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血风云海报剧照

烈血风云正片

  • 刘家辉,刘家良,徐少强
  • 唐伟成

  • 动作片

    粤语

  • 1988

    @《烈血风云》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动作片

    @《烈血风云》相关影评

    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
    主演:马修·阿马立克,艾玛纽尔·塞尼耶,玛丽-乔西·克罗兹 等
    人说,《潜水钟与蝴蝶》更胜在摄影。影像中的摄影流畅自然,独具匠心,用一种主观的视角传递了病者左眼皮下的世界。人称那是对镜头语言一次绝美的拥吻和重塑,亦是捍卫,亦是秉持。昔日,老塔(塔可夫斯基)以“雕刻时光”给镜头语言命名,但更多的是在捍卫“塔式长镜头”,而《潜水钟与蝴蝶》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对镜头语言的突破。它没有伯格曼《野草莓》中那段意识流梦境那般的巧思,但其镜头的推拉摇移却已穿透闸门进入了另一方至美的境地。——陆支羽
    游戏伊始。
     
    塔罗:
    死神。手持白色玫瑰。(白色光线里有一种隐秘的存在。)
    “潜水钟”。“蝴蝶”。(两名参赛者)
    死神。倒置的死神。(“潜水钟”“蝴蝶”的隐性存在。游戏中两者互相厮杀,适者生存。)

    人说,《潜水钟与蝴蝶》是一份仓促的普鲁斯特问卷。电影也好,书也罢,皆为断章。
    潜水钟。蝴蝶。塔罗牌的两面。
    两枚“意象”的宿命如是:“潜水钟”狭小而封闭,“蝴蝶”孱弱而短寿。与身俱来。
    生之大忌莫过于此:潜水钟越缚越紧;而蝴蝶,注定飞不过沧海。
     

    阳光在地板上画满了窗子。午后的静谧像一把巨大的阳伞。
    于阴翳处展开书卷。让—多米尼克·鲍比。《潜水钟与蝴蝶》。
    蓝封。白字。海的啸声,云的絮语。若行走在消逝中。
    小说的文字有一格一格的力量。
    油墨的气息不曾散去。鲍比眨动的左眼晃荡在午后的阳光里。
    他言断章之美,仿佛把最美好的雕塑锤破;他言断章之美,恍若蔓延于掌心的断掌纹,有一种刺骨的疼。
    文字贴近人心,而影像忠于文字。
    这是对生命的最古典的悼念。抑或华丽的缅怀。
     

    重述“普鲁斯特问卷”断章:
    断章一:轮椅(“潜水钟”,1票。)
     
    “一场单纯的疾病,让我成了残障,就好象本来斗小牛的斗牛士升格了,要去斗大公牛……‘你以后都要坐轮椅啰。’……轰的一瞬间,我突然领悟这个让人惊慌失措的既定事实,恍如原子弹的蘑菇云一样令人目眩,又仿佛比断头台上的铡刀更锋利。”
    轮椅,你是我的“潜水钟”。我那样惧怕你,却又无法把你甩开。影像中,鲍比第一次坐上轮椅时,浑身战栗。那一刻,镜头终于第一次定格于他的脸。我们恍然惊异于“闭锁综合症”的残酷。这种罕见的绝症就像一面被下了诅咒的镜子。恍而念及《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一面照见人,一面找见鬼,而大难临头的贾瑞宁见其人也不见其鬼,便终于竭精而亡。初始不懂,惴惴了那么多年,竟原来“恐惧是人类永恒的战栗”。人说,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鲍比的脸封锁在“潜水钟”里,或者说,鲍比的脸本身就是“潜水钟”,只有左眼能透过漏缝看见人世的光亮。肉体抽离于灵魂,悬空,失重,漂浮,摇曳,那是怎样一种生命的藩篱?
    唯有肉体蜷缩于轮椅之中,行尸走肉的资格都够不上。“人生来受罪”的传说究竟是不是真的?倘若不是,那为何上帝说要有光就有光,而我说要“蝴蝶”,却偏偏丢给我他妈的“潜水钟”呢?倘若是真的,那为何有些人的“受罪”雨若倾盆,而有些人却不是呢?
    断章二:祷告(“蝴蝶”>“潜水钟”;“蝴蝶”1票,“潜水钟”0.5票。)
     
