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千秋海报剧照

壮志千秋更新HD中字

  • 理查德·迪克斯,艾琳·邓恩,埃斯特尔·泰勒,南斯·奥尼尔
  • 韦斯利·鲁格尔斯

  • 剧情片

    美国

    英语

  • 1931

@《壮志千秋》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剧情片

@《壮志千秋》相关影评

看了豆瓣的评分和评价,很失望,评分太低,评论太浅。在我看来,这是可以和《美国往事》相比的史诗电影。有些方面,如细节、人物塑造或许不如,但在文化、历史、场面等地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更别提这只是1931年的电影。看这部电影,就如同读一部欧美名著一样。首先通过文字提示,将背景交代清楚,然后大场面、摇臂、移动镜头、镜头切换更是清晰流畅。因为年代跨度大(40年),片中的布景、服装等细节做的很认真,能够很明确地辨别。开场后第一个室内戏,通过服装和语言等场面调度,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传统的美国大家庭,讲求规矩体面,大家长是杨西的母亲,一个因循守旧的人,而杨西则代表美国年轻人,一个律师和办报人,一个充满激情的人。通过语言就揭示了冲突所在,并以杨西的离去结束。接下来用几个叠画表现杨西和妻子赶路的情景,远景、全景、近景多机位切换,画面干净又不枯燥。杨西和妻子乘着马车进入人们聚集地,一个将来的市中心。先从中央轴线给这个满是帐篷和车马的聚集地两个俯视的远景。然后给杨西和妻子中景,用移动小全俯视角表现杨西看到的两边赌场、商店和酒吧等,表现小镇的初始,以及以后会出场的人物。这里给出第一个矛盾,就是杨西和恶霸xx的冲突。杨西进入酒吧和xx在吧台相遇,给两人一个正面近景,一个左侧中景。xx因为利益关系杀害了前任报社编辑,而杨西作为新来的报人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势要追查凶手。这样,大的历史西部的发展落到了观众可着眼的矛盾上,吸引人看下去。小镇慢慢建设起来,杨西的报社也开张了。杨西与xx 的冲突作为线索贯穿其中,先是xx在街上开枪调戏杨西,杨西用神枪法打掉xx 的耳环还以颜色。接着xx欺辱犹太商贩,杨西再次挺身而出保护犹太商贩,这里恶霸xx的凶狠无理、杨西的正义魅力、以及犹太商贩的软弱自卑,都表现的淋漓尽致,非常精彩。而犹太商贩作为贯穿全片的主要配角之一,这个亮相也是很有效率。小镇第一次礼拜邀请杨西主持。杨西的演说非常精彩,令人振奋,充满魅力的表演,正义而富有感染力的台词,短短几句话已经让美国精神深入人心。此外,这里的机位也比较多,杨西演讲时的小全、中景、近景各种切换表现杨西魅力,而正面远景(将所有观众包含其中)、杨西身后过肩镜头、妻子和观众崇拜激动的反应镜头,更是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但演讲除了宣扬美国精神(正能量)和展现杨西个人魅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叙事功能。原来杨西在这里诈称要说出杀害前报社编辑的凶手,做贼心虚的xx开枪射击,早有准备的杨西开枪射杀xx,为小镇除去了这颗毒瘤。这场戏开场前渲染杨西和妻子的紧张气氛,开场是表现杨西的正义,然后冲突忽然展开并迅速升级,电光火石之间杨西已经除去恶霸xx,的确是十分好看的一场戏。小镇的发展非常迅速,一个镜头切换帐篷已经变成一排排房屋。如同玩《模拟人生》等沙盘游戏,看一个城市是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起来就已经很让人感兴趣。更何况这时又来了第二个事件,强盗来袭。这是电影的事件,同时也是整个美国西部发展的大背景,以小见大,又关注这个“小”中的人物和感情,正是史诗片的做法。这个强盗并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在最初杨西来西部的路上强盗就出场过,他是和杨西共患难过的老朋友,当时杨西对强盗xx说不要来这个小镇,强盗答应说”好的,除非你邀请我。”强盗来袭,要守卫妻儿以及小镇的杨西只得挺身而出,枪法神准的他歼灭了所有强盗。强盗说了两句话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喽啰说的”哦,杨西在这儿“,他一脸沮丧和懊恼,另一句是强盗xx临死前对杨西说的”sorry,你并没有邀请我“。杨西拯救了小镇成了英雄,然而他杀死了自己的朋友,他是悲伤的。通过之前不到1分钟的铺垫,这里3分钟左右精彩的枪战毫不突兀且人物鲜明,情感很能感染人。不断的变化总能让人心动,这是时间和历史的魔力。几年后,“西部大开发”又开始了,无聊的杨西不顾妻子的劝阻,投身冒险的热潮。五年后,杨西的报社在妻子的打理下形势良好,因为思念丈夫,报社的社长和总编的名字始终是杨西,而杨西的儿子和女儿也长大了。杨西回来了,受到小镇居民的热烈欢迎,作为这个小镇的开创者之一和英雄, 这是应该的。这时另一个冲突展开了,是小镇居民与妓女xx 的冲突,也是美国大背景中不公正的社会秩序(妇女权益问题)暗藏的黑暗与冲突。