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魂者海报剧照

牵魂者HD720P

  • 克里斯蒂娜·霍约斯,JosemaPichardo,LolaArellano,DanielMorilla,AntonioEstrada,JuanLuisCorrientes,PepeQuero,KenyaEchenyke,PabloGross,PedroÁlvarez-Ossorio,MarcoCorrientes,RamónBocanegra,MartaCosta
  • AntonioDonaireSánchez

  • 剧情片

    西班牙

    韩语

  • 2018

    @《牵魂者》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剧情片

    @《牵魂者》相关影评

    在我看来,《魂者》是一部非常有民俗价值的电影,本片讲述了巴乌尔教派的最伟大的圣者拉隆的传奇故事,在大银幕上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巴乌尔文化,堪称殊为难得的民族影像文献。
    “巴乌尔”是一种主要流传在孟加拉国的民间宗教信仰,受到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影响,但又区别于以上各种宗教,巴乌尔信徒自称为“巴乌尔”,不属于任何其他教派。在世俗社会看来,巴乌尔举止怪异,放浪形骸,他们身无分文,不获取任何物质财富,不修边幅,不剪头发,甚至抛弃了家庭,只在苦行和游吟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巴乌尔最大的特点就是走到哪唱到哪,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这些巴乌尔歌曲成为传承巴乌尔思想的最重要载体。所以,在很多时候“巴乌尔”也指一种音乐形式,亦即巴乌尔教派所开创的这种游吟歌曲类型。
    对巴乌尔来说,导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事实上,巴乌尔思想主要是通过师徒口传的,通过聆听师傅吟唱的巴乌尔歌曲,弟子接近和领悟巴乌尔思想。在弟子看来,导师常常会神灵附体,甚至就是神灵本身。不过弟子对导师无任何义务,实际上巴乌尔导师根本不承认有什么“师徒”关系,但基于巨大的威望和神性感召力,弟子对导师往往言听计从。
    拉隆就是生活在19世纪孟加拉的一位伟大巴乌尔,按照影片的交待,他原是一个牧马青年,一贫如洗、目不识丁,在罹患天花后被主人抛弃,却被好心的人救起,机缘巧合之下拜在一位巴乌尔导师门下,从此走入了巴乌尔的世界。拉隆常被人称为“苦行僧拉隆”,“苦行僧”的发音接近“法基尔”,不少中文文献包括上海电影节的手册中都称他为“拉隆•法基尔”,其实不是特别合适,因为片中曾有一个情节,一位慕名而来的拜访者问拉隆全名叫什么,拉隆明确的回答,自己没有也不需要全名,就叫“拉隆”。
    影片中的拉隆有妻子和母亲,生活在一个印度教家庭,在当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在孟加拉十分严重,由于拉隆是被穆斯林救回的,这让他的母亲都避之唯恐不及。一气之下,拉隆离家出走,云游四方,开始了他作为一个巴乌尔的伟大人生。
    拉隆走到树林里,遇到了一个疯子,然后不断的收留各种边缘人,渐渐的,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巴乌尔社区——在种姓制度和宗教冲突中遭遇不幸的人们,组成了这个巴乌尔社区的主体。人们在拉隆的社区里盖茅屋,种稻米,粗茶淡饭,闲暇时就放声高唱巴乌尔歌曲。拉隆本人是个音乐奇才,他可以把生活中的琐事信手拈来写入歌中,并迸发出深邃的哲意(是不是有点像“急智歌王”张帝),很快,拉隆谱写的巴乌尔曲目很快传唱四方,让他也成为孟加拉名人。不过名气一大,麻烦就来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都来找他的麻烦,不过拉隆处变不惊,只是随意的吟唱出自己的巴乌尔歌曲,可以说,巴乌尔的一个主旨就在于消弭两大宗教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拉隆在影片中不断强调的。
    拉隆一直在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有时他也会把女教徒“指定”给某个男教徒“服务”——这的确有点封建男权主义,不过总的来说,拉隆与弟子们平等相处,共同劳作、生活和歌唱。
    在拉隆的推动下,巴乌尔的影响迅速扩散,他的社区又恰好位于泰戈尔家族的领地,便不得不跟泰戈尔家族打交道。这交道一打,拉隆就迅速的征服了泰戈尔家的年轻人,大文豪泰戈尔的哥哥首先成了拉隆的粉丝,他决意给拉隆画像,在这一绘画过程中,泰戈尔哥哥还不断的追问拉隆的故事,拉隆一一做答——本片正是采用了这一专题片式的叙事结构,展开了对拉隆一生的追述。而泰戈尔本人对巴乌尔也极为推崇,不少人都认为,正是在泰戈尔的宣传下,巴乌尔才走入了“上流社会”。泰戈尔本人在作品中也曾多次提及巴乌尔,并毫不讳言自己的诗歌受到了巴乌尔的启迪。
    拉隆始终在追寻自己的“魂者”,他高唱着巴乌尔歌曲,把巴乌尔的理念播撒到四面八方。事实上,进入20世纪以来,巴乌尔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特别是巴乌尔歌曲,几乎成为了流行音乐的一部分,如米克•贾格、艾伦•金斯堡、鲍勃•迪伦等人都跟巴乌尔歌手合作过——鲍勃•迪伦的做派显然就是一个美式巴乌尔,当然,他远没有拉隆那么彻底。
    遗憾的是,在商业社会的熏陶下,很多巴乌尔精神都被抛弃了,只留下巴乌尔歌曲作为文化工业的一种产品形式——譬如拉隆在很多时候就是被作为一名歌手被纪念的,就像瑜伽堕落成纯粹的减肥操一样,其原有的哲思成分近乎荡然无存。
    拉隆这样的巴乌尔歌者,才是真正的游吟诗人,走到哪唱到哪,不亦快哉。不过在一个商业世俗社会里,似乎也在提倡某种“想唱就唱”的精神,但在这背后,却是一夜成名和疯狂做秀的铜臭冲动。
    从影像上来看,《魂者》很简陋——不是质朴,也不是长镜头,而是“简陋”,从叙事到镜头调度,都非常的专题片,指哪说哪,不太有意蕴。不知这是不是也受到了巴乌尔的影响?
    但拉隆和巴乌尔思想太有意思了,再加上片中不时想起的巴乌尔歌谣,让我在影院里坐满了150分钟而不觉疲劳。
    一首巴乌尔歌曲唱道:“为什么要跟随在幻影的背后呢?看你的内心自然能够得到平静,平静和安宁不是从外界获得的,就算赢得了世界你也找不到它。”
    所谓民谣,巴乌尔才是王道。
    (腾讯专稿)
    参考文献:杨伟明《巴乌尔——狂人之歌》,载《南亚研究》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