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海报剧照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超清720P

  • 加里·奥德曼,柯林·菲尔斯,汤姆·哈迪,约翰·赫特,托比·琼斯,马克·斯特朗,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塞伦·希德
  •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 动作片

    英国

    英语

  • 2011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动作片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相关影评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以下简称TTSS)是个挺复杂的故事,看晕了看睡着了都很正常,俺也是把书翻了N遍之后才敢跟别人讨论的,做了一张基本无剧透的电影人物图解和黑话介绍,给对鸟语名过敏的同学,希望有所帮助,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raw/public/p1245001022.jpg看过原著的同学都会清楚TTSS复杂的情节对电影的改编是多大的一个挑战。原本来说精简一下剧情砍掉支线情节和人物,在两小时之内讲完故事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要在精简的同时保留TTSS原著的精髓和韵味就相当困难了。BBC新版福尔摩斯(Sherlock)把背景搬到当代可谓明智之举,在Jeremy Brett的经典演绎的巅峰之外新开了一个山头,故事节奏自然快了不说,福叔发短信华生写博客都立马成了亮点。首次被搬上荧幕的TTSS则不需要也没办法脱离那个属于老总和史迈利的时代,那个铁幕分隔下的冷战时代。原著作者勒卡雷写的是最贴近真实的间谍生活,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做过情报工作,知道这一行的酸甜苦辣,所以他笔下的间谍都没有防弹光环的。TTSS的男一号乔治史迈利,一个看上去基本无害甚至有点悲催有点滑稽的中年矮胖发福眼镜男,事业上因为高层争斗被撤职,生活中妻子出轨如打牌,后来单位出了个大内鬼(鼹鼠),领导这才记起他来,收拾残局事情总是他来干。最后当然他把鼹鼠给逮住了,靠得却是躲在屋里看文件出门散步加聊天。可是对于电影来说,喜怒哀乐都好上镜,真实平淡却很难办,看文件比飞檐走壁要难拍得多。一个矮胖小老头独自坐在冬日伦敦某小旅馆的简陋房间里一页一页的翻文件,这种镜头30秒钟是艺术,30分钟就是催眠了,观众要的是脱离生活,片方要的是票房,谁会在乎史迈利那些个不休不眠的日日夜夜是多少个三十分钟?TTSS这次改编勒卡雷老爷子应该是参与了的,请了惜字如金的低调导演和编剧,主角史迈利出场10分钟愣是一句台词都没有,全靠镜头(阴暗的)表现把基本故事说清楚,挺不容易的。老爷子教导我们生活总不能十全十美,所以作为TTSS的脑残粉俺给电影打四星。初次接触TTSS的童鞋,如果看完片觉得不过瘾可以去看BBC 1979年那部7集电视剧,拍的相当忠于原著,Alec Guinness爵士出演那个看上去基本无害甚至有点悲催有点滑稽的中年矮胖发福眼镜男,只要他想要的时候,那双平日里无精打采的眼睛会突然射出无比锐利目光穿透厚厚的镜片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论面前是说谎成性的间谍还是堆积如山的文件,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38520/,还不过瘾就去看原著好了,勒卡雷老爷子的种种细节和伏笔,包您满意,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75259/谨向先看书后看片觉得不满意的同学推荐几部慢节奏的剧,讲美国堂弟情报分析员生活的Rubicon(无路可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54415/讲善于思考的英雄的潜伏在盖世太保总部的苏联情报员如何在敌人的心脏斗智斗勇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5866/还有一季破一个案子的The Killing(谋杀)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826178/前面的啰嗦主要是为了避免直接剧透,现在该说正题了。===========警告:俺是完全彻底的剧透线==========先说几个亮点1. 有同学说过的,史迈利退休后新配了黑框眼镜,跟之前的金边眼镜相对照,很好的区别了回忆和现实。2. 反复出现的圣诞舞会,交代了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迷人的安恩和悲催的史迈利,彪悍又孤独的老总,被打压的阿勒莱恩,还有眉来眼去的科林叔跟强壮哥。