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海报剧照

诸葛亮已完结

  • 李法曾,黄家德,郑军,张辛元,张章
  • 孙光明

  • 香港剧

    中国大陆

    汉语普通话

  • 1985

@《诸葛亮》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香港剧

  • 打天下2 第15集
    打天下2

    江熚生,谈善言,邱傲然,王颂茵,欧锦棠,骆振伟,黄文慧,武田梨奈

  • 逆天奇案2 第24集
    逆天奇案2

    陈展鹏,林夏薇,黄智贤,蒋祖曼,张颕康,刘佩玥,方力申,冯盈盈,高钧贤,姜大卫,麦玲玲,梁小冰,李国麟,陈嘉辉,张雷,黄庭锋,郭柏妍,郑俊弘,董敬文,李启杰,林子超,赵璧渝,海俊杰,容天佑,朱汇林,张子丰,张本立,尹光,菊梓乔,黄韵材,陈少邦,罗毓仪,庄思明,谢雪心,林伟,李龙基,黎燕珊,潘志文,刘桂芳,陈狄克,吴香伦,陈荣峻,梁皓楷,阮嘉敏,周丽欣,吴紫韵,杜燕歌,姚宏远,卫志豪,黄耀煌,方绍聪

  • 惊异世纪 第09集完结
    惊异世纪

    林嘉华,唐宁,周俊伟,骆应钧

  • 摘星之旅 第61-88集完结
    摘星之旅

    林峯、刘松仁、黄宗泽、宋汶霏、赵子琪

  • 九五至尊 第81-90集完结
    九五至尊

    刘家辉,秦沛,谭小环,张可颐,卢海鹏,车保罗,曾伟权,林韦辰,罗莽,冯素波,黄子恒,艾威,黄文标,邓汝超,曾健明,戴耀明,郑敬基,蒋志光,苏志威,黄凤琼,罗利期,康华,陈嘉仪,陈曼娜,郭锋,黎诺懿,郭政鸿,韦家雄,徐荣,邵传勇,吴美珩,陈堃,陈琪,江汉,李家声,郭耀明,邓一君,王维德,陈狄克,江华,邓浩光,邓英敏,凌汉,张英才,陈荣峻,麦嘉伦,戴少民,王殷廷,胡诺言

  • 我家无难事 第25集完结
    我家无难事

    鲍起静,马德钟,车婉婉,杨明,唐诗咏,关礼杰,王君馨,胡㻗,徐荣,黄嘉乐,何启南,杨卓娜,马在骧,简淑儿,谭伟权,马海伦,冯素波,戴耀明,莫家淦,黄建东,董敬文,杜大伟,樊亦敏,袁镇业,范文雅,唐嘉麟,余应彤,陈伟洪,傅嘉莉

  • 绝代双骄 第41-81集完结
    绝代双骄

    谷江山,歪歪,聂曦映,苏尚卿,张杰

@《诸葛亮》相关影评

写于08年。今天翻了翻自己网上档案里的旧文,居然翻到这一篇。放上来留个念。

😂

***

开篇云:

《待时歌》

之一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之二

鹏奋起于北溟兮,击水千里

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镃基

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

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

==================================================

幼时的记忆是源于央视版的《三国演义》而丰富的,只是那时候还不太懂什么叫做壮志未酬,什么叫遗恨千古,却依然在半懂不懂中,为了孔明的起落而心潮起伏,也为其最后的悲剧而忍不住哭过。其实当初并没有觉得唐的扮相很好,觉得和书里那个面如冠玉,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男子还有很多的差距,但人物角色的本身丰富了演员的空间,以至于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常常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先喜欢上演员,还是所演的人物,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后来听说过这版的《诸葛亮》。听说而已,没有亲见。它的诞生年代还在我出生之前。去年有一次在网上看到截图,觉得这位中年版孔明长得很端正,笑起来很文雅,比起唐版中年孔明的悲情到苦命,似乎更有一番韵味。———— 难怪那时候有那么多人要质疑唐版的孔明了。也许因为这个形象的丞相大人,已经在当时到达某种的巅峰。这次回来带了一堆很老的片子,有中有外,断断续续抽空在看,有些片子是看不下去了,一部电影甚至要分三天,虽然可以揣摩当初的“重要性”,但终究是看不下去了。

翻开这部老片子,先不看别的,倒过来先看了最后一集。可是还没看完,居然久违的感动袭来,终于还是忍不住落泪。

唐版的孔明之死,记得是催情的大戏,极尽悲壮与凄凉。这版却在朴素中见真情。自诩为执着的人,却不得不说,这一集,还是觉得李版要超越唐版的。

也许因为这样的一个孔明,才是一个历史上可以感觉得到的人。《演义》里的孔明是一种神话样的传奇。前半部的唐版演得确实风流,多智状妖,而后半部的唐版则又苦情太重,心酸悲怆,在以后的重看里,经常觉得有点莫名的脱节。而这一部人物传记式的小制作,却从头到尾的流畅的把一个人物完整的展现出来。它不是《演义》,要变作神话,也不是简单的正史,要刻意为之,却是一部很生活化的,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孔明传奇。