    “……我的女儿西莉丝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为我献上小小的祷告。我们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入眠,我靠着这股最贴心的扶持力量,在梦境的国度里靠岸歇息,避开一切凶恶。”
    西莉丝,我可爱的“蝴蝶”,你还好吗?
    电影中的鲍比,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父亲。鲍比的意识是陌生的墙。他知道父亲是孩子的大山,但他做不了。便再也没有机会了。或许忙碌于自己的世界是一种职责,是一种使命。但生命的篱笆河永远会埋伏在你前面,某一天,你被河中的篱笆绊住了,河水淹没你的膝盖,肚脐,胸口,额头……像个潜水钟一样禁锢住你。那一刻你会想到谁?
    西莉丝的声音涌上来了。“爸爸,爸爸。”女儿的祷告唤醒了鲍比心口的疼痛。
    那是回忆中的呼喊。03年的俄罗斯影像,《回归》。伊万和安德烈站在海边,对着没入水中的尸体大喊着。“爸爸,爸爸……”两部影片,如出一辙的痛。
    人说,《回归》祭奠了逝去的苏联,祭奠了塔可夫斯基的光影神话。而《潜水钟与蝴蝶》,在现实与幻想中,追忆似水年华。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学会如何去爱”。被人重述了上千遍的哲言还是否惦记?又是否还惦记着N年前的那部经典,《荒岛余生》。年轻的汉克斯如此沉默地走出绝境,故事宣告终结,而思考远远不曾落幕。
    忙碌中,我们忘却了太多身边的风景,忘却了阳光的气味,忘却了风的誓言,忘却了水的灵动。或许真如某位园丁说的,只有漏掉的水桶才能灌溉沿途的芬芳。
    生活的真谛啊,还有多少值得求索?
    断章三:洗澡(“潜水钟”<“蝴蝶”;“潜水钟”0.5票,“蝴蝶”1票。)
     
    “每个礼拜一次的洗澡,会让我同时沉浸在痛苦折磨与幸福至乐中。泡在浴缸里的美妙时刻,很快就会有一股乡愁急急划游而来,而以前泡澡曾经是我生活中最大的享受。带着一杯茶,或是一杯威士忌,再带一本好书,或是一叠报纸,我泡在浴缸里久久不出来,一边还用脚趾去转动水龙头。会有那么一会儿,我觉得以我目前的处境,来回忆那段愉快的时光是非常残酷的。”
    影像表现了那种残酷。几双手默默地擦拭鲍比的身体。鲍比赤身浸在水中,皮肤郁结、睾丸皱缩的触感他再也不会有了。曾经的浴缸是鲍比心仪的花园,而今却幻化成大海,给鲍比的左眼散播恐惧的种子。影像闪过深海的画面。鲍比的身体若“潜水钟”一般沉没在浴缸里,一如禁锢于大海的“潜水钟”。
    此时,鲍比的“蝴蝶”是什么?一杯茶,或者威士忌;一本好书,还是一叠报纸。
    臆想中的脚趾起皱了。手指皱得脱皮。水的灼热感逐渐消失,逐渐温润如玉,逐渐凉得让人发抖。
    生命之冬,来得那样猝不及防。倘若知道今天要死了,我会把更多的时间荒废在浴缸里。看来不及看完的书,把还剩一半的威士忌喝完。今天的报纸头条是什么呢?或许有人被刺杀,喔,那可真是不幸;或许一对新人步入殿堂,牧师在祷告时出了一点小差错;或许有一个人要死去,而暗夜里下了一场流星雨……
    关于浴缸里的遐想总是那般美妙,而现实的扩张却显得那样无可挽回。
    昔日流连于声色犬马的生活是不是被下了诅咒呢?浴缸里曾经跳动的水,终会安静下来。一片好的大海也会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断章四:字母(“蝴蝶”1票。)
     
