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海报剧照

月光超清720P

  • HunterBussemaker,FranckSasonoff
  • PaulavanderOest

  • 恐怖片

    其它

    其它

  • 2002

@《月光》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恐怖片

  • 回魂夜 HD国语|粤语
    回魂夜

    关慧卿,陈牧扬,王智,王时雨,郑心潼

  • 屋中异蛛 抢先版
    屋中异蛛

    艾莉拉·布朗,佩内洛普·米契尔,瑞安·柯尔,希薇娅·克洛卡,杰梅因·福勒,诺妮·哈泽赫斯,罗宾·奈文,Tony,J,Black,阿尔西拉·卡皮奥,丹尼·金,罗兰·福尔摩斯

  • 唱歌的六个女人 HD
    唱歌的六个女人

    竹野内丰,山田孝之,水川麻美,アオイヤマダ,服部树咲,萩原实里,桃果,武田玲奈,津田宽治,白川和子,竹中直人

  • 本案没有结束 HD
    本案没有结束

    李勇勇,周予援,邱世德,聂雅亮

  • 魔鬼深夜秀 HD
    魔鬼深夜秀

    大卫·达斯马齐连,劳拉·戈登,伊恩·布利斯,费萨尔·巴齐,英格丽·托蕾莉,里斯·奥特里,乔治娜·海格,乔什·邝·塔特,斯蒂夫·莫察基斯,宝拉·阿伦德尔,塔马拉·谢尔顿,克里斯托弗·卡比,约翰·利里,加比·萧,伊莉斯·詹森,克莱尔·奇汉巴奎,阿梅莉·门多萨,迈克尔·艾恩塞德

  • 恐惧的代价 更新1080P
    恐惧的代价

    伊夫·蒙当,夏尔·瓦内尔,彼得·范·埃克,福尔科·卢利,薇拉·克劳佐

  • 香港过客 HD

@《月光》相关影评

(1981年12月5日)
今天的《泰晤士报》第5页写着:
“昨晚在华沙一个冰球体育馆内举行的演唱会上,美国流行歌星蒂娜·特纳,坚称尽管是在当前自由的氛围下,也应该抛开政治不谈,以便波兰人能更好地专注于她的运动魅力和金色迷你裙。然而,当观众们意识到她的歌名可能隐藏了政治意义时,人群开始躁动起来。
‘你们想要什么?’她暗示性地问道。
‘食物!’观众喊道。
‘你们需要什么?’她极富煽动性地重复着。
‘美元!’观众喊道。”
Nowak(杰瑞米·艾恩斯 饰)合上报纸,看着窗外,想起昨晚老板请自己和妻子Anna去看演唱会的情景:Anna就坐在自己和老板中间,我看着面无表情的他们,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担忧。精明的老板深知让波兰工人去装修他在伦敦的住所只需支付雇佣英国工人四分之一的工钱,而我们却要为这笔钱远赴他乡,一想到将要和Anna分别一段日子,心里就不是滋味。
为了能让Anna过上好日子,Nowak还是接下了这个可以挣钱的差事。当然,一同前往的还有三位吃苦耐劳的波兰好同志——呆头呆脑、性格暴躁的Banaszak, 小个子Wolski, 年长倔强的Kudaj.
 
这不是格林兄弟笔下互帮互助、各显神通的四兄弟童话故事套路,而是一场人世间悲凉的生存危机。据说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拍摄本片的灵感来源于自己装修伦敦住所的真实经历,不过也有人说耍小聪明的杰兹借着拍电影的机会顺便让演员们完成了对他家的装修。不管怎样,他还是希望往故事中加入更多对人性的关注,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异乡人特有的漂泊感和对祖国归属感缺失的绝望。
 
海关人员瞪着溜圆的眼睛盯着Nowak一伙人皮箱里的锤子、钻头和斧头,他们彼此默默对视着,精彩的人物慢镜头为电影开场营造出了一种略带紧张感的喜剧气氛。怀揣着1200英镑和四张旅游护照,打着去英国买一辆二手车的幌子,Nowak凭借自己浓重的波兰腔英语成功骗过了海关,踏上了奔赴异国的荒诞旅程。
破旧的房屋里积满了灰尘,水泥房间,没有家具,楼梯对面的厕所马桶里插着一只可怜的花盆,这将是他们未来一个月居住的地方,和门外的马路相比,这里多出的几面墙似乎就是他们抵御严寒的唯一屏障。到伦敦的第一天,在计划经济下生活的波兰人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到莫名的兴奋,Banaszak捏着一瓶可口可乐激动地朝工头Nowak大声喊着,不料引起了二楼经理的警觉,墙角的摄像头死死地拍下他们的一举一动,愉快的购物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次监视下的人品考验。
在Nowak的严厉敦促下,工人们没日没夜得干着,不料却引来了房东对装修噪音的大肆抱怨,就连收垃圾的英国工人也咒骂Nowak一伙人丢弃太多的大件垃圾,到后来房东甚至大吼着让他们这群共产主义者滚回波兰去,这令大伙儿中唯一能听懂英语的Nowak苦恼不已。外国人对波兰人的这种排外情绪早在1976年波兰斯基执导的经典恐怖电影《怪房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内向的波兰裔青年只身来到巴黎,周遭的压抑气氛无时无刻不在侵扰着他敏感脆弱的神经,尽管小心翼翼,却仍被领居们逼上了绝路。
 
