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2:堕落者的复仇海报剧照

变形金刚2:堕落者的复仇超清720P

  • 希亚·拉博夫,梅根·福克斯,乔什·杜哈明,雨果·维文,伊莎贝尔·卢卡斯,约翰·特托罗,加雷布·道普拉西,阿隆·诺威尔,斯宾塞·加雷特,迪普·罗伊,卡斯·安瓦尔,约翰·桑德福特,阿美莉嘉·奥利沃,阿隆·希尔,埃里克·皮尔波特,阿莱克斯·费尔南德斯,唐纳德·萨基·马凯,陆建艺,陈倩,安德鲁·霍华德,张磊,姜广涛,吉姆·霍尔姆斯,乔纳森·特兰,凯蒂·洛斯,马克·瑞安,罗伯特·福克沃斯,彼特·库伦,凯文·
  • 迈克尔·贝

  • 动作片

    美国

    英语

  • 2009

@《变形金刚2:堕落者的复仇》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动作片

@《变形金刚2:堕落者的复仇》相关影评

《变形金刚2》是一部完美的商业片——虽然自从我在大学里念电影学专业后,老师和同学们都相当鄙视“商业片”和“艺术片”这种粗糙的业余二分法,但我却觉得这样一对概念在绝大多数沟通场合下都相当有效。维特根斯坦想了一辈子,最后不还是悟出来得尊重“语言的摩擦力”,回到日常“语言游戏”本身吗?因此,当一对概念无法被学者们从学理上廓清但又被老百姓广泛使用时,那它一定是好使的,好使到学者们已经无法用简单、僵化的“学术”思维来把握它了。所以,我对《变形金刚2》最简单的判断还是——这是一部完美的商业片,所有商业片的优点它都具备了(如果你认为这些是优点的话):香车(很“香”的车)美女、火爆追杀、家庭伦理、青春爱情、善恶对决、邪不胜正、奇观外景……同时,所有商业片的缺点在《变形金刚2》里你也可以一览无余(如果你认为这些是缺点的话):俗套剧情、泛滥情爱、不死英雄、疯狂打斗、插科打诨、脸谱坏蛋、美国精神……而最让我感受深刻的,就是片中被渲染到极致的美国精神(美利坚意识形态)。其实我已经很习惯美国人——更确切的说,是带有一点叛逆气质而且总不乏美女青睐的美国中产阶级男性白人——在好莱坞电影里拯救地球了,这一次《变形金刚2》里干脆让他们拯救了太阳,我觉得也无甚不妥。不过这一次银幕英雄山姆•维基却没有那么英明神武,站在他身后的,几乎是整个美国战争机器。于是乎,我们在《变形金刚2》里看到了一件又一件美军的主战装备:M1A2坦克、F-16战斗机、F-22战斗轰炸机、SR-71侦察机、B-1轰炸机、C-17运输机、“罗斯福”号航母、“基德”号驱逐舰,再加上水里的潜艇和外太空的卫星,就差“和平卫士”没出来了,这简直就是在非核生化条件下美军所能进行的一场局部战争的预演。冷战的时候,美国人用航母来炫耀武力,但现在他们不用了,他们用《变形金刚》(有趣的是,他们甚至在电影里毁掉了一艘航母)。《变形金刚2》无形中成了美国军事力量的最佳宣传广告,我看完影片已是凌晨一点多,在出影院门口时清楚的听到了身后两个男观众的对话、A说:美国的武器真强大,册那!B答:册那!就是!A又说:我们哪里有那么厉害?册那!B又答:册那!那是一定的,他们两下就把我们打翻了!……你看,和平时期的电影在意识形态建构和国家形象宣传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而《变形金刚2》里“罗斯福”号被霸天虎头目堕落金刚打成两半的镜头,曾给了我影片在反思美国战争机器作用的假相。但随着剧情的进行,我很快发现这是好莱坞惯用的欲扬先抑手法:在二战后从未被击沉过的美国航母这一次遇到了空前强大的敌手,但敌人激起了更大规模的美军反击,美国人与汽车人同仇敌忾,最后当然是星条旗大获全胜,山姆也和擎天柱站在一艘崭新的航母甲板上总结中心思想……在整个《变形金刚2》里,除了几个小丑般的埃及警察外(居然还有一个侏儒),看不到别国武装力量的身影。这一次,美国军队结结实实的拯救了全世界,而他们出入世界各地几如无人之境,在阿拉伯世界里呼喝有声,简直让我想起了在俺们东北打日俄战争的屈辱历史。而片头出现的上海街景,我觉得留点尾巴还不如全给剪干净咯,反正东方明珠也没出现,说那里是不是上海也未可知。真要实打实的拍上海街景,然后看着荷枪实弹的美国大兵在淮海路溜达,这他妈算什么东西?我不是不接受科幻电影和灾难电影里的虚构,反正全世界动不动就被好莱坞挨个折腾一回,但是不要当中国人是透明的好不好?外头巨型机器人打群架,里面的黄种伯伯就知道吃面条,中国的警察和军队都是吃干饭的?更敏感的是,如果真是《致命紫罗兰》和《代码46》那样的科幻电影也就罢了,随便你们怎么编,横竖是未来世界,但《变形金刚2》的时空背景还是在当下,所以,我们看着现役美军士兵擎着现役的美军主战装备在我们国家大打出手,也算中国观众比较宽容了,有种迈克尔•贝把上海换成伊朗、阿富汗试试?恐怕第二天就有人下全球追杀令了(遥祝拉什迪安好)。所以替埃及人有点不值,好好的国家遗产就这样被糟蹋了,那些神庙埃及人民守了几千年也没搞明白里头埋的是什么,结果让变异的雪佛兰Camaro跑车一枪就给打出了个惊天大秘密;最后七个大机器组成的大力神更是在金字塔上玩起了攀岩,美国海军立马整了个传说中的轨道炮一家伙连大力神带金字塔都给削平了;而打败了堕落金刚和威震天的擎天柱迫不及待的在狮身人面像旁边摆了个Pose(可惜没头发,鼓风机吹不起来),把人家祖上那点积业彻底当成自己的大头贴背景鸟~悲哀啊,埃及军人什么时候能在纽约大战外星人然后还让美国人掏钱买票去电影院捧场?