    “我很喜欢字母表里的每一个字母……元音和子音……它们手牵着手,从房间的这头跳到那头,来到床边绕圈圈,又沿着窗户舞动,蜿蜿蜒蜒地在墙上回旋,一直绕到门边,然后再从头来一遭……E S A R I N T U L O M D P C F B V H G J Q Z Y X K W……”
    《潜水钟与蝴蝶》的其中一张剧照里,目光忧伤的桑德琳护士拿着黑底白字的字母表。那就像一串生命的密码,潜伏在空气里。有人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一部密码我尚且可以不信,但是我无法怀疑桑德琳手中的那张“号码牌”。我说,那一串字母就是《潜水钟与蝴蝶》的初稿。听似荒谬,却没有反驳的理由。
    “E S A R I N T U L O M D P C F B V H G J Q Z Y X K W……”心细如发的桑德琳是令人钦佩的。法兰西语言之美一如是初。N年前,深爱法兰西的都德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课》;而如今,鲍比病床前挚爱生命的桑德琳护士又一次次把我们牵往交叉小径的花园。字母的排列组合,若一张张构思缜密、布局精致的蛛网,交叉相错,枝蔓盘结。鲍比的《潜水钟与蝴蝶》诞生于这样的重复中。那是一项多么艰难的工程。而病危的鲍比把字母们描绘成手拉着手的舞者,在那一刻,热爱“蝴蝶”的狂想又一下子涌上来。光线隐隐绰绰地跳动。
    在电影中,这一段的镜头表述是最遭人诟病的。或许劳碌的人群厌倦了重复,或许26个字母的法语情结不属于自己,便无奈选择了麻木。我跟很多人说,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人会明白的。那种重复究竟意味着什么,终会有人明白的。或者那些看过阿巴斯的人,或者喜欢侯孝贤的长镜头的人,或者童年被关过黑屋子,年轻时坐过监狱的人……那是一种生命的尊严,是默哀,是祭奠,是一种对命运的不漠视,是一种坚持。
     
    断章五:皇后(“蝴蝶”>“潜水钟”;“蝴蝶”1票,“潜水钟”0.5票。)
     
    “我置身在那一群喋喋不休的随从侍女之间,如影随形地跟着艾珍妮皇后从一个厅走到另一个厅,咫尺不离她的黄丝带女帽,不离她的塔夫绸小阳伞,以及从她身上飘散出来的宫廷特制古龙水的香气,迤逦而成路径。”
    艾珍妮皇后。你是我的“蝴蝶”。
    拿破仑三世的妻子,白色的大理石胸像,静静地出现在鲍比眼前。海军医院的厅廊里,鲍比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影像中,他痴迷地靠近那个透明的玻璃柜。皇后就在里面,那似有若无的微笑,像冬日的暖阳濡染鲍比的心。曾经叱诧于法国时尚名流之列的孩子,突然在一种复古的氛围中苏醒了。古典的气味弥漫的厅廊里。充溢着华尔兹的冥想。
    美好的东西,你越靠近它,却反而离你越远。鲍比的脸贴近玻璃柜的那一刻,空气陡然狰狞起来。鲍比从玻璃折射的微光中看见了自己的脸。“那张脸好像泡在一个装满乙醇的罐子里。嘴巴变形,鼻子受创,头发散乱,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一只眼睛的眼皮缝合了起来,另一只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该隐不甘自己的命运受到诅咒的眼睛。”文字如是。残酷得逼近真实。鲍比内心的妄想一瞬间破裂了。那一刻,玻璃柜是他的“潜水钟”。而他心爱的艾珍妮皇后也被锁在自己的“潜水钟”里。
    透过潜水钟的潜望镜,在他们看见对方之前,他们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断章六:西那希露台(“蝴蝶”1票。)
     
