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浩瀚第二季海报剧照

苍穹浩瀚第二季已完结 共13集

  • 史蒂文·斯崔特,托马斯·简,索瑞·安达斯鲁,多米尼克·蒂珀,卡斯·安瓦尔,约翰·威斯利·查特曼,乍得·科尔曼,肖恩·多伊尔,姆波·可霍
  • 布瑞克·埃斯纳尔,杰夫·伍尔诺,大卫·格罗斯曼,肯尼斯·芬克,米凯尔·萨洛门,罗伯特·里伯曼,托尔·弗罗伊登塔尔

  • 美国剧

    美国

    英语

  • 2017

@《苍穹浩瀚第二季》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美国剧

  • 帮帮我托德第二季 更新至06集
    帮帮我托德第二季

    MarkBrandon,ThomasCadrot,HeatherMorris,丽莎·林娜

  • 反恐特警组第七季 更新至09集
    反恐特警组第七季

    谢默·摩尔,亚历克斯·罗素,肯尼·约翰逊,杰伊·哈灵顿

  • 得州巡警第四季 更新至03集
    得州巡警第四季

    贾德·帕达里克

  • 夏日未至第一季 更新至06集
    夏日未至第一季

    吉内维拉·弗兰切斯科尼,利诺·关恰莱,丹尼斯·法索洛,阿莱西奥·普拉蒂科,乔瓦尼·布塞利,马西莫·德桑蒂斯,Luca,Maria,Vannuccini,Alessio,Piazza,Sofia,Iacuitto,Orlando,Cinque,Giulio,Tropea,Giovanni,De,Giorgi,Gian,Marco,Fochetti,妮可·吉玛多,卢西亚诺·斯卡帕,Francesco,

  • 明日传奇第一季 第16集
    明日传奇第一季

    亚瑟·达维尔,维克多·加博,凯蒂·洛茨,温特沃斯·米勒,多米尼克·珀塞尔,布兰登·罗斯,弗朗茨·德拉姆,大卫·莱姆希,凯蒂·卡西迪,法尔克·亨特切尔,斯蒂芬妮·科内柳森,斯蒂芬·阿梅尔,格兰特·古斯汀,劳拉·门内尔,梅丽莎·罗斯伯格,彼得·弗朗西斯·詹姆斯,西娅拉·蕾妮,AmyPemberton,尼尔·麦克唐纳

  • 明日传奇第二季 第2集
    明日传奇第二季

    尼克·扎诺,帕特里克·J·亚当斯,约翰·巴罗曼,马特·莱斯切尔,温特沃斯·米勒,维克多·加博,布兰登·罗斯,亚瑟·达维尔,凯蒂·洛茨,弗朗茨·德拉姆,艾米·彭伯顿,多米尼克·珀塞尔,莎拉·格雷

  • 德州巡警第四季 第3集
    德州巡警第四季

    贾德·帕达里克

@《苍穹浩瀚第二季》相关影评

把科幻分为“软科幻”与“硬科幻”,是科幻界内部流传最广的一个分类法。

硬科幻以追求科学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对技术描述的要求很高,创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

软科幻就比较宽松,不要求科学细节的合理性,只要有科幻因素,都能称为软科幻作品。软科幻甚至还出现了“稀饭科幻”的分支,指软到极点,毫无科学色彩的纯幻想作品。

根据以上定义,不死磕科学合理性的软科幻作品,显然更方便创作。

实际上,软科幻作品,也确实比硬科幻作品数目多得多。随便一数近期的科幻片:《移动迷宫3》《环太平洋2》《头号玩家》……全都是软科幻。

如《头号玩家》这类的软科幻作品,实际是套用科幻元素的类型片。

对于建立在当前已有前沿科技和知识之上的硬派科幻,近年来数得上名字的作品,也就《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寥寥几部。

不过,即使是这些看起来“硬”的作品,也还免不了有些不科学的部分。

比如《地心引力》里,女主的脚被绳子缠住,然后她抓住了飘出去的宇航员,宇航员却告诉她松手,因为绳子会带不动他们俩。女主不听,宇航员于是松开手,自愿牺牲,成为电影里感人的一幕。