二十年后,依然可以对其中的很多地方有所喜爱,譬如主题曲(片尾曲),慨当以慷的情思,在古琴里铿锵顿挫,或者编剧在某些细节处的心思,在后来仍然被多次的借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角的出色演绎。纵观全剧,特别有几点,值得一记。

1。声音

其实,我是喜欢话剧的。喜欢本土的优秀话剧,而并不十分赞同拾人牙慧。因为话剧是语言的艺术,需要自己本土语言的滋润。任何的翻译,都是二手的。

而那个时代的演员,基本都是话剧出身的。这位主演李法曾,便是一位话剧演员。

撇去别的不说,一举一动,都有大家风范,绝不浮躁。

而念的台词,则清晰有致,他的声音本身也很好听了,带点磁性的那种,又因为长期的专业训练,可谓是收放自如,听得很舒服,并无造作之嫌。他的那篇文白的吊孝公瑾的长文,听起来简直可以当作广播剧的范本。不愿做比较的,可是确实比老唐的肝肠寸断的方式,更能让人回味。

2。从容

京剧《空城计》唱,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看完了李版的诠释,终于明白为什么始终觉得唐版少了点什么,不是别的,就是这“从容淡定”的感觉。

无论是过江求孙刘联合,还是急赴柴桑吊销,或者后来失街亭摆空城,乃至最后的鞠躬尽瘁,人生的所有起伏,不是说,该云淡风轻,雁过无痕般不著痕迹,在大志者的心中,应该是要拿得起,放得下的。那么,孔明就应该是从容优雅的。

而这一种温文尔雅,从容淡定的情怀,却是李版孔明的独到之处。

一直欣赏这种温润如玉般的气质。这种气质需要岁月的磨合。气质可以超越一个人本来的长相而成为印象的主宰。

微笑如不寒春风,眼神似流光清泉。这样的人,可以让人信任,也可以让人折服。

有人说,他不如唐版的“帅”,承认,这版的孔明不是风流潇洒的模样,恰在淡雅从容的风度。但看故宫那幅孔明绣像,却觉得孔明本该首先是从容的。

一如他的诫子书:( 尽管极可能是伪造的罢,但并不影响其表现其一生写照的精髓)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个人喜好问题罢,但却更喜欢他的丞相扮相。

一则,服装体形上比较忠于那幅绣像的。孔明既然要八尺,自然该比较魁梧的。二则,他微笑起来确实很文雅、温暖。

3。人性

最津津乐道的,一直是最后的结尾部分。着重体现了一个被历史无限垂青的人物的人性光辉。

剧中安排了逝世前,孔明和家人的一聚。

最喜那为夫人抚琴的一段,孔明回忆往事,说出了“再也回不去”的心声,眼泪无声落下。

夫人强忍心酸,为他试泪。

末了自己忍不住落泪。

无语问苍天,孔明在心里最后的一句话,则是,我不能死。

————不能死。

最后一次巡营,老兵握着他的手哽咽。他也要忍住眼泪,可依然泪光闪闪。忍不住蹙眉闭上了眼睛。

脑海里是往事如昨。历历在目……

然后他走的却是平静的,因为已经明白了什么叫做人力不可为。

帘子落下,隔断了阴阳。

没有催情的音乐,没有悲凉的背景。可是依然能感受到某种的悲伤荡漾。

因为这不是神的悲剧,而是人的悲剧。

4。题外

岁月果然是无情的。二十年过去了。自己过去以为不能颠覆的电视形象,其实原来也可以被颠覆,而且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却恰被还要古老的东西推翻了。

而孔明是幸运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历史人物得到过他一样的殊荣。孔夫子固然是做到了很高的名号,但在民间,却其实是隔阂寥落的,而唯有孔明,可以万古流芳,哪怕如今再有人要颠覆,这个名字已经太根深蒂固,轻易不会失去其价值。

就演员而言,可惜,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这部片子。如同过去的我一样,说到孔明,第一印象总是唐的样子。而自从唐现在拍得片子愈发泛滥成灾,而且模式化倾向愈发严重后,恐怕也是这版孔明如今在我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又一层原因吧。总之,是今生难忘了。

再想自己之所以那么爱87的《红楼》,正在于那绝大部分的女孩子们,几乎只演过一个角色。对于演员而言,是未必幸运,但对角色而言,却是成全。

不想对如今新翻拍的东西多做评论。娱乐时代,不值得多浪费笔墨。情愿在过去的一鳞半爪里看取灵光一闪。那个时代因为相对单纯所以还能打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