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的故事:打造迪斯尼动画经典海报剧照

冰雪奇缘的故事:打造迪斯尼动画经典高清

  • 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兹,克里斯汀·贝尔,珍妮弗·李,克里斯·巴克,彼得·德维寇,华特·迪士尼,乔什·加德,乔纳森·格罗夫,唐·霍尔,约翰·拉塞特,罗伯特·洛佩兹,松隆子,伊迪娜·门泽尔,克里斯·威廉姆斯
  • 鲁迪·贝德纳

  • 纪录片

    美国

    英语

  • 2014

@《冰雪奇缘的故事:打造迪斯尼动画经典》相关热播

@《冰雪奇缘的故事:打造迪斯尼动画经典》相关影评

 迪士尼公司近年的作品已经渐渐脱离了单纯讲故事这一套路,而是紧跟时代的步伐,赋予影片新的内涵,特别是对动画中女性角色展开愈加丰富的表现,人物设定多层次化且更加细腻,剧情摒弃之前的套路,开始突破既定的思维模式。从以女性角色为主人公模式,走向无男主模式,甚至出现双女主模式,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设置的转变,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与女性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动画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地位的改善,是女性随着社会发展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的反映。从《花木兰》、《勇敢传说》、《冰雪奇缘》三部近年来迪斯尼出品的动画出发,分析其中女性角色设置的变化,以及其背后反映的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迪斯尼动画中,美丽、温柔、善良是女性的固有属性,她们要么是不谙世事,无辜被陷害的公主,如白雪公主;要么是父亲早丧,被继母欺压的可怜儿,如灰姑娘。她们逆来顺受,需要得到他人或者魔法的帮助,才可以获得幸福——公主与王子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正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所批判的男性言说的女性特征。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迪斯尼动画逐渐影射出女性主体意识的光芒。驯顺、依赖的女主人公已经从屋内走到屋外,不再被动地等待着男人的拯救。女性的主体意识越发浓烈,她们敢爱敢恨,主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
1.《花木兰》与性别平等
 《花木兰》是迪斯尼第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动画片,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这是迪斯尼与皮克斯联姻后的作品,也是皮克斯第一次以女性角色为主人公的动画,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动画电影《花木兰》在中国古典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内容,赋予了更多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让女主角木兰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如果说木兰的故事在中国更多地体现了“孝”的观念,那她在迪斯尼,则是一位勇于挑战自我,力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新时代女性。木兰选择替父从军,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年迈的父亲,而更重要的是她想要以此来证明自己。迪斯尼对于木兰的刻画,更多地是通过她的成长过程来表现的,在木兰成长的不同阶段,她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在从军之前,木兰在祖先祠堂祈求保佑,希望能找到如意郎君,光耀门庭,这个时候,她对于社会赋予女性的价值观尚处在认同与顺从的状态中;在经过战争的洗礼后,她的心智成长了——这时她在歌声中唱到,“敞开我的胸怀,去追寻去呐喊,释放真情的自我,让烦恼不在”。祈求保佑时的木兰缺乏自信,愁容满面;而宝剑映衬中的男装木兰,则一脸的坚毅、果敢。经过一番历练与成长,木兰以实际行动完成了从“自我质疑”到“自我证明” ,再到“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时,她才真正成长为“女英雄”。整部动画在价值观的导向上明确地指向了现代女性,而且,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影片中,木兰奔赴京城,拯救皇帝、国家于危难之中,掀起叙事的高潮时,恰恰是以女性的形象和身份完成的。这体现出了迪斯尼通过木兰的故事表达的观点——女性并不是弱者,性别平等。
2.《勇敢传说》与回归家庭