但是在太空中,达到相对静止后,惯性是为零的。理论上松开手之后,宇航员只会飘在原

资深宇航员加勒特·赖斯曼吐槽:“桑德拉只需要轻轻拉一下他的系绳,就可以让他飘回到空间站。”

预算充足,拍摄周期长的电影作品,尚且还有这样的遗憾。限制更多的电视剧领域,硬科幻作品就更少了。

预算充足,拍摄周期长的电影作品,尚且还有这样的遗憾,限制更多的电视剧领域,硬科幻作品就更少了。

Syfy台《苍穹浩瀚》可能是一个例外。

2014年,Syfy台宣布,将制作一部无比硬核的太空科幻剧——《苍穹浩瀚》。

Syfy台总裁Dave Howe称:“《苍穹浩瀚》会有着史诗级别的规模和广度,也会是Syfy台史上最具野心的剧集。”

尽管实际的预算被Syfy台严格保密,但据推测,第一季的预算和《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相当,在5000万美元左右。

两季下来,《苍穹浩瀚》的口碑,确实不负Syfy台期望,表现不俗,在IMDB上取得了8.3的均分。在烂番茄上,第二季更是取得了95%的新鲜度。

《苍穹浩瀚》的第一季已是不俗,第二季更是口碑爆炸。

在2017年的雨果奖上,《苍穹浩瀚》更是击败了一同提名的《黑镜》《权力的游戏》《神秘博士》等大热剧集,夺得了雨果奖最佳戏剧表现奖。

著名媒体网站《IndieWire》称:“《苍穹浩瀚》是最好的未来科幻作品。”

“《苍穹浩瀚》第一季全然打破了科幻电视剧的游戏规则。”

《苍穹浩瀚》凭什么取得这样的荣誉?三个字——够硬核。

“只要故事允许,我们从科学开始,尽可能地坚持下去。”在一次采访中,《苍穹浩瀚》的视觉效果主管Robert Munroe这样说道。

正因为足够有真实科学依据,《苍穹浩瀚》的第一季,登上了《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的封面。

要知道,作为物理学界排名前十的国际期刊,《今日物理》自1974年创刊以来,还没有让任何科幻作品登上过封面——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科幻小说。

加州理工大学也联合《苍穹浩瀚》剧组,举办了一场讨论会。

在这次讨论会上,《苍穹浩瀚》的执行制作人Naren Shanker声明,节目中对于各大星体的呈现,都是基于NASA的实际图像制作而成。Naren Shanker有着康纳尔大学物理与工程博士学位,也曾参与《星际迷航:下一代》的制作。

拿太空科幻作品里最受关注的太空战为例。

在《星球大战》中,太空战是这样的。

两艘同等体积的舰船互射。

《苍穹浩瀚》中,太空战却是这样的。

一艘具有高度机动性的小体积舰船正在进攻。

以真正战争的思路来看,《苍穹浩瀚》里的太空战,是现代战争的延伸——机动性和火力是关键。

无疑,尽管没有真实的太空战争发生,但《苍穹浩瀚》的太空战,更可能成真。

《苍穹浩瀚》里大量的硬科幻储备,还不止于此。

先大致介绍一下剧集背景。

剧情发生在23世纪,那时人类已经走出地球,殖民了整个太阳系。地球、火星、木星,都成为了人类的地盘。

地球由一个由秘书长领导的联邦共和国所统辖,月球是地球的殖民地。

因为全球变暖,极地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显著上升。为保护曼哈顿,人类建了一道大坝。

火星曾是地球定居者的殖民地,但在大约三代之后,由于火星基本上可以自我维持,火星人脱离地球的统治,宣布独立,并建立了火星国会共和国。

火星上,一个个营地建起。

地球联邦和火星共和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不断发生碰撞摩擦,并争夺着地球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采矿权。

小行星带就是一个三无地带,由一系列小行星组成,大的小行星上有矿井和太空站。小行星带上,多数人以采矿为生,生活环境恶劣,类似于第三世界。

小行星带上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谷神星”,现实中也是小行星带上最大的星球。

这样宏大的背景,如何做到足以令人信服?

