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如歌海报剧照

恋恋如歌HD

  • 安娜·肯德里克,CharlieWilliams,杰瑞米·乔丹,艾伦·辛普森,劳拉·哈里尔,娜塔莉·奈普,雪莉·雷奈·史考特,NicNovicki
  •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 剧情片

    美国

    英语

  • 2014

@《恋恋如歌》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剧情片

@《恋恋如歌》相关影评

这部改编自音乐剧的电影我只能说导演尽力了、然而原版舞台效果太独特,电影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营造出“存在”与缺失的错位感。“时间”这个虚无的概念本是用 “存在” 来展现。* 下文的分析内容摘自音乐剧 The Last Five Years 剧评。喜欢专辑或者舞台版的朋友不妨来看一看交流下。L5Y这部剧的精髓在于“交错”和“缺失”。完全独唱的编排下,奋斗中不见两人共同努力,面临危机也没有一起解决,只是各自挣扎。电影里为了好好讲故事,多数独唱场景都穿插了另一个人的镜头,还加了台词和互动场景,那么这部剧微妙的感情传达就被削弱了很多。最明显的是 “See I’m Smiling” & “I’m a Part of That”. 女主第二首歌 “See I’m Smiling” 时间上是二人分手之前——我觉得这是全剧最好的叙事歌曲能排进我最喜欢的叙事歌前三名(就是好啊就是好)。  “See I’m Smiling” 里面 Jamie 没有真正出场,一切对话要通过 Cathy 的回应来推测。从最开始的平静温柔到尽量妥协,然后怒气爆发,歇斯底里,到最后的绝望无奈。每一次转折观众都不由得猜想 Jamie 到底说了什么,一段面临破裂的婚姻逐渐浮出水面。这首歌的高潮部分又是个非常戏剧化的铺垫: You and you and nothing but youMiles and piles of youPushing through windows and bursting through wallsEn route to the sky --And I...Cathy 尖锐的高音一下子从天空跌到谷底,颤抖着泣不成声。这里 Sam Barks 唱到激动时好像不由自主似的站起来, 铺天盖地的“你”让人听得喘不过气,说道自己时突然哽咽。然后全身脱力一样软倒在地,真能把人虐哭。。至于那个甚至不过来安慰她的 Jamie,既然心不在此处,亲临有何意义?电影版简直就是轻描淡写,男主 出境还把本来就没啥表现力的女主给削弱了。导演试图通过画面来加强时空交错的感觉。哀伤的歌画面都是阴冷的,愉快的歌则是暖色调。电影里画面浪漫道具精细,两个时空区别分明,叙述线索让第一次看的观众很快就能理解。但电影最大的问题也出在这里:画面细节太丰富,故事太饱满,反而让人失去了代入感。时间再倒回来一点,女主第三首歌 “I’m a Part of That” 是感情危机还没有爆发的时候。开头是她在外人面前诉说夫妻俩其乐融融的小日子,电影里一会儿一个Jamie的微笑镜头,一会儿又特写书稿封面的 “To Cathy”, 让人以为小两口还甜蜜着呢,对分手的结局完全没有解释清楚…… 舞台版,Sam Barks 在最后不断重复 “I’m a part of that” 似乎在给自己吃定心丸,却越唱越是没了底气。在最后那句反问 “Aren't I?” 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疑虑,眉目间的焦虑揭露出二人貌合神离的事实。语调的反差让人恍然大悟,这大概也是 Cathy 意识到感情裂痕的时刻。至于 Jamie 有没有认可、有没有回应、有没有在 Cathy 身旁真正展示二人的幸福呢?咫尺天涯,Cathy 也不知道。在剧院里,演员的出场是真实的,而“不在场”本身也是一个隐喻。观众对发生在面前互动也会更加敏感。舞台上的这对恋人高唱着悲喜情歌却没有直接互动,一种难以言喻缺失感变得愈发强烈。整部剧里唯一一段有互动的对唱是婚礼场景—— “Next Ten Minutes”. 