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千年之谜海报剧照

源氏物语千年之谜HD

  • 生田斗真、中谷美纪、洼冢洋介
  • 鹤桥康夫

  • 爱情片

    日本

    日语

  • 2012

@《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爱情片

@《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相关影评

本来是看了丰子恺那版的译著非常喜欢,找来电影,结果看到很多原著党的批判,本来是以一种不放心的心情去看的。而且就自己通过文字描写形成的想象来说,天海版本的源氏确实就是我心中源氏的样子,甚至对生田的颜接受无能...但其实这版千年之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源氏并非主角,中谷姐姐的紫式部才是绝对的主角,看清这一点,再来看这部电影,态度就会缓和很多了吧。我本来还对千年之谜这个名字很疑惑,觉得似乎是模仿千年之恋强凑的,但同样在认清本片主角是谁后,这个题目也变得合理,甚至富有韵味起来。这部电影说到底,是在致力于探究并还原身为作家的紫式部创作源氏物语的心路历程。她遇到何人,何种境遇下生发出何种情愫,才能使这许多的人物形象,男人和女人的事情在一个作家的脑中纤毫毕现,从虚无到有骨有肉的故事,并最终付诸笔下展现于世人面前。影片拥有现实与书中的两条故事线,而支撑起这个叙事结构的则是安倍晴明,本来作为配角的晴明,其实是借由他的口来让观众明白电影创作者的意图。即便影片开篇就站在了源氏物语的创作是出于藤原道长的授意这一猜想上,但我尚不能接受书中的源氏是以藤原道长为原型创作的,因为两个人物性格相差极大,一个野心勃勃无所畏惧,极具权谋心术,步步为营徐徐图谋,另一个则是缺乏母爱天真无邪的孱弱贵公子。解开这个结的一幕出现在晴明指出紫式部面有凶兆时。因为紫式部始终温婉大方,不卑不亢,本没有人会将她与书中六条御息所,这一代表着嫉恨之鬼般若的女子联系到一起。可一个人物形象会形成于作家笔下必有其前因后果,看原著的时候我也一直对这个女性角色的存在心存疑惑,她身上带着书中不多出现的鬼怪色彩,有着与其他女性角色区分明显的突兀与哀艳。电影于是就给出了这样一个猜想,六条御息所便是紫式部本人心中魔障的化身。影片里紫式部说,写作一本小说时,作家并不会预先设定人物的全部经历与结局,她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当写作开始时,作者其实是被人物驱动,情节推进发展并不听凭她的意旨,她只能将自己全身心的代入人物去感受她们,去写下这个故事。于是电影好像是在找达芬奇密码那样,弱化了书中原本的重要女性角色紫姬,胧月夜,明石姬等,而把六条御息所点出,从这个或许是作家本人化身的角色身上,窥探整个创作的环境与历程。理解到这一点,我也解开藤原道长为什么可以是光源氏原型这个谜团了。六条御息所嫉恨而化鬼害人的原因,是她作为寡居的贵妇人,富有学识,受人尊敬,本来只想外表骄傲尊贵的活着,压下心中所有欲望不为外人所知。可源氏打破了她的平静,她的心已经沦陷,外表还要装出不在意的冷漠姿态,正是这种纠结痛苦的撕扯才让她面对源氏的移情别恋时分外难以走出,最终被魔障吞噬。她抛却了最珍贵的东西,还要掩人耳目,还要口是心非,然而打破这一切的人却丝毫未曾珍视。那么将这个人物的戏剧与夸张成分缓和一下,是不是就是紫式部本人呢。她对于藤原道长的情愫,与二人身份地位的情况,其实同源氏与六条御息所并无二致,连结局都是同样,选择离开打破自己平静心境的男人。唯一的不同是紫式部被安倍晴明化解,并没有真的在现实中释放出心中魔障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两条故事线的对比中,紫式部与藤原道长,反而因为克制与欲说还休,使他们之间的情欲徘徊更加意犹未尽。