 《勇敢传说》沿袭了迪斯尼女主人公离家—冒险—回归的传统模式,女主角梅莉达是一个生来叛逆、特立独行的女孩。虽然是部落首领的女儿,是高贵的公主,但梅莉达不像母亲一样温柔、端庄,而是精灵古怪。她听不进去母亲关于“公主凡事都要力求完美”的理论,却喜欢骑射、向往自由,有着男孩一样的性格。而一头火爆显眼的红发,更是象征了她的个性和反抗精神。女性主义影视理论认为,女性的叛逆中,有的是对女性既定的社会形象和家庭责任的反叛;有的是对父权社会的男性威严的反叛。而在梅莉达身上,既有对世俗淑女形象的反叛,也包含了对男性权威的蔑视。事实上,《勇敢传说》想要表达的主旨是梅莉达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之爱,故事的主线也是属于这对母女的,女儿和母亲从彼此的误会中,一点点改变,最后摒弃了自己的反叛,回归了家庭。表现的是一种冲破误解和思维惯性,最后彼此谅解和包容的理念,此外,梅莉达作为第一位没有恋爱的迪士尼公主成员,这也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这样的人物、情节安排,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对女性能力的打压。步入21世纪,《花木兰》“时代”已过去多年,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各个领域额都争做着佼佼者的角色,这些女性能力越出众,地位越崇高,她们背后的个人生活就越被人诟病。似乎能力超群的女性或多或少都会给自己和家庭招致灾祸,只有回归家庭才是女性最终的归宿,这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自由的压制,对女性人权的不尊重。
3.《冰雪奇缘》与自我释放
 《冰雪奇缘》勇夺第86届奥斯卡动画长片奖,片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对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新的诠释让观众不禁对迪斯尼刮目相看。
 《冰雪奇缘》故事中首次同时出现两位公主主角,姐姐艾尔莎不同于早些年迪士尼公主们完美无瑕、没有缺点、扁平化的女性形象,是个被周围人认为是有缺陷的女孩——天生有操纵冰雪的能力。在故事的设定中,和别人不一样,就意味着一种“怪异”、“缺陷”。艾尔莎被误解、被告诫时的自我封闭实际上隐喻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个人能力的不接受和曲解。艾尔莎隐藏起的,是一种为世人所不能接受的、被社会所压抑的,但先天就拥有的难以改变的欲望与本性。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认为,“在父权制社会里,女性始终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她们的一切正常的生理心理能力,她们的一切应有的权利都被压抑或剥夺了,她们被迫保持沉默。巨大的压力一直使她们处于黑暗之中”。艾尔莎的自我封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观点的写照。而高歌“Let it go”的情节是艾尔莎释放自我的整个过程。她先是摘下了手套,接着脱下披风,然后散开头发,最后甚至抛开王冠,每一个动作都是女性挣脱世俗束缚,展现自我的象征,被艾尔莎丢开的王冠意味着世俗的权力已经无法再让她在意。重获自我的艾尔莎展现的正是女性对自我压抑的释放。
 而另一位公主安娜,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朋友,她和普通女孩一样渴望爱情,面对帅气的王子也难免心动;也会和姐姐为意见不同而发生争吵,但事后会自责……时而迷糊,时而聪颖,偶尔犯傻,有点小粗鲁,没有架子,这不禁让身为观众的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和力。迪士尼迎来了人性的回归,摒弃了以往关于女性角色塑造上人偶化、完美化的通病,更多的关注了角色本身人性的表现。
4.作为陪衬和反派的男性角色
 在女性角色占主导的动画里,男性角色俨然变成了背景和陪衬。《花木兰》中,李翔虽贵为将军之子,也颇有少将之风,但到了关键时刻总是会出岔子,还得靠花木兰来拯救;到了《勇敢传说》里,直接放弃了男性主要角色的设定,比武招亲时出场的几个龙套型的男性角色,身材弱小、动作笨拙,频频露出窘态,与潇洒的梅莉达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离经叛道”的显然是《冰雪奇缘》中王子成了反派人物,这在“公主王子”童话泛滥的迪斯尼还是头一遭。汉斯王子狡诈、阴险、残酷,颠覆了传统观念中完美男性的形象。
 这个时期迪斯尼动画中的女性角色已经具有了独立的色彩。女性角色已经不再处于被保护的地位,她们开始具有了独立的思想和判断能力,她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引领和主宰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具有一定全知色彩的女性形象。她们的作用甚至超越了其中的男性角色,独当一面,这时候的女性已经不仅仅是女性,甚至具有了一点男性的元素,因为很多男性的性别优势在他们身上得以显现,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替代了男性的作用,让男性处于被保护、被改变的地位,独立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些迪斯尼动画里新时期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勇敢,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对亲情的关注,体现出了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和精神,成功地引起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情感与价值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