    “我可以一次又一次在西那希露台待上一整天。在这里,我成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导演。取城市的一角,我重新拍摄奥森·韦尔斯的电影《邪恶之感》的近景镜头。在沙滩上,我为约翰·福特的《驿马车》再拍一次远镜头。在漫漫大海上,我又为弗立兹·朗的《月光舰队》创造一场吹袭走私犯的狂风暴雨。或者我把自己融入乡村景致里,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就只有一只友善的手轻轻抚摸着我僵硬了的指头。我是疯子皮耶侯,脸上涂得蓝蓝的,头上盘着一长串炸药。想要划一根火柴的欲望,像云一样地飘过我的心头。”
    在西那希露台上,我看到了巨大的“蝴蝶”。那是一整个世界的光景。
    露台上流动的风,穿过我的左耳,漏进眼皮,冒充我的鼻息。天空是宁静的幽蓝色,恍如张开的毫无褶皱的电影幕布。乐声悠扬地响起。一场露天电影就要上演了。
    奥森·威尔斯?或者莉莉·玛莲?喔,约翰·福特的胡子又长了,这个脏兮兮的老小孩!还有弗立兹·朗,那个永远禁锢在恐惧中的孩子啊!
    “在这里,我成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导演。”是啊,鲍比,你本身就是一出绝美的戏。喜剧伊始,悲剧收尾。鲁迅的名言你可曾听过,“悲剧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你的怀想那样明朗,像蝴蝶一般令人着迷,而你的“潜水钟”难看得像生锈的古董。是悲剧吗?还是劫数?有人认为是报应,可是你做错了什么呢?法兰西的浪漫“品格”,使你意乱情迷了吗?跻身于浮华之都,使你失却本性了吗?我不知道,你的文字中没有这些。我也无从刺探。也不想。你的法式幽默消融在冥想的笑脸中,我看了却觉得心痛。人有言,“喜极而泣”,“悲从中来”。我弄不清其中的悲喜是非,只是兀自觉得伤怀。犹记得五月天有首歌叫做《知足》,最后一句歌词唱道:“才发现,笑着哭最痛。”还有徐克的喜剧《大三元》,里面有一句格调忧伤的台词:“开心的时候我会哭,难过的时候我会笑。”
     
    断章七:腊肠(“蝴蝶”>“潜水钟”;“蝴蝶”1票,“潜水钟”0.5票。)
     
    “……切一小片干红肠含在舌尖,让它慢慢化掉,而不要嚼碎,不要一次就品尝它完全的滋味。这种美妙的享受是很宝贵的经验,一碰触到就会开启我的记忆之匣,让我想起四十年前的往事。”
    关于进食问题,并不是影片描述的重点。而在书中,鲍比提到了外祖父的腊肠,视为美味,于是,爱屋及乌,连外祖父也由此充满了诗意的浪漫气质,“只觉得他和当时五百块旧法郎钞票上的维克多·雨果很像,都是面容严肃,拉长了脸处在昏暗中。”而对于腊肠在舌尖的细腻味感的描摹则让我不禁怀念起普鲁斯特来。人说,《追忆似水年华》捍卫了法语的尊严。那种精致的绵延若水的语句,是对法兰西景象最好的回忆。普鲁斯特的慢性哮喘,使他学会了一个人孤独。同样是罕见的疾病,“潜水钟”罩住肉体,“蝴蝶”挣扎着钻过藩篱,一鲍比对于腊肠的细微描述,就像是普鲁斯特浸泡在热茶里的玛德琳饼干。那是镜头语言无法抵达的领域。
    影像与文字的隔阂筑成了太多的遗憾。关于改编的遗憾,影史上较为著名的一次源自《布拉格之恋》(改编自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影像自然做不到原汁原味地呈现小说本体气质,但不幸的是,它把小说中最经典的意象也忽视了,比如“放在涂满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比如弗兰茨的“伟大进军”,或者萨宾娜的“误解小词典”,这些都流产于影像的逆流中。相比而言,《潜水钟与蝴蝶》对于影像的改编要成功许多,尽管鲍比远不及昆德拉那样伟大。
    人说,《潜水钟与蝴蝶》更胜在摄影。影像中的摄影流畅自然,独具匠心,用一种主观的视角传递了病者左眼皮下的世界。人称那是对镜头语言一次绝美的拥吻和重塑,亦是捍卫,亦是秉持。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昔日,老塔(塔可夫斯基)以“雕刻时光”给镜头语言命名,但更多的是在捍卫“塔式长镜头”,而《潜水钟与蝴蝶》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对镜头语言的突破。它没有伯格曼《野草莓》中那段意识流梦境那般的巧思,但其镜头的推拉摇移却已穿透闸门进入了另一方至美的境地。
     
