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十分好莱坞海报剧照

不十分好莱坞超清

  • 乔治·米勒,昆汀·塔伦蒂诺,艾伦·阿金,丹尼斯·霍珀
  • MarkHartley

  • 纪录片

    美国

    英语

  • 2008

@《不十分好莱坞》相关影评

以下内容全部整理自网络,【】内的内容为拓展延伸——

澳大利亚剥削电影(Ozploitation)整理

以下内容全部整理自网络,【】内的内容为拓展延伸——

全文根据纪录片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Ozploitation 出现前的澳洲电影生态 & Ozploitation综述

& Ozploitation同一时期出现的“澳洲电影新浪潮”

第二部分,Ozploitation 第一场 粗俗的澳洲男人、乳房、阴毛和啤酒

第三部分,Ozploitation 第二场 冷血杀手与澳洲内陆恐怖电影

第四部分,Ozploitation 第三场 高辛烷灾难和功夫大师

第五部分,Ozploitation之后 胡乱补充的澳洲电影

———————第一部分———————

————————————

Ozploitation出现前后的澳洲电影生态

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公开放映,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1896年8月的一天,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歌剧院里首次放映了一部关于伦敦威斯敏特桥的纪录短片。与此差不多时间,卢米埃尔兄弟派出的摄影师在墨尔本也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反映的内容是深受澳大利亚人喜爱的墨尔本杯赛马活动。这部影片随即便在墨尔本和悉尼上映长达3个月之久,这是关于澳大利亚的第一部电影。

1903年,美国出品了世界上第一部类型片、世界上第一部西部片、世界上第一部警匪片《火车大劫案》(1903,The Great Train Robbery),这部畅销影片深深影响了澳大利亚电影的诞生。

1905年,中国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戏曲故事片《定军山》。

1906年,澳大利亚出品了第一部由澳大利亚人摄制的影片:《凯利帮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Kelly Gang),它标志着澳大利亚电影的诞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故事长片。《凯利帮的故事》时长为66分钟,这称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在当时,电影的平均时长不超过十分钟。电影采用演员在银幕后配音的方式,于1906年的节礼日(圣诞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映,放映地点为墨尔本的雅典娜厅,电影一经播出就立刻收到反响。电影讲述的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强盗、被某些人誉为“澳洲罗宾汉”的凯利兄弟,逃亡至澳大利亚后和警察之间斗争故事。《凯利帮的故事》显然是受《火车大劫案》的影响,但也拍出来自己的特色,并开创了澳大利亚独特的“丛林土匪类型片”,《凯利帮的故事》的畅销也导致了这种类似美国西部片电影的泛滥。关于“凯利帮”的故事,澳大利亚至今还在翻拍,下文会详细谈到。1907年,这部影片逐渐走向国际化,开始在新西兰和英国上映,电影公司在当地宣传时称其为“史上最长影片”。然而,电影行业发展迅速,这部片子也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到“二战”结束,这部影片的副本都没有保存下来。至今,《凯利帮的故事》的完整拷贝已经丢失,如今在多方的搜寻和修复下只留下一段17分钟长的片段。2007年,《凯利帮的故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

1908年,澳大利亚年产影片11部。

1909年,澳大利亚至少拍摄了11部故事片。经过开拓期之后,澳大利亚电影即将迎来自己的繁荣期。

1910年到1912年,短短两年间澳大利亚拍摄了近90部故事片。与此同时,英美两国的影片开始进入澳大利亚,与新生的澳大利亚电影展开竞争。澳洲政府开始征收电影进口税,并在1912年开始明令禁止播放制作丛林土匪片,让众多澳大利亚人失去了步入电影院的兴趣,刚开始繁荣的澳洲电影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1913年,澳大利亚拍摄了17部电影。

1914 年7月爆发了世界大战,由于澳大利亚是英帝国的一个重要成员国,因而被卷入了这次大战。澳大利亚在这一年只拍摄了4部电影。澳大利亚在战争中蒙受重大损失,但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日趋成熟了,这就为它战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15年2月8日,美国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D.W. Griffith)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美国上映;1916年9月5日,大卫·格里菲斯导演的《党同伐异》在美国上映。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澳大利亚政府在取消征收电影进口税,英美两国的电影业通过垂直一体化系统(即电影厂拥有发行和放映连锁公司)以及大批量预定电影院等运营方式在国际电影业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致使澳大利亚本土制作难以获得放映的机会。

1919年,澳大利亚电影《伤感的家伙》( The Sentimental Bloke)公映,电影根据澳大利亚早期著名诗人C.J. Dennis的《Songs of a Sentimental Bloke》改编,Raymond Longford导演。被后世誉为澳大利亚影史上的最伟大的默片。

1921年,澳大利亚的一次短暂而迅速的经济萧条导致许多退役军人失业,随后而来的是慢慢出现的繁荣。

1923年,是澳大利亚无声电影时代不景气的一年,全年只拍摄了4部故事片。

1927年,澳大利亚电影人Norman Dawn 执导的 For the Term of His Natural Life 在6月20日上映,这部电影表现了他们特有的罪犯和丛林土匪的殖民主题,并探索了澳大利亚人的身份象征。这部电影不仅是无声电影时期的代表作,也是有史以来最为昂贵的无声电影。同年,10月6日,美国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着电影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有声电影时代。

1928年,澳大利亚却拍摄了10部无声故事片 。从1906年澳大利亚第一部电影诞生到1928年,这22年间,澳洲总共拍摄了150多部故事片。

20年代末,澳大利亚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又开始增加。这以后出现的并不是预期中的复苏,而是1930年开始的大萧条,其间失业率高达30%——这一数字是20世纪20年代末的两倍。

1931年,澳大利亚和中国各自拍摄了第一部自己国家的有声电影,分别是F.W. Thring拍摄的Diggers,和张石川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同年,《西线无战事》在美国上映,西班牙国宝级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导演的《黄金时代》在法国上映。

1934年, 也就是在澳大利亚萧条的经济开始有所复苏的时期, 澳大利亚的制片厂生产了不下14部影片。同年,恩斯特·刘别谦导演的《风流寡妇》和弗兰克·卡普拉导演、克拉克·盖博主演的《一夜风流》在美国上映;让·维果导演的《亚特兰大号》在法国上映;蔡楚生编剧导演的《渔光曲》和吴永刚编剧导演的《神女》在中国上映,后者是一部无声片,由阮玲玉主演。

1934年到1949 年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战前进行建设阶段(1934—1939)、进行反法西斯战争阶段(1939—1945)和战后恢复与发展阶段(1945—1949)。1937年马徐维邦导演的《夜半歌声》和1941年万氏兄弟的动画片《铁扇公主》先后在中国上映;1939年的《绿野仙踪》和1941年奥逊·威尔斯导演、编剧、主演的《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先后在美国上映。而澳大利亚在战争年代里,电影生产也从未中断,在1943年上映的9分钟纪录片《科科达前线》(Kokoda Front Line) 还为澳大利亚赢得了首个奥斯卡奖——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那届奥斯卡有25部纪录片入围,最终有4部纪录片获奖。 但在战后时期,澳大利亚电影产量却开始下降。

1949年,国际奥委会在罗马举行第44届全会,投票选择第16届奥运会的主办地点,墨尔本以一票优势险胜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的首都),得到主办权,使得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首次来到大洋洲。墨尔本是澳大利亚仅次于悉尼的第二大城市,1901-1927年曾是奥联邦首都。该市位于菲利普湾港的亚拉河口,是一个港口城市和海滨游览胜地。申请主办这届奥运会的共有10个城市,除墨尔本外,其余的全属美洲。他们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以及美国的底特律、洛衫矶、明尼阿波利斯、圣弗兰西斯科(旧金山)、费城、芝加哥9个城市。同年,《哀乐中年》、《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在中国大陆上映;雅克·塔蒂拍摄的第一部长片《节日》在法国上映;《仁心与冠冕 》在英国上映;在同年3月美国举办的奥斯卡颁奖礼上,由劳伦斯·奥利弗自导自演的英国影片《王子复仇记》战胜了《碧血金沙》、《心声泪影》、《蛇穴》等美国本土制作,一举拿下最佳影片大奖,打破了奥斯卡过往二十年里从未有外国影片拔得头筹的惯例,让好莱坞各大片商气愤至极,威胁要从奥斯卡撤资,让1950年的颁奖典礼办不下去,那一届奥斯卡入围最佳影片的还有英国电影《红菱艳》。

1950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用“兔粘液瘤病毒”来剿灭野兔,以此来解决已经在澳大利亚泛滥了近一个世纪的兔子灾难。在病毒释放后的三个月里,6亿只兔子死了99.8%,澳洲的畜牧业和农业得以喘息。CSIRO(澳洲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介绍,这也是人类首次成功使用生物方法控制哺乳动物的数量。也是这一年,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在日本上映,比利·怀尔德导演的《日落大道》在美国上映,《刘胡兰》、《赵一曼》、《白毛女》、石挥导演主演的《我这一辈子》在中国大陆上映。

1951年,澳大利亚的电影产量是4部。同年, 伊利亚·卡赞导演的、费雯·丽和马龙·白兰度主演的《欲望号街车》在美国上映,孙瑜导演的《武训传》在中国大陆上映。

1952年,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创办,每年 5~6 月之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52年和1953年,澳大利亚拍摄的电影合起来才3部,其中得到广泛发行的是一部模仿老一套西部片的电影。同时,在1952年7月到1953年6月之间,澳大利亚共输入了376部故事片。1953年9月2日,《罗马假日》在美国上映;1953年11月03日,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东京物语》在日本上映;同年,《智取华山》在中国大陆上映,《危楼春晓》在香港上映。

1954年,澳大利亚在这一年只拍摄了2部故事片,但只发行了其中的一部。但在这一年,悉尼国际电影节创办,之后每年6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同年,黑泽明导演的《七武士》、费德里科·费里尼导演的《大路》、沟口健二导演的《山椒大夫 》、伊利亚·卡赞导演《码头风云》在威尼斯影展上共同获得银狮奖,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后窗》在美国上映,《鸡毛信》、《渡江侦察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大陆上映。

1955年,查尔斯·肖维尔(Charles Chauvel)导演的电影《吉达 》( Jedda)是澳大利亚第一部彩色电影、第一部由土著演员担任主角的电影、第一部入围了戛纳电影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吉达 》也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有争议的电影之一,这是一部大胆的电影,当一个土著女孩与她的文化脱离时,《吉达 》的冲突主题放在今天仍然是有先见之明的,它对土著人民的代表性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历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诞生在1935年,是美国电影《浮华世界》,比澳大利亚早了整整20年,比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早了13年。1955年,《祖国的花朵》和《平原游击队》在中国大陆上映,《君子好逑》在美国上映,亨利-乔治·克鲁佐导演的《恶魔》在法国上映, 沟口健二导演的《杨贵妃》在日本上映。

5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欧美电影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电视的出现,澳洲电影业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到50年代末。此期间,确实有数部以澳大利亚小说为基础改编的电影在澳大利亚拍摄,但都是澳大利亚与英美制片公司合拍,或由外国电影人主宰。这些电影通常具有浓厚的乡村主题,包括由当时最受欢迎的国际巨星彼得·芬奇和弗吉尼亚·麦肯娜主演的《艾丽斯城》(A town like Alice,1956)、《行囊》(The Shiralee,1957)、《热恋》(Season of Passion ,又名 Summer of the Seventeenth Doll,1959)等。

1956年夏,波兰局势不稳;10月底,苏军出兵匈牙利;亚洲则爆发了苏伊士运河战争,苏联站在了埃及一方,美、法、英则支持以色列。第16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1月22日-12月8日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举行。而无论是赛前和赛中,本届墨尔本奥运会却始终被各种事端包围着,成为奥运史上麻烦最多的一届奥运会。战事中的埃及、以色列、伊拉克和黎巴嫩先后放弃参赛;佛朗哥军政权统治下的西班牙以及抗议苏联出兵匈牙利的荷兰也宣布弃权。最戏剧性的莫过于瑞士,在抗议出兵匈牙利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直到离奥运会开幕还有12天时间,才决定前往墨尔本参赛。然而决定做得太晚,机票出现困难,以至于无法在报到截止日之前赶到,最后违心地被动弃权。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期原定在2月份,此时正是澳洲的盛夏。但国际奥委会认为此时正是多数国家运动员的休整期,不利于创造优异成绩。后经协商,决定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为会期。这是历届奥运会举办时间最晚的一次,为了适应这个史无前例的奥运比赛日期,各国运动员被迫在1956年调整自己的训练和比赛周期。在当时冷战局势影响下,国际奥委会一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面同意台湾以“中华民国”名义参加1956年奥运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反复交涉无效的情况下,于1956年11月6日声明放弃参赛。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布伦戴奇用近乎天方夜谭的办法,把分裂的两个德国和独立的萨尔州合并成统一的德国代表团参赛,这个方法本也想用于中国,但最终无效。中国国家体操队第一任队长陆恩淳说:“1956年与奥运会擦肩而过,是我一生的遗憾。”1956年,在第16届奥运会体操选拔赛中,陆恩淳获得了个人全能、双杠、鞍马3项亚军,得到了奥运会参赛资格,同时成为了我国第一批49名运动健将称号获得者之一。就在大家准备赴墨尔本参加奥运会时,为了反对分裂中国的企图,中国严肃地抵制了该届奥运会。而在上一届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上,中国台湾抗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而退出比赛。同年,《铁道游击队》、《上甘岭》、《天仙配》、《祝福》在中国大陆上映,短片《红气球》和罗伯特·布列松导演的《死囚越狱》在法国上映。

1958年,澳大利亚电影学会奖(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开始创办,简称AFI,下文会多次提到,一概用AFI的简称。同年,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当时被片商私自剪辑的一塌糊涂的《历劫佳人》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迷魂记》(Vertigo)在美国上映。中国在这一年开始“大跃进”,文化部于3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有1800多人参加的电影工作全面“跃进”大会。会上,各电影制片厂、各部门代表纷纷提出更高额度的“跃进”指标,通过了电影工作全面“跃进”大会的倡议书:1.大力增加影片产量,1958年完成大型艺术片80部,较1957年产量增加一倍,其他各片种产量也都增加一倍或一倍以上。2.扩大电影观众,1958年映出电影400万场,较1957年增加130万场;全国电影观众达到30亿人次,较1957年增加9.5亿人次。3.大力增加电影机器生产,1958年生产各种电影放映机3800台,较1957年增加69%。4.大力贯彻勤俭办企业方针,紧缩编制,节约开支,1958年电影事业各方面(包括中央与地方)给国家上缴1亿元。倡议书还提出:愿意与艺术出版、文物、艺术教育等兄弟单位开展革命与友谊竞赛,比多、快、好、省,比数量,比质量,比红比专,比为政治、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服务。共同协作,互相支援与互相鼓舞,为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全面“大跃进”,为争取文化高潮的早日到来而奋斗。至此,中国电影系统正式进入“全面跃进”阶段。

1959年,澳大利亚本土电影陷入了极大的危机,澳大利亚在这一年完全没有摄制过一部故事片!也在这一年,威廉·惠勒导演的《宾虚》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西北偏北》在美国上映,阿仑·雷乃导演的《广岛之恋》和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四百击》在法国上映,崔嵬、陈怀皑执导的电影《青春之歌》和水华导演、夏衍编剧的《林家铺子》在中国大陆上映。

1960年,澳大利亚人对于电影的热情十分高涨,澳大利亚拥有1761座电影院,当年共售出13700万张次电影票,每年售给每个居民的平均票数为14.5张。但这一年澳大利亚依旧没有本土电影问世!同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惊魂记》(Psycho)在美国上映,让-吕克·戈达尔导演的《精疲力尽》在法国上映,李翰祥导演的《倩女幽魂》在香港上映,《刘三姐》、《奇袭》、《红旗谱》在中国大陆上映,另外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这一年问世。

澳大利亚完全没有摄制过一部故事片的危机一直在延续(1959年~1969年)。这期间,很多澳大利亚电影工作者只能拍摄由政府委托摄制的纪录片和新闻周报。

1969年,澳大利亚只发行了5部国产片。同年,《午夜牛郎》、《大地惊雷》、《逍遥骑士》在美国上映;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卢布廖夫》出现在戛纳电影节上;《桥》在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上映,后来《桥》译制到中国,片中插曲《啊!朋友再见》成为在中国传唱至今的名曲,但其却是意大利民歌,意大利原名“Bella Ciao”中的“Bella ”是姑娘的意思,汉语翻译成了朋友;4月1日至24日中国在这一年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6月9日,中国十大元帅之一贺龙被迫害致死,11月12日,刘少奇同志含冤去世。

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

澳大利亚文化界和政界经历了一场剧变。

【1969年到1973年,中国正处在“内乱”的第二阶段】

人们不想为政府和现状所困,

整个澳大利亚天翻地覆,他们无法再坐视不理。

女权运动破坏了男女之间的关系,杰梅茵·格里尔(Germaine Greer,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澳大利亚人,下文会提到她对简·坎皮恩的影响)写道:“女性应奋起革命”。

当时反对战争的呼声很大,很难想象用彩票开奖法来征兵的社会是什么光景。

这种风靡全国的浪潮也影响了艺术界。

当时澳洲当地电影:毫无想像力,差强人意令人生厌。

菲利普·亚当斯(Phillip Adams,澳洲制片人,下文有介绍):国外来澳的剧组偶然打破了澳洲电影休眠时期的坚冰。

这几部电影的拍摄也预示着十九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电影产业的重生,以及澳大利亚新浪潮的出现。这几个剧组拍摄的电影包含有①、②、③和④——

①《沙滩上的夏娃》Age of Consent(1969)

【导演是英国的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l),是《红菱艳》The Red Shoes (1948)的导演之一。

马丁·斯科塞斯曾经感慨:“要不是九岁那年在电影院里看了 《红菱艳》,我很有可能不会成为电影导演。”

迈克尔·鲍威尔拍摄于1966年的《登陆蛮荒岛》(They’re a Weird Mob)表现了作为澳大利亚民族性重要侧面的独特的“喧闹文化”,“喧闹文化”指的是充满幽默自娱的乐观色彩和反抗陈规礼法的精神。】

②《法外狂徒》(1970,Ned Kelly,又名《凯利帮》)

【曾拍摄《汤姆·琼斯》(1963,Tom Jones)的英国导演托尼·理查德森执导的关于绿林好汉凯利的人物传记片。

前文提到,第一部澳大利亚人摄制的影片,也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故事长片,《凯利帮的故事》(1905)讲述的就是凯利帮的故事。从第一部一直到这个世纪,澳大利亚一直有关于“凯利”题材的电影出现,在本文第四部分、第五部分都会展开详谈。下段提到的《内陆惊魂》也在前十分钟内,借由酒吧老板的角色提到“Ned Kelly”作为日常调侃。】

③1971年加拿大导演特德·科特切夫来澳洲自摄了自己的第4部电影《内陆惊魂》(Wake in Fright,又名《假期惊魂》)

【至今有很多澳洲人认为《内陆惊魂》是最优秀的澳洲电影。

四十四年后,接连两年都亮相戛纳的澳大利亚“末世电影”《沙海漂流人》(2014,The Rover)与《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2015,Mad Max: Fury Road,下文有详细介绍) 虽说风格迥异,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逃不出四十四年前这部入选戛纳主竞赛的《内陆惊魂》(Wake in Fright)的影子:绵延的荒漠下疯狂的追逐,构成了澳洲电影新浪潮以来万变不离其宗的特色。

可是,这部被称赞为“可能是最好的澳大利亚电影”的作品,影片本身既是传奇,在1971年上映后鲜少放映,到了1996年原始底片已难觅影踪,被认为早已丢失。直到2002年,该片当年的剪辑师托尼·巴克利在世界的另一端匹兹堡旧仓库里将其寻回,使其幸免于和一堆废品同被销毁的命运。其时,藏在一辆翻斗卡车里的拷贝被十几个筒管环绕,而卡车身上漆着“销毁”的字样。

如今,《内陆惊魂》修复之后再次上映,并且已经推出蓝光DVD。

《内陆惊魂》改编自作家肯尼斯·库克 (Kenneth Cook)创作于1961年的同名小说。两位主演都是英国人——饰演约翰·格伦的加里·邦德和饰演约翰朋友,一个堕落的知识分子的唐纳德·普利森斯。同时本片摄影布莱恩·韦斯特和也是英国人。

电影讲诉了圣诞假期到来,准备去悉尼度假的老师约翰·格伦半道被困在如地狱般的名为雅巴的小镇的故事。电影中的当地人在没有喝得糊里糊涂又打架争吵时,会聚集在赌场赌一枚硬币的翻转,也会开着福特Fairlane去追捕袋鼠,他们嗓门大又自傲,认为拒绝一杯啤酒可能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原本对抛硬币这种简单无聊的赌局不屑一顾的约翰,在偶然参与下却意外赢钱后,疯长起赢得一千澳元以逃离小镇教书生涯的愿望。约翰·格伦愈加狂热地陷入到赌局之中,最终输光了身上的全部财产,被迫滞留雅巴,在这个充斥着饮酒、赌博、滥交和暴力的地方目睹了自身不断的异化和绝望。

“我是加拿大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的英国殖民背景,同样的对自身信心的缺乏,同样有着被禁锢和不被解放的广袤地区,”2015年在为美剧《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担任执行制片的特德·科特切夫在Nicolas Rapold的电话采访中如是说到,“我在澳大利亚内陆能感受到和在加拿大北部一样的东西,连两个地方的人都给我的感觉都一样,所以对澳大利亚内陆我深有体会。”

1972年,李小龙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在香港上映,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教父》(The Godfather)在美国上映,科特切夫在这一年回到加拿大,将好友莫迪凯·里奇勒(Mordecai Richler)的小说搬上大银幕,这部《学徒》The Apprenticeship of Duddy Kravitz(1974)凭借其杰出的成就赢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并获奥斯卡奖最佳剧本提名,被世界影坛公认为最优秀的加拿大影片。科特切夫其他的代表作包括经典体育片《达拉斯猛龙》和一代票房神话《第一滴血》等。

Nicolas Rapold 写了一篇介绍《内陆惊魂》和特德·科特切夫导演的文章——Finding a Renaissance in the Gritty Red Dust‘Wake in Fright’ and Australian New Wave,这篇文章在深焦(Deep Focus)上有译文。《看电影》杂志也对《内陆惊魂》有详细的介绍,上面的内容主要参考了这些资料。】

④《小姐弟荒原历险》 (1971,Walkabout)

【《小姐弟荒原历险》讲述了两个在城市长大的姐弟被困在澳大利亚内陆,他们必须不得不在严酷无情的环境中生存,在那里他们得到了一个土著男孩的帮助。土著男孩由大卫·古皮利饰演,这也是他第一次在电影中的重要亮相,下文有关于这个澳洲重要演员的详细介绍。

《小姐弟荒原历险》入围了第2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由英国导演尼古拉斯·罗格(Nicolas Roeg)担任导演和摄影,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担任摄影。

