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下海报剧照

浪潮之下更新至05集

  • 内详
  • 内详

  • 美国剧

    美国

    英语

  • 2020

    @《浪潮之下》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美国剧

    • 帮帮我托德第二季 更新至06集
      帮帮我托德第二季

      MarkBrandon,ThomasCadrot,HeatherMorris,丽莎·林娜

    • 反恐特警组第七季 更新至09集
      反恐特警组第七季

      谢默·摩尔,亚历克斯·罗素,肯尼·约翰逊,杰伊·哈灵顿

    • 得州巡警第四季 更新至03集
      得州巡警第四季

      贾德·帕达里克

    • 夏日未至第一季 更新至06集
      夏日未至第一季

      吉内维拉·弗兰切斯科尼,利诺·关恰莱,丹尼斯·法索洛,阿莱西奥·普拉蒂科,乔瓦尼·布塞利,马西莫·德桑蒂斯,Luca,Maria,Vannuccini,Alessio,Piazza,Sofia,Iacuitto,Orlando,Cinque,Giulio,Tropea,Giovanni,De,Giorgi,Gian,Marco,Fochetti,妮可·吉玛多,卢西亚诺·斯卡帕,Francesco,

    • 明日传奇第一季 第16集
      明日传奇第一季

      亚瑟·达维尔,维克多·加博,凯蒂·洛茨,温特沃斯·米勒,多米尼克·珀塞尔,布兰登·罗斯,弗朗茨·德拉姆,大卫·莱姆希,凯蒂·卡西迪,法尔克·亨特切尔,斯蒂芬妮·科内柳森,斯蒂芬·阿梅尔,格兰特·古斯汀,劳拉·门内尔,梅丽莎·罗斯伯格,彼得·弗朗西斯·詹姆斯,西娅拉·蕾妮,AmyPemberton,尼尔·麦克唐纳

    • 明日传奇第二季 第2集
      明日传奇第二季

      尼克·扎诺,帕特里克·J·亚当斯,约翰·巴罗曼,马特·莱斯切尔,温特沃斯·米勒,维克多·加博,布兰登·罗斯,亚瑟·达维尔,凯蒂·洛茨,弗朗茨·德拉姆,艾米·彭伯顿,多米尼克·珀塞尔,莎拉·格雷

    • 德州巡警第四季 第3集
      德州巡警第四季

      贾德·帕达里克

    @《浪潮之下》相关影评

    影评人吐槽电影。

    导演回怼影评人。

    学院派在说空话。

    观众在看烂片。

    都替对方脸红。

    国产电影处在拍、看、评的尴尬处境中。

    吐槽精准犀利《第十放映室》已经变味。

    专业又好看的电影节目越来越少。

    央视六套《今日影评》节目前两年推出的《表演者言》是少有的精品。

    将重心放在“演员的自我修养”而不是“明星效应”,好评一片,实打实的“业界良心”。

    前两季都有8.9 的高分。

    这次《今日影评》更进一步,推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节目《今日影评•鸿论》

    由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主持,目前播出的两期嘉宾是张瑜和谢飞,陆续还有陈凯歌、张瑜、卢燕、贾樟柯、黄渤、成龙、朱延平、姚晨等。

    豆瓣打分的很少,可每条都是满分五星。

    《今日影评•鸿论》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型或者学者型谈话节目。

    影评版《十三邀》。

    尹鸿何许人也,简单说来就是典型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学界大牛。

    “独立而有态度的电影评论,用专业的知识,为你带来有价值的信息,在琳琅满目的电影世界里,点燃一束理性之光”。

    这就是节目一开始的定位。

    《今日影评》作为专业的影评节目可谓“迅速而精准”。

    “评头论足话电影,每天只评八分钟”。

    毫不废话,直击要点。

    《今日影评•鸿论》则在历史的深度和思想的厚度上下足了功夫,以“四十年”为时间单位,请来了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界人物。

    乍听“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这样宏大的字眼,会下意识的想象片子会不会变成电影史教科书一样的编年史。

    《今日影评•鸿论》并非如此,它很好地处理了理性和感性,历史和当下,宏观视野和细节呈现,庞杂史实于新鲜有趣之间的微妙关系。

    视频节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质感”。

    如何证明历史和当下的联系,考验就在两个字“还原”。

    其实八九十年代的国产电影,无论艺术片还是商业片都很耐看。

    《今日影评•鸿论》基本采用了对话的形式,穿插经典的电影片段。

    “其实,总结下来就是三个对话,一个是学者和电影当事人的对话,一个是过去与现在,老一代与新一代的对话,还有一个就是电影和社会的对话。这三个对话构成了整个节目的基本框架。”尹鸿说。

    电影是反映时代的镜子,时代和人心最微妙的变化总是在电影中首先显现出来,所以追溯电影史,就是在追溯人的精神史。

    既还原了历史的质感,又很好地融合了满满的“干货”。

    既在讲电影史,又在讲“灵魂史”。

    既讲“电影中的历史”又讲“历史中的电影”

    既看到了“电影中的人”,又还原了“人的电影”。

    让原本对历史和思考有兴趣的人转过脸来看一看,想一想。

    国产电影曾经牛X过。

    目前为止节目播出两期,嘉宾分别是张瑜和谢飞。

    时间拨回到1980年,那是我们并不熟悉的年代。

    是被称作“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的开始。

    那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年代。

    “电影成为这一时期人们的精神火炬”。

    第一期节目请到的是张瑜。

    可能现在的观众并不熟悉这个名字,可在八十年代,她可是实打实的“当红女星”。

    她曾为中国观众奉献了新中国银幕第一吻。

    为观众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尹鸿说影片中大胆追求爱情的精神现在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正是《庐山恋》为青年男女们尘封的心灵照进了第一束微光。

