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恩仇录海报剧照

江湖恩仇录更新至10集

  • 东方闻樱,李德利,黄静,陈萍
  • 毛玉勤,陈福黔,汪蓉

  • 国产剧

    中国大陆

    汉语普通话

  • 1989

@《江湖恩仇录》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国产剧

@《江湖恩仇录》相关影评

一直都很想,向大家推荐一下中国第一部武侠电视剧《金顶神功》(又名《江湖恩仇录》) 原因么……可能就是因为,它是极具纪念价值的第一部啊! 当然我也知道,这是很多人永远的童年记忆~~ (但不是我的童年记忆) 什么东西和童年联系,首先就打上了情怀的标签,变得不容置疑。 所以即使这部片雷得惊天地泣鬼神,对于很多人来说,恐怕依然是最好的一部。 这也是值得尊敬得嘛。 我确实在去年无意查找资料时才翻到了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第一”。 桃子看过的第一部国产武侠剧,是《新七侠五义》而非《江湖恩仇录》,这简直是一种幸运。 (而且《新七侠五义》即使今天再去看依然并不违和,更会有很多超越性的视角所在。但《江湖恩仇录》……) 在《金顶神功》上映时,桃子还蹲坐在家中通过那台8寸小黑白一集不落地看《情满珠江》。在我的家庭传统里,看武侠绝对是不务正业。当时初逢改革大潮兴起,人们对改变自己命运所投入的热情和执着,才是今天我最难忘的童年回忆。所以,看遍当时时代剧的我,竟然未能一睹此武侠神剧全貌,也是遗憾了。 比起方兴未艾,努力展现时代感,充满反思精神,至今看依然充满诚意的“改革”剧,或者同时期的TVB、亚视、台视、新加坡拍的武侠电视剧,《江湖恩仇录》无论哪个层面上看都天雷滚滚、剧情糟点满满,造型土气,逻辑感人,三观如雷击,特效简直可以称之为搞笑。无法形容的男主角片中绝学金顶神功,其实就是摆10秒以上的pose然后手里喷出两根燃着火的铁丝 在如何低成本解决想象力问题上,《江湖恩仇录》还是做出了大量的探索性实验啊 不过效果就是这样的—— 那么,近三十后再来打量《江湖恩仇录》了——前人已经吐槽无数,名列十大雷片之首,在2003年左右的论坛上已经被吐槽了一波又一波——还有什么必要?其实主要是出于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虔诚心态。 那就是,在那个人人都在往前走,都在喊“时间就是金钱”唯恐被拉下的时代,在电视剧题材也更多承载了号角和鼓励时,被认为是纯娱乐的《江湖恩仇录》,究竟折射着刚刚走向开放的人们对于“武侠”何等一种理解了? 这才是身为武侠迷想做且该做的事,毕竟第一部呀!! 这部片首先被人吐槽的,当然是它那神乎其神的取名啦~~ 在当时武侠剧令狐冲、左冷禅、岳不群、周芷若、张无忌、傅红雪、楚留香、息红泪、戚少商、张丹枫一类名字满天飞时,我们90年代才出现的第一部国产武侠剧男主角居然叫做“李小刚”,女主角居然叫做“向春花”! 而男主角的父亲居然叫做“李大刚”,省事是省事了,可避讳啊亲,中国人避讳的传统你懂不懂? 至于娇娇、聪聪、梅梅诸如此类,感觉……嗯嗯。 怎么说了,可能这就是时人理解的娱乐精神吧? 你说现实生活中有一个人叫做西门吹雪,这人怕不是神经病就是外太空来的(这也是武侠要的效果。)但叫做李小刚,感觉是不是突然增加了几分亲切?这不就是隔壁家的小哥哥吗?每天捎我们上学给我们借连环画漫画带我们打游戏的那位? 今天诸多的修仙修真打怪升级网络小说的男主角,似乎也叫做张小凡什么的吧?可见这类完全不用动脑子就能很流畅看下去的快消品,让人有代入感还是很重要的。 今天我们看张小凡觉得习以为常,可在当时,有个叫做“李小刚”和我们一样缺心眼的男主角却大概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吧?总比李玉和一类高大全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咯,文化发展趋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吧,比如今天80后90后的父母取名字,就是子墨、梓涵、雨轩、可欣之类的了~~嗯,谁叫我们是武侠和琼瑶言情灌溉的一代了?) 至于听上去像隔壁村温柔的村花“春花姐”么……难道不曾听说过“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和当时大多数的电视剧一样,男性角色歪瓜裂枣,女性角色几乎全是美人。 