2011年2月初出版的《TimeOut》伦敦版(该杂志是一本从伦敦本地杂志发展成风靡全球的“城市生活圣经”)通过150位电影业内人士的投票,评选出了“影史英国电影100强”,《小姐弟荒原历险》排名第61,排名第一的也是尼古拉斯·罗格导演的电影《威尼斯疑魂》 (1973,Don’t Look Now,又名《血光鬼影夺命刀》、《现在别看》) 。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僵尸肖恩》、《热血警探》、《世界尽头》)和《极盗车神》的导演埃德加·赖特 Edgar Wright:“我是尼古拉斯·罗格的粉丝,而且我认为他的这部《小姐弟荒原历险》和《威尼斯疑魂》是有史以来剪辑得最好的两部电影。尤其是他对声画的掌控,在今天依旧充满了魅力。在我的眼中,《小姐弟荒原历险》是一首用影像写就的诗歌。影片开篇的5分钟没有任何的台词,但是尼古拉斯·罗格却告诉了你关于这部电影的一切:城市生活的剪影、土著音乐、女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换气、音标和音乐、忙忙碌碌的人们,公寓下面的游泳池——这种冲突感和现实的困顿一下就表现了出来。这是电影史上最棒的一个开头。影片中剩余的部分都因为这个开头的存在而鲜活了起来。”

2019年8月,埃德加·赖特《Soho区惊魂夜》(Last Night In Soho)在英国伦敦顺利完成了主单元的前期摄制工作,为了庆贺,赖特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曝光了影片的首张剧照。但剧情当时一直没有曝光,赖特表示《Soho区惊魂夜》受《威尼斯疑魂》和《冷血惊魂》(1965,Repulsion ,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导演)等同类型作品启发。该片当时定档2020年9月25日北美上映。这个档期是暑期档和秋冬档之间的空档,也临近万圣节周,没有大片竞争,也不需要考虑太多颁奖季的因素。但新冠疫情几乎打乱了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安排,《Soho区惊魂夜》后来于2021年10月29日,也就是万圣节周,在美国上映。】

这些导演和作品令日后的澳洲电影制作人明白,他们自己有能力通过多种多样、趣味盎然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

此时出现了①和②两为致力于推动澳洲电影文化发展的总理:

①约翰·格雷·戈顿(Sir John Grey Gorton,也译作哥顿),

1968—1971年任澳洲总理。

【1967年12月19日,澳大利亚政坛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变动。当时的总理哈罗德·霍尔特在维多利亚州海滨游泳时居然一去不复返,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后尸体一直没有找到,成为澳大利亚也没有解开的谜团。在随后的总理职位角逐中,戈顿利用当时的党派纷争脱颖而出,从参议员被推举为澳大利亚的第24任总理,填补了长达月余的领导真空。由于这一事件的突然性,戈顿被西方媒体称为澳大利亚的“意外总理”。他还是澳大利亚史上唯一一个以参议员身份出任总理的人。

戈顿认为,通过艺术这条可行之路,澳大利亚这个年轻国家可以在国内和国外被发现和表现出其身份象征。为此,他设立了“实验电影基金”,目的是培养有创造性的电影天才。通过这个项目发掘的摄制人员将就读于国家电影学校。这一行动是澳洲电影复苏的第一步。

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去世。也是这一年,戈顿提出一项动议——成年人同性恋合法化。这也影响了“Ozploitation”的创作,下文会详谈。

“退休”之后,戈顿曾经拍过电视广告,录过电台节目,在喜剧演出中客串“总理”的角色。

2002年5月,90高龄的戈顿死在悉尼。】

②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Edward Gough Whitlam,也译作惠特林),

1972—1975年任澳洲总理。

【由于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承认了China,惠特拉姆就任澳大利亚总理后数周内,就代表澳大利亚正式承认了China,并全面建立两国关系,这被认为对于仍在外交中被孤立的China有很大意义,而且他也是首位访问China的现任总理,因此,第21任澳洲总理惠特拉姆也称作“中澳建交之父”。同时,他决定澳大利亚从越南撤军,取消了征兵,释放逃避兵役的人。1972年,是李小龙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在香港上映的那一年,也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教父》(The Godfather)在美国上映的那一年。

与此同时,惠特拉姆在国内进行改革。包括给成绩合格的学生免费读大学,给单亲的家庭和无家可归的人提供福利补助,并且废除了死刑,结束了带有种族主义的白澳政策,并削弱政府新闻审查制度,任命更多女性担任政府职务,同时,惠特拉姆政府改用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为澳大利亚的新国歌。

1975年,澳大利亚总督在国会有重大争端之际,未循例事先征询总理方面的意见,仅在召见后即解除惠特拉姆的总理职务,后世称此“澳大利亚宪政危机”;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被总督所解职的总理。

尽管惠特拉姆当政的时间不长,但后世认为他担任总理期间建树颇多。时至今日,许多政策和方针皆于当代成形,并且持续发挥着行政效益。其中最著名的是健康保险(Medicare)政策。此外有如总统般的施政风格、所追求的社会福利改革,以及国会改选失利等仍然使人们表以同情和讨论。

惠特拉姆也是一名艺术支持者。他不但向电影业拨出资金,而且在1973年新南威尔士州(下文有简介)成立了“澳洲广播电视电影学校”(Australian Film Television and Radio School,简·坎皮恩就是这所学校的受益者,下文提及),设立“联邦电影基金组织”(简称AFDC,也被称为“电影发展局”、“电影基金组织援助计划”),拿100万澳元作为启动资金资助地方电影制作和发行。

惠特拉姆于2014年10月逝世,享年98岁。不得不感慨,澳洲总理的寿命是真的高,韩国总统们应该很羡慕。】

在澳大利亚当时的情况下,只要哪个混蛋会画画,写诗或者拍电影政府就会发放大笔资金。

70年代,成为澳大利亚电影业全面复兴时期。

Ozploitation出现,从此一发不可收抬!(1970年-80年代中期)

“澳洲电影新浪潮”也在稍晚的时候应运而生!(1975年-80年代初期)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1970年至1985年,澳大利亚出品了差不多400部电影——比澳大利亚电影业历史上制作的电影还要多,这其中Ozploitation功不可没。

1986年起,创办于1958年的AFI(澳大利亚电影学会奖)开始将表彰领域扩大至电视行业。

2011年,澳洲AFI因为跟美国的AFI(美国电影学会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重名,改名为澳大利亚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Australian Academy of Cinema and Television Arts),简称AACTA,也译作“澳大利亚影视艺术学院奖”、“爱塔奖”、“爱塔金像奖”、“澳洲奥斯卡奖”。奖项上大致分为AACTA Award(AACTA 本土奖) 和 AACTA International Award(AACTA国际奖,一般在洛杉矶颁奖)。下文会多次提到,一概用AACTA的简称。

2017年6月21日,爱塔国际金像奖在上海宣布开启亚洲电影单元,设立爱塔最佳亚洲影片奖,在亚洲地区内评选优秀影视作品。

————————————

Ozploitation综述

Ozploitation的官方翻译应该是“澳大利亚剥削电影”,“澳洲B级片”或者“澳洲B片”都不恰当。

Ozploitation主要出现在澳大利亚1970年到80年代中期。

Ozploitation的说法来自Exploitation film。

Exploitation film直译就是”剥削电影“,说Exploitation Cinema确实不合适,倒不是怕严格的马丁·斯科塞斯不乐意,而是这个这种片儿的属性本身就不Cinema,连我都忍不住都加“儿”了……

Exploitation film是一种以 “剥削” 为促销题材的电影类型,常将主题剥削得过火。 “剥削” 一词常见于电影行销,和所有类型的电影一样,被用于表示促销、或广告之意。那么这些电影往往需要某种可供剥削的事物,例如: 大明星、特效、幸爱、暴力、爱情等。剥削电影大大仰赖煽色腥的广告宣传,以及露骨、夸大其词的议题描绘,却无视于电影自身的内在品质,剥削电影往往被广泛认为是品质低劣的产物(有没有联想到中国的网络大电影?!)。 即使如此,剥削电影有时也能吸引世人关注和膜拜追随(cult followings)。从1990年代以来,这一类型也受到学术界的注意,有时被称为另类电影(paracinema)。

先来说一下其他种类的剥削电影。

对华语观众来说,比较知名的剥削电影,可能就是①黑人剥削电影、②李小龙剥削电影和③香港剥削电影。

①黑人剥削电影 Blaxploitation film ,美国1970年代针对黑人观众品味所拍摄的商业影片。这类影片在设计上多以黑人演员和高度煸情的故事,以及耸动强烈的犯罪情节和超人式的主角为主,而白人警察与政客总是一副种族歧视与用暴力的负面形象出现。这样一来,“黑人剥削电影”肯定不受当时的白人观众青睐,只能靠“剥削”、确切地说是招揽黑人观众来盈利,目标是黑人的钱包。当年的那些B级“黑人剥削片”的拷贝在今天被“考古者”不断地寻找和修复,不出意外地成为了全世界邪典影迷推崇的对象,当然也包括白人影迷。

黑人剥削电影的开山作是1971年的《斯维特拜克之歌》(Sweet Sweetback's Baadasssss Song),作为此类型片的开山鼻祖,《斯维特拜克之歌》制作粗糙至极,艺术上一无是处,却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这部预算仅15万美元,19天就完成拍摄的B级片,上映后获得了近2000万美元的票房,回报率实在太高,直接导致众多黑哥们儿电影人投身黑人剥削电影的拍摄。

同年的《夏福特》(Shaft,1971,又名《黑街神探》)则把这个类型推向了高潮。《夏福特》的成功,又衍生出几部续集电影《怒豹》、《非洲怒豹》等和多季美剧,萨缪尔·杰克逊2000年主演过一部翻拍电影Shaft(《杀戮战警》) ,2019年还拍了续集Shaft(《夏福特》,香港译作《辣手刑警 2:勉强父子档》,台湾译作《新杀戮战警》)。

《夏福特》的成功也让大量黑人剥削电影跟风而至,在1972年和1975年之间达到高峰。在此期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教父》和《教父2》分别在1972年和1974年于美国上映。

打头阵的两部“黑人剥削电影”在商业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接下来的剧情就是老套路了:热钱涌入,产量激增,格调更低,质量更差,题材更露骨,片商只想挣快钱,像蝗虫一样用极短的时间毁掉了新生的“黑人剥削电影”产业。除了像《骚狐狸》《科菲》等极少数制作相对精良的片子外,大部分黑人剥削片都是粗制滥造。最坏的是,为了吸引观众,黑人剥削影片的主题逐渐改变为宣扬街头犯罪、嗑药、滥交和反社会,导致正派的有色人种协会和基督教会的强烈联合抵制。最终,黑人剥削电影在社会伦理道德的谴责声中于全盛时期急速衰落,无良片商撤资,产业迅速瓦解。“黑人剥削电影”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制作发行了超过200部,却立刻成为了过去式。

2019年,一部叫作《我叫多麦特》( Dolemite Is My Name )的电影上映,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的就是“一部黑人剥削电影的诞生”。这是一部非常搞笑,也很感人,讲述了孤独、友谊、喜剧、电影,还有好莱坞之梦的电影。该片由获得过奥斯卡奖提名的传奇黑人喜剧演员艾迪·墨菲主演,他在片中饰演喜剧人鲁迪·雷·穆尔 (Rudy Ray Moore,1927-2008)。摩尔作为脱口秀喜剧演员曾创造了一个名叫“多麦特”的角色,而且摩尔还可能是第一个在表演中加入Rap的喜剧演员。摩尔出人意料地火了之后,他在七十年代曾经自己投资并主演了一部电影叫作《多麦特》(Dolemite)的黑人剥削电影!1975年,《多麦特》上映后,火爆异常,推出多部续集。(艾迪·墨菲曾在2016年的电影《丘奇先生》中饰演了一个跟《为黛茜小姐开车》有点类似又有些问题的黑人角色,该片的导演正是澳大利亚导演、曾执导过《为黛茜小姐开车》的布鲁斯·贝尔斯福德)

尽管黑人剥削电影疏远了白人观众群体,在黑人内部也是来去匆匆,但也受到一些影评人、平权组织以及——昆汀·塔伦蒂诺的关注。

1997年,昆汀·塔伦提诺导演的《危险关系》(Jackie Brown,台湾译作《黑色终结令》)则是对黑人剥削电影的致敬电影,《危险关系》的女主演帕姆·格里尔(Pam Grier)是因黑人剥削电影《骚狐狸》 (1974,Foxy Brown)一战成名,成为黑人剥削电影里的重要演员。而杰奇(Jackie)改自《骚狐狸》导演Jack hill(杰克·希尔,导演了大量剥削电影)的名字,布朗(Brown)则是帕姆在《骚狐狸》中饰演角色的名字,昆汀将黑人剥削电影与犯罪片拼接到一起,完成了一次政治道德上的挑战。2012年,昆汀·塔伦提诺导演的《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继续延续着他对黑人剥削电影的致敬。

2020年疫情期间,昆汀以三天一篇的速度写起了疫情影评。这批文章体现了他眼中的电影、电影人,风格则是和他电影一样的独特美学口味。在第六篇文章里,昆汀详细评论了七十年代在美国风行的低成本功夫片《功夫兄弟》(1974,Dynamite Brothers,一部混杂了香港功夫片与黑人剥削片的作品。并给我们普及了他眼中的黑人剥削片“明星排行榜”,昆汀原文提到——

“总体来说,在黑人剥削片的明星名录中,蒂莫西·布朗只能排在第三梯队。吉姆·布朗、弗雷德·威廉森和吉米·凯利属于第一梯队。麦克斯·朱利恩、理查德·朗德特里和朗·奥尼尔属于第二梯队,因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代表作。蒂莫西·布朗属于预算低得多的第三梯队,还有三位演员看起来和他很像,他们是①詹姆斯·伊格尔哈特(西里奥·H·圣地亚哥之类的菲律宾电影人拍摄的系列电影中的明星,譬如《竹神大战铁人》[1974]、《死亡能量》[1978])、②约翰·丹尼尔斯(《糖果橘男》[1975]和《黑香波》[1976]),以及③罗范恩(《黑煞》[1978])。就在《功夫兄弟》之后的一年,亚当森会在他的下一部黑人剥削片《黑热》(1976)中再度使用蒂莫西·布朗,在这部作品里,他还会与拉斯·坦布林合作(这部影片没有《功夫兄弟》这么好,但是也挺有意思的。)”

②李小龙剥削电影 Bruceploitation films,特指七十年代无数跟风模仿李小龙电影和因1973年李小龙之死而获益的山寨电影,大部分是利用长相神似李小龙的演员和起一个神似“李小龙”的艺名进行招摇撞骗。“昆汀疫情日记”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就大量涉及了“李小龙剥削电影”中的中坚力量——黎小龙(Bruce Li,真正的李小龙是 Bruce Lee,黎小龙真名是何宗道,被称为“李小龙第二”)和黎小龙主演的《猛龙胭脂虎》(1978年上映,注意,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直接译作Image of Bruce Lee),昆汀甚至认为黎小龙是比李小龙……更好的演员,并且文章中阐述了理由:李小龙是一个相当好的演员,绝对很有活力,但黎小龙的表演要更好。昆汀认为在黎小龙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中,《精武指·被迫》(1977)是最棒的,《精武指·被迫》可以和袁和平的《蛇形刁手》(1978)、张森的《猴形扣手》(1979)以及华一泓的《奇招》(1979年上映,昆汀认为这是一部杰作,主角是庄泉利,导演华一泓也是《精武指·被迫》的导演)放在一起讨论,它们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最好的香港电影。

③香港剥削电影 Hong Kong Exploitation Cinema,某种层度上,香港三级片和香港剥削电影可以划等号。

请回答,1988。

答: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病逝,中国领导人对此事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以及有关人士和蒋经国在大陆的亲属都向台北发去了唁电,蒋经国当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兼故友邓小平同志更是无比叹息。1988年被称为“王朔年”,有四部小说改编成电影《顽主》、《轮回》、《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8年10月10日,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在大陆上映。一个月后,即1988年11月10日,香港制定的《电影检查条例草案》正式在香港生效,包括本土港片在内的影片在正式上映前都需要送审,确认级别,当时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其中只准18岁或以上人士观看的便是第III级,也即俗话所说的三级片。很多人都习惯性的认为三级片等同于情色片,但实际上在香港的电影审查中,三级片包括但不限于:有明显清楚的性行为片段,性暴力/虐待埸面,有恐怖内容、有过度渲染的血腥暴力、粗口对白、黑社会活动……很多八零后都看过的抗日题材影片《黑太阳371》(1988),因为是在这审查制实施不久后送审上映,成为了首部华语三级片,《黑太阳371》的导演是牟敦芾。

1977年,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Star Wars)在美国上映。同一年,牟敦芾签约香港邵氏公司成为旗下导演,首个工作就是执导《香港奇案》系列中的一集《枪》,《枪》与桂治洪的《奸魔》凑成最新一集《香港奇案》系列《香港奇案之五:奸魔》 (1977)公映,反响良好,牟敦芾也被寄予厚望,成为像桂治洪那样的邵氏少壮派主力。不过,当时可能谁都没想到,不久之后,牟敦芾确实总与桂治洪相提并论,但名衔是“邵氏最热衷视觉暴力的两大邪片导演”!桂治洪导演的《女集中营》(1973)、《打蛇》 (1980),也是香港剥削电影中的代表作品。

香港三级片《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飽》 (1993)德国版蓝光DVD里特别收录了一部纪录片——《三级片:香港剥削电影不为人知的故事》 (Category III: The Untold Story of Hong Kong Exploitation Cinema,2018),可看做是香港剥削电影的年谱和综述,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里面虽然没有很多亲历者出境,但也有几人接受了采访,例如黃秋生、甘国亮、何超仪和还在拍电影的晚辈陈翊恒,后者是一个1981年在香港出生,但在澳洲长大的导演。

再回到正题,来说一下澳大利亚剥削电影。

澳大利亚剥削电影出现在1970年到80年代中期,和其他剥削电影比起来也大差不差,广泛地涵盖了恐怖、情色、犯罪等题材。

70年代初针对澳大利亚电影分类系统的改革,导致许多相对低成本、私人集资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税负减免和目标外销市场,也有推波助燃的效果。

澳大利亚剥削电影经常聘用名气渐渐下滑的昔日国际知名演员、敢脱敢漏的女人和不怕死的男人担任主角。

澳大利亚剥削电影热衷于探讨澳洲社会性的主题,例如:关于男子气概(尤指粗鲁的澳洲男生)、男生对待女生的态度、澳洲白人对待澳洲原住民的态度、暴力、酗酒和对环境的剥削破坏。这些电影大多以乡村或内地的设定,或者干脆说以广阔的荒漠为背景,来强调这其中很具精神象征的邪恶力量。

昆汀·塔伦蒂诺作为“澳大利亚剥削电影”的爱好者,在拍摄《被解放的姜戈》(2012,Django Unchained)时,决定在电影中里放进三个澳洲矿工的角色,他的解释是:“矿厂雇佣他们从澳洲到美国传信,工作几年,回去就自由了。”一位澳洲演员,一位美国演员,一位由他自己扮演,但是很快就被爆了头。

————————————

Ozploitation同一时期的“澳洲电影新浪潮”

因为Ozploitation的出现,解决了澳大利亚本土电影缺位的问题,但很快人们发现,以低俗为名招徕观众登不得大雅之堂,有识之士呼吁出产更有文化品位的电影来代表澳大利亚的形象。1975年,出面扭转这一局面的还是政府,联邦电影基金组织(AFDC)被改制为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AFC),提出国家需要的是高品质电影,票房是否成功不再是首要的考虑,文化意义第一。

AFC的成立,标志着澳大利亚电影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澳大利亚电影制片的投资仍十分依赖国家,所以AFC通过主导资金的分配来传达意志,显然类似于《鹳》( 1971,Stork,又名《斯托克》,下文有介绍)这样的低俗喜剧得到投资的可能越来越小,这类电影也就顺其自然消失了。

1975年,伴随着《悬崖下的野餐》的出现,“澳洲电影新浪潮”应运而生!