    她还是最早的“带货女王”。

    电影光是服装前前后后就换了四十几套,包括了各式各样的牛仔裤、连衣裙、甚至是泳装。

    彼时全中国都是蓝绿色的海洋。

    据张瑜说,演完电影之后收到了无数观众的来信:

    “信里问的最多的就是我的那些衣服是怎么做的,是在哪买的。”

    在《小街》里,张瑜还引领了一次发型潮流。

    当时给她理发的师傅给张瑜拍了一张照片,把它挂在了理发店里

    很多女孩来到店里都指着这张照片说:

    “来一个一样的。”

    《庐山恋》是张瑜最受观众欢迎的作品之一,张瑜也凭借此片获得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庐山恋》已经在庐山电影院播放了38年之久,这一时长已经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谈及塑造角色,张瑜认为在那个年代的演员都是直接从生活中走出来的,那时候的纯真、质朴都真实地记录在了银幕上。

    反观现在,演员虽然哭得稀里哗啦,却丝毫不能打动观众,是因为他只用技巧,但心没有因此而动,这样永远不能塑造好角色。

    张瑜说:“我不希望他们把我当成一个人造卫星,演员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去塑造角色。”

    “没有人给我这样的概念,什么叫电影,不知道的,我们那个时候的观点,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把每一部作品做好。”

    尹鸿认为之所以改革开放初期,能在那个时代创造那么多经典电影,与一代电影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艺术的精益求精有很大关系,一个时代造就一种人,一种价值观,它影响人的一生,也影响了观影的那一代人。

    最让张瑜铭记的则是那个时代电影的真以及它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那个时代电影蓬勃发展,不仅成为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能唤醒人性中的真善美,这将是电影人永恒追求的目标。

    我们习惯讲不忘初心,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初心。

    第二集请到的是谢飞导演。

    谢导这两年一直在呼吁用电影分级制度代替审查制度。

    做FIRST青年电影展的评委,当然放下导筒后他的本职工作是教书。

    身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老爷子自从开始玩豆瓣便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网红”

    自己上传帅照,评论新片老片。

    甚至还写了《歌手》评论:

    与时俱进,活的比年轻人都自在。

    谢导在豆瓣上写过一篇《感谢文学》的文章。

    “记得我上学时读过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杜甫仁科的一段话:“好的作家需要头等智商的人来担当,因为他们是无中生有;而电影导演的职业中等智商的人就可以承担,他们不过是将内容转换一个不同的艺术形式。”后来我也常常在课堂上讲述这个论点,给许多揣着电影导演梦的年轻学子泼泼冷水,让他们理智清醒些。尊重文学,感谢作家,百年电影历史证明了它确实是使我们电影繁荣发展的一条真理。”

    节目最后尹鸿问:“今年我们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应该纪念的是什么?”

    谢飞答:“改革开放的电影实际上是跟着思想界,文化界的步伐而走,而我们电影永远是踩在文学巨人的肩膀上去攀登,所以这是一个与思想和理论,作品很冲撞的一个时代。

    《今日影评•鸿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这种曾经出现在八十年代。

    “那时候张暖忻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电影语言想现代化》,在1980年的创作会上,老一辈的导演们还跟我们争论,说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

    “但是那个时候我觉得特别宝贵的,就是在电影界,有比较高地位的这些人,像当时张俊祥、钟惦棐、白景晟这样的导演,老的理论家,他们都纷纷地写文章支持去讨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任何改革一定是思想的改革领先”。

    那个时候的电影批评和电影创作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这就是中国电影史上第四代和第五代的交相辉映的八十年代。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可对于当下的主流年轻电影观众来说,历史似乎只存在于新千年之后甚至更近的现在。

    “上个世纪的事”显得很遥远。

    告别过去不等于忘掉过去。

    年轻人想要了解过去,谁来给他们讲历史,讲的又怎么样?

    时隔那么久,过去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模糊。

    年轻人需要合适的人带他们还原历史。

    唯有可知可感的历史才有跟他们产生联系的可能。

    电影才会穿透时间的迷雾到达他们内心深处,触动感性,变成活的电影史。

    我们这一代生下来就被定义为“世界的一代”。

    我们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也属于我们。

    我们看到的电影是全世界都在看的电影。

    可我们的父辈并不是这样,历史有它自己的脉络。

    现在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

    其实年轻观众未必不想知道那些电影史,可端着架子冷冰冰说教的片子太让人反感。

    而多数影评人又并不具备足够的电影理论和电影史知识。

    所以这些“印象派影评”,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常写的“读后感”。

    至于学院派学者呢,用一大堆学术辞藻堆砌一篇天书一样看不懂的论文,大众接受度极有限。学术评论变成象牙塔里的论文生产。

    丝毫没有介入电影,产生批评该有的责任。

    自说自话。

    好的影评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有真切的温度。

    影评人、学者和创作者不是互相看不惯,而是处在一种健康的充满张力、活力和创造力的关系中。

    《今日影评•鸿论》内的人和事,《今日影评•鸿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都映照出当前中国电影的诸多问题。

    有幸的是,我们有这样的节目,我们有这样的历史,这样的电影人。

    他们才是“中国电影的脊梁”

    他们在提醒我们,还有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