影片开头的一幕究竟是真实发生还是紫式部因对于道长的感情而生的梦境,两种理解也都可以是合理的了。同源氏和六条御息所的感情比起来,紫式部与道长的感情在未曾盛开时便被珍藏,因而便不会有凋谢的那一天,如同只有一个句号的白纸,可爱而遗人遐想。紫式部拒绝带着狐面的道长表白时,大抵是她一直明白像藤原道长这样的男人,无法给她专注而平等的爱,她害怕那是一时兴起,害怕那只是因欣赏她的才华而起的冲动,同六条御息所一样,她的爱自卑怯懦,东躲西藏,竭力维持表面的清高冷淡,越是秘而不宣越容易让这份爱走向极端。有个细节也可以提一下,在道长问紫式部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什么还要继续写这无用的小说那里,紫式部说我以为你知道为什么,因为身为一个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同意念的作者,情绪一经产生便无法停止。所以影片于多处简短的人物对话中,其实在反复提醒着观众创作者的意图,试图让这稍显晦涩的精巧构思通俗易懂起来。这里道长反应可以说是很契合人物性格了,他在晴明的引导下和前面的对话中,对紫式部内心的痛苦已然有所察觉。他没有为了防止坏结果的发生而武断的阻止紫式部的写作,那样就是胆小鬼的做法了,他是一个强大的男人,坦然的承认是自己引起了紫式部的情思,不会逃避承担责任,可同时那是一个强大又自负的男人,他说自己犯任何错误都会被原谅,是普照世间的光,所以他不会积极的采取什么措施去帮助互生情愫的女人解开心结,而是任由其发展,这样的人吟出那首如月满无缺的诗歌倒真是一点都不奇怪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紫式部对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也正是她拒绝他离开他的原因。想要少受伤,想要从心结里走出来,都只能靠自己,这个男人可以给她爱,却不会帮她治愈因为爱受到的伤。因而,在对待感情的本质内核上,藤原道长与紫式部创作出的源氏可以说相当契合了。(就原著来说,我觉得源氏对待感情也是这样的。)而后能够穿行于两个时空间的晴明,终于化解了她心中的魔障,这个写作者在给出书中人物六条御息所的选择时,也是她找到自己心结答案的那一刻。(我认为这版源氏的整体性格基调不太符合人们对原著的通常理解,可以这样解释,即这里对源氏物语的探讨,并不是作品本身如何如何经典,而是停留在生产过程阶段。这里的作品尚且是刚刚被妈妈生出的孩子,故意将妈妈隐藏在书中的个人经历解谜出来,使其若隐若现,不被艺术手法所掩饰。至于千年后他经历风雨光彩照人,而妈妈的形象在世人脑中早已模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而源氏与道长性格差异的巨大,除了艺术效果外,是否也是因为紫式部爱着这个男人,从而希望探求他尚且年轻,不曾如此强大时,那不为人知的隐秘内心和成长经历呢。影片在中年源氏与其官场经历,藤原道长早年经历,都作了留白,是否也是有意为之呢。结尾处源氏这个书中人物向创造他的紫式部发问时,将两条故事线于作家的精神世界交集于一处,也让我有一种感觉,电影人物并不是因为真实还原才可爱。影片从一开始就告诉观众源氏是紫式部小说中的人物,而这又是一部以作家本人为主角的电影,可人们正是基于感受作家的创作心路这一设计,就像是置身创作现场的4D效果里,都变得可以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那是作家基于那些人,那些环境,那些事,因而内心快乐或痛苦而生发出的情愫,最终以她天赋之文思,寄托笔下,成为艺术。所以,这些展现于人们面前的书中人物,同样分外可爱了。总之在这个窥探写作者心路历程的视角上,与总体上做到了表现清楚完整的叙述结构上,观影体验十分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