【1975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 Jaws )在美国上映,斯皮尔伯格开启了自己的传奇。西德尼·吕美特导演的《热天午后》、米洛斯·福曼导演的《飞越疯人院》、 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巴里·林登 》同年也在美国上映。】

澳洲电影新浪潮时期(1975年-80年代初期) 的电影制作人所关注的主题与早期的澳大利亚电影的主题基本没有变化,他们继续质问当代澳大利亚与殖民历史的关系。

以当代背景为主的电影中:布鲁斯·贝尔斯福德(Bruce Beresford,下文有介绍)导演的影片《疯狂派对》(1976,Don’t Party),延续了澳大利亚电影制作人探究澳大利亚人身份象征的迷恋;再如以彼得·威尔(Peter Weir,下文有介绍)导演的《最后大浪》(1977,The Last Wave)为代表的关于原住民的电影则以本土特色为主导。

在澳洲电影新浪潮阶段,同一主题下,还有一种独特风格的电影——AFC Genre(译作“AFC流派”或“AFC类型片”,是澳大利亚电影学者Susan Dermody和Elizabeth Jacka发明的术语)。AFC类型片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完全代表澳洲电影新浪潮。AFC类型片专指1975年至1982年间由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AFC)扶持的一种历史类型片,历史片在1975-1982年间成为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准官方影片,这些影片又大多根据文学作品改编,以至于有了“AFC类型片”的代名词。AFC类型片深受欧洲艺术电影影响,导演们在摄制中使用缓慢的叙事程序和深入的人物研究的表现手法。

AFC类型片的代表作有《悬崖上的野餐》(1975,Picnic at Hanging Rock,也是公认为开创”澳大利亚新浪潮”风气之先的代表作,下文有介绍)和《我的辉煌生涯》(1979,My Brilliant Career,又名《我的璀璨生涯》,前两部电影下文有介绍),以及《吉米・布莱克史密斯的圣歌》 (1978, The Chant of Jimmie Blacksmith)等。

在AFC类型片中,所截取的历史时段,又多集中在世纪之交,这容易理解。因为从1890年往前算,这块大陆不光是英国流放犯人的目的地,也曾成为淘金的热土,但进入20世纪后,直到一战结束这十多年里,正是澳大利亚国家地位确立并融入国际社会的关键阶段,所以人们热衷于探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的国民状态。

1982年,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AFC)对AFC类型片的扶持结束。

【1982年,在中国,由谢晋导演、 朱时茂和丛珊主演的《牧马人》上映。】

“澳洲电影新浪潮”这一时期的具体的代表作有①《纯真的谎言》、②《驯马手莫兰特》、③《我的璀璨生涯》和④《悬崖上的野餐》:

①《纯真的谎言》(1978,The Getting of Wisdom,又名《通往智慧之路》)、

【布鲁斯·贝尔斯福德(Bruce Beresford,下文有介绍)导演的《纯真的谎言》中表达的压抑学校的主题,在三年前的电影《悬崖上的野餐》(1975,Picnic at Hanging Rock,彼得·威尔 Peter Weir导演,下文有介绍)中早就出现过,所以有人将《纯真的谎言》喻为《悬崖上的野餐》的姊妹片。

《纯真的谎言》讲述了外向的乡村女孩劳拉被父母送往一间纪律甚严的女子寄宿学校就读,但她天性并不安分,一日突发奇想,编造自己和学校年轻男职员之间的绯闻,此举在保守平静的校园内掀起轩然大波。贝尔斯福德对上世纪初刻板的教育体系讽刺而兼具幽默。】

②《驯马手莫兰特》(1980,Breaker Morant,又名《烈血焚城》)、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通过闪回的方式不断揭露事件的真相,叙事引人入胜,具有反战的主题,是一部讲述布尔战争的恢弘史诗巨片,被誉为澳大利亚电影复兴的先锋之作。曾获第53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入围第33届戛纳主竞赛单元】

【1980年,《驯马手莫兰特》上映的这一年,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也在美国上映。】

【上文提到的①《纯真的谎言》和②《驯马手莫兰特》的导演同为布鲁斯·贝尔斯福德(Bruce Beresford)。

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导演,贝尔斯福德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澳大利亚电影业的复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它在全世界的成功使得好莱坞对贝尔斯福德 敞开了欢迎的大门。在那里他拍摄了温馨的亲情片《温柔的怜悯》(1983,Tender Mercies),并因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这也是贝尔斯福德唯一一次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但是其后他的美国导演生涯并不顺利,1985年的《国王大卫》(King David,理查·基尔Richard Gere主演)受到恶评。1986年,《芳心之罪》(Crimes of the Heart)上映,影片获得了第5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改编剧本三项提名。《芳心之罪》根据1981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剧本改编,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女性题材作品,《芳心之罪》的舞台剧在中国商演过,甚至还有一版把一群女人的戏改成了全男版。

1989年,拍完轻松欢乐的温情小品《为黛茜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后,贝尔斯福德终于东山再起。该片是好莱坞历史上“超级碗”第一部开幕首映周内就突破1亿的电影,总票房收入是1.934亿美元。此片在第62届奥斯卡上共获得九项提名,最终拿下四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影片。但遗憾的是,贝尔斯福德并没有凭借《为黛茜小姐开车》获得最佳导演的提名,同样是在第62届奥斯卡上,贝尔斯福德的澳洲老乡 彼得·威尔(下文有介绍)导演《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获得了最佳影片、导演、男主的提名,还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的奖项。不过贝尔斯福德当时比同届奥斯卡上的斯派克·李 Spike Lee还是幸运很多,同样聚焦种族问题,后者拍摄的《为所应为》虽然视角新颖而又尖锐,但只获得了两项提名,这篇文章最最后有补充斯派克·李 和鲁斯·贝尔斯福德的“恩怨”。

同年,贝尔斯福德拍摄的《美丽的伪证》(又名《她的托辞》, Her Alibi )则被认为是一部平庸的商业片,该片女主演是同时为瑞典和美国公民的捷克超级名模波莲娜·普利茨科娃( Paulina Porizkova),彼时,波莲娜刚获得了她职涯最高报酬的模特合约,以 6 百万美元年薪为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化妆品代言,雅诗兰黛是为了让其品牌能从传统目标市场,移转到年青的都会专业妇女,所以用宝丽娜取代了 Willow Bay,其黑白的电视与平面广告,深获评论家的好评,雅诗兰黛成功将波莲娜塑造成为一位世故的欧洲人。大家可以去搜一下波莲娜的高清照片,赏心悦目。

贝尔斯福德很快回到了自己的风格上,但《开路先锋》 (又名《乔纳森先生》,Mister Johnson,1990)和 《黑袍》(Black Robe,1991)依旧反响平平。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贝尔斯福德 拍摄了更多的影片,包括1997年的《火线浮生录》和1999年的《双重危机》等,其中前者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日军集中营中女囚的故事,以其浓厚的人文主义获得赞誉,后者则有不俗的票房成绩,可谓证明了伯瑞斯福德在经历挫折后对商业和艺术性的拿捏已炉火纯青。

2009年鲁斯·贝尔斯福德导演的《最后的舞者》 (Mao's Last Dancer)上映,电影的发生在70年代,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名中国舞者,电影讲述了他“叛逃”到了美国的故事,下文第五部分会详细介绍这部电影。

2018年,鲁斯·贝尔斯福德导演了《黑衣女人》(Ladies in Black),这篇文章最最后有介绍这部电影并且对鲁斯·贝尔斯福德有补充。】

③《我的璀璨生涯》(1979,My Brilliant Career,又名《我的光辉生涯》)、

【在上世纪以男性导演为中心的电影世界里,女导演吉莉安·阿姆斯特朗(Gillian Armstrong)是个独特的存在。她以首部长篇电影《我的辉煌生涯》一鸣惊人,一部璀璨夺目的女性奋斗诗篇,从自然和社会环境、成长背景等多个视角来探究西比拉的独特性格和反抗历程,是一部登峰再造古典美的惊人之作。

影片根据轰动澳大利亚文坛的同名小说改编,是澳大利亚女作家麦尔丝·弗兰克林(Miles Franklin)16岁时的自传小说。

影片由山姆·尼尔、朱迪·戴维斯主演,这两位也是澳洲影史上重要的演员,参演了诸多澳洲重要的电影,下文会多次提及两人。

《我的璀璨生涯》获得AFI(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Awards,澳大利亚电影学会奖)11项大奖、第53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提名(提名者是安娜·西尼尔,她也是上文《驯马手莫兰特》和《纯真的谎言》的服装设计)、第38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入围第32届戛纳主竞赛单元。

这也是46年来第一部由女性导演的澳洲电影。

《我的璀璨生涯》也预示了在澳洲求学的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Jane Campion)的女性觉醒作品《钢琴课》(1993,The Piano,又名《钢琴别恋》,下文第五部分有该片和导演的简介)的出现。1979年,《我的璀璨生涯》上映的那一年,简·坎皮恩刚获得了悉尼大学艺术系的绘画学士。

吉莉安·阿姆斯特朗随后制作的成长系列纪录片《甜蜜十四岁》和《再见十四岁》都是深挖女性主体生活的优秀作品。她在90年代也拍出了《小妇人》《爱情、欲望与谎言》等若干优秀作品。其作品风格被描述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和"现代的幽默感"。】

④《悬崖上的野餐》(1975,Picnic at Hanging Rock,彼得·威尔 Peter Weir导演)。

【历史片是澳大利亚电影文化第一次形成成熟的表达,公认引起了历史片风潮并且开了“澳洲电影新浪潮”风气之先的作品是《悬崖上的野餐》(1975,Picnic at Hanging Rock,又名《吊石坡的野餐》)。

这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的《悬崖上的野餐》根据琼·莱斯利(Joan Leslie,也译作琼·琳赛)1967年的同名的小说改编,写这本小说时作者71岁,她将其以虚构的形式呈现,但是暗示它可能来源于真实事件。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任何既定的解释。这部电影为当代澳大利亚电影作出了两点贡献:一是其优美的摄影;二是弥合了欧洲传统和澳大利亚作为新大陆固有神秘文化间的差异。强烈的唯美风格、精致准确的构图、堂皇考究的用光、精雕细琢的慢镜头使本片获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摄影奖。

尽管《悬崖上的野餐》被看成是历史片的滥觞,但它同后继者们也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了天壤之别。不像后来的历史片,《悬崖上的野餐》不把英国留下的社会教育文化结构看成值得缅怀的骄傲,对英式贵族制度进行了讽刺性描绘,说明外国制度强加在澳洲本土上是令人讨厌和不智的。

在欧洲移民和澳洲本土的自然界发生接触和冲突后,理想的学校制度和社会层级开始崩解。而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找到走失的女孩,神秘力量的答案也无处可寻,挑衅了无可置疑的维多利亚社会权力结构。

《悬崖上的野餐》的哥特式根源和导演对疏离主观经验的兴趣的扩展突出了电影采用历史背景是为了在幻想恐怖的形式内提供对权威的批判。历史背景是为了提供合适的距离感供反思性别、阶级、种族政治的本质。

这部电影充盈着很强烈的怀旧情绪,它的一炮而响导致电影人纷纷热衷几十年前的小说,或者至少是描绘几十年前生活的小说。AFC也顺水推舟,确立了历史片在一段时期内的主打地位。

虽然都是对过去的描绘,但后来的历史片立场态度变化很大,《悬崖上的野餐》确立的部分历史片特征得以保留和发展,例如以儿童和女性为叙事的中心,对制度化和教育体系的持续关注,和本土风景的运用。】

【记者Terrence Rafferty曾经在2010年采访过《悬崖上的野餐》的导演彼得·威尔,以下两人的对话中涉及《悬崖上的野餐》的内容——

记者:你的第二部,《悬崖上的野餐》,预算就多了许多。在这部电影里,我们领略到更多你的视觉语言和构图感。你是不是有受过什么专业的绘画训练呢?

彼得·威尔:在我长大的时候,这个地方真的没有什么文化可言。没有绘画可看,也没什么慈善家,像美国的那种慈善家,他们会把他们非法得来的资本用于对艺术的投资,以此作为赎罪。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是真事,对于我来说,大自然对于我的影响是最大的。也许是因为我住在这样一个空荡荡的国家,而且又是住在海边的缘故吧。我觉得大自然就是我的美术馆。那是一个孩子们被命令待在户外而且你可以纵情行走然后走到海边的时代。对于每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而言,无聊其实是巨大的优势。

记者:拍《悬崖上的野餐》的时候,有更多的资金应该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吧。

彼得·威尔:我记得当时的预算差不多是45万美元。钱是不少,但是从来不可能存在资金和时间同样充裕的情况。于我而言,这部电影的驱动力是,它没有结尾。对此,我必须向观众交待好,使他们满意,不然我就会完蛋。这片有点像侦探小说。侦探的话,观众们都会希望在结尾的时候,一切都会被解释得一清二楚。所以,问题就是,如何让他们始终都处于不同的情绪之中,怎样让他们心神不宁,让意识到这并不是一般的侦探小说,让他们意识到某些东西即将到来。先前我不知道在哪里读到过,我们人类的DNA里有特定的声音,因为人类的祖先体验过了,所以一直保留在我们的体内。其中一种就是地震的声音。我把这个用到了电影里去。

记者:你自己有遇到过地震吗?

彼得·威尔:我遇到过两次,一次在马尼拉,就是拍《悬崖上的野餐》的时候。当时的声音,真是难以描述。所以,回到电影。我得到了地震的录音,然后我们用光学声道做了实验:你会听到,但是你不知道这就是地震的声音。我们把声音稍微放慢了些,然后把它用在某些情节里,观众预料不到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比如说在室内镜头,我把声音加到了窗户之外。我会把它处理成轰隆隆的,模糊的声音。它只在最佳的声音系统里才会表现得最好,但是我觉得还是挺有用的。我也在我的下一部《最后大浪》里用了。我知道一定会达到效果的,会有人过来告诉我:“某些时候我感觉怪怪的,甚至有点恶心,但是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从哪里来的。”

记者:哇,恐怖大师的秘密……

彼得·威尔:我还可以告诉你另一个制造神秘效果的小技巧,就是用“低声说”的音效,你听不到任何字眼的那种低声说。低声说就暗示着:阴谋和不可公之于众的东西。是种奇怪的声效。所以有时候我喜欢用它,就像用地震的声音一样,以一种非直接的方式使用。我会把它当成调料来用,而不是正餐。

——原文地址:http://www.dga.org/Craft/DGAQ/All-Articles/1002-Summer-2010/DGA-Interview-Peter-Weir.aspx 翻译:林诗钊 来源:影视工业网】

【《悬崖上的野餐》由彼得·威尔(Peter Weir)导演,在那一拨60年代末就从独立制片和电视剧起步的年轻导演中,彼得·威尔以妙想天开的短片而闻名,这是他的第二部长片,本片使导演彼得·威尔扬声国际。

彼得·威尔是第一个把60年代欧洲艺术电影中出现的新的艺术考虑融入到澳大利亚电影的导演,威尔为了表达出松弛有度的张力,他通过控制时间的流逝和停顿来改变电影的节奏。为70年代澳大利亚电影的复兴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影片展示了澳大利亚的奇特风光和文化异趣,表现了世俗生活中的非理性力量对理性世界的搅扰,成为那一时期澳大利亚新锐导演的代表。

彼得·威尔的首部长片《巴黎食人车》(The Cars That Ate Paris, 1974)却用没有性和暴力的剥削电影模糊了三俗和高雅的界限,显露出强烈的欧陆艺术片风格,下文第四部分会“Ozploitation 第三场——高辛烷灾难和功夫大师”会提到这部电影。

1981年彼得·威尔拍摄了影片《加里波利》(Gallipoli),这部“澳洲国民史诗”由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主演,聚焦于在土耳其参加一战的澳大利亚士兵的梦想破灭和战争残酷。一战中的“加里波利之战”是澳洲建国史上一等一的一件大事,在澳洲几乎享有神话一般的地位,本片借那段历史反映了澳洲士兵战火中的真挚的友谊和性格的成长,并对一战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批判和反思,甚至是一部对澳洲政治、历史和文化都有着高度浓缩和深刻反思的重要的电影,影片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关注和称赞,使得威尔开始真正的迈向了国际舞台。

(记者Terrence Rafferty曾经在2010年采访过彼得·威尔,以下两人的对话中涉及到一些《加里波利》以及澳洲影视工业的内容——

记者:在《加里波利》(1983)里,你触及了真实的历史惨剧,也就是某个一战的战役。在那里,很多澳洲年轻人失去了生命。是什么让你想要拍一部关于民族悲剧的电影的呢?

彼得·威尔: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伯格曼的一句话,他说过:“在银幕上,你能做任何事,除了杀人。”后来我想到了很多电影,里面死人的镜头都会让我感到真实。于是我觉得我有必要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有悖于伯格曼的话。我马上就决定,我不会让它充满恐怖。被炸飞的四肢什么的都不会有。尽管后来我因为这个而受到批评。但是我觉得,如果我这么做的话,杀人会显得难以令人信服,因为观众会觉得这是特效和化妆的效果。电影里,即使是最后一刻,在展示Archy的死亡的时候,你还是看不到任何的一点血。

记者:比起《悬崖上的野餐》和《最后大浪》,《加里波利》的规模算是相当大了吧?

彼得·威尔:在当时的澳大利亚,投资算是很大的了。但是我们的预算其实只有2百万美元,所以我们得处处小心,把钱花得恰如其分,展示给观众他们想要的视觉盛宴。于是为了拍士兵们再金字塔旁踢足球的镜头,我们就去了埃及。现在你们可能会嘲笑我,因为你觉得只要CGI一下就好了。但是在我们那个时代,你别无选择,只能亲自到埃及去。战争的镜头我们是在澳大利亚南部拍的,军队还帮助了我们,借给了我们600个士兵。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我们用他们拍了远景的画面。

记者:拍战争场面的时候,你有用很多台摄影机吗?

彼得·威尔:不的,以前我们很少这么做。

记者:那你现在会这么做吗?

彼得·威尔:我感觉现在大多数导演都是用两台摄影机的比较多吧。但是,从一而终嘛。我觉得自己绝大多数时候还是喜欢用一台摄影机的。我还是喜欢站在摄影机旁工作,而不是用监视器来观察。当然这也暴露了我的岁数。我都是在摄影机旁观察细节的,然后再看拍好了的样片,而不喜欢用监视器。我还是比较适合老派的办法。

记者: 在《加里波利》里操纵摄影机的John Seale几年后成了《证人》的摄影师,是吗?

彼得·威尔: 拍《加里波利》的时候,有些好事发生,也就是在那段时间,70年代末,整个电影工业正开始复苏。在那时候,我们还是只有两组人马,可以随时集结的那种。如果有三部电影同时在拍摄的话,然后有人出现麻烦了的,人手其实还是不够。Ruseel Boyd当时是摄影师,而John Seale当时也正准备做一名摄影指导。很多人都不愿意和我合作这部电影,故意少给了钱或者拖延时间。但最后很幸运地,我还是有了一群很好的剧组人员,那是当时在我们国家可以找到的最好的了。

记者:整个国家只有两群?技术人员少成这样吗?

彼得·威尔:是的,你还不能炒他鱿鱼,因为人手实在紧张。所以你得学会如何激发出他们最好的表现。如果哪个人做的并不太好,你就要和他们坐下来谈一谈。

记者:后来在你的电影里,你还是继续用了很多澳大利亚的技术人员?

彼得·威尔:在我第一部美国电影《证人》里也是。这部电影,我是在澳大利亚做的后期。我觉得很自如,我也喜欢和好莱坞保持一定的距离。一直以来,我都很享受那种身为外国人的感觉。这也是我一直没有住在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文地址:http://www.dga.org/Craft/DGAQ/All-Articles/1002-Summer-2010/DGA-Interview-Peter-Weir.aspx 翻译:林诗钊 来源:影视工业网)

1982年,威尔导演的、再次由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反映印尼政权动荡的影片《危险年代》(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1982)则奠定了威尔国际知名导演的位置。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印尼,盖伊(梅尔·吉布森饰)是被电视台派往此处进行采访调查的记者。彼时,政府在雅加达刚刚成立,国内的情势一片混乱,这让盖伊的采访毫无头绪,一次偶然中,盖伊结识了名为比利(琳达·亨特 Linda Hunt 饰)的印尼裔男性记者,比利虽然身材矮小,人脉却四通八达,在比利的帮助下,盖伊开始逐渐接触到了隐藏在这个政府中的某些秘密。 在雅加达,盖伊还邂逅了吉尔(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 饰),一位美丽而又勇敢的独立女性,两人之间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雅加达的局势不断的恶化着,比利和盖伊之间的友情亦因为种种矛盾而产生裂痕。片中饰演记者的琳达·亨特是美国女演员,她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身高只有一米四五,她凭借该片成为了第一位以反串性别演出而获得奥斯卡的演员,这也是该片唯一一项奥斯卡提名/奖项。同时,该片入围了第3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那年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是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和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分别凭借着《乡愁》和《钱》获得了戛纳最佳导演奖。

(记者Terrence Rafferty曾经在2010年采访过导演彼得·威尔,以下是两人的对话中涉及《危险年代》的内容——

记者:不过你也有过非直觉的选角吧,《危险年代》里的琳达·亨特(Linda Hunt)……

彼得·威尔:那算是一个绝望又危险的选择。在洛杉矶进行了选角之后,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我念着梅尔·吉布森的台词,跟那些想要演这部戏的人对稿。突然选角指导给我看了张照片,我说:“太棒了这个!”他笑了:“可这是个女的。”我们要的是个男的。后来我还是见了她。她问我是否可以为她把台词改为女人的台词。我问她可否表演得像个男人一样。她说:“只要你相信我能,我就能。”后来,她的确表演得很抢眼。电影里,她死去的那一瞬间也是电影里的关键时刻。

——原文地址:http://www.dga.org/Craft/DGAQ/All-Articles/1002-Summer-2010/DGA-Interview-Peter-Weir.aspx 翻译:林诗钊 来源:影视工业网)

1985年,威尔和哈里森·福特合作了影片《证人》(Witness),展示了威尔对美国文化的理解。影片也获得了第58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演在内的八项提名,编剧汤姆·舒尔曼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奖。

1989年,威尔和罗宾·威廉斯合作,拍摄了影片《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而罗宾·威廉斯也因此片而身价大增。上文有提到,《死亡诗社》在第62届奥斯卡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导演、男主的3项提名,还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的奖项,比同届奥斯卡上威尔的老乡鲁斯·贝尔斯福德幸运的多,贝尔斯福德导演的《为黛茜小姐开车》虽然在同届奥斯卡上共获得九项提名,最终拿下四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影片,但遗憾的是,贝尔斯福德并没有凭借《为黛茜小姐开车》获得最佳导演的提名。

1990年,威尔拍摄了与他以往风格迥异的浪漫爱情片《绿卡》(Green Card ,1990),片中的轻松和幽默被他拿捏得淋漓尽致,威尔也获得了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这也是该片唯一的一项提名。

1993年,威尔导演的、“督爷”杰夫·布里吉斯主演的《无惧的爱》( Fearless)上映,该片是对遭遇空难后的人内心世界重建的一次探索。罗茜·佩雷兹(Rosie Perez)凭此片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这也是该片唯一一项奥斯卡提名,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获得者为《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简·坎皮恩(Jane Campion)导演的《钢琴课》在同届奥斯卡上获得多项提名和奖项。

(记者Terrence Rafferty曾经在2010年采访过导演彼得·威尔,以下是两人的对话中涉及《无惧的爱》的内容——

记者:你是怎么决定要拍哪一个剧本的呢?

彼得·威尔:每个剧本,总是有个钩把你拉到里面去,可能是某个场景,也可能是某一个瞬间,他们会引起你强烈的共鸣。这种东西都是神秘的,讲不清楚的,但至关重要的。我记得在《无惧的爱》(Fearless,1993)年,里面有两个男人一起坐飞机,飞机遇难了,即将要坠落的时候,Jeff Bridges扮演的那个对另一个男的说:“我要去前面,坐在那个小男孩旁边。”然后剧本写的是:他走到了走道尽头,然后和那个男孩坐在了一起。也就是那个在机舱里移动的画面打动了我。那种感觉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我在脑子里想了好几遍然后把它拍出来了。做日程表的时候,我就吩咐他们说,这个场景我要花半天来拍。很难说清楚里剧本里是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你,因为那是不可知的。不理智的、潜意识的,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记者:要以空难里的人的视角来表现空难是很有技术难度的,你是被这点吸引了吗?