琴瑟和鸣,温馨感人,可惜转瞬即逝,这首歌连10分钟都不到。在这首歌后面女主的一小段重复应该是对叙事手段最明显的提示。站在一旁看着她对空气唱歌的男主好像在看一道风景,无比留恋,却已然置身其外。观众们觉得他们应该去渡蜜月的时候,紧接着的 “A Miracle would Happen” 里 Jamie 就开始不安分,却还是信誓旦旦地样子。这里的黑色幽默把一分钟前的甜蜜余韵完全冲散了。结尾一连串的 “We’re fine!” 强烈的自我暗示,跟 Cathy的 “I’m a part of that” 同样没信心。舞台另一边穿插 Cathy 在恋爱时期的视镜场景《等你回家》 “When you come home”,舞台另一边Jamie一边给 Cathy 打电话说我马上回去,一边看着远处,背对着另一个时空的 Cathy. 不用说观众都知道,他此刻心里想着的是别人。其实电影里也有一些穿插,比如说 Jamie 在庆功会读书的时候,Cathy 内心是很不甘的。那段书的内容基本上解释了婚姻破裂的缘由。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想要独当一面的同时得到支持。他从中感到威胁,她无法放下执念。这个故事发生在纽约一定不是巧合。 棱角分明的人们——不仅仅是爱人之间——总在试图建立感情纽带又不妥协自己。真是个难题。---------------------------------------------------------2014年的电影版让我终于搞清楚了人设和故事细节,电影里男主Jeremy Jordan各方面都是上乘。 不过直到2016年底看了伦敦外西区复排我才真正理解到这部作品的精髓。其实第一次看还是很喜欢,因为电影版让我在干听专辑很久之后搞清楚了人设和故事细节,直到2016年底看了伦敦外西区复排我才真正理解到这部作品的精髓,也才明白了电影的缺陷。就电影本身而言,男主Jeremy Jordan各方面都是上乘。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正经宽街准一线男旦(?)、被某剧评人称为 “Voice of Steel” ,曾经参演过电视剧 “SMASH”, 我最喜欢的他的音乐剧专辑是 “Bonnie & Clyde.” 《五年之痒》作者Jason Robert Brown的另一部音乐剧 “Parade” 的一次音乐会复排主演就是 Jeremy Jordan,只是被我错过了。。。Jordan 的嗓音条件也是得天独厚,加上演技一流,我觉得他演 Jamie 是兼具人气和实力之下很正确的选择。演个春风得意有点小才华、愈发自以为是的作家,感觉很对,关键是无论悲喜情歌都很感人。如果硬要跟NLB 想比,在后半部少了点沧桑沉重,在时间维度上并让人察觉到 NLB的那种筋疲力竭之感。至于出演女主的Anna Kendrick, 感觉就是让金刚狼来唱冉阿让一样的妥协了吧(没办法音乐剧改变电影就是这么多局限啊。)她这种单薄的演法也就适合演斗歌上瘾的高中生或者假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 担不住Cathy 这样被感情支配又执着于梦想却从头到尾都很被动还意识不到问题的纠结角色。电影里还有几个有趣的的客串: “A Summer in Ohio” 里面那个 “Former Stripper” 的演员是 Betsy Wolfe, 即2013 外百老汇复排版的 Cathy“I’m Climbing Uphill” 里面的最开始的三个 Casting Director 中的女导演是Sherie Rene Scott,即2002年外百老汇初版、OOBC 专辑里的 Cathy还是这首歌里面第二个视镜场景的钢琴伴奏是Jason Robert Brown, 本剧创作者“A Miricle Would Happen” 里面的 temptation 女前台是Ashley Spencer, 即百老汇演员 “Rock of Ages” 原卡、电影版男主演员Jeremy Jordan 的妻子剧组玩梗真是6666。加上剧组认认真真在纽约取景,我也就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