    断章八:守护天使(“蝴蝶”1票。)
     
    “我终于能比较清楚地发出二十六个字母。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生日礼物了。我听见了二十六个字母被一种来自久远年代的粗嘎声音,抛掷到空荡荡的虚空之中。这个让人极度疲劳的练习,好像是山顶洞人正在发掘语言……桑德琳会替我和我所爱的人讲电话,而我听着他们的交谈,趁机捕捉一些飘舞的人生碎片,就像捕捉蝴蝶一样。”
    二十六个字母是鲍比心中的“蝴蝶”,而桑德琳护士则成了牵引“蝴蝶”飞出窗口的神圣的存在。光线打在床栏上,折射出一缕缕绵密的遥想,女人于至亮处,散发母性的微光。圣母玛利亚,出生时候的那场洗礼,我隐约还记着。我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妈妈说,早熟不是件好事,但它无法遏制地发生了。因为上帝现在告诉我,我就要死了。所以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比别人来得快。
    人说,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有所有其他女人的影子。鲍比,你是否从桑德琳身上窥见了母亲的影子呢?你总是看见她在俯身看你,于光线的至亮处,她的嘴唇像魔术棒一般精巧,不停地迸出那二十六个字母,缀连成字,缀连成句,然后大段大段地幻化成章节。那是如此远古的遥响,像圣经的开篇,像创世纪的蓝图。
    蓝封白字的《潜水钟与蝴蝶》究竟写了多久?你的左眼皮眨了多少次呢?不觉得累吗?看看亲爱的桑德琳女士,她的嘴唇越来越干了,怎么也不喝口水呢?
    这真是个“疲劳的练习”,而我,只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人说只有孩子和老人的身上才有小孩的特质,而我,这么早就老了。
     
    断章九:胡子(“潜水钟”<“蝴蝶”;“潜水钟”0.5票,“蝴蝶”1票。)
     