彼得·威尔:其实本来技术炫技的镜头还要更多呢,有更多的碰撞的画面。但是有一次我和空难幸存者接触过之后,他们对于空难的描述也成了我的拍片的基础。我删去了所有和真实经验无关的细节。根据他们的话,空难的体验更接近于梦,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真实,所以我把所有的客观镜头都删去了。

记者:这部电影对大部分人来说显得比较难以接受,而且票房似乎也不是太好……

彼得·威尔:对于我来说,唯一失败是——我有机会把它做好,结果我没有做好。这样的后果就是,等到我独处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在坐飞机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会自动开始想着如何重新再拍一遍,就像被诅咒了一样。但是,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做得足够好,票房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我在《无惧的爱》之前,我刚拍完了《绿卡》(Green Card,1990)。这片票房还不错,但我不想往那个方向发展。很奇怪地,我对于《绿卡》的成功感到不安。拍摄的时候,我是很享受的,但也太舒服了。我想要做些更多挑战性的题材。

——原文地址:http://www.dga.org/Craft/DGAQ/All-Articles/1002-Summer-2010/DGA-Interview-Peter-Weir.aspx 翻译:林诗钊 来源:影视工业网)

1998年,威尔和金·凯瑞合作拍摄了电影《楚门的世界》,这部影片的黑色幽默、超现实风格和对现实的无情讽刺都颇受好评,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金·凯瑞也因此片被大家认识到了与他往常不同的表演风格。

罗杰·伊伯特在《伟大的电影2》中总结彼得·威尔的作品时提到:“有趣的是,这些作品中的大部分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涉及一个局外人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难以适应地方。在他内心的深处一定埋藏着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待在家乡,你才能够顺风顺水,但如果你游荡在其他土地上,你会发现你已然不复存在。”

(记者Terrence Rafferty曾经在2010年采访过导演彼得·威尔,以下是两人的对话中涉及《无惧的爱》的内容——

记者:挑战性的题材的话,《无惧的爱》就够格了,《楚门的世界》也是很难处理的吧。

彼得·威尔:楚门的剧本写得很棒,我要感谢Andrew Niccol。但其实原作的设置和基调是和现在的剧本大相径庭的。我花了12个月来改编,让我在情感上能够完全接受。原本它是更黑暗的。故事设置在纽约,主要人物们遇到的困难还要更多。原作写得很好,但我觉得如果照搬到银幕的话,会失色很多,因为我觉得,原作里的那样的真人秀会显得不可思议,没有观众会买账的。于是我把它设置得更加阳光和欢快,我从澳洲的某个电视剧得到了点灵感。我把场景设置成海滩海水,好看的小房子,就像一个度假胜地一样。和《死亡诗社》一样,我还改动了原作的时间。本来故事是发生在肯尼迪时代,我把它移到了艾森豪威尔时代。那个时候我还在悉尼念大学。这样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校经验进行想象,对于Robin William这样的老师,我该怎么应对。这是一部和年轻观众联系比较紧密的电影,那些正在青春期或者是20多岁的年轻人。

记者:拍楚门的时候,选角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彼得·威尔:当时我正陷入了导演偶尔会陷入的困难之中,那就是,我觉得有且只有一个人能够扮演楚门这个角色,但我一直找不到。直到我看到了《神探飞机头》(Ace Ventura,1994)里金凯利,我当时就:哇,就这个人了!后来我和他见面了,我就心想,如果不是他,那这部戏就完蛋了。所以我就等他的空档期。我觉得我们是完美的组合,我以前在喜剧里工作过,他以前也是个说单口的。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开始一起即兴创作,讨论剧情和场景该如何进行。在我们第二次还是第三次见面的时候,他把我领进他的浴室,在镜子前跟我谈论该怎么表演。

——原文地址:http://www.dga.org/Craft/DGAQ/All-Articles/1002-Summer-2010/DGA-Interview-Peter-Weir.aspx 翻译:林诗钊 来源:影视工业网)

2003年,威尔指导了罗素·克劳 (Russell Crowe)主演的《怒海争锋》(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影片获得了第7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在内的十项提名,《怒海争锋》成为在奥斯卡历史上继《泰坦尼克号》后第二部提名了所有技术奖项的电影,并最终获得了最佳摄影和音效剪辑两项奖。

(记者Terrence Rafferty曾经在2010年采访过导演彼得·威尔,以下两人的对话中涉及《怒海争锋》的内容——

记者:你可用过监视器?

彼得·威尔:《怒海争锋》让我不得不用,因为拍摄时候的狭小的空间和那个巨大水箱。我让他们把水箱建得和实际的一样大。我无法到水箱里面去,于是我们只能看监视器了。我觉得这并不好用。我还是倾向于站在摄影机旁,不止是在拍摄的时候,景一搭好我就喜欢站到操作摄影机的人的旁边,然后尽量都通过目镜来观察。我觉得用监视器的话,会影响构图,也会对影响戏剧体验的理解。

记者:《回来的路》要在世界各地取景,预算又不算太多,我猜它应该没有钱来做《怒海争锋》那么多的特效吧?

彼得·威尔:噢,差太多了。《怒海争锋》是那种一定需要CGI背景的电影,而对于《回来的路》,实地拍摄的话,效果会好很多。我们绝大部分是在保加利亚拍摄的,后来去了西伯利亚和摩洛哥(摩洛哥我们是作为电影里的蒙古来拍的),最后去的是印度。我们用CGI做了中国的长城。

记者:你是说,《怒海争锋》如果用实景拍摄的话,效果会比较差?

彼得·威尔:我读了所有有关在海上拍摄的书,然后决定,我们就在海上拍一点点,其他时候都不,而是用电脑来做。在海上拍的时间大概就10天左右吧。其他的一切都是在水槽里,用模型和CGI做出来的。这么做,大海和天空的效果很好。电影的故事并不很强,所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靠的就是,能否让观众享受到在海上的感觉,能否使他们身临其境。

记者:为什么决定用模型呢?

彼得·威尔:一开始我是想全都用CGI的。但是看了《指环王1》之后,我打了个电话给杰克逊,他后来把我转给了Richard Taylor(特效总监)。这通电话算是打得非常幸运。于是后来,我们在威灵顿的Weta Workshop用模型拍摄。有两个大水箱,6米到7.6米长,先前是造给另一部电影用的。制作精良。用模型拍,会有电脑难以到达的真实感。我还有Rob Stromberg的帮忙,他是个艺术家,我习惯把他称为我的“CGI保镖”。除了他个人的工作,他还跟我去了每一次的会议。他在《阿凡达》和《爱丽丝漫游仙境》里都取得了成功。他以前是做数字绘景的(matte painting),对于空间和规模的把握很有心得,比如在《怒海争锋》里就是。广角镜头很烦,有时候你要拍出那种古早的感觉,但是却有了太多的细节,看起来太过完美了。Rob就知道如何把它们变得更加真实。你知道的,摄影师总是无法尽善尽美,因为拍广角的时候总是无法找到最为完美的位置。Rob懂得如何在场景里制造“不完美”,也许是对于某个东西进行模糊处理,或是怎么样的,反正他能拍出那种“摄影机真的就在那里”的感觉。

记者:拍这样的电影,早期拍电影的经历是否有帮助到你呢?

彼得·威尔:我是在70年代开始成长的,那是个“走出摄影棚”的时代。我意思并不是说我们当时有很多摄影棚。但是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回到了摄影棚。拍《怒海争锋》的感觉就像是重新回学校学习的感觉。我做后期花了12个月。我对于剪辑师的成果不是太满意,可能是因为我太依赖于身边的技术人员了。他们会说:“你要什么?你可以做任何事情,想把摄影机放在哪里都可以,随你喜欢。”选择太多了。我感觉他们为我工作只需要在我办公室的地板上放着几只船的模型就可以了。我用了口红式摄影机在地板上拍了电影,然后让我的剪辑师剪辑,之后再给CG团队做特效。这种费钱的方法我不喜欢,挺造作的,但是这也是唯一我能把控制权掌握在我手里的办法。

记者:你有做很多的分镜头脚本吗?

彼得·威尔:在《怒海争锋》里我做了,在新片里也做了一些。但是我一直不是很喜欢。我觉得我是自己经历的受害者,也就是我喜欢在现场改动。我喜欢当天做些调整,甚至有时候连情节都会改动。这可能和我先前画喜剧小品的经历有关,画的时候我需要加些即兴的东西,要频繁地改动。如果在选角和剧本方面没有问题了——这两个是基础——那么在拍摄的时候,应该允许故事间有些可以变动的地方,让一切都可能发生。

——原文地址:http://www.dga.org/Craft/DGAQ/All-Articles/1002-Summer-2010/DGA-Interview-Peter-Weir.aspx 翻译:林诗钊 来源:影视工业网)

2010年,威尔指导的《回来的路》(The Way Back)上映,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40年一个因政治罪被判刑二十年的波兰青年,伙同其他几人从前苏联西伯利亚政治犯集中营“古拉格”越狱,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四千里的风雪和荒漠最终逃亡到印度的故事。《回来的路》感人至深,画面相当震撼,但该片只入围了第83届奥斯卡一项提名——最佳化妆的提名(同届奥斯卡上,一部重要的澳洲电影《动物王国》也获得了最佳女配角一项提名,在本文第五部分会介绍这部电影)】

【《悬崖上的野餐》在2016年被翻拍成一部每集一小时的六集的限定剧集,2018年5月6日在澳大利亚主流付费电视平台Foxtel的Showcase频道播出,美国播出日期为2018年5月25日。Foxtel剧集部主管Penny Win说:“1975年的原版影片在搭建现代澳大利亚电影业方面至关重要。根据Joan Lindsay同名经典小说改编的这部剧将带领观众踏上一个全新的、深入的旅程,探索这个极为经典的澳大利亚故事。”新版由《权力的游戏》里的“小玫瑰”玛格丽·提利尔主演,但这位1982年出生的英国女演员也确实为这部迷你剧带来了一些人气。】

———————第二部分———————

Ozploitation 第一场

粗俗的澳洲男人、乳房、阴毛和啤酒

澳大利亚电影《赤裸本耶普》(The Naked Bunyip,也译作《裸身的骗子》)在1970年澳大利亚上映,同年,《法外狂徒》在英国上映,胡金铨导演的《侠女》在台湾上映。

《赤裸本耶普》这部色情喜剧遭到审查官员的强烈反对,1971年审查制度也应随之变化,出现了“R级“这一概念,R级: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得观看。

R级放宽了对暴力和色情场面的限制。

1971年,加拿大导演特德·科特切夫来澳洲拍摄了《内陆惊魂》,英国导演尼古拉斯·罗格来澳洲拍摄了《小姐弟荒原历险》,远在香港的李小龙凭借着《唐山大兄》拉开了自己短暂却辉煌的序幕,《夏福特》把黑人剥削电影这个类型推向了高潮。

1971年,林彪乘飞机外逃,坠机死亡于蒙古温都尔汗。两个月后,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中国在这一年重返联合国。

也在1971年这一年,在AFDC(联邦电影基金组织)的帮助下,澳大利亚电影《鹳》( Stork,又名《斯托克》)大获成功。

【《鹳》的导演蒂姆·伯斯塔(Tim Burstall)后来指导了由梅尔·吉布森、山姆·尼尔(Sam Neill,演《侏罗纪公园》的那哥们儿,参与了很多重要的澳洲电影)及台湾才女张艾嘉主演的《Z字特攻队》(1982,Attack Force Z,本文最后一部分有介绍这部电影)】

《鹳》是史上最大胆、最疯狂、最搞笑的喜剧,《鹳》也是首个被称为“粗鄙澳洲喜剧”或者“澳式低俗喜剧”(Ocker Comedy)的电影,这部电影借鉴了60年代英国喜剧中的无政府主义作派,针砭当时的道德状况,但毫无淫秽之感。

这类电影的主人公通常是个粗俗的男人,行为怪里怪气,反社会、不合群,十分逗笑,例如《鹳》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身高两米,外号为“鹳”的失业男人。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鹳》成为澳洲,近15年来第一部成功的喜剧片。

这是澳洲电影史上的转折点,澳洲观众接受了这种风格的喜剧。

【韩国导演朴赞郁的《亲切的金子》(2005)中,仅有四分钟构架并拍摄于澳大利亚。然而这短短的几分钟却展现了一张完整的澳大利亚国民肖像:这里的白种人和澳大利亚文化。从作为欧洲的对跖点(对跖点,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永远颠倒的澳大利亚版奥兹国(即《绿野仙踪》里的Oz国,“奥兹国”几乎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别名,“奥兹国民”是澳洲人引以为荣的一个称号);到其终身醉酒的幼稚病居民:一切都在这四分钟里。朴赞郁的这些画面很可能是从九十年代的澳大利亚喜剧。

以上信息来自著名Video essay制作者Cristina Álvarez López 和Adrian Martin出品的电影视频栏目“de FilmKrant”中的其中一期——“寄往澳大利亚的信” (Letter to Australia),干货字幕组对这期视频有翻译,XwX翻译,Gin校对。

另外,朴赞郁导演的《蝙蝠》(2009)部分外景远赴澳大利亚的沙漠进行拍摄。】

《巴里·麦肯锡历险记》(1972,The Adventures of Barry McKenzie)上映后,巴里·麦肯锡被澳洲人民自封为民族英雄,取代了袋鼠或考拉成为了澳洲的典型代表。

《巴里·麦肯锡历险记》的导演为前文提到的后来了拍摄《纯真的谎言》(1978)、《驯马手莫兰特》(1980)和《为黛茜小姐开车》 (1989)的布鲁斯·贝尔斯福德。

【《巴里·麦肯锡历险记》上映与1972年,同年,是李小龙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在香港上映,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教父》(The Godfather)在美国上映】

这部故事发生地是伦敦,巴里·麦肯锡是一位追寻冒险,但同时又很单纯的澳洲人,他突然来到了复杂的伦敦。伦敦到都是狗屎,电影中还有一首歌叫做《人行道上的便便》……

《巴里·麦肯锡历险记》涉及很多首次尝试。

呕吐的那一场戏,极具创造力,很有视觉冲击力。

那些呕吐物由玉米浓汤、豌豆浓汤水果沙拉、土豆沙拉、柠檬汁、番茄并混合一定量的土豆沙拉制成。

番茄加入柠檬汁使其嘶嘶作晌。

“第一部电影只有一场呕吐戏,下一部电影要拍两场呕吐戏,我们真这么干了”

《巴里·麦肯锡救婶记》(1974, Barry McKenzie Holds His Own)

导演还是布鲁斯·贝尔斯福德。

【《巴里·麦肯锡救婶记》上映的1974年,沃纳·赫尔佐格导演的《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在德国上映】

这部故事发生地是巴黎,麦肯兹在埃菲尔铁塔上有往下吐的镜头。

“我有不祥之感,我要大声叫呕了”

人们对此疑惑不解:“大声叫呕”?

他趴到栏杆上,立马大叫,然后下面两个人抬头,然后……

“这是澳洲电影史上最戏剧性的时刻之一,如果《悬崖上的野餐》也加进呕吐镜头肯定会更棒”…… ⊙﹏⊙b汗

同性恋厌恶症和种族主义也可以很迷人,很搞笑。

拿这两点说事儿,这是人的天性 ???

“我们确实做了分级:NPA,基佬不得观看本片”

巴里一直非常厌恶粗鄙的澳洲男人,令他惊恐的是,他最憎恶的人却最喜欢他的电影

“很多白痴都把讽刺片当成纪录片,他们以为这是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赞同,有趣的是,我也希望如此。”

“四流的低廉小电影,真的很令人作呕,随便看一眼都觉得恐怖,丑陋,混乱,令人不悦,淫秽…”

我认为它太澳洲化了。

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吸引国外游客,若无法自我讽刺,就无法彰显个性!!!

我认为这部电影至关重要。

社会在变,对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的认知也在改变。

在电视业,澳洲这部《96号》(1972,Number 96)走到了世界前列。

《96号》是非常成功的十大电视剧之一。

广告语:今晚8点30分,电视丢了节操!

它将电视业推向了高潮,也影响了电影界,

当时的潮流是至少要加进一场裸戏。

《埃尔文》 (1973,Alvin Purple,又名《有男子埃尔文》)在澳洲一流电影制作人蒂姆·伯斯塔的操刀下拍摄完毕。

【蒂姆·伯斯塔是上文提到的《Z字特攻队》和《鹳》(1971,Stork)的导演】

“迈克尔·凯恩主演的《阿尔菲》(1966,Alfie,又名《风流有男子》)在当时己经过时。”

《埃尔文》显然受到《阿尔菲》启发(连主角的名字都很像),只不过更淫荡。埃尔文是个傻乎乎的墨尔本好青年,无论走到哪都能莫名其妙地唤起女人的“性趣”。他每每奋力抵抗,最终只能缴枪投降……影片顺应了当时的女权主义和性解放思潮,美女如走马灯一般登场,裸露镜头叫人应接不暇。《埃尔文》打破了澳大利亚的票房纪录。

【关于《阿尔菲》:

在摇摆开放的1960年代,时尚风潮一个接一个袭来,新的生活方式一个接一个涌现。美女、帅哥、登徒子,不一而足。彼时的银幕上,只有那种花痴美女和只会耍帅、卖笑的“当代唐璜”没有结果的厮混才能深刻地讽刺这个奇怪、浪荡而且还时髦的时代。派拉蒙的影片《阿尔菲》就是个中翘楚。迈克尔·凯恩更是因成功塑造了花花公子阿尔菲一角而入围第39届奥斯卡奖,除此之外,本片获得了包含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5项提名和第1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音乐方面,为《阿尔菲》主题曲“Alfie”献唱的是Dionne Warwick,此曲一经问世便风靡了一个时代。

美国2004年的翻拍版本阵容亮眼,男主角裘德·劳从气质上就是一个活的Alfie。演技派女星苏珊·萨兰登在片中扮演一位精力旺盛的老女人。新版《阿尔菲》的主题曲由少女歌手乔丝·斯通(Joss Stone)主唱,她自出道以来便以充满个性和极具穿透力的嗓音迅速崛起,其声线和演唱风格与歌坛大姐大惠特尼·休斯顿颇有几分相似。

迈克尔·凯恩曾回忆说,“那时候,我跟维达·沙宣(国际殿堂级发型大师,同时他的名字也作为宝洁旗下著名美发产品的品牌名称)是室友,他给我理发从不收钱。我们还有另一位室友:特伦斯·斯坦普(Terence Stamp,英国著名演员,1965年凭借《蝴蝶春梦》获得戛纳最佳男主角奖,曾在1994年出演了下文会提到的澳洲电影《沙漠妖姬》,正是在他的推荐下,凯恩才有机会出演成名作《阿尔菲》)。感觉就像是我当初有来往的每一个人后来都成了名人。”】

“我将剧情颠倒了一番,埃尔文成了受害者,女性成了加害人。”

蒂姆说想找人出演这个角色,但他不能太壮硕。

蒂姆·伯斯塔:如果主演是个身材健硕的美男子,所有男性都会因为他的自大而讨厌他。而且还见一个上一个,所有女性都会心生反感。

格拉米·布伦德(Graeme Blundell)是完美人选,因为他长相很大众化。

他是第一批电影巨星之一 ,他前妻是先锋女权主义者,她无法忍受埃尔文玩的那些把戏。

在那一代,很少有女演员在《埃尔文》系列电影中没漏过点。

《有男子埃尔文续集》(1974,Alvin Purple Rides Again)

预算是20万,结果花了500万,但售票处排起了长队。

挥别快乐而激情的过去,我们迎来低级、美丽、扣人心弦的《荒岛情缘》(1976,Eliza Fraser,也译作《艾丽莎故事集》),导演依旧是蒂姆·伯斯塔(Tim Burstall)。

本片编剧戴维·威廉姆森(David Williamson):蒂姆·伯斯塔想拍摄一部关于艾丽莎·弗雷泽的电影,但他不想拍出严肃焦虑之感。

玩乐和淫秽是关键因素。

毋盾置疑,《荒岛情缘》是混合多种元素的优秀之作。

也许这是因为澳洲电影业在寻找突破口,他们认为蒂姆是完美人选。

【《荒岛情缘》的编剧戴维·威廉姆森也是《加里波利》(1981,Gallipoli)和《危险年代》(1982,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的编剧,这两部电影的导演都是彼得·威尔(Peter Weir,上文有介绍),戴维·威廉姆森其他的编剧作品包括《疯狂派对》(1976,Don’s Party)和《俱乐部》 (The Club,1980),这两部电影的导演都是布鲁斯·贝尔斯福德,另外,编剧戴维·威廉姆森和导演蒂姆·伯斯塔的合作除了《荒岛情缘》之外,还有《鹳》(1971,Stork)和《彼得森》(1974,'Jock' Petersen)】

【《荒岛情缘》上映于1976年,同一年,马丁·斯科塞斯导演、保罗·施拉德编剧的《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在美国上映。】

《澳洲天黑以后》(1974,Australia After Dark )

导演John D. Lamond能够敏锐地把握当时公众对电影的胃口。

带点粗陋,带点裸雷,我们将体验怪异、情色、丑陋、淫秽与美艳,

一段古怪而令人不安的旅程,带你游览澳洲最黑暗的地方。

导演花了一年时间研究在水下裸泳,并拍摄热带鱼的人;

有个以前指挥管弦乐的疯子,把女人涂成不同颜色然后做成裸体壁画;

红灯区还有个叫鞭子女王的女士。

露天电影院放映着这些电影。

《爱与性之法则》(1978,The ABC of Love and Sex: Australia Style)

导演: John D. Lamond

展现美好的裸露场景,表达现代性与爱的影片。

约翰很有才,他意识到,如果让年轻女子在洗澡时互相接香皂起码能吸引一部分观众的眼球。

《费利西蒂》 (1979,Felicity,又名《修道院欲女》)

John D. Lamond导演 ,Glory Annen主演。

Glory Annen:“我年轻时参加过妇女解放运动,我会接拍这部电影有些不可恩议,但本片对女性持肯定态度……

我认为两个不是女同志的女人翻云覆雨,更符合男性幻想”

John D. Lamond知道有很多人都想愉窥女人洗澡,闻女人内裤,开场性派对。

约翰从未表明白己是性爱道德与解放的狂热拥护者,还是正派并负责任的剧作家。

到70年代中期,色情己成为赚钱工具,涌现出一大批通过让迷人的演员赤身裸体来提高票房的电影:

Plugg (1975,Terry Bourke导演)、Scobie Malone (1975)、《恶魔客栈》(1975,Inn of the Damned)、Breakfast in Paris (1982,导演: John D. Lamond)

《内尔的故事》(1975,The True Story of Eskimo Nell ),理查德·富兰克林(Richard Franklin)导演。

女演员阿比盖尔(Abigail)因出演《96号》(1972,Number 96)而声名狼藉,她还出演了两部《埃尔文》(1973、1974)和《荒岛情缘》(1976,Eliza Fraser)。

大家都认为她很淫秽,她绝对是性感的象征。

宣传时,拿阿比盖尔的正面全裸场景当做宣传点,她觉得被占了便宜,她告诉媒体说:他利用我的身体。

导演理查德·富兰克林很吃惊,于是打电话给她:“我不知道你会这么想。”

阿比盖尔说:“没有啊,我在帮你宣传呢。”

《欺骗》 (1981,Hoodwink)上映时,我读到一篇评论说我的胸部形状欠佳,他们评价我的胸部,而不是表演。

《中央传播 》 (1981,Centrespread),导演是Tony Paterson ,Tony Paterson以剪辑的身份参与了大量的Ozploitation,例如下文要提到的《幻想》和《幻想续集》,以及第四部分要重点介绍的《疯狂的麦克斯》。

因为有些一线演员不想参演这类影片,电影主演越来越多地变成了模特。

制片人Antony I. Ginnane(东尼·吉内)参与了很多Ozploitation,例如下文的《幻想》和《幻想续集》,以及本文第三部分会提到的《帕特里克》 (1978,Patrick)和《嗜血》(1979,Thirst ) ,以及第四部分会提到的《土耳其射击》(又名《集中营狩猎》,Turkey Shoot ,1981)。

《幻想》(1976,Fantasm),本片导演为理查德·富兰克林(Richard Franklin,下一部分会详细介绍这个导演)

根本找不到愿意出演的人,于是决定去美国拍摄。

约翰·福尔摩斯(John Holmes)充分证明男人并非生来就平等,因为他……太长。

约翰·福尔摩斯的那个镜头会让你倒吸一口凉气。

【约翰·福尔摩斯,美国色情电影男演员。他演过两千多部色情电影。他在1988年3月13日于美国洛杉矶死于艾滋病的并发症。据说他的生殖器有十三英寸(33cm)长,并曾与超过一万个女人性交。他成名后沉迷于毒品。因为他的去世使得美国色情电影界对预防艾滋病采取了大规模的行动。】

