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山脉海报剧照

梦之山脉更新至1集

  • 内详
  • 帕特里西奥·古斯曼

  • 纪录片

    法国

    法语

  • 2019

@《梦之山脉》相关影评

帕特里西奥·古斯曼的纪录片,只有一个主题:反思智利的独裁政治。

1973年,智利政变爆发。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掌权的军队推翻了民主选举的萨尔瓦多·阿连德政府,开始长达17年的独裁统治。年轻的帕特里西奥·古斯曼带着记录阿连德政府掌权智利的资料逃亡古巴,永久离开了祖国,再没有回去。

这些资料之后被剪辑成多部纪录片,以反映1970-1973年间智利风云变化的历史,其中以《智利之战》最为著名。

2010年,帕特里西奥·古斯曼开启新的书写:“智利家国三部曲”。前两部《故乡之光》和《珍珠纽扣》先行面世,《梦之山脉》是第三部。采用一贯的创作思路,帕特里西奥·古斯曼继续从智利的风景出发转向宏达的历史主题。

《故乡之光》始于海拔3000米的阿塔卡马沙漠,终于被独裁政权处置和杀害的尸体,天文学家观测繁星寻找外星生命和支离破碎的家庭寻找亲人的举动并置在一起。《珍珠纽扣》从智利长达2670英里的海岸线讲起,水作为生命的本源,以两颗纽扣为线索,引向历史政治的严肃探讨。

《梦之山脉》聚焦于覆盖智利80%区域的安地列斯山脉,帕特里西奥·古斯曼从这脊梁再次对智利的独裁政治展开了讨论。通过对火柴盒上山脉的图像引发的“非自愿记忆”,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刻画的仍然是智利政变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面貌。

如果说,《故乡之光》和《珍珠纽扣》在自然和历史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切合点,从而完成主观散文影像的书写,那么《梦之山脉》中山与梦之间的联系则略显牵强。无论从山脉引申到个体记忆,还是由政治回到梦,都失去前作美妙的联系。

帕特里西奥·古斯曼用了大量画家、雕塑家、作家和纪录片导演等艺术家现身镜头前的采访来组织内容,主题上不仅没能深入挖掘,内容上流于平淡。唯有对祖国一以贯之的热爱和对独裁政府始终如一的深刻反思让我们看到了帕特里西奥·古斯曼个人的深情和傲骨。

帕特里西奥·古斯曼40多年流亡异国他乡的经历,远远超过了他在智利生活的时间,智利对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他在电影中找到了“代言”的人,即那位孜孜不倦记录独裁政体影响下社会形态的拍摄者,并向其表达敬意。“在智利,看不见就是不存在”,想要被世人看见,唯有不断的记录,帕特里西奥·古斯曼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