同样地,导演杰兹在英国居住时拍摄的另一部电影《成功是最好的报复》中再次呈现了同一主题,英国政府检查人员对Rodak先生私自整改房屋结构不合本国建筑法规一事提出警告,尽管Rodak的本地邻居也做了类似的整改却安然无事,更为明显的是,Rodak的大儿子受够了英国同学的嘲笑,在课上拿涂改液抹掉英国版图,把它改画成一个裸女抓着一只婴儿,自己则以一副红色爆炸头的形象只身前往祖国波兰,并在留给父亲的信里说自己要为国家足球队效力。因为政治等种种原因,那个时期知名的波兰导演纷纷远走他乡,比如作品朴素精炼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恐怖诡谲的波兰斯基。小魔鬼始终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压抑感造就了这样一批无比优秀的波兰电影人,也使得他们对人性挖掘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别国导演。
除了室内的装修工作,不会英语的工人们唯一的外出活动便是星期天去波兰教堂做弥撒,而采购食品和装修材料的任务就全交给Nowak一人了。为了让同伴们充满激情地去工作,Nowak下血本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可就在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着球赛射门的一刻,屏幕突然飘满了雪花,Banaszak一气之下砸烂了墙,不得不继续无尽的工作。当然Nowak自己的小算盘也落空了,本想着完成工作后将彩电送给妻子Anna作礼物,现在却只能抱着它当收音机听了。
 白天拼命地工作,时间会过得很快,可到了夜里,盯着墙上身穿Wrangler品牌运动衫的Anna照片,Nowak对妻子的思念便如蛛丝般搅得他难以入眠。以至于在任何一家售卖Wrangler品牌衣服的商店里,Anna的脸都会透过橱窗浮现在他的眼前。在一个酷似Anna的售货员女孩那里,Nowak给她讲述着Anna和Wrangler品牌的故事,他很是希望能把Anna的照片用作品牌的宣传海报,可女孩却只是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不作声。
每个星期六,鲜红色的电话亭外都会站着四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男人。已经很久没有听到Anna 的声音了,Nowak眼睛血红、面色凝重,心里胡乱想着:看演出的那晚她和老板喝了三杯伏特加……以至于每次出门看到路对面那户人家的妻子和别的男人偷情,都会误认为那妻子就是Anna,或许Nowak已经猜到了Anna的处境,但从电话接线员那头传来的消息却着实让他大吃一惊:华沙发生了军事政变,所有的航线、电话都已暂停。瞅着街边电视里播放波兰政府动用坦克车的画面、读着从领家偷来的报纸、夜里听着没有画面的彩电,接连几周的默默关注,Nowak发觉局势不妙,大家已经孤立无援。眼瞅着手里的钱所剩无几,撑不过装修完工,现在又没办法联系上老板和Anna. 醉醺醺的Nowak盯着墙上Anna的照片难受得说不出话,却在电视机里意外地产生了Anna看着他微笑的幻觉,Nowak一怒之下击碎了屏幕。
毫无疑问,Nowak的扮演者——奥斯卡影帝杰瑞米·艾恩斯,给我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一个俊朗迷人的英伦男人,他的一举一动似乎都会牵动着屏幕前每一位少女的心,压抑的情感可以从他那散发着忧郁射线的双眼里倾泻而下,冷静克制的面部表情也难以伪装内心排山倒海般的狂躁不安。
 
断了老板的经济来源,正直老实的Nowak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省钱,超市里巧施计谋偷食品,服装店里闷声快手偷内衣,丢车后顺走了马路对面偷情女人的自行车,调转同伴的手表来缩短他们的睡眠时间,凡是能想到的Nowak都甘愿冒险去尝试。作为一名领导者,为了不让外界关于波兰的负面消息影响到同伴们的工作热情,Nowak对他们实行了残酷的禁闭政策,想方设法阻拦他们外出,并强行撕掉了街头张贴的工会海报。
 