小镇居民认为xx有罪,要审判他。恰巧回来的杨西,也是代表美国文明与正义的杨西,来到法庭来为xx辩护。通过杨西的对妓女xx悲惨遭遇的陈述,对妇女不公正待遇和有缺陷社会秩序的指控,对公平与光明的慨叹,妓女xx最终被判无罪。这段戏吸引人的首先是这个冲突,而这个冲突即妓女xx的不公正待遇,这是强烈的,具有自然的吸引人的力量,观众期待着看到杨西拯救xx。然后法庭上的辩论也很精彩,因为这是有关文明的进程,道德和伦理的范畴,关乎每个人,并且又是真实的历史。而公诉人的形象塑造也很成功,矮胖的身躯,蛮横的语言,走路好像是跳着的。接下来进入石油时期(1907年),小镇或者说这座城市已经起了高楼、电车还有汽车。百万富翁到处都是,而英雄的先行者杨西,作为坚守良心的代价,财富并无太大变化。以致他的女儿唐娜都心生埋怨。而杨西的儿子爱上了印第安人姑娘,对印第安人歧视的杨西妻子并不同意,但杨西却是支持的。杨西正在竞选州长,没有金钱的他,只靠他的日报评论,即使从前有多大的贡献,似乎也是没有可能竞选成功。这时之前的那个公诉人,现在的财团首脑,来贿赂杨西,说可以帮助杨西成为州长,但杨西成为州长后要出台政策掠夺印第安人的石油份额。杨西拒绝了,并告诉他一定会将政府压迫印度安人的真相刊登出来。这是对政府的反叛,杨西的妻子不同意杨西这么做,但是杨西坚持刊发,他要为美国的信誉负责,而不是政府里几个腐败的官员。文章刊发了,引起剧烈反响和全国的支持。当然,杨西没有成为州长。这里可以看出电影对美国物质主义和竞选中腐败的反对,对平等和公平的歌颂。1929年,40年过去了。杨西的妻子成为了联邦议员,代表着成功的美国妇女形象,俄克拉荷马州的上层阶级和华盛顿来的议员一起举办了祝贺宴会,杨西妻子可谓功成名就。然而令人好奇的是,杨西去哪里了?杨西的妻子都可以成为联邦议员,杨西完全可以成为总统。但是杨西在哪里?宴会后杨西妻子和众官员去参观油田,油田发生一起事故,一个流浪汉“老杨西”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一颗炸弹,阻止了一场大爆炸,拯救了整个油田和所有人的生命。杨西妻子听到“老杨西”的名字,急忙赶去,不错,正是杨西。杨西完全是一个又老又脏的流浪汉了,他说:”宝贝,我爱你。“杨西死去。全剧终。最后的结局实在太过仓促,又过于巧合,让所有观众都意料不到。这不是英雄史诗电影吗?大可以让杨克再次成功归来皆大欢喜结尾。我觉得,或许是有些巧合,但这个结尾却是很好的,完整了整部电影的内涵和体验。要说仓促,电影在最后片段中对杨克妻子却花了大篇幅的呈现,表现她的成功、她的优雅、她的受人尊敬,当然还有她对杨克的思念。这些都让观众对杨克的结局充满期待。但在最后1分钟,杨克出人意料地死了,以一个老流浪汉的身份。所以我不认为是剧组仓促,应该是有意为之。有话说当不知道电影如何结尾时,就给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结局。如果按观众的期待给一个成功的happy ending,不但无聊无意义,也降低了整部电影营造的厚重感。这部电影当然是有承载的,反映美国发展的历史,展现美国人的精神——开拓、冒险、理性、文明,展现遇到的困难历史的阻力,展现美国的罪恶——社会秩序的不公平、物质主义的罪恶肮脏。因此,这部电影的结尾绝不能是平平无奇的happy ending.只是,杨西的结果到底体现了什么,我猜不到。作为开拓者,难道不是安乐地老去,看着自己奋斗终身的果实欣慰而唏嘘吗?为什么会去做流浪汉。有评论说”革命者最大的敌人是革命成功“,这有道理,或许也能解释,但我觉的与整部电影不符。这不是个人传记,探求个人的冒险心理,而是一部国家史诗,但杨西的行为很难和这个国家史诗联系起来。是说国家对开拓者的抛弃吗?当权者对杨西的报复?还是讲发展的罪恶?前后矛盾,有些勉强。还有评论是对杨西这个人最后的结局持贬义的,说革命者只会革命(冒险),否则宁愿去流浪,颇有联系中国十年浩劫的架势。通过电影产生联想没问题,但套在杨西身上我觉得难以接受。杨西作为美国文明的代表,有见识有文化,而当时又是在发展时期不至于无险可冒,他会因为这个去做流浪汉吗?这是对杨西的诋毁。我宁愿相信他因为老去的失落而像海明威一样吞枪自尽,尽管仍然不符合之前杨西塑造的形象(一个理性、自制、理想的英雄)。所以,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导演在没有好的结局时硬凑的点子。虽然不合理,但仍然好过平淡无奇的happy ending,至少让大家疑惑,进而思考。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这么做的。没有好结尾,就找个最想不到的结尾。ps:片中对人物的塑造或许流于表面化,没有探究内心(比起现代一些心理电影)。但从角色身份各异,性格鲜明来看,人物塑造是很成功的。如杨西的大家长母亲、黑人奴仆、犹太商人、口吃印刷工、妓女xx(很漂亮)、强盗xx、恶霸xx、妻子、曾祖签署过独立宣言的女人(虚荣肤浅)。当然,是标签化的,但并不是生硬的标签化,而是联系角色身份、历史背景通过各种细节表现出来的,这种标签化是成功的。杨西妻子尽管戏份很多,但反而个性不明显,基本上是衬托杨西出现的,略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