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的梦海报剧照

粉红色的梦HD中字

  • 郑君里,谈瑛,高占非
  • 蔡楚生

  • 爱情片

    大陆

    国语

  • 1932

@《粉红色的梦》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爱情片

@《粉红色的梦》相关影评

《粉红色的梦》1932年(蔡楚生):现代知识分子信仰迷失在都市蔡楚生是中国第一位国际知名的导演,1931年他加入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并制作了很多优秀的经典影片;1934年,他编导的影片《渔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轰动影坛,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并在1935年2月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粉红色的梦》是蔡楚生1932年的早期电影,有他本人身上独特的个人气质——唯美主义和感伤情调,是现代知识分子面对国家、民族贫弱现状的无奈、盲目心理,有一种小资的情调,是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软弱性的部分展现,代表了20世纪早期现代知识分子的情状,也是反映30年代大都市里时髦青年信仰迷失的典型影片。上海作为一个中西混合的大都市,其内在的复杂性难以说明,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也积聚在一起:阶级矛盾、城乡矛盾、男女矛盾和婚姻矛盾等,总之当时的都市人活在各种现代矛盾之中,也活在各种诱惑之中……上海的十里洋场、歌舞升平、活色生香……对居住于此的男男女女来说真的是抵挡不住的诱惑。这部电影就在在这种摩登时髦的诱惑之下讨论了一个传统的话题:男子的出轨与夫妻离婚问题。片中的三位主人公都算得上摩登青年:罗文是一位青年作家,典型的知识分子,家有娇妻爱女,似乎是合家欢乐、事事如意;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物欲和情欲往往就像一个无底洞,诱惑人们越陷越深……交际花李惠兰更是一个风情万种的都市女郎,浑身散发着危险和堕落的气质;妻子华素云则是一位传统而又现代的妇女形象,对待爱情和婚姻的理性和忠贞,坚强而又独立的个性,有工作收入的现代新女性,追求个人尊严和事业;华素云和李惠兰正好代表了在西方强势文化刺激之下的不同女性的不同选择:同样的现代启蒙思想下,有的人自甘堕落,有的人却隐忍进步。这也说明了所谓的西方精神污染只不过是影响了像李惠兰和罗文这样意志薄弱、贪图享受的一类人,代表社会中坚力量的是像华素云这样真正进步的现代女青年,而不是盲目追求西方化的自由主义和享受主义的那一类人。现代启蒙知识分子受西方影响既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进步思想观念,也同时在中国都市消费文化和西方强势文化下,极力追求最大化的物质财富和情欲享受——纵欲于声色犬马之中。作为现代社会精英阶层的三位主人公,更深刻地向观众展现了大都市的摩登奢靡的一面,在这种奢靡诱惑下,知识分子很容易迷失、困顿而无力自拔;无论是千娇百媚、左右逢源的交际花李惠兰,还是才华横溢的有为青年罗文,都很容易地陷入都市走向堕落;唯一可能摆脱城市中的迷失的就是奔波流浪到农村教书的妻子华素云,乡村作为堕落的城市的对立面,导演赋予了它更多的正面性的因素即对文化道德理想的坚守。似乎只有乡村才能拯救被西方精神污染了城市和人们。这部电影是蔡楚生早期的唯美电影,可以看出蔡先生剧本里的明显的理想主义情调,通过正面人物华素云极力地赞美农村的朴素和理想,却没有正面深刻地写出现代都市社会黑暗现实的一面,只有些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小知识分子不痛不痒的对所谓“爱情”的追求等浅薄层面,没有社会大事和爱国因素。因此通过这部影片可以看出知识分子拍摄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影片,难以发现自身的缺陷、难以走出身份的限制、造成观察视野的狭小等等,这是影片内容上单薄的地方。,也是当时蔡楚生遭到左翼作家联盟攻击的原因。无论怎样,蔡楚生给我们展示了我们所能想象的大都市摩登奢靡的一面,也展示了乡村理想的一面;尽管是刻意唯美地虚构与对比,但也足以展示当时社会的繁华和诱惑,以及人们信仰的迷失、无措,社会信仰价值体系的崩溃和对乡村理想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