崑拍的是一部纯粹的艺术片,从纯电影、纯艺术的角度刻画了运动与运动员们本身。在二十年后的访谈中,市川崑说,他当时为运动员的拼搏竞技深深感动,希望把真正的奥运精神拍出来。 回头看,导演能够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片子拍下来,而不是简单屈从于政府的压力,实在是很可贵的。 纪录片涵盖了开幕式,各大类的比赛以及闭幕式,由一个个短小的片段组成,其中在最后的马拉松部分达到高潮。每个片段的拍摄都极其考究。如何去拍,捕捉什么样的东西,导演是下了极大的心思的。我想,不夸张的说,观众看完片子以后,对各个运动、运动员乃至运动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都会有相当的升华。在我而言,看这部片子就是一个学习、体验、升华的过程。 市川崑的拍摄有几个特点,一是全力关注运动员与运动本身,拍得非常的纯粹,几乎是没有杂质的。市川崑所忠实记载的不光包括竞技比赛中的冠军,还有诸多的失败者,乃至默默无闻的参赛者。因此,这是一个纯粹的人本主义的纪录片。二是极强的细节性。如拍摄铅球比赛,把运动员投掷前的各种动作表情乃至习惯动作、铅球落地激起的水花、运动员的表情——整个全过程都极其精细地捕捉下来;还有场内外观众的细节。如踮起脚尖看比赛、下雨天滴着水的雨伞、被烟火下哭的小孩;三是客观性:基本上见到什么就拍什么,不加主观色彩,忠实的反映现实;四是极强的氛围营造能力。他的片子能够把所有与比赛无关的杂质都予以剔除:如运动员比赛时,把杂音过滤掉,只能听到运动员的声音,除此之外几乎一片寂静;还有就是通过对运动员在赛前活动的细致刻画,烘托比赛气氛。五是日本人特有的含蓄——很多东西都是点到即止,没有任何夸张或过度的渲染,大多时候感觉平和,但有时会觉得很是压抑。整个片子的基调是沉重的,而非轻松的,更非喜庆的。 纪录片中的一些细节,从今天中国的角度来看,则很难理解的。开幕式墨西哥队进场时,旁白说:这是墨西哥队……下届奥运会将在墨西哥举行。我们也希望下届奥运会比本届办得更精彩。(想象中国的解说在直播开幕式时说,希望伦敦的奥运会比北京办得更精彩)。另外,柔道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日本队的表现相当不错,不过导演选了一段男子无差别级比赛决赛,是日本选手拜给外国选手,屈居亚军。实际上,整个纪录片中都带着这么一种谦逊朴实的态度。它是对运动和运动员本身的歌颂,而不是对民族或国家。 个人认为市川崑对突出个人的竞技运动拍摄得比较好,团体的次之;本人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片段包括铅球、链球、马拉松、撑杆跳、体操、自行车等。这部片子极好。简单地评价,这是一部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的影片。通过它,也可以看看真正脱离了政治与商业的体育是什么样的,真正脱离了政治与商业的艺术是怎么样的。 喜欢体育与电影的人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