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海报剧照

长歌行已完结 共49集

  • 迪丽热巴,吴磊,刘宇宁,赵露思,方逸伦,张浩哲,王小伟,程诚,易大千,曹曦月,娃尔,刘海宽,李光复,耿乐,成泰燊,萨顶顶,刘楚玄,锦浠
  • 朱锐斌

  • 国产剧

    中国大陆

    汉语普通话

  • 2020

@《长歌行》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国产剧

@《长歌行》相关影评

漫画长歌行歪曲历史抹黑李世民和回纥公主谈恋爱,并且让这个回纥公主和李建成生下的女儿成了大唐公主,造谣房玄龄为了回纥公主杀人放火,编造杜如晦为了杀回纥公主放任朔州百姓被突厥屠城。

其粉丝为了对此事件洗白更是歪曲历史上唐初的形势,抹黑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的盛唐被突厥捶到弃城断尾求生,放任一城百姓被屠城的屈辱史,其行为与韩国对于独眼龙李世民的抹黑如出一辙,给盛唐扣上莫须有的罪名。

以下转自知乎@详侃历史

漫画中设定的李世民放弃朔州的具体情形是这样的:武德九年(626)八月渭水之盟后,突厥撤走,李世民和杜如晦已经判断出,突厥肯定会在撤回后进攻朔州,但是,他们却故意不去救援朔州,任凭朔州沦陷于突厥之手,并将其定性为“断尾求生”之策。好个断尾求生,在漫画的设定中,朔州满城百姓的生命,就这样被贞观君臣轻轻的舍弃了。这种做法,就性质而言,比割地还要恶劣。这种设定符合历史吗?下面我就从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行事风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历史上,突厥在渭水之盟后未对唐朝发起大规模入侵。武德九年(626)八月,唐朝与突厥在渭水进行了和谈,双方在渭水便桥举行了斩白马结盟约的仪式。此后,突厥颉利可汗是基本遵守了这个盟约的,他在同年九月给李世民送上马三千匹、羊万口,这就充分说明,颉利可汗自己也是希望能维系这一盟约的。因此,突厥不可能在渭水之盟后,再去抄掠朔州。事实上,自武德九年(626)八月渭水之盟后,直到贞观三年(629)十一月唐军大举征讨突厥之前,突厥没有对唐朝发动哪怕一次稍微像样一点的入侵,即便是小规模袭扰也很少。根据史书记载,这段时间,突厥对唐朝的袭扰只有以下几次:贞观元年(627),突厥遭遇天灾,又加上自己内部矛盾重重,人心离散,颉利害怕唐军趁虚进攻突厥,于是率部在朔州边境上驻扎,扬言会猎,实际上是防备唐军可能的进攻。因为颉利此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自保,因此并未真正入侵。贞观二年(628)九月,突厥寇边,未造成任何影响。贞观三年(629)十一月,突厥进攻河西,唐朝肃州刺史公孙武达、甘州刺史成仁重出战,击败突厥,俘获1000余口。可见,突厥的入侵次数很少,烈度很低,属于小规模袭扰。而正是这一点,成了后来李世民在击败突厥后,对颉利本人采取宽大政策的一个理由。贞观四年(630)四月,李世民对被俘的颉利说:论尔之罪状,诚为不小,但自渭水曾面为盟,从此以来,未有深犯,所以录此,不相责耳!(《旧唐书》突厥传)据此,漫画设定的突厥在渭水之盟后试图屠戮朔州,是不符合历史的。二、从李世民行事风格看,李世民不可能采取“断尾求生”的做法。史书在记载历史人物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有一些空白区域,那么,后世涉及历史题材的作品在描写历史人物时,特别是在进行一些艺术加工时,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艺术加工的内容,也需要符合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那么,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会采取“断尾求生”这种做法的人吗?当然不是了!把李世民一生的经历摆出来看看,李世民不论是对待唐军将士,还是唐朝百姓,历来采取的是全力保护、不离不弃的做法。1、武德元年(618)救泾州武德元年(618)薛秦进犯李唐,包围了泾州,李世民在面对薛秦骑兵巨大威胁的情况下,仍然在武德元年(618)九月派出了长平王李叔良救援泾州,还把刚刚前来归降的翟长孙配属给李叔良使用。