让俺觉得尤为巧妙的是,苏联国歌声中的海顿跟安恩,既暗示了两人偷情只是卡拉的计谋,也点明了莫斯科中心是圆场的圣诞老人这一荒诞的现实。3. 一些细节没有扔,小胖墩罗奇(难道就因为他叫Bill)、那个打火机(拍续集的需要?)、督察长的养蜂嗜好(顺带吐槽新一季的Sherlock?),海顿的画(才子外加暧昧的象征)4. 把吉姆在匈牙利的接头地点由午夜森林变成白天的咖啡馆,没有冲锋枪和坦克,气氛反而更加紧张,胖领班那一滴汗水堪称妙笔。5. 勒卡雷老爷子的客串(75:53),唱苏联国歌唱的好激动啊。。。------------------------------几个有些别扭的改动------------------------------1. 圆场总部的“四角小楼”外面看着还成,里面装修风格是不是有点后现代了。。。比如那个隔音会议室,好像KTV包间。。。2. 不知是不是为了照顾外国观众,原著中英国特色的官僚体系给弄没了,出现了罕见的不把选民挂在嘴边的大臣,以及真的在打酱油的“卑微公务员”拉康(演员选的有点滑稽,就算找不到汉弗莱也得弄个伯纳充数吧),史迈利还很不客气地对拉康说你开除了我,完全不是勒卡雷的低调风格啊。3. 研究组女王康妮选角也现代化了,BBC老版是伊利莎白二世那种女王,电影版则俨然是11区的那种,你懂的。这下也不用为帝国斜阳而哭了。4. 塔尔那段,香港变成伊斯坦布尔倒是没啥,可鲍里斯等人被杀那几个场面实在有点为视觉效果而泼血浆了。5. 为了简化剧情,塔尔的故事被挪到后面史迈利家讲了,这里改的有些勉强,且不说塔尔作为底层特工如何找到密情局二把手家的,单说史迈利因为拉康一句老总说有鼹鼠而这是你这一代的责任就接手了就有些不符合人物性格,要知道原著里面先是在第一时间审问了塔尔,然后拉康又是道歉又是恳求又是命令的,才把史迈利请出山。6. 吉姆最后那一枪,美学和象征意义确实不错,也省的原著那个含蓄结尾让大家猜,不过子弹比赤手空拳更容易追查的吧。7. 千辛万苦才跑回英国的塔尔居然直接给拉康办公室打电话,当卡拉的手下都在睡大觉么,原著里塔尔在吉勒姆的车上留了一个买车的纸条约定的碰头地点,然后吉勒姆用公用电话打到拉康的在乡下的别墅,最后吉勒姆在史迈利家蹲守把他接到拉康的别墅,这样才靠谱啊。----------------------关于原著和电影的时间线比较-------------------正文为原著时间线依据的是三部曲第三部中文版最后的年表里面的时间,括号中为电影的。1972年10月21日吉姆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森林里掉进卡拉和海顿设计的陷阱(电影改为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街头)11月阿勒莱恩接替老总成为圆场首长,史迈利被撤职(电影演了老总签了一份标着1973年11月14日的文件然后带着史迈利一起退休了)12月24日老总葬礼(电影里面孤独一人在医院死去)(电影里史迈利是在一个雨天配了那副时间轴眼镜,下一个镜头11:12是他独自一人走在雪地里,再之后是在绿荫环绕的湖中游泳,日历显然已经翻过了一年)次年2月27日巫师要求分房子(电影里面阿勒莱恩带着罗埃布兰德去找拉康)4月21日塔尔为伊琳娜要求政治庇护,因为鼹鼠告密而失败,伊琳娜被绑架苏联,塔尔流亡国外(电影里伊琳娜穿的好像是春装)5月底吉姆普莱多去小学任教(电影里面演他和孩子们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季节上是吻合的)7月伊莲娜等三人在莫斯科被处决(电影在这里修改了时间线,让伊莲娜当着吉姆的面被处决)10月塔尔潜逃回英国,拉康、史迈利、吉勒姆三人审问塔尔,拉康请史迈利出山调查鼹鼠(电影里面改为塔尔给拉康打电话,拉康请史迈利出山,塔尔潜入史迈利家里寻求庇护讲述伊莲娜的故事)11月底,海顿被查出,被杀,尘埃落定之后史迈利成为圆场新首脑(从电影最后吉姆射杀海顿时满地的落叶来看,这时应该是秋天,跟原著一致)综上,电影里面从老总11月14日签字到秋天海顿被杀,这中间应该是经过了一年而不是个把月,只是因为片中缺乏明确的时间标记,所以看着好像很短,比如阿勒莱恩带着罗埃布兰德去找拉康要房子,之后紧接着演塔尔给拉康打电话,好像发生在一天似的,其实完全可以是七个月。喜怒哀乐这些强烈的感情都好上镜,唯独真实和平淡比较难,史迈利在雪地里孤独的走着,一走就是一个冬天。所以除了伊莲娜处决那段为了视觉冲击破了些不必要的血浆还有塔尔相关情节有些不合行规之外,其它都没有什么冲突。至于72和73年的差异,因为中文版有过翻错时间的前科,所以还请有英文版的同学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另外鉴于史迈利的年龄在相关小说中也有过修改,所以也可能是为了之后剧情需要所作的改动。------------------------------关于吉姆跟海顿------------------------------如康妮所说他们俩二战前就是好友了,而海顿在二战后即被卡拉招募,海顿叛国的蛛丝马迹吉姆应该是有所察觉的,只是他一直不肯面对现实罢了。直到二十年后的那个圣诞舞会,(卡拉让?)史迈利发现了海顿跟安恩的偷情,吉姆也从海顿空虚的目光中看到了对自己多年信任的背叛,才惊觉海顿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海顿了,于是有了最后那一枪。