不幸的是,当《幻想续集》 (1977,Fantasm Comes Again,本片导演为柯林·艾格斯顿 Colin Eggleston)上映后,那段时期己经过去了。【1977年,也就是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Star Wars)在美国上映的那一年。】

当时所谓的影评家,憎恶这种影片。

《帕西菲·芭娜娜》Pacific Banana (1981,John D. Lamond导演)

政府会出面,通知边境警察和保安,阻止这些影片流向海外。

因此转而拍摄理想中的澳洲人,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澳洲突然需要一种形象代表,尤其是那些澳洲女孩。

但彼得·威尔(Peter Weir)和其他更有修养的导演必须意识到

如果没有巴里·麦肯锡,没有埃尔文,没有这些粗俗电影,就没有澳洲影业的今天。

如今澳洲电影业的特征很明显,即——制作欧洲与好莱坞电影的结合体。

基本上所有澳洲投资的电影都在追赶历史的脚步,

另一种发展趋势就是小成本电影制作。

———————第三部分———————

Ozploitation 第二场

冷血杀手与澳洲内陆恐怖电影

泰瑞·伯克(Terry Bourke),制片人、导演兼编剧,是个骄傲自大的混蛋,

他的目标是吸引每一类观众,让人欲罢不能。下文提到的《夜厦》、《恶魔客栈》、《夫人呆死 》、《兄弟》都是由其导演。

《恶魔客栈》(1975,Inn of the Damned)

【在第一场尾声色情片部分也提到了这部影片】谋杀场景会用上10桶假血。

《恶魔客栈》的剪辑、制片入罗德·海伊(Rod Hay):泰瑞·伯克导演的《夜厦》(1972,Night of Fear )是开山之作。

《夜厦》于1972年上映。1972年,是布鲁斯·贝尔斯福德导演的《巴里·麦肯锡历险记》上映的那一年,是李小龙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在香港上映的那一年,也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教父》(The Godfather)在美国上映的那一年。

【罗德·海伊也是《夜厦》的制片人】

剧情渐向疯狂演化。

注意片中有争议的场景,断头那一场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男演员赤身裸体地捧着一颗人头站在那儿,居高临下地看着女演员。

这时他拉开隔层,400只老鼠冲进去将她生吞活剥。

如果有的情节会引发争议,泰瑞·伯克一定会将其加入电影中。

泰瑞·伯克很想拍摄《夫人呆死 》(1981,Lady, Stay Dead,又名《亡妇》 )这部恐怖电影。

反派将女主角举起来,把她的头塞进鱼缸里。

泰瑞·伯克让她如果喘不过气来就瞪服,那女孩一直在猛瞪服。身为主演的查德心想,天哪,我可不能撒手。泰瑞也没叫停那女孩差点没淹死,最后才把她救出来。

但泰瑞·伯克就是这样的人,不管是现实还是电影都要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兄弟》(1982,Brothers )中,泰瑞·伯克让一车修女浑身着火,跑出了巴土,有个特写镜头,那是我见过最丑的修女。

泰瑞·伯克想拍出最优秀的作品,不幸的是,他没能做到,但他确实很努力。

惊悚片这一类型,更能走向国际,观众不分国籍。

《帕特里克》 (1978,Patrick),导演为上文提到的《内尔的故事》(1975)、《幻想》(1976)的导演理查德·富兰克林(Richard Franklin)。本片编剧为昆汀赞赏的埃弗里特·德罗什(Everett De Roche)。

【理查德·富兰克林有“澳洲希区柯克”之称,导演会逐帧研究希区柯克的作品并完全按照那种套路设计了《帕特里克》,导演自称《帕特里克》是照搬了希区柯克导演的《惊魂记》(1960)。《惊魂记》时隔23年的续集《惊魂记2》(1983, Psycho II)也正是由理查德·富兰克林导演的,在续集上映的两年前希区柯克已经去世。】

【2013年新版《帕特里克》的导演就是《不十分好莱坞》的导演!producer是原版《帕特里克》和《幻想》1、2部的producer:Antony I. Ginnane,演员中有凭借着《她比烟花寂寞》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的澳洲本土演员瑞切尔·格里菲斯】

昆汀导演的《杀死比尔》中新娘陷入了昏迷会吐口水是致敬《帕特里克》昏迷者吐口水的桥段。

昆汀:“我觉得他的表现非常出色,眼睛瞪得很大,在原剧本中,我就是这么写的。我拿给乌玛看,她说,‘这样可不行’,我说,‘为什么?’,

她说‘人在昏迷时,怎么可能眼睛瞪那么大?一点都不现实。’

我说,‘我没考虑现不现实的问题《派崔克》就是这么做的,效果很醋’。”

有些镜头,可能拍得太过火了,罗伯特吃青蛙的那一幕,己经不算惊惊片范畴了。

每部成功的电影,至少能有一个场景,让观众津津乐道。

派崔克从床上跳起的那一刻,是本片成功的关键。那一场太成功了。

意大利制片人照搬这一桥段,未经授权,制作了本片续集

《帕特里克还活着》 (1980, Patrick vive ancora)

《漫长假期》 (1978,Long Weekend)昆汀最喜欢的五部澳洲电影之一

【20008年翻拍版的导演是《不十分分好莱坞》——也就是本片的的剪辑】

昆汀号称《漫长假期》 编剧埃弗里特·德罗什(Everett De Roche)每写一个剧本,都会成为昆汀最喜爱的影片。

大自然变得怪异无比,每种生物,每片草皮,全都与你为敌,这是大自然报复的方式。

如果人类过度侵扰大自然,就好比让环境柒上不治之症,大自然有自己的免疫系统。

因为那片森林里最具破坏性最可怕,景致命的生物,就是他们两个人,你希望这对夫妻被杀死。

但影片中还有个诡异的因素,纵观全片一切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回事。

影片从头至尾没有清楚地交待那片森林是否有什么问题。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上映后,它未能引发澳洲观众的共呜,也许澳洲人不想看到自己被刻画成那种形象。

丑陋的夫妇贪婪,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多种元素共同反击似乎让澳洲观众觉得有些荒谬,

他们熟悉这种环境看起来并不具威胁性。对国外观众来说,这很新鲜。

若今天走进密林可能会有惊喜,某种神秘元素,呼之欲出,舅舅欲动。

这在70年代电影中很常见。

昆汀:最频繁出现的名字莫过于Antony I. Ginnane(东尼·吉内),几乎我所看的每一部澳洲类型片,制片人都是他。

演员西格里德·桑顿 Sigrid Thornton:那个时代对他的评价非常不公正

电影编剧、评论家Bob Ellis:Antony I. Ginnane(东尼·吉内)和他的作品应该被烧成灰烬跟盐混合到一起

Antony I. Ginnane:我想把东西炸飞,让人们被刀枪逼得四处逃跑,我不想让观众睡着,我想惊醒他们。

Antony I. Ginnane(东尼·吉内)是澳洲的罗杰·科曼(Roger Corman)。

【罗杰·科曼,美国B级片之父,以擅长拍摄低成本电影著称。

1954成了一家羽翼未满的独立电影公司——美国释放电影公司(ARC),之后更名为美国国际电影公司(AIP)。在AIP未来15年里,他身兼导演、制片、编剧数职,成为廉价、高产、快速且有质量的导演。他最快的速度是用两天一夜时间拍出《恐怖小店》(The Little Shop of Horrors,1960),而这部影片如今已经成为CULT片经典,后来还被重拍及搬上话剧舞台。当同行们一窝蜂开始拍科幻和恐怖片时,他开始尝试用幽默混搭恐怖,为当时的恐怖片带来一股新风,如《一桶鲜血》(A Bucket of Blood,1959)和《红死病的面具》(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1964)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科曼不仅显示了他的才华,也挖掘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其中不乏名家大师。《教父》、《现代启示录》的导演科波拉、《最后一场电影》、《纸月亮》的导演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最早是替罗杰剪片子的,杰克·尼克尔森在演《逍遥骑士》之前,就已经演过罗杰的八部电影了,罗杰还制作过尼克尔森写的三个剧本。丹尼斯·霍普给他的电影当过第二摄影师。马丁·斯科塞斯、乔纳森·德米、朗·霍华德、乔·丹特、詹姆斯·卡麦隆的第一部或前几部也都是罗杰监制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罗杰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筹备、布光、轨道、机内剪辑、构图和节奏控制等电影技巧,还有营销、广告和发行上的知识。用罗杰的话说就是:“用棒球联盟来打比方,如果你打小联盟时,在’科尔曼队’待过,那绝对是你进入大联盟的最快捷径。’”2009年,他还被授予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下文第四部分还会详细提到罗杰·科曼(Roger Corman)的叛逆骑手经典《野帮伙》(1966, The Wild Angels)对一大批电影的影响,其中包括《逍遥骑士》(1969)和《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 1979)】

《快照》(1979,Snapshot )

【本片编剧为昆汀赞赏的埃弗里特·德罗什(Everett De Roche)】

女主演:埃弗里特在写这部片时肯定喝大了,还有比那辆货车更荒唐的作恶工具吗?

人们也许会觉得,因为我要服光上身,我肯定会觉得很紧张,但对我而言,那只是一场XX?的历险。

在美国上映时吉内和他的海外制片室把名字改成了The Day After Halloween(《昨天万圣节》)。

想借用约翰·卡朋特(John Carpenter)的恐怖电影《万圣节》(1978,Halloween)的名号。

这是小成本电影的高峰期,观众去看这类电影,起码要能体验到刺激感。

《嗜血》(1979,Thirst ) 导演罗德·哈迪(Rod Hardy)

导演:吉内的第一句话是:你要知道,这本来就是为露天电影院拍摄的电影,我们想拍摄一部扣人心弦的续集。

在《嗜血》中,戴维·海明斯David Hemmings不戴眼镜,压根看不见台词,这使他成为电影史上唯一戴眼镜的吸血鬼……(笑岔了气……)

【戴维·海明斯主演过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放大》(1966,Blow-Up )!!!和下文紧接着提到的《丑角》,并导演了第三节要提到的《战机夺宝》 (1981,Race for the Yankee Zephyr) 】

东尼制作电影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售往国外。

这些电影很多都是垃圾。

《丑角》(1980,Harlequin)

【本片编剧为昆汀赞赏的埃弗里特·德罗什(Everett De Roche)】

《丑角》中有几个性爱场景

主演有凭借着《当代奸雄》 (1949,All the King's Men)获得第22届奥斯卡影帝的布罗德里克·克劳福(Broderick Crawford)、戴维·海明斯(David Hemmings)和不远万里赶来拍摄的罗伯特·鲍威尔(Robert Powell)

这算是现代政治故事吧,围绕当代神性这一主题。

影片不想让背景看起来是在澳洲,于是架空了背景。

把这些电影都加起来,Antony I. Ginnane(东尼·吉内)可能赚了不少钱。

《幸存者》 (1981,The Survivor),本片导演为戴维·海明斯(David Hemmings),他参演过《嗜血》(1979,Thirst )。

本片忠实还原詹姆斯·赫伯特James Herbert超自然恐怖小说

《幸存者》是澳洲第一部预算超过一百万的电影。

It saw the final film appearance of actor Joseph Cotten(约瑟夫·科顿曾8次与奥逊·威尔斯合作).

《血溅回旋路》 (1981,Roadgames)

【本片编剧为昆汀赞赏的埃弗里特·德罗什(Everett De Roche),导演为《帕特里克》的导演查德·富兰克林】

【主演杰米·李·柯蒂斯以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进入影坛。而后她主演了相当多的惊悚片,因此她被称作“尖叫女皇”,视作惊悚片的代言人。但事实上她也并仅局限于恐怖惊悚片,她曾主演过不少其他类型的著名影片,如1983年的喜剧片《你整我,我整你》,1988年的黑色犯罪片《一条名叫旺达的鱼》,对于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应该是1992年的大片《真实的谎言》,而正是因为她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使她赢得了第52届金球奖。在1998年她又主演了《月光光心慌慌》的续集《大屠杀》,一个出色的回归。2003年,杰米·李·柯蒂斯一改往日戏路,出演了喜剧片《辣妈辣妹》(Freaky Friday),其精彩的表现获得了影评家的一致认可,并入围了第61届金球奖音乐片及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奖】

埃弗里特定时带上了《后窗》的剧本,把《后窗》设定在了一辆卡车里?

埃弗里特对马路超车很感兴趣,认为其中暗藏着暴力因素。

昆汀:第一场谋杀很有冲击力,道具是吉他弦,整个手法干净利落。看到这里,你会觉得,这可不是一般的血腥恐怖片,还挺有意思的。

飞船飙车戏份可能是本片最精彩的场景之一。

《宾虎》里战车大赛很酷,于是本片中让卡车车轮与船相互碰撞。

很有希区柯克风范。

《狼溪》(Wolf Creek ,2005,下文有介绍,是新千年一部很重要的澳洲电影)的导演克瑞格·麦克林恩称在《狼溪》中借鉴了很多片中元素:

高速途中的冒险,与邪恶人物的相遇,《狼溪》最后一场也受到了《血溅回旋路》的影晌。

昆汀:就算再拍一次《血溅回旋路》震撼力也不减当年,每个人都会被吓得屁滚尿流。很了不起的电影,精彩绝伦。

电影中一定要出现澳洲歌曲,如果出现鸸鹋(Emu)和树袋熊(Koala)的特写镜头,美丽的内陆日落,那就对了,这就是澳洲文化。

《勇服魔掌》(又名《噩梦》, Nightmares,1980)

【导演是John D. Lamond上一场提到他曾拍了《澳洲天黑以后》Australia After Dark (1974)等大量黄片,编剧是《漫长假期》Long Weekend (1978)的导演柯林·艾格斯顿 Colin Eggleston】

拍摄澳洲类型片的危险之处在于,很容易落入美式影片的套路。

《破胆三次3》(1987,Howling III,又名《破胆惊魂夜3》、《尖声惊叫3:食人狼》)借鉴了奸莱坞恐怖片的惯用俗套,并将其转变成澳贰喜剧。

【《破胆三次》(《破胆惊魂夜》)是一套讲述狼人系列杀手的恐怖片,其第一部于1981年上映,由乔·丹特(Joe Dante)执导,曾力压《剃刀边缘》、《闪灵》获第8届土星奖最佳恐怖电影,之后陆续推出了6部续集】

【《破胆三次3》上映的1987年,由谢晋导演、姜文和刘晓庆主演的《芙蓉镇》上映。】

导演菲利普·莫亚(Philippe Mora):狼女这个角色的备用演员是妮可·基德曼但我觉得她皮肤太白了,不够狼女。这部电影中有很多荒谬情节,我最喜欢的镜头是芭蕾舞者变成了狼人。狼人的脑袋破脂而出这里借鉴了《异形》片段。我觉得最有趣的场景是袋鼠的诞生,让一只老鼠披上狼人胚胎,先把老鼠放进袋子,倒叙拍摄。

《纽约时报》评论说:想看狼人电影,就挑这一部。

《猎魔》(1984,Razorback),拉塞尔·穆卡(Russell Mulcahy,也译作拉塞尔·马尔卡希)导演。 本片编剧为昆汀赞赏的埃弗里特·德罗什(Everett De Roche)。

昆汀:我很喜欢拉塞尔·穆卡希的电影,认为他是贫穷版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温子仁(James Wan):这部有关巨型怪猪的电影,毫无美学视效可言,但拉塞尔把握得很好。

拉塞尔:我认为《猎魔》的问题在于主题风格多种多样,我并不是故意拍得这么长,这就是我的风格。

《猎魔》的女演员朱迪·莫里斯(Judy Morris):当时的缺点现在却完全变成了优势也许这就是它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原因,其风格正在向现代影片逐渐靠拢。

【《猎魔》的导演拉塞尔·穆卡其他的导演作品:《高地人》 (1986,Highlander)、《高地人2:天幕之战》(1991,Highlander II: The Quickening)、亚历克·鲍德温(Alec Baldwin)和尊龙主演的《魅影奇侠》(1994,The Shadow)、《生化危机3:灭绝》(2007, Resident Evil: Extinction)、西格妮·韦弗主演的《天佑鲍比》(2009,Prayers for Bobby)等等】

【《猎魔》的女演员朱迪·莫里斯也是一名编剧,《快乐的大脚》(2006)、《小猪宝贝2:小猪进城》(1998)都是她的编剧作品】

《逃亡鳄鱼岛》(2007,Rogue )的导演克瑞格·麦克林恩(也是 《狼溪》的导演):《逃亡鳄鱼岛》的剧本写到一半时,我发现澳洲早就有一部名叫《神出鬼没吃人鳄》(1987,Dark Age)的电影了。

【《神出鬼没吃人鳄》的导演Arch Nicholson是《猎魔》的副导演】

昆汀:我觉得完全可以在今天的影院中上映《神出鬼没吃人鳄》,人们一定会去看的,唯一的缺陷是,里面的鲤鱼不大真实。

《近亲》,(1982,Next of Kin,又名《血海翻天》)

没有太多的血腥场面和所有那些不知所云的情节,而是更加深入地表现恐惧。

昆汀:这部电影容易让人想到《闪灵》,《近亲》有着同样的效果和感觉,这对一部电影来说绝对是赞赏,我一点没夸张。

《近亲》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最后一个镜头,摄像机从高处俯拍,女孩儿从饭店跑出来,……整个房子爆炸了,负责特效的人员按下按钮时,镜头还没完全掉过头去,因此刚爆炸的场面只是在路牌上形成了一个影像,当镜头完全调过头去时基本上己经炸得差不多了,大家看到电影时,都说“我们喜欢结尾那个镜头”,不是从头到尾拍摄爆炸场面,拿捏得很到位。

———————第四部分———————

Ozploitation 第三场

高辛烷灾难和功夫大师

前文提到,1905年,澳大利亚出品了世界上第一部故事长片,也是第一部澳大利亚人摄制的影片:《凯利帮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Kelly Gang),这部影片的畅销导致了这种类似美国西部片电影的泛滥。祖宗的基业自然不能荒废,七十年前的极盛辉煌,在Ozploitation中迎来复兴!

澳大利亚电影基因里先天就带有的“打砸抢杀”的气质,在Ozploitation中发扬光大,这类电影澳大利亚类型电影有几个规律:

到处都是沙漠;

飞车暴徒们开着他们买不起的车,并将其打扮得异常怪异;

飞车暴徒们横行公路,寻找着可以掳走的人们,见到女的就强奸,男的就打。

《石头》 (1974,Stone),Sandy Harbutt 桑迪·哈波特为本片联合编剧/导演/演员。

摩托党影片《石头》和以往澳大利亚电影院里上演的电影相去甚远,它是一次另类文化之旅。《石头》借鉴了B级片大亨罗杰·科曼(Roger Corman)的叛逆骑手经典《野帮伙》(1966, The Wild Angels),加之露骨的性爱暴力和幽默的澳大利亚风味,为本国最卖座的国际巨片《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 1979)铺平了道路。

【摩托党影片,Biker Films,也被称为摩托车电影,摩托飞车手电影,摩托公路电影等等。

由马龙·白兰度领衔主演的《飞车党》(1953,The Wild One),是首部摩托党影片。

摩托党影片真正作为一个亚片型的出现正是要归功于到罗杰·科曼的热门影片《野帮伙》(1966)的上映,影片入围了第31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之后,女子帮派(《摩托车上的女孩》The Girl on a Motorcycle,1968,《摩托车上的女孩》实际上是本片删减版的名字,它的足版原名是《皮革下的裸露》(Naked Under Leather))和越南摩托党(《越南的天使》,1970),甚至天马行空的《机车狼人》(1971)等变种应运而生。《野帮伙》也启发了艺术片气质的《逍遥骑士》(1969),两部电影的主演都是彼得·方达,《逍遥骑士》则进一步影响了70年代的公路片,包括惩治摩托党的《忧郁骑警》(Electra Glide in Blue,1973)。】

昆汀:摩托党电影史上我最喜欢的镜头是, 《石头》中那场列队送葬的戏。当看到那场戏时,你会惊叹道“我的天哪,这电影太棒了“。

皮特·阿姆斯特朗(Peter Armstrong)的特技表演很精彩的。

【Peter Armstrong出演了《巴黎食人车》(1974,彼得·威尔导演的首部长片)、《破胆三次3》(1987 )、《直捣黄龙》(1975)】

【(记者Terrence Rafferty曾经在2010年采访过彼得·威尔,以下两人的对话中关于《巴黎食人车》的内容——

记者:你刚进入电影界的时候,澳洲的电影工业是怎样的呢?你的第一部作品,《巴黎食人车》,74年的时候拍出来的,尽管导得很不错,我却觉得演员好像不大行。彼得·威尔:在那个时候,任何年龄超过25岁的人都是靠不住的。如果你用了超过50岁的演员的话,他们就会发出些奇怪的怨言,因为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收音机和戏剧院。在我早期的电影里,我频繁地删减对话,就是因为对话写得太差了。于是我要多多想如何改进视觉语言,以此来传达人物的性格。

——原文地址:http://www.dga.org/Craft/DGAQ/All-Articles/1002-Summer-2010/DGA-Interview-Peter-Weir.aspx 翻译:林诗钊 来源:影视工业网)】

有一场很棒的戏,演员拍了25个小时,吸食真的大麻。

酒店门口有一场戏,应该是一场斗殴结果真的成了一场斗殴。

昆汀:《石头》中所有的精彩情节,可以说在电影史上,为最真实地反映现实的飞车电影画上了句号,这几乎成了桑迪一生的标答。

《疯狗摩根》(1976,Mad Dog Morgan )

《疯狗摩根》的制片人是杰瑞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

【英国著名电影人杰瑞米·托马斯出生于电影世家,父亲拉尔夫·托马斯和叔父杰拉德·托马斯均是电影导演。自1976年起开始活跃在国际影坛,共担任过40多部影片的制片人,同时杰瑞米·托马斯也是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偷香》、《戏梦巴黎》等多部影片的制片人。在华语观众心中,他最广为人知的影片无疑是1987年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末代皇帝》曾于1988年成为第60届奥斯卡的大赢家,一共获得9项大奖。韩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和阿泽第一次一起看的电影就是《末代皇帝》,这部电影1988年12月份在韩国上映。时隔20年后,杰瑞米·托马斯再度结缘华语题材影片《白银帝国》。】

“逍遥骑士“丹尼斯·霍珀 Dennis Hopper来演疯狗,拍摄期间他吸食了太多可卡因,睁眼就开始喝酒,非常早。

土著演员大卫·古皮利(David Gulpilil)没拍完就走掉了,四天后被带回来说,“我得向笑翠乌和树问问丹尼斯的事,笑翠乌和树都说丹尼斯是个疯子。”

【2021年11月29日,与侵袭性肺癌抗争了两年的澳洲土著演员大卫·古皮利去世。

得知大卫·古皮利去世的消息后,狼叔休·杰克曼第一时间发声悼念:“我和所有澳大利亚以及全世界的人一起哀悼大卫·古皮利的去世。我一生中最荣幸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大卫一起拍电影《澳洲乱世情》。他对电影行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从他放肆的笑声,到他眼中淘气的光芒,以及在镜头前轻松地表演,他的光辉是不可替代的。”