    “最后一次去看我爸爸的时候,我帮他刮了胡子……现在是别人每天早上为我刮胡子。当看护工用上个星期用过的老旧刀片尽责地锉磨我的脸颊时,我时常想起爸爸。我希望我能更用心地做个剃须匠。”
    影像温情脉脉地掠过老父亲的公寓。刮胡刀,白色的泡沫,它们渐渐散失在记忆的狭缝里。再也不会有了。独守公寓的老父亲是怎样惦记着他的孩子,而鲍比永远不会知道那种痛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悔。
    “最后一次去看我爸爸的时候,我帮他刮了胡子。”那是电影中唯一令我流泪的一段。直至后来父亲那一通沉默的电话。儿子在一头喑哑地喘息,而另一头的父亲唯有隐忍地哭泣。
    父亲同样被“潜水钟”禁锢住。“我们两个人都患了"闭锁症候群",各以各的方式处在闭锁状态中,我在我的身体中,而他在他的三楼公寓里。”毫无赘言,恍若两束沉默的晴雨娃娃,悬挂在两座城市的窗口,A城下雨的时候,B城也学会了哭泣。
    影片中对父亲的塑造是成功的。光线晦暗的公寓,昏黄的老照片,寡言沉默,持重有度。影像于毫不煽情中却使人慨叹不已。以及那张迷你高尔夫球场的照片。爸爸,妈妈和我,还有那个多风的就要被人遗忘的午后。
    “靠海的贝尔克,一九六三年,四月”
    回忆的“蝴蝶”张开巨大的翅膀,涌向我。阳光涌向我。
    断章十:梦境(“蝴蝶”1票。)
    “在我的梦里,雪花大片大片地飘下来……舞台上一片漆黑,只有一束光打在舞台中央的床铺上。景是夜景,所有的人都睡了。幕布升起以后,虚弱迟缓的L先生,突然推开被子,跳下床,在舞台上如虚似幻的光线中,绕着圈圈走。然后,黑暗又罩下来,观众听到L先生最后一句内心独白:‘他妈的,是一场梦。’”
    人之梦境是最贴近真实欲望的“蝴蝶”。而梦境不过是庄子洗了把脸。传说庄子在毛巾覆住脸孔的一刹那,做了一个梦。梦见的就是“蝴蝶”。庄子的梦是短促亦恒久的谜,而鲍比的梦却“仿佛是从长篇连载小说里抽绎出来的”。
    鲍比一次次出现在阳光充沛的海滩。蓝天,碧海,暖风。没有“潜水钟”的侵扰,物象的温度便再也不会那般灼人。妻子飘逸的发丝在光线里舞蹈,孩子们在沙滩上欢笑。多么可爱的一天,我甚至可以从轮椅上跳起来,来一支探戈,或者华尔兹,什么都行。
    天空是湛蓝色,光线很耀眼,而生命本身就是一支绝美的舞蹈。这一桥段的影像空旷辽远,明朗如云,生命的脉搏轻轻抚弄琴弦,人处其中,像处于一座静谧的岛屿。四周围的一切,就是世间的所有。
    Tom Waits的音乐响起。All The World Is Green。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蝴蝶的影子。Light My Way。
    梦至最美好处,蝴蝶覆盖了眼膜。生命的唐突和“潜水钟”像冰雪一样消融。
    人们习惯拿《潜水钟与蝴蝶》和另一部描述死亡的电影相比。《深海长眠》。讲述了病床上的老人Ramon Sanepedro争取“安乐死”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曼妙的梦境。老人幻想自己从床塌上跳起来,推开床铺,助跑着跃出窗口,飞过草地、原野、森林,在阳光明媚的大海边悄悄落下,与爱人拥吻……歌剧《图兰朵》中王子卡拉夫的咏叹调如约响起。《今夜无人入睡》。“越是深情款款的暗夜,越是无言,像婉约旋律般舒展,像熏醉烟雾一般的聚散……”一切源于梦境,亦只有梦境能够抵达。
    整整一章的关于梦境的描述,有人说是虚空,有人说是真实。究其根本,梦并无虚实,而是一束束颜色的影子。在鲍比的梦里,“雪花大片大片地飘下来”,他的梦是白色的。就像塔罗死神手中的白玫瑰,纯白如玉。而死神,缄默如初。
    可怜的鲍比从死神的缄默中看见了什么?白色,裹尸布的颜色,太阳光的亮度。祖父说过,在卡巴拉的生命之树体系中,白色是至高无上的球体。一切万物自此创造。
     藏匿于白色光线之中的彩虹,会是怎样一座迷人的花园?而象征“净化与再生”的古刹之响,何时才会撞响第一声?或许是下一秒,或许是……
    PS:《潜水钟与蝴蝶》题记批注:
     
    “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本来想死的我,只能靠想象与回忆活下去”——让-多米尼克·鲍比
    塔罗:
    倒置的死神。手持白色玫瑰。白色光线里藏匿的彩虹开始泛红。
    泛红。橙。黄。绿。青。靛。紫。……
     
    塔罗牌的游戏结果:
    “潜水钟”3.5票。“蝴蝶”9票。
    “倒置的死神”杀死“死神”。
    “蝴蝶”获胜。“潜水钟”落败。(注:强烈鄙视“潜水钟”。)
    PS:“普鲁斯特问卷”原稿:
    1, 让-多米尼克·鲍比先生,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2, 鲍比先生,你最希望拥有那种才华?
    3, 鲍比先生,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4, 鲍比先生,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5, 鲍比先生,你认为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6, 鲍比先生,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7, 鲍比先生,你最喜欢自己身上的什么品质?
    8, 鲍比先生,你的幸运数字是什么?
    9, 鲍比先生,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10,鲍比先生,你喜欢在哪儿生活?
    11,鲍比先生,你最喜欢的电影是那部?
    12,鲍比先生,你最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