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重映版海报剧照

真情重映版更新至728集

  • 李司棋,刘丹,薛家燕,关海山,蒋志光,苏玉华,郭少芸,刘少君,刘恺威,谭倩红,卢庆辉,张慧仪,黄智贤,罗霖,曾江,邝文珣,苑琼丹,郑子诚
  • 徐遇安

  • 香港剧

    香港

    粤语

  • 1995

@《真情重映版》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香港剧

@《真情重映版》相关影评

《东京家族》电影一开始的剧情走向以及台词,场景和镜头切换和《东京物语》几乎一致.但全片看罢却发现其实《东京家族》和《东京物语》是完全两码事.
很多细枝末节上的体现我就直接放案例了.
《东京物语》里女婿下班回来带了糕点给二老,却被女儿拦下,说二老用不着吃这么好的东西.在《东京家族》里女婿带回来的糕点用纸包好,开开心心上楼孝敬二老,并带着他并非很喜欢的丈人一起去泡温泉.
《东京物语》里大儿子和女儿商量让父母去热海,更多是打发二老而已,初心并非尽孝.从台词上也可以看出来《东京家族》中女儿,女婿,包括大儿子让二老去住酒店,初心确实是尽孝.热海作为《东京物语》里最大的剧情导火索,麻将喧闹声,透过薄薄的纸门直刺心耳,二老根本无法入睡,焦躁不安.观众感同身受.《东京家族》里二老去的像是利兹卡尔顿级别的豪华5星,老爷子看着东京的夜景和摩天轮还甚为愉悦,入夜的吵闹来自于几个没素质的中国人.......(中国人又被黑.....五星的隔音应该和过去的热海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戏剧冲突欠妥,可能对于老人来说,软床软枕才是最后影响睡眠的最大成因)
《东京物语》中老两口无家可归的时候,如此孤寂地枯坐于此,让人心生悲凉.城市太大了,如此之大,却无容身之处.对于《东京物语》而言,城市作为一种人文改变正在冲击很多传统观念.这个画面则更像是时代人文的一个侧影.
《东京家族》中老两口的影像是这样的,闲谈儿女,老头说滋子不孝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母亲说都是被你宠的嘛.你对儿子们严厉对女儿宠. 对话之间并不会感到凄楚,为了氛围营造,在广场上,有一对父母(一个神秘基友)带着年幼的孩子在玩耍.旁敲侧击地阐述家庭与成长的命题.
《东京物语》中老爷子出去喝酒,酒入愁肠,痛彻心扉的是时代之殇,从军未归的子嗣成为老年人心中永远的伤痛.《东京家族》中言语间则是对子嗣们为了发展一味的涌向城市,子女父母间慢慢疏离的惆怅.
《东京物语》里老爷子喝醉被送到女儿理发厅后,那一段斥责和对老父亲的拍打真让人彻头彻尾的心寒.....到了《东京家族》中,滋子斥责父亲那一段直接没拍,画面直接给到的是长子家.儿媳妇为父亲泡好咖啡后,长子出来询问醉酒何故,大致了解清楚后并未有言语上的斥责,反而有这样的细节.
《东京物语》里,老两口离开东京身心俱疲,母亲借宿在儿媳妇纪子家的时候,因为纪子对二老真挚的感情而伤怀落泪.这种差别对待上的心酸伤人至深.二老在整个归途中都表现出力不从心般恍惚.仿佛眼前的一幕幕都不太真切了.“快回去吧,回到家里,才能回到真实里去.” 周吉夫妇怀揣着这样的情绪匆匆踏上归途.途中母亲就病倒了.
《东京家族》里,母亲是在大儿子家中病倒的,病倒前的最后一个表情和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
在小儿子昌次的小屋里借宿,看到最为担心的小儿子昌次也在一点点成长,身边还多了温婉大方的纪子姑娘与儿子风雨同舟.母亲心底的宽慰快乐透过笑容让所有人都能感知到.一回家就期待着与老头子分享.随后的与世长辞更像是心愿已结,就像大儿子自己说的,"可能也有路途劳顿的缘故"但可能还是到时候了吧.
《东京物语》中,母亲尚在重病期间,长女和长子就轻描淡写地商量好了要带丧服,反而是急忙赶去的纪子没带丧服,长女还责怪纪子考虑不周.事实上这恰恰是悲凉之处不是么?对待至亲之人,提前准备好丧服的子女远不如纪子.而《东京家族》中,丧服这个细节则是母亲去世后滋子才提起的.这就有本质上的差异了.
《东京家族》里滋子在得知母亲病重后泣不成声的状态.
昌次在天台和父亲并肩时,父亲说“母亲不在了呐”,昌次的表情.
《东京物语》里儿子女儿匆匆办完事儿赶着走了,没提父亲的事.《东京家族》里长子说接下来就是安置父亲的问题了,不如就住我家去(地方准备好了).虽然后来被父亲拒绝.
演员和其他小细节的引用
《东京家族》里昌次开的一辆意大利的菲亚特(就是鲁邦三世爱开的低调奢华有品位)多次出境。
萌感十足,《东京家族》整个画面和剧情走向都是暖人的.包括女婿,胖嘟嘟的直肠汉子,也给人一种心地善良并无冷漠的质感.
《东京物语》中的纪子是寡妇,本质上和二老已无瓜葛.以这个人物作为强对比来结束电影最后的一段和京子的台词,以及周吉最终送表给纪子,纪子泣不成声都建立在这一戏剧冲突上.
《东京家族》中的小儿子并未身亡,反而成为母亲”含笑九泉“的最大原因,纪子作为昌次的女朋友而出现,从质量上而言和《东京物语》中的纪子不能等同视之.但也赋予了这个角色新的意义.
最后
百度百科以及一些《东京物语》的评价大致是”润物细无声般感人至深”我完全无法认同.《东京物语》里的冷冽凝重无论是画面,演员,抑或台词都能体现出来.《东京物语》更像是对战后日本社会发展所衍伸出的人情冷暖的无声控诉.
“终于无家可归了”
“原来东京这么近.”“东京真的太远了.”
“东京真大,如果失散了,可能一生不再相见”
“外人还有感情,骨肉不该这样”
“东京游览过了,热海也来过了,可以回家了”
《东京物语》的故事关乎东京,关乎时代,周吉一家只不过是沧海一栗,纪子的存在就像是在暗喻最后父亲和纪子远眺的的那唯一曙光.
《东京家族》则更多地在絮叨家人之间的羁绊,从小到大,教育成长传承等等,不论是镜头还是台词更多的展现了这些内容.当然《东京物语》也义理性的承载了现代日本所面临的问题,最典型的是把3.11大地震的因素加入了电影之中(纪子和昌次是在福岛做志愿者的时候相识的).这种细枝末节的影像反而更贴近"润物细无声般感人至深"的定位.所有的人情冷暖只关乎家庭,这也是为什么取名为《东京家族》的原因吧.
---------------------------------------------------------------------------------------
原节子和苍井优的纪子 不同时代不同的美,言谈举止,都挺符合时代特征.(其实还是更喜欢原节子)
笠智众的父亲更深厚.妻夫木聪的昌次演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