可同伴们并不理解Nowak的苦心,被自己人锁在门外的Nowak蜷缩在垃圾车里过了一整夜。醒来时,他用饱含凄楚的心情在铁皮上写下了Anna的名字。此刻的Nowak是最孤独的,祖国的政治动乱阻断了妻子的音讯,排外的英国居民对他制造的垃圾和噪声提出无休止的抱怨和呵斥,同伴们在他的“暴政”下开始对他疏远,未来的生活或许正如Nowak意念里的自己,在茫茫迷雾中骑车摔倒,迷失了方向,没有人愿意去帮你,因为大家都看不见前面的路。
 
1982年1月5日晚,在买完精密的机械腕表作为每个人完成任务的奖励后,Nowak在去希思罗机场的路上告诉了同伴们一个不幸的消息:波兰戒严了,我们回不去了!Banaszak如一头发疯的公牛撞倒了Nowak,几个无家可归的波兰人在伦敦的故事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结尾的配乐依然和开头一样,采用低音量的电子噪声音效,预示着剧情的悲剧走向。据1982年对杰兹的采访,这样配乐的怪点子正是他本人想的,当时他正在苦苦寻找着一种能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声音。
 
该片原名《Moonlighting》,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兼职;为躲债而潜逃;月光下活动”,国内发行商则将其译成了《月光》、《英伦月光》、《披星戴月》,虽然翻译成“月光”有些肤浅,但却增添了一份浪漫的诗意。芝加哥太阳报影评人Roger Ebert对该片给予四颗星最高评价,纽约时报也盛赞本片是“影史上最好的流亡电影”,同时杰兹本人也荣获了第3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奖。
 
上世纪七十年代,波兰政府推行了闻名于世的“高速度、高积累、高消费”三高政策,大量引进外资,建设项目多如牛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在经济一派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早已埋下了政府因高额补贴支出而债台高筑的祸根。进入八十年代,政府不得不采取冻结工资和部分商品提价的措施来避免危机,长期习惯于计划价格的波兰人毫无心理准备,发动了全国性的大罢工,著名的波兰团结工会便诞生于此,同时也拉开了苏东演变的序幕。1981年12月13日,波兰政府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和军事管制(片中Nowak一伙人正是处在这一时期),军队的涉入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稳定,却使得团结工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再加上英美等国利用波兰的债务危机一再向其政府施压,迫使其恢复团结工会的合法地位。最后戈尔巴乔夫宣布放弃“有限主权论”,尊重东欧国家自决权,这致命的一击,迫使波兰政府在1989年2月同意实行总统制与两院制,并承认团结工会的合法性。1989年6月,团结工会在波兰选举中大获全胜。1989年12月19日,波兰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该片算是导演杰兹居住海外后拍摄的为数不多带有明显政治线索的电影,他常以冷眼旁观的局外人角色出现在自己的片子里,或许这源于他本人自离开波兰后便不再关心其时事的生活态度。在本片中,Nowak的老板正是由杰兹本人出演的,那时的他还正当风华正茂之年呢!
 
学生时代的杰兹深受罗兹电影学院表现主义和浪漫美学的影响,片中红色的电话亭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对危险的不安感,同时也很形象地描述了片中角色等待亲人电话时的焦急心情;再有那个被修缮的房屋似乎成了一个重量级的隐喻,与当时团结工会的工人们对心中腐朽无能的波兰政府的强烈反击相比较,Nowak一伙人也在对老板的陈旧房屋进行着叮叮当当的修补翻新,期间不乏知识分子的代表Nowak与工人阶级的冲突。同时,片尾有这样一个镜头,当Nowak一伙人离开后,英国警察的手电照亮了漆黑的屋子,小魔鬼这里私自揣测,可否把英国警察的后来干预当成是大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波兰本国内政的侵扰?
 
每一次看《Moonlighting》,小魔鬼都会激动万分。虽然这部片子里基本没有女主角,但Nowak那股为生存而战的隐忍顽强精神却深深吸引着我。我曾试想,如果自己处在Nowak的位置会怎么办?我会为了完成老板安排的任务而去欺骗同伴吗?我会为了省钱而去偷盗吗?或许每个对现实妥协的人都会这么做吧。如果这里过多地介入对人性良知的拷问,那问题将会变得异常复杂,不如这样四个字来得简单些——“为了生存”。
本文部分参考自以下历史资料:
<Jerzy Skolimowski - The Cinema of a Nonconformist>
Ewa Mazierska 1st Mar. 2010
——生命本就孤独,电影陪伴终生!
作者:小魔鬼
公号:二十世纪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