此后,虽然泾州守将刘感中了薛仁杲的诡计,出城作战兵败被杀,但泾州一城军民得以保全。2、武德三年(621)救张难堡武德三年(621)三月前后,为执行李世民切断宋金刚粮道的计划,唐军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占领了位于敌后的张难堡。同年四月,李世民率领唐军主力向北急进,一昼夜行二百余里,两天没正经吃饭,三天不解甲,最终在介休追上并消灭了宋金刚主力,与张难堡唐军会师。张难堡的唐军在见到李世民后,喜极而泣。“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据堡自守,世民免胄示之,堡中喜噪且泣”(《资治通鉴》)。3、武德四年(621)救屈突通武德四年(621)正月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期间,李世民命令屈突通率军驻守千金堡,王世充亲率大军前来进攻屈突通,李世民先是等待王世充放松警惕,等到屈突通三次点燃烽燧求救的时候,李世民突然率部救援,并身先士卒,带着两名骑兵冲锋在前,抓获了王世充骑将葛彦璋,然后李世民又率军与屈突通里应外合,重创王世充,俘斩6000余人。“太宗度通力堪自守,且缓救以骄世充,通举三烽以告急,太宗方出援之,左右未获从,以两骑而进,遇贼骑将葛彦璋,射之,应弦而坠,擒之于陈,后军亦继至,通军复振,表里奋击,王充大败,俘斩六千余人,几获世充”(《太宗实录》)。4、武德五年(622)救李世勣武德五年(622)三月李世民征讨刘黑闼期间,刘黑闼率部夜袭李世勣,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再次身先士卒,率领少量骑兵救援,并一度被刘黑闼所部包围,后尉迟敬德率壮士打破包围,李世民和李道宗才趁机突围而出。“黑闼潜师袭李世勣营,世民引兵掩其后以救之,为黑闼所围。尉迟敬德帅壮士犯围而入,世民与略阳公道宗乘之得出”(《资治通鉴》)。当然,李世民也不是神仙,不可能每次都获得成功,也有救援不成的情况,比如武德五年(622)二月救援洺水县城。当时,刘黑闼部属李去惑、李潘买、李开弼等人以位于刘黑闼后方的洺水县城归降李世民。由于刘黑闼主力挡在前面,救援难度极大,但李世民仍然决定救援,先后派出王君廓、罗士信率领少量精锐进入洺水县城驻守,并多次亲率大军进攻刘黑闼,试图突破刘黑闼防线,解洺水县城之围,“世民三引兵救之”(《资治通鉴》),但当时天公不作美,连降雨雪,唐军增援受阻,“会大雪,救兵不得往”(《资治通鉴》),最终,洺水县城被攻陷,罗士信兵败被杀,数日后李世民又收复了洺水县城。李世民虽然没能在城陷之前救下洺水县城,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李世民一直是在积极救援的,最后没救下来主要是因为恶劣的天气,这与漫画中设定的李世民故意不救朔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综合以上分析,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不可能做出“断尾求生”抛弃朔州这种事情的。那么,在唐初,有没有人干过“断尾求生”的事情呢?当然有了,那就是李元吉。武德二年(619)刘武周、宋金刚南下进攻并州,李元吉感到无法守住并州,决定跑路。跑就跑吧,打不过就跑,也不算太丢人,可李元吉此时做了一件特别龌龊的事情,他欺骗司马刘德威说,他要率领精锐出城迎战刘武周,结果,出了城李元吉就头也不回的跑了,逃跑的时候还没忘了带上自己的妻妾。刘武周进逼并州,齐王元吉绐其司马刘德威曰:"卿以老弱守城,吾以强兵出战。"(九月)辛巳,元吉夜出兵,携其妻妾弃州奔还长安。(《资治通鉴》)就这样,李元吉把并州扔给了敌人,同时被抛弃的还有浩州,当时浩州刺史刘瞻(又作“刘赡”)与李仲文正在死守浩州。这是多么典型的“断尾求生”,把并州和浩州两城军民丢给敌人,为自己换取逃跑的时间。李元吉是带着大小老婆们跑回长安了,可并州和浩州的唐军将士、他们的父母妻儿、以及两城的百姓,作为李元吉断下来的尾巴,他们的生死又有谁来管呢?李元吉逃跑后,并州因为有内奸响应,很快陷落,刘德威和卫尉少卿刘政会兵败被俘。浩州在刘瞻和李仲文的率领下,还在死死坚持,苦等救援。那么,后来是谁来救援了呢?