-----------------------一些被省略的原著看点--------------------1. 勒卡雷笔下的每个人都不是打酱油的,比如一开始那个在街上拦住史迈利的讨厌鬼罗迪,他俩的谈话实际上提出了史迈利一直在问自己的那个关键问题——潘西阿勒莱恩是靠什么取代了老总并在情报界站稳脚跟的。2. 史迈利跟安恩那广为人知的纠结爱情,以至于每当有人被史迈利难住就会亲切的问候说”你妻子最近还好吧“3. 俺之前说过的,这书至少得看两遍,第1遍看到底谁是鼹鼠,第2+遍看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鼹鼠身份,以及他们为什么选择沉默。 4. 塔尔的护照问题以及卡拉那个“聪明的结”(成为鼹鼠的关键就是跟大家打成一片)-------------------------不知道算啥的------------------------------1. GO头发乱蓬蓬的时候好像猫头鹰。。。2. BC的金黄头发配浅蓝领带真是帅啊,不过他的角色在这一版中更为酱油,一改BBC老版中吉勒姆既帅气又老成的形象,偷文件后被帕西追问的那段发怒演的不如老版有爆发力。3. 结尾水闸花园那个接头房子的女房东干嘛要养狗,不记得原著有呢,为了让夏洛克吉勒姆一看出狗毛?4. GO游泳的镜头有啥含义,为了表示他真的为了拍戏增肥了?还是为了显示史迈利退休后仍然一颗红心在圆场?5. 史迈利和吉勒姆去接督察长,三人在车里,有只苍蝇飞来飞去是啥象征?不情愿的参与?(感谢豆友马命风小指出,飞的不是苍蝇是蜜蜂,孟德尔督察长出场的时候检查蜂箱来着,鉴于福尔摩斯退休后去养蜂了,蜜蜂的应该算是致敬了?不过蜂箱已经很明显了,为什么非要到处飞呢?)6. 演Jerry Westerby那位原来是英国人啊,不知道他大西洋帝国第三季里面会不会更成熟些,现在这个娃娃脸形象哪有一点艾尔卡彭的威风啊7. 科林叔每次看到美女后的那个笑容实在是。。。姑且认为这也是卡拉安排的吧=================俺是穿越的分割线===================这部分是看片前写的,用来解释少打的那颗星看了几个2011电影版《锅匠》的预告片,感觉到由于电影这个载体本身和我们这个时代的限制,原著中的一些精华可能会被舍弃。在演员选择方面,虽然加里奥德曼他为了角色努力增肥的敬业表现值得敬佩(真的增了么,完全没看出来效果啊。。。),虽然以加里这么多年的经验表现出史迈利那种冷静和沧桑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史迈利之所以成为史迈利的那种看上去“基本无害”的感觉和那种“像个小鸡蛋”的滑稽和无奈对于演惯了疯狂角色的加里奥德曼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电影版在选角上面显然没有顾及“间谍长得越大众化越好”这个规则,一张张有特色的明星脸,倒是可以不用担心记不清各个角色了。在细节方面,勒卡雷在细节上所花的功夫和取得的成就是大部分编剧和作家所无法企及的。原著不仅告诉你谁是鼹鼠,还告诉你其实很多人早就知道了;不仅描写忠诚和背叛,还讨论了其背后的原因;不仅讲述了情报行业的风风雨雨,还探寻了人性的种种角落,这一切都隐藏在细节之中。把勒卡雷这本难啃的书(是我看过的勒卡雷的书中最难啃的)在两个小时内讲清楚是个极为艰巨的任务,再加上现代电影追求视觉冲击的癖好,必然会有大量细节被舍弃和改写,这种改变无疑是十分可惜的,有时候还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比如把圆场那种朴素、无趣有些小拥挤小脏乱的办公环境改成宽敞得有些雄伟的现代风格,使得原著里面那些“英国每况日下”的抱怨像是在哭穷。原著中前圆场研究组女王康妮对史迈利说“可怜的人儿,为大英帝国受到的训练,为统治海洋受到的训练。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都被夺走了,一去不复返了”,正是在这日不落帝国的落日余晖中,才有了圆场才子海顿对不列颠的深深失望,才有了新首脑阿勒莱恩对美利坚的种种向往,才有了这整个故事。当然可以用电影和电视的经费什么的有差异来解释,但是看看米国HBO那些耗资亿万的电视剧,再看看BBC那名副其实的“迷你”剧,经费问题也成了帝国斜阳的极佳诠释。乔治史迈利作为本书/剧的核心和勒卡雷心中的“游侠骑士”是个非常复杂的角色,原著中评价他“是棵外表虚弱的橡树。你以为吹一口气就可以把它吹倒,但是一遇风暴,他是最后硕果仅存扔在那里的一棵树”,BBC 1979年版在这点上表现的非常好,Alec Guinness爵士的奥斯卡影帝果然不是白拿的。加里同学你得加油啊。所以即便2011电影版是一部成功的片子(就目前的评论看来是的),要想全面的了解勒卡雷笔下的英国间谍生活,原著还是不能不看的,最少也得看看BBC 1979年版的迷你剧。这套迷你剧片头很有意思,有变化的回放上一集结尾的内容,有点大家来找茬的感觉,片尾的音乐和画面也很有美感,外带那么一点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日帝国斜阳的伤感,算是抓住了原著的精髓了。Anyway,期待本片在中国上映,可以看看全新《锅匠》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