《变形金刚2》对美国霸权的渲染已然是赤裸裸的了,虽然有个戴眼镜的官僚出场阻挠过几次,但很快就被大兵们以“让领导先走”为由推下了运输机,然后他便在埃及的农田里求生不得(我纳闷埃及的防空火力呢?);至于西蒙,这位勾连起两部《变形金刚》的沦落成肉食店员工的前“第七区”特工,虽然猛然露出的屁股蛋子有些触目惊心,而且嘴里总在骂骂咧咧“我爱祖国,祖国不爱我”之类的牢骚话,但关键时刻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爱美国主义——者,当他舍身奋战时,他强调的是对美国这个国家的感情,而非什么拯救全人类云云。当然,迈克尔•贝对动作场景的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硕大的机器人与渺小的人类共同出镜,这本身也挑战着导演的镜头处理。而最后那场长达半个小时的大决战,分战场与整体战场紧密结合,军队、外星人、猪脚多方线索交织,看下来既不觉得零乱,也不会有视觉疲劳。不过细究起来,也是新瓶旧酒的花样比较多:机器人决斗的场景就是中国功夫片的翻版,还动不动就有肠穿肚破的镜头(只不过因为全是机械,从而显得没那么血腥);威震天掀开房顶找人的镜头也让我想起《世界之战》里汤姆•克鲁斯的躲闪;山姆营救擎天柱的段落模式显然有着浓重的《印第安纳•琼斯》的影子(又是一次古墓探宝);那位变身成辣妹的机器人又让我习惯性的回忆起《异形》(还有那么长的舌头)……但这些被迈克尔•贝恰到好处的放在一部影片里,就是成功的商业片元素了。只要拍得好看,那就无可厚非,观众们被特技震撼,连人物细节计较得也不多。例如那位山姆的妈妈,前后的性格明显不一致——一开始儿子上个大学都哭哭啼啼,最后在战场上却是她劝阻丈夫让儿子前去搏命。还有慢镜头,自打看过N遍《勇敢的心》以后,就对这玩意审美疲劳了。但凡有个要煽英雄主义情的段落,一定有慢镜头降临,崩管战场打得多么你死我活,山姆醒来后必定先得跟女朋友唠几句情话——这也算好莱坞的狗血模式了,跟当年俺们的电影里人物死前总要交党费有一拼。狗血就狗血吧,一部靠肾上腺素支撑起来的影片,有幽默,有打斗,还有科幻,基本齐活了。这些足够中国观众去捧场了,我24日下午三点去买票,结果一直满座,到23点的场次才有位置,等我23点一去,还是满座。乖乖,坊间传说《变1》的内地票房过了六亿,难不成《变2》还要往上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变形金刚2》迎合了目前主流的观影群体。70、80后这一代,《变形金刚》是难得的童年记忆,他们现在又是影院消费的主力军,只要做的不跟《七龙珠》一样狗屎,但凡把他们的集体记忆翻出来,票房一定会大卖。不过对这帮观众来说,儿时的《变形金刚》跟如今影院里的《变形金刚》似乎已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看《变形金刚》,是被里面的汽车文化所折服的,那时候我老家街上的桑塔纳都不多,而汽车又是西方物质文明最强有力的表象,所以《变形金刚》无疑激起了我这一代人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向往(“四个现代化”)。但是时过境迁,重工业的一页已然被列强们翻过,现在是纳斯达克和IT泡沫的时代,科幻电影也迎来了《黑客帝国》这样的网络巨作,《变形金刚》所代表的,还是一种对重工业的恐惧与崇拜(从根上说本片其实不是一部科幻电影)。当这种重工业情结被渲染到极致时,变成了厚重的怀旧感(从美学风格上说,“硬梆梆”的《变形金刚》也是对前一阵风靡全球银幕的“软乎乎”的精灵魔法的一次反动)。吊诡的是,汽车人还在银幕上呼啸砍杀,但他们的主子通用汽车已经破产难保。有睿智的奥巴马总统保驾护航,“通用汽车”(GM)已经变成“政府汽车”(Government Motor),所以倒闭还是不大可能。但是《变形金刚》无形中带给观众的心理暗示,也有了一层缅怀汽车工业的意味。美国人号称“车轮上的民族”,他们内心深处对汽车的依赖和感激不言自明(这也是《变形金刚》得以诞生的汽车文化土壤之所在)——几乎所有男人都会把汽车比作情人,我很少听到男性把别的家庭用具坐此种对比(反派的霸天虎则都是飞行器作原型,我甚至怀疑9•11进一步加深了美国观众对飞行器的恐惧和不信任)。但不管怎么说,中国观众的童年怀旧跟美国观众的时代怀旧结合在一起,《变形金刚2》在中美的大卖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对中国来说,似乎先当“世界车间”发展装备制造业这样的经济路径才比较可行,所以我们对《变形金刚》的情感应该还是艳羡大于反思。再者,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开不起雪佛兰、悍马,在电影里YY一下总可以吧。电影票总比汽车便宜多了。原文地址:http://www.mtime.com/my/t193244/blog/2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