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市长海报剧照

代理市长更新HD国语

  • 许还山,杨在葆,潘伟行,冯汉元,孙少伟
  • 杨在葆

  • 剧情片

    大陆

    国语

  • 1985

@《代理市长》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剧情片

@《代理市长》相关影评

1985年出品的电影《代理市长》中的领导形象,是国产影视中最优秀的。这个形象不仅获得当时观众的认可,取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也是国产影视中的领导形象的嵮峰,近30年来从未被超越,甚至没有角色可以接近。 杨在葆的外形,很硬朗,很富男子汉气概。而且,宏钟般的声音又略带沙哑,使人物富于力量又不失沉稳,这和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望一致。 主角发现与指出问题一针见血,对待下级的批评毫不留情,决策果断而雷厉风行——和现实中的朱镕基很相似。 《代理市长》主角的容貌、口才、性格这些比较表面的内容,都和百姓理解的市长很接近了;而且,他的知识与理论似乎也达到了百姓对市长的要求。但是,如果深入分析,这样的人物只能存在于艺术作品,在现实的官场中是不可能生存的,因为他没有基本的政治智慧。 主持改革的领导形象的三个特点: 1)亲民。不管事情做得怎么样,至少要表现出主动为人民服务的姿态,比如要现场走访,艰苦条件下现场办公,走进有困难群众的家庭,甚至还要和年轻人一起跳迪斯科。这些活动,《代理市长》和其他影片一样俗套,但是本片中的形像更加成功。这是因为演员的刚毅气质与平易近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相信他的这些行为不是为了拉选票,而是真的解决问题,因为通过他的外在似乎可以感觉到他的力量。 2)做具体的事。编导的出发点,是让人物做实事,而因为统筹规划等管理工作,编导从知识到实践都不熟悉,转化为艺术就更难了,所以就让人物做很具体的事。比如,交通问题,用修桥来代替,在影片中更具体化为一座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具体为父女两人;电话的问题,简单化为对下级局长发脾气。一般的,这种具体化、简单化,是很讨巧的,因为观众多数也是百姓,并不关心那些抽象复杂的管理,他们看到领导在做具体的事,就足够了。 3)脱离团队。改革者,意识超前,知识丰富,富于才干,敢做敢为——几乎具备了传统文人与普通百姓希望的所有优点。但是,这些人物,只是符合百姓情感化的标准,只是出于文人残缺的知识结构。为了戏剧冲突,也为了发泄文人对现实的不满,改革者倾向于和其他官僚作对——以表现改革者的一身正气、嫉恶如仇的正义与高尚。而这种表现,使改革者失去必须的政治智慧。虽然,《代理市长》中的主角已经在处理制药厂的具体事情中表现出一定灵活,但是在处理官僚的关系中,他几乎会毫不犹豫地树立敌人、打击敌人。最后,在他将要失去最后一个同盟者市委书记的时候,编导只能寄托于更高级别的英明书记,否则结局必然是改革者的悲剧。 所有国产影视中的改革者形象,都具有这三个明显的特点。与《代理市长》同时期的,还有《T省的84、85年》《血总是热的》,他们不象深谋远虑的领导,更象“革命军中马前卒”,执着地前行,不能够或者不屑于组织与领导团队。较晚一些的电视剧《苍天在上》《国家干部》,把脱离团队表现得更加夸张。 土匪式的领导 《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中的领导,更像土匪:满嘴脏话,对人粗暴,会打仗,会欺骗。除了讲义气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良好的品德。 “俗说”领导 《庸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都是用百姓的情感与人际思维来塑造人物。其中的皇帝,是以北京市井的情感、说话腔调,塑造了百姓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小官僚。皇帝,和北京街头的小市民差不多,或者油嘴滑舌,或者无耻无赖,或者鲁莽冲动,或者倨傲得意,动不动就发脾气。 这些号称“正说”的历史剧,事实上不过是街巷中“俗说”。《建国大业》中的毛泽东、周恩来,也是这种“俗说”的产物。 想找一个优秀的领导形象作榜样吗?只能在现实的工作中碰运气了,这种形像是文人、艺人塑造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