回归到“太空时代”这个词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太空”。

太空最大的特点有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

没有空气这一点,太空科幻片大多注意到了,只是,基本强调的是“缺氧”。

像《地心引力》这样的硬科幻,开头一直在强调氧气不足,要尽快逃进舱内;太空惊悚片《异星觉醒》里,更是直接呈现了宇航员因氧气耗尽而死的桥段。

同样是氧气即将耗尽,惊悚片里就会死……

不过也有如《异形:契约》这样,大大咧咧,连面罩和防护服都不穿,就敢下船探测外星球的。可谓真实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

即使大气成分合适,呼吸自带的氧气,明显更有安全保障。

《苍穹浩瀚》里,对太空中没有空气的呈现,则比“没有氧气就会死”这点更进一步。

剧集里,有个小行星带居民,居然在太空作业中打开了头盔面罩,扯下头盔里的异物,然后关上了面罩。

我们对太空的认知是,真空里,没有空气,所以气压为零。如果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光身体内部的压力就能致死。

这人为什么没有什么大碍?

且还这么淡定。

这是由于他在整个操作中向外呼出气体,以此保持呼吸道畅通,并确保不会因气体压力损伤肺部。

在这个人们已经习惯太空作业的世界,一个不那么恐惧真空,敢做些危险操作的工人,感觉也很是写实。

不过还是强调:危险操作,请勿模仿。(上哪儿模仿……)

聊完空气,再来说《苍穹浩瀚》里的重力。

多数科幻片都没有将重力呈现好。许多科幻片里,飞船上的模拟重力是十分常见的。甚至还有开关重力这样的黑科技。

寥寥的硬科幻电影,则大多采用了悬臂或圆环式自转的方式,以离心力作为人工重力。

《星际穿越》里的坚韧号,也是通过旋转产生的人工重力。据计算,按坚韧号31米的半径,需要每11秒转一周。

除此之外,科幻作品中,对重力几乎全然忽视。

《苍穹浩瀚》选择了细致呈现重力,并以此延展出整个世界观。

美国联合学院物理与天文学系教授Chad Orzel,就点名表扬《苍穹浩瀚》:“one of the few science-fiction shows I've seen to get gravity right.”(极少数呈现出正确重力的科幻作品)。

如《星际穿越》这样,依靠离心力来产生人工重力的方式,《苍穹浩瀚》也有运用,且呈现方式非常巧妙:通过倒酒。

“威士忌酒”这个中文名,侧面展现了剧集对未来文化融合的想象。

由于倒酒者处于依靠不断旋转制造人工重力的小行星,这种类似重力的拉力会弯曲掉落物体的路径,所以酒水的流动方式不是垂直向下,而是螺旋状的。

整体来说,剧集还是主要通过太空线的故事,来呈现重力。

在故事的开头,出现了小行星带的民用采冰船,长这样:

依靠推进器加速,经济实惠。

在这样的船只内,不可能旋转以产生重力。所以,在飞船匀速行驶的状态下,船舱内是无重力的。

于是就有了以下无重力性爱的场景:

男人的脚踩在脚踏车上,以此施力,也很严谨。

问题来了:如果在普通的太空船中,大部分情况下是失重的,那人怎么站稳呢?

《苍穹浩瀚》剧组表示:简单!

一双磁力鞋,保你成长快乐……

再回到无重力做爱那场戏。剧中,下一幕,他俩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飞船重获重力?

NO.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飞船要停泊在空间站。

想想看,太空中没有任何空气,所以没有阻力。当飞船要减速时,它所做的,实际是向相反的方向推进,以减慢速度。

当采冰船为了停泊而启动引擎,产生了加速度,也就让这对鸳鸯从无重力状态,变成了受加速度力而掉了下来。这里的重力,其实是加速度力。

剧集里还有一个更直观的场景。

飞船熄火后,桥上的两人漂浮起来。

这一情节呈现的是,当飞船熄火后,停止了加速,将人“压”到地板上的推力不再,于是重力就消失了。

科幻作品中,关于加速度力能产生近似重力这一点的描绘,没有比《苍穹浩瀚》更细致的了。

加速度力不仅可成为重力,更是现代航天活动中屡被提及的——“G”。

G指的是重力加速度。通常人们会说“飞行员/宇航员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训练”,除了操作方面,一个硬性要求是,他们的身体必须承受5G以上的过载。