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武德二年(619)十一月李世民介入河东战事后,很快着手救援浩州,他派出刘弘基、张纶等人,率军经隰州北上,在武德三年(620)三月前后,打通了与浩州的联系,解了浩州之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浩州解围之时刘瞻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的这份恩情,刘瞻及其家人是铭记在心的。刘瞻去世于贞观年间,其碑铭中仍念念不忘加上一句“圣上(指李世民)扫清雾(),方得保全”(《唐文拾遗》卷十四)。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肯定的说,不论是作为武德年间的秦王,还是作为贞观年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都对得起唐军将士,对得起唐朝百姓,在这方面,李世民是问心无愧的。把李世民与“断尾求生”、抛弃朔州联系到一起,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三、个人的几点看法上个回答发出后,也陆续收到了一些反馈,有人认为,我依据史实来批评《长歌行》这部作品过于严苛了。通过与他们讨论,我大致把这些人分成三类:第一类,他们认为,他们就是把《长歌行》当做一部单纯的漫画作品,完全不去关注里面的历史人物,诸如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等,对他们而言,只是个人名符号而已。对这类人,我想说,你们现在的做法特别好,希望继续保持,千万别把漫画里的人物与历史人物扯上关系。第二类,他们认为,《长歌行》本身就是一部漫画,他们会在看过漫画后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但不会把漫画当做历史。对这类人,我想说,你们的想法很美好,但是,既然看过漫画,就很可能会形成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后面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就无法保持客观的态度。举个例子,我小时候看了电影《甲午风云》,此后很多年,我对刘步蟾的印象就是电影里面的那个奸臣模样。后来,通过读史书,查相关资料,反复看刘步蟾本人那张大胡子照片,才慢慢的有所改变。但是,直到现在,一提起刘步蟾,我的脑海中依然会浮现出《甲午风云》里的那个人物形象。第三类,他们认为,漫画并没有歪曲和丑化李世民。这类人,我觉得他们就已经有点危险了,因为他们实际上已经把漫画中的那个“断尾求生”抛弃朔州的名叫“李世民”的人物,与历史上的李世民联系在一起了。在此基础上,如果他们又不去查阅史书,那么,他们对于李世民的印象,很可能就会停留在漫画中的那个人物形象上。因此,我认为,从是否符合历史的角度来看,《长歌行》这部涉及历史题材、而且也自我标榜“历史感动献礼”的漫画作品,并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最后,我还是要重复一句,凡事有破有立。我看到有人说,批评《长歌行》,就是在扼杀中国漫画产业,就是在限制他人创作自由,这些大帽子我实在消受不起。其实,作为历史爱好者,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大家共同想办法,找到一条既能尊重历史、又能维护各方权益的道路。就目前情况来看,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改架空,不要与唐朝扯上关系,反正漫画中男女主角都是虚构的,他们俩与历史毫不相干。那干脆就虚构一个朝代呗,远学《魔戒》,近学《琅琊榜》嘛,这样,漫画迷可以继续尽情的欣赏漫画,影视迷可以热切期待由它改编的古装架空剧,明星粉丝可以自由追捧各自喜欢的明星,历史迷则可以安心守护他们热爱的历史,各方共赢,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吗?原链接https://www.zhihu.com/answer/93655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