美丽的春花姐还因为男主角的抛弃出家当了尼姑(没办法,已经赤身裸体抱过了,在《江湖恩仇录》的世界里,等同于失身,编剧只能让她一辈子青灯古佛了)可见当时全是女色消费啊——这么想想有男色消费的时代,还是有进步嘛! 何况仔细算来,这部剧可以算是开创了20年后风行无阻的网络小说最典型模式:一个瘦不拉几连肌肉都没几两却“智勇双全身兼众长”的男人,若干各种类型但都貌美如花与男主角关联甚深的女性角色(真的是各!种!类!型!),再加上不断升级打怪各种奇遇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几乎没有真正挫折的修炼,还要承担抽象到比背景幕布还不如的“正义”“和平”概念式“责任”与“理想”(毕竟人还需要成就感的嘛)…… 其实男性(很想说是屌丝)的幻想从来都一样嘛~~ 啊哈。和今天很多玄幻小说一样,这部剧也是集男性意“淫”之大成 当然,一部作品,只要被创作出来,多少就会成为所谓的“精神载体”“集体无意识”所选择的对象,90出现的第一部武侠剧,除了说明好不容易挣脱“政治宣传工具”的电视剧本着刚萌芽的一点娱乐精神一本正经的恶搞以外,还多多少少折射了一些些当时人们的观念。 是什么了? ——性压抑! 一种被道德纯粹感压抑几十年突然见到美女喜不自禁但又因无法摆脱已有思维模式从而沉重负罪的心理。 这种负罪心理和人性本能冲突到精神错乱的现象完美得体现在《江湖恩仇录》之中,直接导致这部电视剧中的人也好,剧情也好,都遮遮掩掩欲说还休,近似精神分裂。 例如,李小刚的金顶大法是需要禁绝女色的(当时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必须如此!除了革命同伴,任何男女接触都是必!须!禁!绝!的!),所以反派每每在他快要练成神功的紧要关头派出一个美女诱惑(jian)他,以求破功。(想来这样的练功方式也是诸多人梦寐以求得吧?)性就等于“坏事”,等于“诱惑”、等于“被控制”,恐怕也是拍摄这部电视剧以前四十年间沉淀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恐慌吧? 所以李小刚从本质来说必须仙系,一身正气自由博爱一门心思崇拜高僧要加入佛门(正派人物的标配呀),但时代毕竟有了一些变化,人们对禁欲的英雄生活不再感兴趣,再加上从港台流入中国和照样炮制的诸多地摊文学的冲击,自然我们会幻想桃花运不断诸多女性不惜性命、贞洁(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毕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没法摆脱)也要争夺男主角的“芳心”(说实话,别说八块腹肌倒三角大长腿了,一块肌肉都没有上下半身一样长的男主角这身材呃……真对不起片中女性角色),于是前有二女共嫁一夫,后有天下第一手段无二的大反派不惜以毁掉整个武林要挟其要一同归隐江湖。连受个伤,也需要处女赤身裸体抱上三天三夜才能疗伤——额滴个神嘞,我就问,凭啥,凭啥,凭啥?凭他妆画得浓眼睛涂得像熊猫吗?(凭他是邻家哥哥李小刚啊)不得不说男主角长这样今天可真是没人要看了……不知道为什么每当男主角左挡右挠要发功时,我总以为他要喊一句“飞鱼转身”(看得懂这个梗的请自报年纪) 总觉得这么写脚本这么拍的导演心态深可玩味…… 那一代的男性么,心理也深可玩味…… 这里面最大的反派黑凤凰,要风骚有风骚,要风流有风流,要手段有手段,要魄力有魄力,玩弄起男人来分分钟就让人丧命,这在古龙笔下,那铁定是让人又爱又恨最终还得爱不释手的魔女呀。东方闻樱啊……美丽的探春妹妹转变这么大多少有点不适应 可惜在这个故事里,配得全是又老又丑又恶心的老男人(黑凤凰这么自恋的女人怎么可能看得上了?),男主角居然对这么有魅力的女性一点联想都没有?也太道貌岸然了吧?然而美丽的女反派总比丑陋的蝴蝶迷强,大概可以参照同时期抗日革命剧中的美丽女特务? 即便如此,感觉,故事的导演,也还是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女性观”——那就是对正在兴起的女权意识的恐惧。 姑且不论里面最有魅力角色黑凤凰那纵横捭阖、霸道邪性的魔力,光凭男主角最后为求江湖“安宁”“牺牲色相”抛弃已有婚约的两位女主角选择和刚出场不过2集的黑白教教主退隐江湖这一点,这勇气,这胆量,恐怕就非今天一般的电视剧可比呀。