在高G操作的情况下,血向躯干下部和腿部集中,而不向脑部集中,可能使得视觉发生“视灰”,甚至“视黑”现象。

大多数科幻作品里,飞船都能急停急飞,视G如无物。一波流畅的操作之后,飞船里的人,可能还谈笑风生。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里,就呈现了酷炫的高G操作。

《苍穹浩瀚》中,飞船进行紧急加速前,船员都将自己绑在驾驶座椅上,咬住防伤害舌头的护齿套,并由一个机械设备刺穿脖子,注入抗重力剂。

这种药剂由抗凝血剂,血液稀释剂和兴奋剂组成,以防止在高G机动期间发黑。

即使如此,在《苍穹浩瀚》的宇宙中,太空中的普通人,都还是必须经历巨大的重压。

差不多是现代宇航员和战斗机飞行员,在极端情况下的重力加速度体验。

除了已有科学,《苍穹浩瀚》还进一步想象了,太空时代下,重力可能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

依靠重力,人类自然地区分为了不同的种族。

剧中人类的自我认同,分别是地球人、小行星带人、火星人。

在小行星带上,由于小行星带人长期处于低重力环境,骨骼结构发生变化,人体形态瘦长。

四肢修长是小行星带人的特征。

这一点也是基于真实科学推导的。

人体的重量由骨骼支撑,肌肉带动骨骼的运动。人体每长高一倍,体重增加7倍,骨骼和肌肉则必须相应的增粗三倍才能支撑起增加的重量。在低重力下,人可以长得更高,活动起来也更轻松。

但是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长期低重力的生活,也会使得骨质大量流失、骨骼肌萎缩,使他们变得异常脆弱。

《苍穹浩瀚》也如实刻画了这一点。

由于习惯了低重力,地球上的正常重力,对小行星带人来说都是酷刑。如果他们想要在地球上正常存活,就得进水箱里。

这样“硬”到骨子里的刻画,难怪著名媒体评论网站《Wired》称:“《苍穹浩瀚》的秘密武器,是真实的科学。”

除开硬科幻的储备,让《苍穹浩瀚》的世界更真实的,是那些相对“软”的小细节。

在小行星带上,空气和水是珍贵的资源,所以人们的家中会有资源限制。

左起两格分别代表水和空气,都是限量供应。

小行星带人是流离失所的下层阶级,由离开地球,以求找到工作的谋生者组成,并在此定居,这种情况下,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俚语。

剧组的语言学家Nick Farmer,参考殖民地时代加勒比地区兴起的克里奥尔语,为小行星带人设计了融合汉语、日语、斯拉夫语、日耳曼语和罗马语这五大语言特色的俚语。

并且,鉴于小行星带人长年在太空中工作,语言传递信息不如手势方便,还设计了与语言配套的相应手势。

一名小行星带人正在教授地球人语言。

还有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即使科技相当进步,发展出了更先进的手机,“屏碎”的现象还是存在。

身为落魄警官,主角米勒的手机和平板上都有破损。

在社会观念上,现在部分人已经开始倡导和实行死后捐献器官、遗体。可总体来说,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

有这样的问题,就说明还存在这样的争议。

不过《苍穹浩瀚》里,干脆设置在23世纪的普遍道德中,对尸体的处理方式,是用作资源回收。这是对未来伦理观的合理展望。

只要没有特殊的“宗教丧葬要求”,尸体统统作为资源回收。

进入太空时代,会是人类历史上史诗般的一大步。许多科幻片也试图描绘这样的未来。比方说,相对偏“硬”的《火星救援》,全片都试图可信地讲述人类在火星上的奋斗。

整个“马特·达蒙在火星种土豆”的故事因真实而出彩。

但许多时候,哪怕是一些硬科幻的作品,也会跳过甚至修改一些科学事实,以便增强故事的戏剧感。这一点在《火星救援》中,就是故事开头,让主角一个人流落火星的由头——大风暴。实际上,火星上的气压很低,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不会产生那么大的风暴。

令《苍穹浩瀚》脱颖而出的,就是它严格刻画科学事实,并按照已有事实推导未来的那股硬核科幻范。

别说科幻迷,即使是普通观众,也会被《苍穹浩瀚》中呈现的太阳系殖民时代深深吸引。

这样硬核的太空剧,不体验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