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浪潮海报剧照

我们的浪潮已完结 共8集

  • 马伯骞,胡天祐,刘柏辛,吴佳烨
  • 朱薇,孙宇,ChristineYuan,韩夏,BenMullinkosson

  • 综艺

    大陆

    国语

  • 2019

@《我们的浪潮》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综艺

@《我们的浪潮》相关影评

我读书时有位同学,额头上有一撮天生的白头发——而小崽子们的快乐总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你们可以想象,因为这个特征,他被被嘲笑过多少次。

我至今还记得,初中毕业那天,他近乎报复性地把头发全部染白。为什么有些人就是要“特立独行”,要和别人不太一样?如果让他回答这个问题,他可能会这么说:

“不是我要特立独行,而是你们都跟我不一样,如果你们都跟我一样,我就不会被认为特立独行。”

在纪录片《我们的浪潮》里,有一个同样的故事。

在洛杉矶,这个看似审美自由的城市。热爱哥特妆容的斜杠青年Angel Nightmare依然经常会被路人视为怪胎(Freak)。

实际上,九十年代早期年轻人为了表达愤怒所追崇的哥特妆容,早就被消费主义吞噬、消化,变得毫无攻击性,成为youtube美妆红人视频里的“哥特风甜美妆“。

但对于Angel来说,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霸凌让他重新审视自我。

他最终明白,这一切并不是他的错误;与过往经历的和解,也让我们看到了足够硬核的哥特妆容。

“想到会夸张,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夸张,比起妆容,更像是舞台表演。“

这也为他找到了合作者与追随者,一群同样曾经经历过“不愉快“的人。我很难用”边缘少数群体“这个词去形容他们,也许,在足够大的人口基数里,即使只有千分之一,他们也不在少数。他们并不孤独。

一位初中生粉丝说,从他六年级开始就经常被人欺负,直到看了Angel关于霸凌的视频,接着爱上了他们的音乐,这能给他带来快乐。

这些人本来隐藏在人群当中,因为一些与生俱来的特性被歧视、被孤立,但当他们化完妆,用嘶吼在舞台上释放出“对世界的压力和愤怒 时,“让我想到一句歌词:

I feel free when the world doesn't owe it to me. 世界再也不欠我什么,我自由了。

通过这种形式,Angel点燃了火炬,照亮了更多人。

所以,潮流的本质,是通过符号化的外在,对外界诚实地表达自我,并不需要在意旁人的看法,坚持创造、以自己的方式来重构审美,便是潮流本身的意义所在。

这种精神本身是反消费主义的,但当它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很难逃脱被资本“绑架“的命运。选择反抗还是屈从?

也许我们可以折衷。

再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韩国的偶像产业为全世界带来了韩妆潮流K-Beauty。偶像的“带货“可能造成某款单品瞬间卖空,而粉丝完全不在意自己是否适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种完全由消费主义衍生出来的潮流文化?

因为高中时候开始起皮肤问题,为了遮盖脸上的瑕疵,加利福利亚的Edward开始尝试化妆。

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最自在的状态。

东亚文化圈对于男性的“外在美“一直是持负面态度,从前化妆专属于女性,而如今男性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基础化妆品。从这一层面上,韩妆潮流借助于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力量,反而成为了一种打破“传统认知“的武器。

Edward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化妆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更自信,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的完美状态。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 “我认为我这样很美“的权利,通过将潮流与自身个性结合,不盲从,不去迎合别人的标准,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也许还会有人问:“谁配得上潮流?“

很多人会引用这张照片来证明“潮流就是看脸、潮流就是比拼财力“。

然而,即使是Edison自己,也并不把外在当成自己的主推,他更看中的是原创和自我表达。

在这方面,有一个与主流认知相背的反例,一个有点特殊的“时尚博主“——陆仙人。

从破厂房、山坡、田坎到T台,从塑料布到时装。一开始,他被当成神经病,被当成哗众取宠的小丑,到后来才慢慢被人发现“他真的很适合当模特“。

潮流本身蓬勃的生命力,就来自于这种强烈的自我表达欲。

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么潮流本身就成了寄生于消费主义毫无意义的“寄生虫“,所以,究竟是谁塑造了潮流?

正是这些用创造力来努力表达自我的人。

潮流的意义,不在于穿某个品牌的外套,抢某个牌子的鞋子,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真实、保持勇敢地面对自己——你想成为怎样的人,都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