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末日海报剧照

英格兰末日HD中字

  • 蒂尔达·斯文顿,斯宾塞·雷伊,'Spring'MarkAdley,GerrardMcArthur,乔纳森·菲利普斯,GayGaynor,MatthewHawkins,尼吉尔·特瑞
  • 德里克·贾曼

  • 剧情片

    英国

  • 1987

@《英格兰末日》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剧情片

@《英格兰末日》相关影评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表示绝望,或者干脆幸灾乐祸。”
 贾曼的电影是一种极端化的个人书写,他首先是个诗人,然后再是电影导演,他不用自己的电影讲故事,而是用他的电影写诗,换句话说,贾曼找到了新的写诗的工具:这就是电影。这也是很多看多贾曼的电影的人抱怨看不懂不知所云的原因。
 影片拍摄于1988年,此时的贾曼已经查出自己身犯艾滋病(1986年,《卡拉瓦乔》上映后,贾曼就已经向世人公布他的病情),这一点,使得贾曼无可避免的在自己的电影里表达“绝望”情绪。“绝望”,也是理解贾曼这部电影的一个通道。如果说贾曼的“绝望情绪”来自于他的艾滋病,那么这部影片的“末世”情结则是细化为同性恋问题、吸毒问题、青少年成长问题、暴力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战争问题、核问题等等激进的社会问题。
 影片以贾曼自己的书写(写诗,或许就是一首叫《英格兰末日》的诗)开篇,病中的贾曼开始其在“黑暗中的记忆”与思考。整部影片像贾曼以往的大多数电影一样没有对白,只有贾曼自己的阐述,而电影的画面正是其观念阐述的影像化。整部影片画面跳跃。闪烁。抽象。段落与段落之间交叉剪辑。为了便于理解这部影片,我将整部影片粗略的划分为四段时空,贾曼分别以不同的色调来呈现。
 贾曼的现在时空:低光低浓度的蓝色调,给人一种病态的感觉。这一段落主要展现贾曼自己在病中书写的画面。
 贾曼的回忆时空:高饱和的红蓝色调,怀旧温馨,来表现贾曼记忆中的来自家庭的幸福画面。
 英格兰的过去时空:低饱和的黄色调,犹如发黄的老照片,表现英格兰的各种问题:青年吸毒、工人失业、中产阶级麻木,给人的感觉是英格兰病了。
 英格兰的现在时空:高光低浓度的红色调,暴力战争画面,紫红的天空下的破旧废墟,整个世界仿佛被鲜血染红。红色是死寂,是末日。
 贾曼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来呈现这几段时空,通过剪辑将这几段时空打乱、交错。
 有四段重要的交叉段落需要分析。第一段是开篇,贾曼写作的镜头穿插一光膀子男青年在一男性裸体画上自慰的镜头:还有什么比跟一张裸体画做爱并且是同性爱更绝望的事。为该片奠定了绝望情绪。第二段我称之为影片的高潮部分,在该段落中,一群裸体的女人的狂欢群舞与一着异装的变性男子的独舞交叉剪辑(这一段,可以看出同为同性恋导演的让·考克多的电影《诗人之血》对贾曼的影响),画外音是激烈的枪击声。这一段中,贾曼将舞蹈、音乐、绘画、诗等艺术形式融进电影当中,我甚至能看到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蒙德里安德结构抽象画的影子以及达达主义的拼贴、刮擦的效果。再加上画面节奏、音乐节奏、音响节奏的交相辉映,极大的将我震撼。第三段是手拿瓶子仰头猛灌水喝的男子与围着火堆走来走去的暴力分子的交叉剪辑,画外音是暴力分子的宣告,接下来是一段同性做爱场面,影片即刻安宁温馨下来,然后再是一段快速的“吃”的一组镜头的交叉剪辑:饥饿而绝望的男人与饱食而绝望的男人,画外音是政府的电台广播,接下来是游行队伍是防空警报。
 影片最后,贾曼的御用演员蒂尔达·斯文顿再次出场,该片中斯文顿扮演了一名逃跑的新娘,在旷野,斯文顿歇斯底里的撕扯着婚裙,无声的痛苦与哀嚎,无处可逃遁,无处可宣泄的绝望——因为绝望已经深入骨髓。。。
 在该片中,贾曼继续延续了其反电影的叙事方式:无情节,无对白,非线性叙事,这就必然导致贾曼电影的抽象性与先锋性。他要拍摄的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我称之为心理的诗电影,不同于心灵的诗电影,心灵是感性,而贾曼是理性的,是建立在激情、先锋、尖锐、独立基础上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