南澳大利亚州州长史蒂文·马歇尔(StevenMarshall)也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对这位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的去世表示哀悼:我怀着深深的悲伤,与南澳大利亚人民分享一位塑造了澳大利亚电影史和银幕上原住民形象的标志性艺术家的去世……他是一名演员、舞蹈家、歌手和画家,也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许多人哀悼他的去世,称其不仅是澳洲本土的偶像,更是电影史上的一个文化里程碑。

大卫·古皮利曾出演过很多澳大利亚重要的电影:《小姐弟荒原历险》(1971,上文有介绍)、《鳄鱼邓迪》(1986,Crocodile Dundee,下文有介绍)、《漫漫回家路》 (2002,下文有介绍)、《十只独木舟》(2006,Ten Canoes,下文有介绍)、《澳大利亚》(2008,下面有介绍),2014年凭借《查理的王国》(2013,Charlie’s Country )获得第67届戛纳一种关注-最佳演员奖。

他参与的最后一部电影是聚焦他自己人生的纪录片《我的名字是古皮利》(2021,My Name isGulpilil),彼时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摄像师只能去他的家中和医院病房拍摄,但大卫·古皮利非常乐观,不但和工作人员以及护工幽默互动,还大方谈及到自己长久以来的孤独、即将面临的死亡和他的葬礼计划。在纪录片中,大卫·古皮利透露,他在丛林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因此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在2018年赞美过大卫·古皮利的画作,本文最后一部分会详细谈到这件事。大卫·古皮利也曾因酗酒和毒品以及家暴等,名声遭受很大的损失,2011年,他甚至因为殴打妻子导致对方手臂骨折,被判服刑12个月。】

【《鳄鱼邓迪》(Crocodile Dundee),1986年上映,保罗·霍根因为他“鳄鱼先生”邓迪的表演而被全世界人们所喜爱,他凭该片获1987年第44届金球奖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并获得第59届奥斯卡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影片因被上译厂配音在电视台多次播出,在中国内地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影片在票房上更是大丰收,北美1.74亿美元,全球3.28亿美元。在1986年北美票房排行榜和全球排行榜仅次于《壮志凌云》,获得年度亚军。天文数字的票房成功,证明国际市场上需要的澳大利亚电影需要改头换面。而国内气候的转变与好莱坞的召唤,令彼得·威尔、贝尔斯福德、谢皮西等新电影的主将在八十年代的中期陆续赴美发展,风靡一时的历史片竟然真的成了历史。

后来保罗·霍根还主演了两部续集,分别是1988年的《鳄鱼邓迪2》,全球票房下滑到2.39亿美元,2001年《鳄鱼邓迪勇闯洛杉矶》就只剩下3000多万美元了。2018年,《鳄鱼邓迪:传奇之子返乡记》成为该系列的第四集,这一次讲述的是邓迪的儿子布莱恩返回澳大利亚的故事,美国喜剧演员丹尼·麦克布耐德主演,年近80的保罗·霍根将再演邓迪。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锤弟利亚姆·海姆斯沃斯、狼叔休·杰克曼、小丑女玛歌特·罗比、艾拉·菲舍尔(《婚礼傲客》女主)、鲁比·罗丝(因在美剧《女子监狱》中的精彩表现,给观众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2016年开始,攻气十足的鲁比更是像开了挂一样,参演了《生化危机6:终章》、《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疾速特攻》、《完美音调3》这一系列续集作品)等澳大利亚群星以及罗素·克劳这位友邦(新西兰)都在片中客串。】

《疯狗摩根》是那年夏纳电影节上唯一卖座的电影,他在美国40家剧院公映,这是第一部如此大规模在美国公映的澳大利亚电影。

《直捣黄龙》(1975, The Man from Hong Kong)

华语电影人和澳洲电影人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就是拍摄《直捣黄龙》。港动作明星王羽出演并且联合执导了这部“007”的效仿片,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Brian Trenchard-Smith) 是该片的联合导演和编剧。香港著名剪辑师张耀宗凭借着该片获得了第12届金马奖最佳剪辑,参与本片的香港演员还有洪金宝、林正英、元彪、元奎。

【《直捣黄龙》出现在1975年,这一年,彼得·威尔导演的《悬崖下的野餐》、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西德尼·吕美特导演的《热天午后》、米洛斯·福曼导演的《飞越疯人院》、 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巴里·林登 》相继问世】

《直捣黄龙》是一部“007”的效仿片,而澳方的主演乔治·拉扎贝(George Lazenby)在此之前真的演过“007”!乔治·拉扎贝于1939年9月5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古尔本(Goulburn),1968年,乔治·拉扎贝幸运地成为了007的第二任扮演者,拍摄了《007之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然而拍摄过程并不顺利,乔治与导演Peter Hunt、邦女郎Diana Rigg甚至制片人的关系都很紧张,仅拍了一集他就声明再也不愿意干了。《007之女王密使》的最终票房是2200多万美元,扣掉制作成本700多万,也还说得过去,但是比起上一部《007之雷霆谷》4300万美元的票房佳绩就差了很多,此后乔治·拉扎贝的演艺事业也一直不顺利。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007迷认为乔治的《007之女王密使》才是最好的,该片最忠实于原著,乔治的邦德是影史上最深情的邦德,导演诺兰曾表示这是他最爱的一部007电影。 70年代早期,乔治来到香港,正当他要和李小龙合作拍片时,李小龙却于1973年不幸去世。在《直捣黄龙》中,乔治和王羽的合作,也弥补了他没能和李小龙合作的这一缺憾,毕竟王羽在香港也是与李小龙起名的超级巨星了,王羽甚至曾被称作亚洲的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

【乔治·拉扎贝在《直捣黄龙》之前就与华语电影人有过一次合作,是1974年的《铁金刚大破紫阳观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The Shrine of Ultimate Bliss,前文提到李小龙和乔治·拉扎贝计划合作拍片,就是要拍这一部 The Shrine of Ultimate Bliss,但李小龙在开拍前两周就去世了。导演是与邹文怀一起创办嘉禾电影公司的黄枫,编剧是倪匡。女主演是茅瑛和丁佩,前者曾经参演过李小龙的《龙争虎斗》,后者与李小龙的死亡有着复杂关系,元华、元彪、洪金宝也参与了演出。片中还有一个外国人参与了演出,是安德鲁·摩根(Andre Morgan),他曾经参演过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也在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中担任过制片人,还在李小龙的《死亡游戏》中担任演员和制片人。

乔治·拉扎贝在《直捣黄龙》之后乔治·拉扎贝又与华语电影人有过一次合作,是《鳄潭群英会 》(1976),丁善玺导演,还是王羽和乔治·拉扎贝主演,女主演还是茅瑛,柯俊雄、向华强、洪金宝参与了演出。】

【昆汀在2020年3月23日在《比弗利影院》上面发布了一篇疫情影评。这篇影评高度评价了香港动作电影巨星王羽 。

昆汀在影片开头提到:

“在李小龙横空出世之前,香港电影界最红的武打明星是王羽,他在美国被称为吉米·王羽(Jimmy Wang Yu,老实说这个名字更有趣)。在日本电影界,有不少正统的动作片男明星。但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界并没有一个能与三船敏郎、高仓健、胜新太郎等人比肩的男明星。

直到1967年,王羽才主演了邵氏公司出品的《独臂刀》,该片由武侠片领域的约翰·福特和赛尔乔·莱昂内——张彻执导。……”

在文末,昆汀还表达了对王羽《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这部影片的狂热喜爱,觉得它就像一瓶只有鉴赏家才能欣赏的好酒。】

《直捣黄龙》讲述了澳洲警方在悉尼逮捕了一名来自香港的华裔毒贩温霑(洪金宝饰),由于与温霑接应的毒贩逃走时撞车丧命,而温霑又拒绝透露幕后主脑,澳洲警方遂将他交给香港督察方盛龄(王羽 饰)调查。 在方盛龄的严刑逼供下,温霑终于交代了幕后主使,乃商业巨子威尔顿。温霑在被押送法庭的途中,遭威尔顿派来的职业杀手射杀。后来,方盛龄在澳洲女记者的帮助下找到了威尔顿,并从威尔顿的保镖身上发现红龙武馆标记。方盛龄独自到武馆调查,深入虎穴,最终将威尔顿绳之于法。

《直捣黄龙》在2016年被澳洲本土的Umbrella Entertainment发行了蓝光。美国的收藏级蓝光老厂牌Twilight Time在2021年1月发行了《直捣黄龙》的新版本,Twilight Time的版本从配置到花絮都是复制了澳版,高清的正片配以LPCM 2.0以及Dolby Digital 5.1两条音轨,花絮只携带了《不十分好莱坞》中有关此片的无删减完整采访素材。

昆汀:这部电影直到今天都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但合作过程很不愉快,因为王羽很不尊重澳洲人,所以不受澳洲人待见。片中王羽打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是真打。

格兰特·帕吉(Grant Page)是很受人尊敬的专业特技演员,参演了上文提到的《直捣黄龙》、《疯狗摩根》、《血溅回旋路》,还有下文要提到的《死亡骗子》、《炫技摇滚》、《疯狂的麦克斯》,以及成龙主演的《一个好人》。

《死亡骗子》(1976,Death Cheaters )

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担任了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

本片摄影约翰·希尔 John Seale后来牛逼哄哄,下文详谈。

《炫技摇滚》(1978,Stunt Rock)

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担任了导演、编剧。

著名的澳大利亚特技演员遇上了著名的美国摇滚乐队。

布莱恩找到的这个组合不仅会魔术而且会弹奏乐器,不幸的是他们魔术表演得比他们的音乐好。

这个梦幻乐队与上文提到的特技演员格兰特·帕吉合作,于是火光、烟雾和音乐充斥着整个荧幕,但它没有幕剧结构或更深层的含义。

格兰特·帕吉和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合作了《疯狂的麦克斯》。

格兰特第一天骑摩托车去拍摄现场时,摔断了自己的腿和女主角的腿,当吉布森见他时,第一天他就拄着拐杖胳膊上还缠着石盲。

《疯狂的麦克斯》 (1979,Mad Max) ,导演是乔治·米勒( George Miller)。

吹响历史片衰落号角的是乔治·米勒,34岁那年,他凭借当急救医生赚来的35万美元拍了风靡全球的《疯狂麦克斯》,从“荒蛮内陆”(outback gothic)类型片中汲取灵感,结合科幻,西部,公路等类型片元素,就此开创了“疯狂的麦克斯”影史传奇系列。这部科幻公路片幕后也有AFC支持,它以极低的成本带走了875万的票房,不仅成为当时最卖座的澳大利亚电影,影片在美国也获得澳洲电影史无前例的高票房,并持有最赚钱电影的吉尼斯纪录数十年,这令AFC猛醒,意识到并非只有历史片一条路可走。

《疯狂的麦克斯》 是B级电影制作,但达到了A级电影水平。电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并捧红了当时的新人梅尔·吉布森。《疯狂的麦克斯》随后推出了两部续集,都很卖座。

100迈的车速,加上离地6英尺(1.8288米)的镜头,广角镜,在车前从一边摇到另一边,这就是使《疯狂的麦克斯》区别于其他电影的地方。

只是一部70年代的复仇电影。

【乔治·米勒与 彼得·威尔(上文有简介)、 布鲁斯·贝尔斯福德(上文有简介)以及 菲利普·诺伊斯(下文有简介①)一起印迹于上个世纪80年代,也是澳大利亚电影的黄金时代。

乔治·米勒的导演生涯开始于1971年,一部叫《电影中的暴力:第一部分》的短片,并获得了澳大利亚电影机构的两项短片大奖,为他的长片作品打下基础。

1979年《疯狂的麦克斯》横空出世,1981年乔治·米勒拍摄了《疯狂的麦克斯2》,1985年拍摄了《疯狂的麦克斯3》,这三部作品有着基本相同的设定,同样是由梅尔·吉布森主演。2015年5月,乔治·米勒携其新作《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下文有介绍)来到第68届戛纳电影节展映,成为当年电影节的一大热门事件,点燃了整个戛纳,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是极具开创性和创造力的类型片导演。重归影坛的乔治·米勒已经年过70,而《狂暴之路》疯狂席卷全球,成为影迷和影评人们顶礼膜拜的年度佳作。

除了《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外,在乔治·米勒的导演生涯中,他一直不停在各种类型片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成功将大众娱乐和艺术标准相结合——

1983年,他与乔·丹特(Joe Dante),约翰·兰迪斯(John Landis)以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一起拍摄了科幻惊悚恐怖合集《阴阳魔界》,在2021年的采访(该采访由Stephen Galloway主持,文字内容出自订阅号“深焦DeepFocus”,译者为栗色雪,下同)中,米勒称:

你知道,我一直很喜欢《阴阳魔界》的剧集。后来斯皮尔伯格决定拍一部《阴阳魔界》的电影,我猜他也看了《疯狂麦克斯2》。那是很久之前了,当时他对我评价很高。他说,“嘿,我们本来只想拍三集《阴阳魔界》,但现在我们想拍第四部,我们想请你加入。”我记得剧集的内容,我想,太好了,我确实很想加入。因此他们就为我开辟了一个空间。我没自己创作故事,他们决定拍摄的内容,然后交给我。而且拍摄过程非常愉悦。

1987年乔治·米勒携由杰克·尼科尔森、雪儿、苏珊·萨兰登、米歇尔·菲佛以及理查德·詹金斯组成的豪华卡司拍摄了奇幻惊悚喜剧《东镇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影片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音响和最佳原创配乐两项提名。在拍摄《东镇女巫》时的不愉快经历,让他几乎两次弃导,在2021年的采访中,米勒直言——

别人一直觉得我很有礼貌,他们会把我的礼貌当成软弱。杰克就是这么告诉我的。他说,“小心点儿,他们会错把你的礼貌当成软弱。”他还说,“你得让他们觉得你有点疯狂的。”说真的,这很有趣。当我向他们要150个群众演员的时候,我真的挺担心会挤满整个大厅。但是却只来了75个。我就说,“那样的话,我拍不了了。”所以下次如果我想要150个时,我就会要求300个。他们就会说300太多了,你为什么要那么多。我说,那是上次你们只招了75个。因此博弈就开始了。摄影组的情形也是如此。我会要求增添一个额外的摄影组,但是并不会用到他们,因为我习惯拍单个镜头拍摄——你知道,一次只用一个镜头。我就一直这么干的。有一次一个制片人就在片场对我发火了,我至今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第二天我就没去片场。结果片场所有的人都来问我,“怎么了,哪里出问题了?哦,我们会解决问题的。”我说,“如果那个制片人在现场,我就不去。”因此,不经意间我就已经习惯性地做了坏人。坏的行为可以为我带来方便,礼貌只会让我寸步难行。然后不经意间我发现了这种病态的成因。是杰克·尼克尔森帮我谈拢的,至今我仍非常感激他。但是与这次经历相比,我更感谢他带给我的一切:我们谈论的那些事情,关于严格和放纵的矛盾,关于创作的勇气等那些。能够学到他身上的技巧是拍那部电影带给我的收获。

1992年乔治·米勒导演的《罗伦佐的油》(Lorenzo’s Oil)震惊世人,这也让乔治·米勒第一次出现在了奥斯卡提名名单上,他获得了第65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本片的主演苏珊·萨兰也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之后担任制片人的家庭冒险片《小猪宝贝》(Babe,1995)以及联合导演的合家欢动画片《快乐的大脚》(Happy Feet ,2006)更使乔治·米勒成为票房和大奖双收的成功导演,前者获得了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配角在内的7项提名,后者斩获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乔治·米勒在纽伯瑞拍摄《小猪宝贝》期间,与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进行了一些私人的交流。米勒曾寻求这位《发条橙》(Clockwork Orange)的导演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支援,后来两人变成了定期通电话的好友,“我们无话不谈”,在2021年的采访中,米勒直言。“每天晚上,我们通很长时间的电话。我们聊拍摄的进程,他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非常非常兴奋。”他说。“纽伯瑞大概距伦敦30英里,离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家大概30英里。当时还有个在宽泰(Quantel,英国著名的电影、电视设备研发企业)工作的家伙,当时这家公司也在纽伯瑞。他们生产胶片,但是是那种高清的胶片,用于军事和医疗目的。这家伙是个天才。突然我想到,老天爷,如果你能让斯坦利·库布里克和这家伙一起工作,他们能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因为库布里克推动镜头的进步,推动相机的进步,他推动一切进步。如果他们能一起合作……因此,每个我在场的晚上,他们都邀请我们到宽泰公司里面去。我们一起研究怎么能控制2D影像,让小猪开口说话。当时我的方向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不是数字影像,永远不可能实现小猪说话的目标,最终效果看起来很假。总之,我们安排好了让斯坦利过来看看我们做的因为他一直对技术很感兴趣。但是后来,他要来前的一两天,他怀孕的女儿要生产了,所以他就回到了伦敦。他们就没见成。但是我不知道如果他们见了,事情会变成什么样。我想技术变革一定发生在别的地方了吧。”《小猪宝贝》最终获得了第68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这也是这部影片7个奥斯卡提名里的唯一一个奖。

【在谈到关于库布里克的轶事中,米勒觉得最有趣的一个是:“他告诉我一件很新奇的事儿,他找来一些人,如果他听说一本小说很不错,他就把这本书寄给他们,让他们读,但是这些人并不知道自己在为斯坦利·库布里克读。我猜那时候他是通过报纸广告找来这些人的。然后他把书寄给这些人,让他们反馈关于这本书的故事梗概或者评论,每条反馈他都会看。所有的过程都是匿名的。但是他说这些人中有家庭主妇,有律师,有各种各样的人。我想,没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发各种可能性的方法。不然,你就只能随机在书店或者机场寻找灵感素材。”】

2016年第69届戛纳电影节任命乔治·米勒为主竞赛评审团主席,他曾在1988年和1999年担任过两次戛纳主竞赛评委,此次他率领评审团决定各大奖项的归属。这是为了致敬大胆且炸裂的类型片,同时也是为了致敬乔治·米勒,这个优秀的充满了包容心的影迷。】

【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所著作的影评集《朴赞郁的致敬》中有两篇专门评论乔治·米勒的电影的影评。一篇是评论《疯狂的麦克斯》的文章,叫《公路之王和粗暴的天使们》,另一篇是专门评论《东镇女巫》的文章,叫《三个女人和婴儿摇篮》,在前者中,朴赞郁在开头提到:

《疯狂的麦克斯》是一部以公路为背景、以公路为素材、以公路为故事的电影。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他们大部分的人生就是在一条永无尽头的公路上度过的,而公路也不只是为了活动而连接起来的一个空间。它是居住的空间,也是生活的家园。】

①【关于导演菲利浦·诺伊斯(Phillip Noyce)。

菲利浦·诺伊斯于1950年出生在澳洲的新南威尔士,12岁时随同全家搬到悉尼。

少年时期的诺伊斯就投身地下电影,1978年,由菲利普·诺伊斯自编自导的长片《新闻头版》成为澳洲电影市场的重磅炸弹,并获澳洲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等8个奖项,而且除了作为伦敦电影节的开幕式影片之外,还尊为第一部参加纽约电影节的澳洲电影。

1982年,菲利浦·诺伊斯的《热浪》(Heatwave)在戛纳电影节展映。

很快,菲利浦·诺伊斯开始到美国寻求发展,并拍摄了多部脍炙人口的商业佳片,如与妮可·基德曼合作的恐怖片《航越地平线/怒海惊情》(1989),与莎朗·斯通献上的情感惊悚片《偷窥》(1993),与哈里森·福特联袂的动作片《爱国者游戏》(1992)和《燃眉追击》(1994),与丹泽尔·华盛顿、安吉丽娜·朱莉合作更献上了精彩的悬疑惊悚电影《神秘拼图》(1999)。

在好莱坞工作了12年后,菲利浦·诺伊斯回到了澳洲。

2002年,菲利浦·诺伊斯翻拍了《沉静的美国人》,该片不仅让迈克尔·凯恩(上文有介绍)获第75届奥斯卡提名,而且成为当年的必属佳片。

同在2002年,菲利浦·诺伊斯导演、Christopher Doyle(下文有介绍③,这是一个和华语影坛有重要联系的传奇摄影师)摄影、关于土著女孩的影片《漫漫回家路》(Rabbit-Proof Fenc,2002,台湾译名《末路小狂花 》)又赢得澳洲电影协会的最佳影片奖。Rabbit-Proof Fenc直译为防兔栏、防兔篱笆,是澳洲特色工程,是为了防止他们自己带来的兔子成灾而建,这部影片深深的触及了澳洲土著与白人之间的历史,甚至是澳洲人权记录上的一个大大的污点。

进入新千年后,菲利浦·诺伊斯全面疲软,甚至到了要去指导电视剧单剧集的惨淡地步。显然,诺伊斯并不甘于随着人们的记忆被遗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2009年,由当红及话题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加盟的《特工绍特》(Salt) 无疑是其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2016年,菲利浦·诺伊斯联手布鲁斯·贝尔斯福德(上文有介绍)和其他两位导演拍摄了A+E电视网的12集迷你剧《根》 Roots。本剧和老版剧集一样,根据1976年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的家史小说《根》改编,描述了美国黑奴的悲惨生活和不屈的反抗精神。这部剧被A+E电视网寄予厚望。剧集开拍的时候,美国社会各界正面临新一轮种族歧视问题“大讨论”,加上《为奴十二载》奥斯卡制作阵容加持和原迷你剧的巨大影响力,难怪该剧前所未有地在A+E电视网下属的A&E频道、历史频道和Lifetime同步播出。但因为《血仇》和《圣经故事》轻易拿下1390万和1310万观众的迷你剧收视巅峰时代看来已经过去了,在2015-2016播出季收视率统计中,A+E电视网旗下三个频道同时播出的《根》的530万观众难以让高层满意,计算两次重播的数据也仅有850万,口碑也未能一边倒。媒体普遍认为该剧拍得稳健扎实,不失为一部耐看的好剧,可是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前作太过经典,如果无法超越,翻拍的意义似乎并不大。】

②【为菲利浦·诺伊斯导演的《漫漫回家路》掌镜的传奇摄影师Christopher Doyle,在华语圈里,更多人习惯叫他“杜可风”或“老杜”。

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是,杜可风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澳洲人,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杜可风在悉尼郊区度过的童年与后来的职业摄影师生涯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正如他在纪录片《像风一样》(Like the Wind,2018年4月开机的一纪录片,对杜可风的生活进行了并不常见的洞察,杜可风本人在片中讲述了40多年的职业生涯,澳大利亚摄影记者泰德·麦克唐纳Ted McDonnell和制片人纳尔逊·库里Nelson Khoury及纳尔逊·亚普Nelson Yap制作)中回忆的那样,他的家人对影像有一种“敌意或排斥”,这让他的儿时记忆中几乎没有看过电影和家庭照片的相关内容。那么,也许这让他最终意料之外地走上电影之路显得切合时宜。

杜可风15岁时离家开始独立生活,杜可风曾说,“60年代的悉尼有过无政府状态。那种叛逆的精神仍然伴随着我,我抗拒所有的平庸以及刻板印象里男孩应有的循规蹈矩。那太无聊了。我讨厌它,我想离开。我读了很多有点小众的疯狂的东西。”杜可风说他更喜欢看书而不是摄影或电影。“阅读给了你一个想象的空间,而电影已经告诉了你要看什么。”

19岁的杜可风渴望逃离偏远的环境,这促使他成为了一名货船上的水手,并开始云游四方,一直在漂泊。他在以色列基布兹集体农场做过牛仔;在印度沙漠中为了灌溉挖井;在泰国当冒牌中医。

后来,杜可风来到了亚洲,这成为了他与电影之间的第一个联系。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台湾,他的一个朋友要拍摄客家民谣纪录片,正好他有时间,两人全省跑了二十多天。但杜可风初次端起摄像机的感觉并不好,“拍得一塌糊涂,声音和画面时有时无。”这次经验到底引起了他对影像的兴趣,他当了导演李行《小城故事》的摄影助理,也拍过实验电影,还被摄影家阮义忠拉去拍《映象之旅》。一年下来不仅得了几个奖项,还遭到了台湾领导人的接见。“他们要我入籍,我没答应,哈哈。”

32岁那年,杜可风为杨德昌掌镜了《海滩的一天》,这是杨德昌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对杜可风而言,这也是他严格意义上的电影摄影处女作。

后来,杜可风在被他称之为家的城市——香港,通过为王家卫等香港著名导演的经典电影摄影让自己名字留在华语影史甚至是世界影史上。

《漫漫回家路》是杜可风载誉归乡所拍摄的第一部澳洲本土电影。

杜可风接受《The Film Stage》采访时,曾说:“我很幸运的是,杨德昌是我的朋友,格斯·范·桑特是我的朋友,吉姆·贾木许是我的朋友,所有我合作的这些人都恰巧想要拍电影,但真正的资源、真正的诚信来自我们的友谊,或我们的目的,所以电影只是个副产品;不是重点。我认为这很重要,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事实是如果你想创造艺术,你必须成为一名艺术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你必须投入艺术创造。那些我合作过的人,之所以选择他们并不是因为剧本,也不是因为钱——当然有时候是。更重要的是因为我觉得我们可以一起开心地度过6个月或一年。不然,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的意思是,拍任何一部电影你都要和某人度过至少6个月。你为什么要和迈克尔·曼或詹姆斯·卡梅隆共度六个月?你疯了吗?”