背后这太阳简直是个鸡蛋…… (可能当时的电视剧还不是粉丝经济,属于卖方市场,不怕观众砸电视机。) 总之,和几乎所有中国传统式武侠一样,女性角色往往是主动的,强烈的,投怀送抱的,一见到男人脑子就短路神经就错乱的,不顾一切牺牲生命完全围着男主角转的(可能那个时候的女人没有自由,见过的男人少吧)。只是传统武侠中的男性角色虽是正人君子,总不至于自行阉割,而我们的李小刚么,连我都怀疑他可能无能啊! 然而偏偏极度压抑就会生出极度幻想,《江湖恩仇录》于是强行塞了一堆情色擦边球:只要出现坏人,就一定跟采花沾上边;男人动不动就赤身裸体秀出二杆子般的上身;李小刚练的武功嘛,非要不能破色戒,但偏偏破了好几次;处女疗伤之类的段子真是恶寒……严重怀疑这位编剧认真阅读研究了当时市面上所有盗版不入流的武侠小说,将所有恶趣味恶俗的段子和套路全部若获至宝集中起来,终于凑成了这样一部横空出世的武侠剧。 严重怀疑这里面的所有男性(除了完全没性意识的男主角以外)其他人可能全是用下半身思考的。 当然,李小刚满脑子陈腐得有点发臭的三观还是一以贯之的传统价值观:什么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啊,什么和平重担一人在身啊,什么不能沉溺于儿女私情以家国天下为重啊。我的娘诶,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充满自虐的自恋,才能让我们的李小刚同学认为以为这个世界需要他的牺牲?或者他牺牲了就能有用? 假大空的毛病嘛,呵呵,呵呵。 一方面自诩正人君子无私奉献恪守道德规范不近女色一方面满脑子性幻想物化女性却偏偏还美化自己的动机——那一代传统价值观下的中年老男人典型的油腻心理(我这一棒子还真打死了不少人。) 嗯,越压抑,越变态。 当然咯,虽然身为女性实在有点厌恶剧中所有的男性角色,但还是承认这部剧在很多层面上展现了我们天马行空的幻想——或者说叫做臆想,集体性歇斯底里式的臆想症,充满了cult精神。(完全中性词,毫无贬义!) 实际上它可能根本不是一部武侠剧,而是一部相当超前完全不受武侠剧限制的玄幻剧,它不仅具有目前最吸流量的修仙小说电视剧中最典型的情节套路,而且武功也丝毫不武侠:里面的人物可以瞬间消失,瞬间移动,瞬间出现,可以在空中飞行,可以象孙悟空一样突然变化成另外一个人的容貌而毫无破绽,死人也可以复活,至于什么掌中喷火,念咒迷人,腾云驾雾更不算什么了,甚至还可以跳上云端打架。作为第一部武侠剧,其后的《新七侠五义》、《白眉大侠》简直毫无承继,倒是对标同时期的《封神演义》,还多少有几分相似之处。神奇的易容术这到底练得是什么功?造型6得飞起从大变拐杖到大变活人近似法术的“鬼功”施展轻功的瞬间,直接在空中飞呀~~这姿势~~ 同时,由于毫无同类片可以借鉴(可能是因为成本借鉴不起港台武侠片),编剧导演能够使用的资源便是舞台戏剧,因此人物多类型化脸谱式,动作更像舞台上摆pose,妆容与传统戏剧化妆也有相似之处,插科打诨也许在荧屏上看得很尬,但想象成川剧的丑角就好多了。将戏剧资源引入电视剧,也算是一种特别的尝试吧? 再加上《青城决战》、《九寨风云》之类的片名,还有什么丰都鬼城啊竹海啊黄龙瀑布一类的风景区景点,作为早期的旅游宣传片也是当之无愧的。 在初创的摸索阶段,我们就能有这么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尝试,还是相当值得鼓励得嘛。其实这里面蕴含的“原始思维”直到今天,似乎依然是各大雷片中反复被使用的元素。 一句话评来的话,这部片的玩票性质可能远远胜过正儿八经的电视剧运作,可以算是一个草台班子自娱自乐的结果。今天我依然会看到家乡小县城里一群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大叔大妈穿上红军服,拍一些类似打鬼子抓汉奸斗地主的戏,用一两台单反相机或者好一点的DV自己录制剪辑,然后聚在一起边看边笑,让旁人莫名其妙,却自己乐在其中——这是一代人的情结和想象,很难用善恶好坏来轻易标签或者取笑。 何况在改革大剧兴起之时,这种全新的富有娱乐精神和个人探索特质的剧,无论如何都应该鼓励。其中一些正在转变的个性,也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痕迹。 当然,从另一方面,或许我们也可以窥见其中沉淀在深处的一种抽象,却让人不舒服的东西。可惜到了今天,这些观念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