2021年春天,杜可风在与Tatler(1709年诞生于英国的一本文学与社会期刊)进行访谈时就对此发表了评论,对家庭生活的记录在他的家庭里从来都不是优先事项。(关于杜可风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微信订阅号“Tatler的朋友们”上2021-07-01的文章 《独家!对话王家卫御用摄影师杜可风》以及微信订阅号“影视工业网” 2019-12-16 Nick Newman原创的文章《杜可风谈摄影风格、学习与电影观念》)】

《电锯惊魂》编剧、演员雷·沃纳尔(Leigh Whannell):

《电锯惊魂》第一部拿锯子锯断铁链的渊源是《疯狂的麦克斯》。

【雷·沃纳尔2018年导演的《升级》(Upgrade,下文有提及) 和2020年导演的《隐形人》(The Invisible Man),让其风光无限。】

《浩劫大逃亡》(1980,The Chain Reaction)

导演:伊恩·巴里 Ian Barry

本片的制作人乔治·米勒出山拍了第二部分,设计了许多在路上的镜头。

本片还是娱乐性(追车游戏)胜出了、而核泄露成为了辅助。

浪漫,性,追车

《午夜备胎》(1983,Midnite Spares)

拍摄时撞上了一个助理摄像师,没及时从安全摄影位置撤离,死了……

昆汀:《午夜备胎》仅仅在那个预告片里飙车的镜头,比所有《速度与激情》系列片加在一块儿还要多。

《战机夺宝》Race for the Yankee Zephyr (1981) 中也出现过悲惨的事故

导演:戴维·海明斯 David Hemmings

【导演是上文介绍过的《放大》Blow-Up (1966)的主演】

Antony I. Ginnane:导演高质量的动作片是一项专门的技术,也许大卫·海明斯不是那样的导演。

酗酒对他来说是个问题,它夺去了他的精力,也夺去了他的注意力。人们经常回头看《战机夺宝》,必须承认如果由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直捣黄龙》导演)执导,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因为它将具备动作电影所应当具备的所有元素。

《土耳其射击》(又名《集中营狩猎》,Turkey Shoot ,1981)

【导演: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 Executive Producer、

第二组的导演:戴维·海明斯 David Hemmings】

导演:我决定把它拍成一部监狱暴力片,特技演员也许很贵,但血很便宜。

昆汀:魔鬼看守对演员拳打脚踢,我喜欢整部电影但是在我看到那场戏之后,我才喜欢上这部电影的。

导演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擅于制造血花四溅的效果,他擅于设计指头如何被撕掉。

头被爆掉的戏某种程度上不错。

Antony I. Ginnane:《上耳其射击》的一个可取之处是,它会让我们捧腹大笑。

菲利普·亚当斯(Phillip Adams):我想琳达·斯通纳(Lynda Stoner),被一个食肉女同性恋,从左边脸捅死的那一场戏,超越了我容忍的底线。

【Phillip Adams是《巴里·麦肯锡历险记》 (1972)、《赤裸本耶普》(1970,The Naked Bunyip )、《纯真的谎言》(1978)的producer】

主演:这部电影太差了,差到你无法想象。

导演:它有着技术上的不足和道德上的缺失。

约翰·希尔( John Seale):《上耳其射击》确实有点过了,但对我来说仍是布莱恩电影,他会全心投入到每部电影中去,有些电影,像《少年擒冠记》就是,没什么太深的含义,但颇具娱乐性。

【约翰·希尔 John Seale五获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其中凭借着《英国病人》获奖,其他四次提名是:《目击者》 (1985,Witness)、《雨人》(1988,Rain Man )、《冷山》(2003,Cold Mountain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2015),还凭借着以下两部入围了BAFTA最佳摄影提名:《雾中猩猩:黛安·福西的冒险》 (1988,Gorillas in the Mist:the Adventure of Dian Fosscy)、《天才雷普利》(1999,The Talented Mr. Ripley ),除此之外,《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死亡诗社》(1989)、前文提到的《死亡骗子》 (1976,Death Cheaters)、以及下文马上提到的《少年擒冠记》(1983)也是其摄影】

《少年擒冠记》 (1983,BMX Bandits,又名《小子万岁》)

【导演: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

主演: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剧情:悉尼的三个酷爱BMX自行车运动的青少年和抢匪之间便展开了一系列笑料迭出的争夺、躲藏与追逐……】

导演:就连澳大利亚最辛辣的评论家都被吸引住了,我想它使人们对我重新有了信心。

《公平游戏》(1985,Fair Game)

导演:马里奥·安德鲁西奥(Mario Andreacchio)

【《寻龙夺宝》(2011,The Dragon Pearl)在中国上映时,新闻报道夸张地说:《寻龙夺宝》除邀请有“澳洲第一导演”之称的马里奥·安德鲁西奥执导……本片的导演兼制片人马里奥·安德鲁西奥曾获得过艾美奖,他指导拍摄的《拿破仑流浪记》(1995,Napoleon)、《金刚鹦鹉》(1998,The Real Macaw)等作品在国内影迷群中也颇具知名度。在完成本片的后期特效后,澳籍导演马里奥·安德鲁奇奥兴奋地表示,“《寻龙夺宝》的奇幻体验一定不会让观众和市场失望,它不仅会在华人地区受到欢迎,更会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昆汀:这是一部女版的《稻草狗》……片中就有几个这样的镜头,那帮人就是在狠狠地强奸了那个女孩儿后,把她撕得一丝不挂,他们把她绑在卡车前面,然后就以100迈的时速开着上路了,她就一丝不挂地被纫在卡车前。好吧,她成了车上的装饰,谁会有这样的创意?什么样的脑子想出来的?谁让他们做的?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当他们拍摄这一段的时候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空中海盗》 (1986,又名《截击偷天人)

导演:Colin Eggleston,曾执导《漫长假期》 (1978,Long Weekend)

《隐形船长归来》(1982,The Return of Captain Invincible,又名《梅香的通贩生活》)

导演:菲利普·莫亚 Philippe Mora

【导演曾执导上文提到的《疯狗摩根》 (1976) 和《破胆三次3》(1987)】

【主演是2007年凭《阳光小美女》中满口脏话的可爱爷爷一角捧走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的艾伦·阿金(Alan Arkin)和在《指环王》中扮演萨鲁曼的传奇人物克里斯托弗·李(Christopher Lee)】

《驶入死角》 (1985,Dead-End Drive In):现在出现了一幅令人吃惊的新景象。

昆汀:《驶入死角》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导演的影片。可以将这部电影展现给任何人所有人都会欣赏并接受,这的确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故事和构思非常吸引人,政府对抗一场犯罪风波,将疑犯逮捕并关进监狱,将一个免下车的餐馆作为一个集中营,他们只能住在车里,看电视里播放的低成本电影,天啊一切都很好。

片中一位杰出的澳大利亚特技演员想要完成个创造世界记录的飞车动作,最后他开着车飞跃了160英尺(48.768米)。

当《驶入死角》上映时局势己经非常明显,成本电影就要被淘汰,从此以后它们会变成家庭影片。

《血月亮》 (1990,Bloodmoon )

【《血月亮》的导演Alec Mills后来参与了《星球大战3:武士复仇》(1983)以及两部007电影的摄影工作】

当中有个场面令人大吃一惊,让那些胆小的人不敢继续看结局。

斯派瑞兄弟想要重新复兴类型片。

【迈克尔·斯派瑞和彼得·斯派瑞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于1976年出生于德国,在澳洲布里斯班长大。大学期间,迈克尔修读图形设计,彼得修读电视电影,热爱电影的兄弟俩在读书时就制作了一系列短片,并被一个广告导演相中,两兄弟花了三年时间混迹于广告界,拍摄了大量广告片,积累起丰富的经验。

之后两人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将毕生积蓄投入到他们自己撰写的剧本中,拍摄了他们的电影长片处女作《猎杀活死人》 Undead (2003)。《猎杀活死人》虽然成本低廉,但两兄弟精益求精的作风使拍摄一直持续了两年半,最后出现的是一部细节精良、创意不凡的黑色恐怖佳作,成为丧尸片迷们心中的邪典。

《猎杀活死人》的成功使兄弟俩得以拍摄成本较高,有好莱坞大明星参与的《嗜血破晓》(2009,Daybreakers,台湾译名《血世纪》),延续了他们独特的黑色幽默丧尸片风格,影片的动作和特效也较前作更上一层楼,主演是伊桑·霍克。目前斯派瑞兄弟已成为好莱坞风格鲜明的科幻片导演,他们的新片计划包括1982年卖座奇幻片《魔水晶》的续集《黑水晶的魔力》和经典动作片《铁血船长》的翻拍。

斯派瑞兄弟2014年的电影是入围了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前目的地》(Predestination ,2014,下文有介绍),主演还是伊桑·霍克。】

【1982年的《黑水晶》(The Dark Crystal)是吉姆·汉森少有的一部风格偏黑暗的作品,而且他创作的青蛙卡米特、猪小姐等布偶明星一个也没出现在这部电影中。吉姆·汉森1936年出生,青少年时期的他痴迷于电视,后来就做了布偶演员,再后来又做过电影,并成立了自己的“Jim Henson公司”。他是一位儿童娱乐界的大鳄,《芝麻街》、《布偶秀》等都是由他创作。1990年汉森去世,他的一生斑斓传奇,是改编电影的极好素材。】

【《铁血船长》Captain Blood (1935)是埃罗尔·弗林一鸣惊人的代表作,因本片的成功而赢得了“风流剑侠”的称号。他在片中原是一名医生,因为受不了政府对他的不公平检控,因而被逼上梁山,沦为海盗。但如此一来不但得到漂亮的奥利维亚.德.哈维尔兰德当情人,也以其铁血精神伸张了正义。导演迈克尔·柯蒂兹以严谨态度拍摄了这部古装动作片,甚至以一比一的实际比例搭了建两艘豪华的大船来进行压轴高潮戏的剑门场面,因此气氛特别刺激逼真。因此,经过八十多年之后,本片仍然算得上最伟大的海洋历险影片。埃罗尔·弗林的英俊面目非常适合本片中受人崇敬的海盗形象。喜欢罗宾汉等绿林豪侠电影的观众绝对不应错过本片不应错过本片。】

杰米·布莱克斯:突然大家都行动起来,完全是因为《狼溪》。

【杰米·布莱克斯是本片(《不十分好莱坞》)的剪辑、下文即将提到的《风暴警报》的导演、剪辑、原创音乐】

克瑞格·麦克林恩(《狼溪》导演):这部影片遭受许多人的拒绝,因为一些愚蠢的原因,他们不愿意冒险,对恐怖片来说,一定是极端的,否则成千上万部的恐怖片都是一样的就没有什么特色了。

雷·沃纳尔:像《狼溪》和《猎杀活死人》Undead (斯派瑞兄弟作品,2003),我希望能够多多少少带动类型片的复兴。

【之所以将《猎杀活死人》称为“意识流”电影,倒不是说片子存在太多主观感受来混淆视听,而是讲得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编排极其混乱,此“意识流”非彼“意识流”。唯一和意识流电影相同的地方就是情节相当简单:一颗从天而降的陨石带来了一场生化危机,小镇居民纷纷变成了“大脑控”的僵尸,几位幸存者被隔离在军方设置的巨型屏障里,之后就是众人想尽一切办法逃出生天的固定套路。 然而,随着恶趣味和戏仿的一路飙升,这种“意识流”般荒诞的情节设定显然让片子的无厘头意味单纯得无以复加,仿佛人物犯“二”不需要理由,而且越是严肃,笑果就越明显。戏谑肢体的血色幽默与随着而来的快感喷薄而出,在保证了血浆含量的同时也拔高了B级趣味。看来,这种“意识流”是导演刻意为之,为的就是在不受逻辑拘束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僵尸乌托邦”。】

杰米·布莱克斯: 在《风暴警报》(2007,Storm Warning,又名《风暴来临》)当中,我们的确试着满足观众的需求,并且增添一些影片原有的特色。

乔治·米勒 George Miller:毫无疑问像理查德·富兰克林(Richard Franklin)和John D. Lamond这样的人是被低估了的,有趣的是,我只有一次见到跟他们类似的人,是我第一次见到斯科塞西和斯皮尔伯格的时候。

约翰·希尔 John Seale:我喜欢跟布莱恩合作,他的制作总是令人震惊和兴奋,制作电影是他的长处。

———————第五部分———————

Ozploitation之后

胡乱补充的澳洲电影

在80年代澳大利亚电影爆发期的影响下,90年代内,另一波的新澳大利亚导演向银幕发出冲击,这一时期是澳大利亚电影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他们摄制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电影,如以下的①、②、③、④、⑤、⑥:

①《舞国英雄》(1992,Strictly Ballroom,又名《舞出爱火花》),导演是巴兹·鲁赫曼(Bas Luhrmann,下文有介绍)。澳大利亚有来自120个国家、140个民族的移民,因此被喻为“民族的拼盘”,一方面,从而可见其多元文化的属性及其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想象到其文化中避免不的冲突。90年代的澳大利亚电影体很多也现出了民族多样性的特征,如《舞国英雄》中原住民形象和移民形象都得到了体现,同时影片中这两种形象的牵手体现出澳大利亚民族多样性,以及多元文化的交织融合;

②《无发无天》(1992,Romper Stomper),Geoffrey Wright导演;

③《钢琴课》(1993,The Piano),简·坎皮恩(Jane Campion)导演,影片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同《霸王别姬》一起获奖,并在第66届奥斯卡上获得了包含最佳影片在内的惊人的8项提名,简·坎皮恩也凭借《钢琴课》成为了第二位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女导演(当年的最佳导演被《辛德勒的名单》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获得,《辛德勒的名单》也是当年的最佳影片),该片还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两个重要的表演奖项,简·坎皮恩也凭借着该片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奖。

【70年代,澳大利亚著名女性主义作家、思想家和勇敢的斗士、近代女权主义先驱杰梅茵·格里尔(Germaine Greer,上文有提及)来到新西兰讲学。她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所有男性听众,请离开我的教室。”一片哗然。男学生们不情不愿地起身,而女读者们交换着兴奋好奇的目光。但毫无疑问,这是她们很少体会到的“特权”——大多数时候,被隔绝在“核心圈子”或重要场合之外的,是她们,而不是他们。“所有男性听众,请离开我的教室。”这句话太“反常”了,背后似乎藏着一个陌生的、巨大的世界,像有些压抑太久的东西,正要破笼而出,砸烂那些无谓的铁栏杆。坐在听众席的,就有个叫简·坎皮恩的女学生。这句话在她脑海里炸开了烟花:“就像是看到塞尔玛和路易丝轰掉了卡车。”塞尔玛和路易丝是《末路狂花》 (1991,Thelma & Louise)的两位主角。

坎皮恩并不是一开始就要做导演的。起初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主修人类学时,她对人生理想毫无概念,不过很快找到了短暂的目标,因为喜欢画画,她进入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和悉尼艺术学院学习,并获得了后者的文凭,可是转而又认为自己根本不擅长画画。这时她开始向电影靠近,坎皮恩有一个很理想化的想法,那就是在不上电影学院的前提下,自筹资金拍电影

1980年,她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Tissues》,对于这部概念先行又相当疯狂的作品,坎皮恩很满足,并为朋友免费放映,直到被告知“短片里没有任何全景镜头”,才意识到自己对电影一无所知。不过这部短片帮助她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了“澳洲广播电视电影学校”(1972—1975年任澳洲总理的惠特拉姆在1973年成里的高校,本文开头有提及),随即她成为了当时扶持政策的受益者,因为一旦录取,政府会资助这些学生,不仅读书不花钱,还支持他们搞创作,对于任何一位准电影人,这里都是天堂。

1980年,坎皮恩前往澳大利亚学习电影制作,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接连拍摄了好几部短片:《果皮》《私语时刻》《闲暇之后》《一个女孩的故事》。在这些短片里,她就已经开始关注女性性探索、职场性骚扰等等主题。她对人物内心状态的把握,也早在1982年的《果皮》中就显现出来,这部短片在1986年获得了戛纳短片金棕榈奖。戛纳的观众与媒体,惊叹于在短短八分多钟的时间里,坎皮恩没有用太多情节,仅凭着镜头与剪辑,就塑造出三个人物矛盾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尤其是男人、妹妹、儿子三人互相凝视的眼神特写镜头,漫长地停留,冷不防地切换,人如同斗鸡一样僵持着。这个女导演,锋芒毕露。颁奖后,戛纳艺术总监吉尔斯·雅各布叮嘱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主席:“你得给她很多很多钱,她会在两年内拍出一部足以进入戛纳主竞赛的长片。”

毕业之后,坎皮恩与几位重要的澳大利亚业内人士同步发展事业,比如制片人简·查普曼,早期坎皮恩与她合作了《Dancing Daze》(1986)和《两个朋友》(1987, Two Friends,一部电视电影),以此证明她是可以融入本土影视工业的。

1989年,坎皮恩将处女作长片《甜妹妹》(Sweetie)带到了戛纳,和雅各布预言的一样,进入了主竞赛单元。但这一次,她没有获得和《果皮》一样的赞誉,电影太挑衅了,许多人中途退出,留下的人发出了嘘声。这些反馈打垮了她。她打定主意,拍完手头正在进行的《天使与我同桌》 (1990, An Angel at My Table),就收手不干。还好《天使与我同桌》大获成功,这才有了1993年的《钢琴课》。

《钢琴课》之后,坎皮恩的作品几乎都争议不断,毁誉参半。但在简·坎皮恩的镜头下,女性始终都是她每部影片的主角,“因为我也是女人,我理解女人,我理解女人的灵魂,女人的一切。这是我独特的洞察力。”

通过描绘女性复杂的命运和心理,简·坎皮恩展现了不同身份的女性魅力,《淑女本色》(The Portrait of a Lady,1996)里的妮可·基德曼、《圣烟》(Holy Smoke,1999)中的凯特·温丝莱特、《裸体切割》(In the Cut,2003)里的梅格·瑞恩等,都在她的影片中焕发不同的特色。但对于这三部电影,评论愈发不友善。尤其到了《裸体切割》,一时口诛笔伐,唾沫横飞,坎皮恩近乎重温了初出茅庐时,《甜妹妹》在戛纳遭遇的噩梦。

再拍长片,已经是六年后,2009年《明亮的星》(Bright Star),坎皮恩竟然选择了男诗人济慈的故事,只是,她把焦点放在了济慈的恋人范妮身上。一如既往地,范妮是个想法很多的姑娘,但在视觉上,不再有挑衅的裸露和情爱场面。但别认为坎皮恩是再次妥协了,她的这种转变,倒不如说更放松了,无所谓挑衅或不挑衅,只是拍自己愿意拍的。

《明亮的星》之后,坎皮恩对越来越商业化的电影行业感到失望,电影曾是她心中最前卫的艺术形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电影为了取悦观众越发保守。于是简·坎皮恩在2013年拍了一部六个小时的迷你剧《谜湖之巅》(Top of the Lake,下文有简介),备受好评。《谜湖之巅》的第二季名为《谜湖之巅:中国女孩》 (Top of the Lake: China Girl,下文有简介),在2017年播映。

简·坎皮恩职业生涯一开始,就专注于女性故事,因为她认为女性被电影史完全被忽视了,但是简·坎皮恩2021年的作品《犬之力》(The Power of the Dog ,港台地区译名为《犬山记》)成为她第一部以男性角色为中心的电影,不过坎皮恩希望有更多的女性从业者进入电影项目,比如《犬之力》的摄影师,她选择了Ari Wegner,而不是此前合作了《谜湖之巅》的Adam Arkapaw。

从《谜湖之巅》到《犬之力》中间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事,Metoo运动的发展让整个电影工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很多几十年来坎皮恩一直在重复的愿景开始被严肃对待,女性电影人有了更多机会,但必须要说,这才是个开始。

尽管《犬之力》被贴上“西部”与“同性”的标签,但《犬之力》在本质上是一部悬疑片,而坎皮恩对影片细节的强大掌控,是这种悬疑与神秘感成立的必要前提。之所以如此定性,当然与结尾急转直下的“反转”有关,但同时也是因为,坎皮恩用一种刻意维持的距离感,将情感与权力的博弈拍成了耐人寻味的谜题,直到结尾骤然揭底,观众方才恍然大悟,原来线索早已被不动声色地铺在了眼前。

作为坎皮恩十二年磨一剑的回归之作,《犬之力》从威尼斯电影节首映以来就高歌猛进,成为颁奖季的头号种子,先后拿下金球奖、英国学院奖和评论家选择奖的最佳影片。坎皮恩更是从威尼斯获封最佳导演银狮奖后一路横扫,斩获导演工会奖和大大小小几乎所有影评人奖项的最佳导演。简·坎皮恩凭借《犬之力》成为首位两度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女性,并最终获得最佳导演的殊荣。

第11届AACTA国际奖(上文第一部分有简介)获奖名单中,《犬之力》获得最佳影片、男主、男配3项大奖成最大赢家!妮可基德曼凭借着《里卡多一家 》获得最佳女主角。电视部分奖项里,凯特·温丝莱特凭借着《东城梦魇》获得最佳剧集类女演员。】

1994年的世界影坛精彩非凡,如:美国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生死时速》、《真实的谎言》、《夜访吸血鬼》,金·凯瑞主演的《神探飞机头》、《变相怪杰》和《阿呆与阿瓜》,动画片《狮子王》,吕克·贝松跑去美国拍摄的《这个杀手不太冷》,英国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基斯洛夫斯基的《红》,马其顿横空出世的《暴雨将至》,俄罗斯的《烈日灼人》,华语影坛的《活着》、《饮食男女》、《阳光灿烂的日子》、《重庆森林》、《精武英雄》、《东邪西毒》、《国产凌凌漆》等等。

澳大利亚则在1994年奉献了具有讽刺嘲弄意味的故事片如④《穆丽尔的婚礼》(1994,Muriel’s Wedding)和⑤《沙漠妖姬》(1994,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

④《穆丽尔的婚礼》,港译为《一颗恨嫁的心》,台译为《妙丽的春宵》,影片讲述了一个自卑、平凡、甚至有点肥胖和丑陋的女孩终于面对自我、认识自我、找寻自我的故事。影片还采用了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牌乐队ABBA的歌曲《Dancing Queen》,从而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怀旧风潮。

《穆丽尔的婚礼》中扮演穆丽尔的托妮·科莱特(Toni Collette)因为角色的需要,据说在七周内增肥20公斤!这个角色也为她赢得了很多重要的提名和奖项。1999年,托妮·科莱特出演了叫座又叫好的悬疑惊悚片《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以妈妈的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开通了她通往好莱坞的事业之路,日后她重要的作品包括喜剧《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 ,2006)和恐怖片《遗传厄运》 (Hereditary,2018),在这两个电影中她依旧饰演妈妈,但不一样的妈妈给观众了留下了不一样的难忘印象。

《穆丽尔的婚礼》是导演P·J·霍根(P.J. Hogan的处女作,其导演的作品还有《我最好朋友的婚礼》(My Best Friend's Wedding,1997)和《小飞侠彼得潘》(Peter Pan ,2003),其参与编剧的作品还有《裁缝》(The Dressmaker ,2015,下文有介绍),

⑤《沙漠妖姬》,故事在美国歌手Charlene Duncan的名曲I’ve never been to me下徐徐展开,特伦斯·斯坦普(Terence Stamp,上文提到的《阿尔菲》里面的经典花花公子的角色是因为特伦斯·斯坦普拒绝了并推荐给室友迈克尔·凯恩来出演的)、雨果·维文(Hugo Weaving,下文有介绍)和盖·皮尔斯(Guy Pearce)在片中扮演了变性人、异装癖和易性癖,三人同时也都是“人民艺术家”,三人因不同的原因乘坐着同一辆经改装的大巴作为代步工具,风风火火的踏上旅程。在沿途经过的小镇上三人大秀妖艳,得到了不少惊愕的目光,当然也有赞许,最终朝着目的地去进发。三位演员相宜得彰的演出让这部影片有了神话般热烈、神圣的色彩,当时成名已久的特伦斯·斯坦普出演本片算是做出了他演艺生涯最危险、最大胆的一次尝试,当时已在澳洲影坛有了一席之地的雨果·维文因在这部推崇的影片也在国际影坛上赢得了声誉,而对刚出道的盖·皮尔斯来说,该片是他的成名作,下文还会提到盖·皮尔斯主演的两部新千年重要的澳洲作品。

片中出现了大量的经典插曲,例如ABBA乐队(上面《穆丽尔的婚礼》里面提到过这个乐队)的名曲Mamma Mia 和 Village People(同性恋组成的组合)的Go West(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里面也出现了这首歌,但是是由Pet Shop Boys演唱的)等等。

《沙漠妖姬》的取景地是在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帝王谷。

【《沙漠妖姬》片头出现的I’ve never been to me(《未曾有自己》),是一首充满女性自觉的抒情歌曲。这首歌早在1977年即由美国女歌手夏琳(Charlene Duncan)灌唱,其后也曾经数次重录,或许是发行公司财力不够,宣传无门,问世没有多久就销声匿迹。终于本歌在1982年被一位电台DJ发掘,在自己的节目中密集的播放,从而老曲新红,一年后拿下全美排行榜第三和英国第一的好成绩。但是夏琳本人的星途却远非一帆风顺,另外唱了一些歌都反响平平,1980年代中期就彻底消失歌坛了。不过这首《未曾有自我》却一直传唱至今,成了夏琳唯一的一首畅销曲。华语乐坛的邓丽君、黄莺莺、李玟、周慧敏、S.H.E都翻唱过】

⑥《闪亮的风采》(1996,Shine),本片根据澳大利亚钢琴家戴维·赫尔夫戈特(David Helfgott)的真人真事改编。 由斯科特·希克斯(Scott Hicks)导演,获得第6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内的多项提名,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凭借该片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你可能对该片主演杰弗里·拉什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但你一定记得《加勒比海盗》中的巴博萨船长和《国王的演讲》里那位教国王说脏话的语言治疗师。事实上,杰弗里·拉什是澳大利亚的第一位奥斯卡影帝!

另外,90年代的澳大利亚电影业逐渐淡化本土性,转而投向国际性的主题,但用澳大利亚本土电影制作方式,讲述澳大利亚自己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澳大利亚电影业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主要归功于澳大利亚制作的好莱坞影片,如《谍中谍2》以及《黑客帝国》等。这一方面对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但在一定程度上把本土电影挤出市场,从而抑制本土电影的发展。

由于1999年糟糕的票房记录,使有些人认为澳大利亚电影业再次走向衰退,从而发出“澳大利亚正成了好莱坞的外景场地”的怨言,但大部分人认为电影业的前途一片光明。那些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的人积极参与了电影业的扩张。澳大利亚的影片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从1998年的百分之四增长到2001年的百分之八。

现如今澳大利亚共有四大电影工作室集群,分布于东南部的四大城市,这些工作室拥有世界上最尖端的影视制作设备。这四大集群分别是:新南威尔士州的福克斯影视基地(Fox Studio)、维多利亚州的达克兰影视基地(Docklands)、昆士兰州黄金海岸市的威秀影视基地(Village Roadshow)、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市的阿德莱德影视基地。这其中拍摄大片最多的是福斯影视基地,曾经有福克斯影视基地撑起半个澳洲影视业的说法。

福克斯影视基地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东濒太平洋,北邻昆士兰州,南接维多利亚州,是英国在澳大利亚最早的殖民地,也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州,悉尼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府(呃……弱弱地强调一句,澳大利亚的首都不是悉尼,也不是墨尔本……)。

许多著名影片都在悉尼及其周边地区的新南威尔士州境内取景拍摄,其中包括①~⑧部好莱坞大片:

①《黑客帝国》(The Matrix)系列,该系列外景聚集在悉尼的街道周围取景,大名鼎鼎的悉尼马丁广场(Martin Place)的喷泉前有 “ 尼奥 ” 和红衣女郎的身影。内景拍摄主要在悉尼东郊摩尔公园中的福克斯影城,摩尔公园坐落在曼萨纳雷斯河与皇宫之间,是悉尼市区南部的一个大型公园,著名的悉尼安联球场也位于公园内,穿越过悉尼的CBD中央商务区就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电影场景,据说当年《黑客帝国》在澳大利亚拍摄期间,主演基努·里维斯赠送给12名替身每人一台价值6000英镑的哈雷摩托;

②《碟中谍2》,汤姆·克鲁斯为了拍《碟中谍2》在悉尼呆了一年的时间。海港大桥、悉尼歌剧院、麦考利夫人座椅等著名的悉尼市区地标,都是《碟中谍2》的重要取景地,片中的军事要塞在拉普鲁斯(La Perouse,也译作拉彼鲁兹)取景拍摄的;

③《金刚狼2》(The Wolverine),2012年7月底《金刚狼2》在新南威尔士开机,据新南威尔士州副州长安德鲁·斯通纳称,影片《金刚狼2》计划将耗资8000万美元,影片将会为新南威尔士当地提供720个常驻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将有超过1200个群众演员等工作机会。《金刚狼2》的主演休·杰克曼(Hugh Jackman)正是在1968年10月12日出生于悉尼的,他毕业于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简称UTS)新闻系,随后在西澳演艺学院学习戏剧,休·杰克曼表示:“能够回到澳洲拍摄《金刚狼》的续集让我万分兴奋,谢谢政府的支持,很荣幸能与这么多有才华的人一起合作,也很高兴能提供那么多就业岗位。更不用说,我和妻子可以找到机会和澳洲的家人团聚了。”;

④《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2013),电影中盖茨比的豪宅取景于以前的圣帕特里克神学院(St. Patrick’s Seminary),后期加上喷泉与角楼和洛杉矶的场景合二为一,这座在电影中夜夜笙歌的宫殿原型就在悉尼的曼丽,这里也是悉尼颇具历史渊源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而在2006年,妮可·基德曼和凯斯·厄本的婚礼也选择在此举行,由此可见它的悠远历史和壮观的程度。另外,片中曾取景悉尼世纪公园(Centennial Parklands),该公园的库克路(CookRoad)则作为盖茨比庄园的入口通道。这是悉尼最大的公园,历史悠久,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正式宣布成立,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仪式。它没有围墙,完全开放,把你带入一个如此宁静,又如此和谐的境界。轻易地抓住你的心,抓住你的视线。湖水静态的放在那里使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⑤《超人归来》(Superman Returns),上文《黑客帝国》段落提到的的悉尼马丁广场(Martin Place)是备受好莱坞大片青睐的场景之一,银行门口、伊丽莎白街道口都有超人在此追逐奔跑的影子,马丁广场历史悠久,是悉尼的 “ 城市心脏 ” ,广场两旁耸立着一大批从古典主义到当代风格的建筑,是悉尼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体现;

⑥《小猪宝贝》(本片制片人乔治·米勒在从影之前就是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医学专业,另外,米勒导演的《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原计划的拍摄地点是新南威尔士州的Broken Hill,然而,由于频频的降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这里植物生长茂盛,这部沙漠主题鲜明的电影不得不更换拍摄地点,前往非洲纳米布取景。但据媒体报道,《疯狂的麦克斯4》的衍生前传电影⑦《弗瑞奥莎》(Mad Max: Furiosa )将于2022年在新南威尔士开拍。导演乔治·米勒和主演之一海姆斯·克里斯沃斯于近日出席了当地的发布会,新南威尔士州长Gladys Berejiklian透露,该片将是在澳大利亚拍摄的最大制作的电影,预计为当地经济注入至少3.5亿澳元,创造850个就业岗位。《弗瑞奥莎》已定档于2023年6月23日北美上映;

⑧《尚气与十环传奇》在悉尼拍摄时,新南威尔士州为漫威提供了1670万美元的补贴资助,以帮助《尚气与十环传奇》这部漫威首部华裔超级英雄电影的拍摄,而漫威方面则表示,预计将为新南威尔士州经济投资超过1.78亿美元,创造2500个就业机会,并使用约1650个当地企业的服务。《尚气与十环传奇》的拍摄计划是在2019年公布的,那一年恰逢漫威和迪士尼在院线票房营收上的高光,全年累计突破了100亿美金也打破了世界票房冠军的纪录。之后到了2020年2月底,悉尼开始有了疫情,《尚气与十环传奇》剧组解散,之后停工了大半年,2020年8月份再复工。

2021年8月7日,《尚气与十环传奇》的动作指导、成家班澳籍成员布拉德利·詹姆斯·艾伦(Bradley James Allan)去世,享年48岁,他去世时,《尚气与十环传奇》还未上映。布拉德利·詹姆斯·艾伦之所以会加入成家班、入武术指导这一行,都是因为成龙在1997年在悉尼拍摄《一个好人》。除了《一个好人》外,新冠疫情之前的几年里也有诸如《吹哨人》(2019)、《最长1枪》(2019)之类的国产电影在澳洲拍摄,下文会详细分析华语电影和澳洲电影合作这件事。

同时,还有很多澳洲经典影片也是在新南威尔士州境内取景拍摄,例如:

①《舞国英雄》》(1992,Strictly Ballroom,巴兹·鲁赫曼Bas Luhrmann导演)、

②《沙漠妖姬》(1994,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③《穆丽尔的婚礼》(1994,Muriel’s Wedding)、

④《血战钢锯岭》(2016,梅尔·吉布森执导)。

————————————

1993年9月23日,是揭晓主办千禧年奥运会的城市的日子,最终进入最后争办的5个城市是悉尼、北京、德国的柏林、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英国的曼彻斯特,北京直到最后一轮投票时才以两票之差的微弱劣势负于悉尼,遗憾地未能获得本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2000年9月15日-10月1日,来自全球200个代表团的1.1万名运动员,参加了21世纪的第一次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27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后一次主持奥运会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1921-2010)称本届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奥运会。”东道主在场馆建设、竞赛组织、药物检测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取得了圆满结果。本届奥运会以“绿色奥运”为标志,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外部环境,为今后主办奥运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借鉴模式。

————————————

2018年,澳大利亚电影网站Flicks.com请了本国51位影评人,26男,25女,票选出本世纪(其实也就是2000年之后的18年间)最佳澳片,这可能是澳大利亚电影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影评人投票,此次评选共选出了25影片:

【25-1】、《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2015,Mad Max: Fury Road )

《疯狂麦克斯:狂怒之路》是疯狂麦克斯系列的第四部,但距离第三部已经有三十年之遥,虽然导演乔治·米勒将老版的世界观升级,但本部作品没有任何门槛,背景设定也很简单:在并不遥远的未来,由于水资源稀缺导致的核大战摧毁了人类文明,幸存者在恶劣的环境中苟延残喘,他们所组成的不同帮派成为了废土上的支配者,帮派的首领们则用洗脑和控制资源的方法奴役着平民。影片将前公路巡警麦克斯(汤姆·哈迪饰)设定为一个失去了所有亲人的无所畏惧之徒,他成为了费罗莎指挥官(查理兹·塞隆饰)战车的司机,并且带着五个女人横穿沙漠逃难的故事。

《狂暴之路》在有剧本之前先有了故事板,故事板由五名画手完成,一共3500幅。导演米勒认为影片是一场“连续的追逐”,台词不需要多少,视觉才是重中之重。《狂暴之路》充分发挥了电影制作技术的潜力,影片中超过8成的特效都并非是电脑特效,而是依靠实际的拍摄、化妆、特技以及道具制作而成。电脑CGI的运用主要是在纳米比亚的自然风光,去除特技道具以及片中塞隆的假肢上。

影片在2015年西南偏南电影节上率先公开一些片段,放映厅中一名男观众忍不住站起来提问,“你怎么能拍出这种镜头?”提问的不是别人,正是著名导演、cult片爱好者、兼昆汀好基友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我想拍的是一个老派(old-school)动作片”,乔治·米勒说:“这不是一个CG电影,我们不会违背物理学。”

昆汀看完《狂暴之路》后大呼过瘾,爆料自己在拿到影片拷贝后,窝在家里连看三遍,是他2015年最爱的电影 。

《狂暴之路》在第5届AACTA本土奖(上文第一部分有简介)上获得11项提名,并登顶最佳影片奖,乔治·米勒更是凭借此片拿下最佳导演奖。

2016年1月17日,在英国伦敦五月花酒店举行的第36届伦敦影评人协会(London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该协会于2016年迎来了创立三十周年纪念,获奖结果由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国影评人协会(The Critics' Circle)的成员票选得出)颁奖典礼上,《狂暴之路》这部末世科幻片也独领风骚,拿下最佳电影与最佳导演两大重磅奖项(遭遇英国电影学院奖冷眼的英国电影则凭《45周年》包揽了最佳男女主演和最佳英国/爱尔兰电影奖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所有的表演类奖项都被英国本土演员承包)。

在美国洛杉矶揭晓的第5届AACTA国际奖上,《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打败了《荒野猎人》、《大空头》、《聚焦》和《卡罗尔》这四部影片,登顶最佳影片奖,乔治·米勒更是凭借此片再次拿下最佳导演奖。《卡罗尔》的两位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和鲁妮·玛拉则分别获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奖,也算是略微弥补了二人错失金球奖和演员工会奖等奖项的遗憾。

2016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圣塔莫尼卡召开的第21届美国影评人选择奖的颁奖典礼上,13项提名领跑的《狂暴之路》横扫最佳导演、最佳动作电影、最佳动作男主角、最佳动作女主角、最佳视效等在内的九项大奖(《聚焦》和《大空头》则各获三个奖项并列第二,前者获得最佳影片。在金球奖大获全胜的《荒野猎人》和《房间》也各有两座奖杯入账,其中就包括前者的最佳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后者的最佳女主角布丽·拉尔森)。

2016年2月28日,《狂暴之路》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包含最佳影片、导演、摄影、剪辑在内的10项提名,在奥斯卡历史上,《狂暴之路》是继《泰坦尼克号》、《怒海争锋》、《雨果》后又一部提名了所有技术奖项的电影,同届奥斯卡上,《荒野猎人》也提名了所有技术奖项,但《狂暴之路》最终获得6个技术大奖,除了视觉效果以小冷门输给《机器姬》外,其余皆是情理之中。作为一部暌违30年的经典系列的续集。《狂暴之路》往事情怀和当今技术的完美搭配,使得它拿下这些奖项并非难事。带着几个身披破布的超模们在黄沙漫天里飙车狂奔,周遭围绕的都是打满鸡血的摇滚音乐和废土世界的美学元素,《疯狂的麦克斯》在一众提名电影中显然别具一格,出位的美学狂欢拿下包括美术和音效方面的奖项也非常合理。

以“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在电影界富有盛名的导演埃德加·赖特2019年在Twitter上表达了他对《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的热爱:“《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仍然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动作片。”有人回复问他对其它一些经典动作片的看法,赖特只回复了一位说:“每当我提到最棒的电影(动作片或其他)时,总会有人问’为什么没有《铁血战士》(Predator,1987)/《魔鬼司令 》(Commando,1985)?’ 它们都很有意思,但不是我最喜欢的。”

【其实早在2017年,埃德加·赖特导演的《极盗车神》(Baby Driver)在澳洲举办首映礼时,乔治·米勒就尽了地主之谊,在悉尼站为《极盗车神》站台,与《极盗车神》的导演埃德加·赖特展开了对谈,对影片给予了极高评价,详细解读影片背后的精彩创作故事。即使当时已经72岁高龄,乔治·米勒在谈及埃德加·赖特这位后辈导演的新作之时依然难掩激动:“我之前有幸能看到剧本,当时就觉得非常棒;后来看到粗剪电影时,觉得更棒;但到了成片,完全就是惊艳!”与常规动作片不一样的是,《极盗车神》内有30首电影音乐,故事的发展、主人公的动作几乎全要靠音乐的节奏来驱动。这意味着一些场次在现场拍摄的时候要一边放着音乐一边指挥演员表演,在调度上有着相当的难度。面对乔治·米勒的疑惑,埃德加解释道:“基本上在开拍之前,我们就梳理了所有的音乐,整顿好就开始排练,我们不会在没有跟着音乐排练的情况下进行拍摄,虽然这样的(场景)次数不多,但起码会在演员正式开拍之前重新排练……”而为了卡准时间点,让故事板和场景无缝对接,埃德加在开拍之前还专门为机场重要的飙车大戏准备了动画分镜。

乔治·米勒和埃德加·赖特还有一个共同点,两人都曾从大片厂的超英项目中“撤退”。埃德加·赖特2014年因创作分歧退出漫威《蚁人》项目,直言漫威方要求其大量修改剧本酿成“悲剧”,后来《蚁人》被佩顿·里德接盘,埃德加·赖特称他永远不会看《蚁人》这部电影。2007年9月,华纳宣布将改编《正义联盟》,并邀请乔治·米勒担任导演,但乔治·米勒在选角阶段就与制片协会发生分歧,而被迫叫停……

在2019年的一次采访中,米勒回答了他对超英电影之争的态度——马丁·斯科塞斯率先发起了探讨,认为漫威影片不是“cinema”,随后这个话题便愈发火热——现在米勒给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所有的超英电影我都看过。就这场辩论而言,说实话,我认为电影就是电影(Cinema is cinema),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最终还是要以观众的感受为准。有一句斯瓦希里民族的名言适用于我们所做的一切:他们每讲完一个故事就会说,‘故事讲完了。’ 如果你感觉糟糕,那么这是我的错,因为它经我之口。如果你感觉很棒,那么这个故事现在就归大家了。”米勒认为,把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完全归因于巧妙的营销策略,是一种“狂妄自大”的态度。对米勒来说,每一部电影——无论规模或是票房——都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好地了解潜在观众的机会。“这个范围太广泛了,不要一直说某些人比另一些更重要,这没什么意义。无论大小,每一个色块都在整张马赛克图案中发挥作用。”】

【25-2】、《动物王国》 (2010,Animal Kingdom)

导演大卫·米奇欧德(David Michôd)以自己的长片处女作《动物王国》为自己在世界影坛迎来了一个漂亮的亮相.

《动物王国》中的女演员杰基·韦佛(Jacki Weaver)凭借着本片入围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杰基·韦佛曾出演过一系列澳大利亚剥削电影,也曾参演过《悬崖上的野餐》 (1975,Picnic at Hanging Rock)。2005年,她出版自传《Much Love, Jac》 。

《动物王国》讲述了约书亚(詹姆斯·弗兰切威勒 James Frecheville 饰)表面上只是一个17岁的普通少年,但他的一生注定不会平凡,因为自打出生起,他便背负了著名黑道家族——科迪家族之子的“好”名声。母亲的去世让他得以重新回到了这个充满了罪恶和争斗的家族里,尚未成熟的他会受到怎样的洗礼?而他和叔叔以及三个哥哥之间的关系会有着怎样的变化?警探莱基(盖·皮尔斯 Guy Pearce 饰)的出现给予了约书亚一种新的希望,他不懈的劝说着约书亚,希望他能够回归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上来。同时,警方盯上了科迪家族,只等待时机到来将他们一网打尽。在亲情和道义,人生和理想之间,年轻的约书亚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25-3】、《赛门和黛利拉》(2009,Samson and Delilah,也译作《参孙与大利拉》或《参孙和达莉拉》)

导演沃威克·桑顿(Warwick Thornton)在澳洲爱丽斯泉土生土长,在澳洲广播电视电影学校主修电影摄影。沃威克自编自导的处女作《赛门和黛利拉》在戛纳电影节上入围了金摄影机奖和一种关注单元。

Samson(赛门、参孙)和Delilah(达莉拉、大利拉)这两个名字来自《圣经》,《圣经》旧约《士师记》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人物之一就是大力士Samson,这是一名能拿着一块驴骨头便打死了1000个敌人的犹太传奇英雄,但是当他遇上心爱的女子Delilah之后,强者变成了弱者……千百年来,Samson 和 Delilah的故事一直都是《圣经》中流传最广、且感人至深的悲剧故事,曾被多次拍成电影。

而沃威克导演的《赛门和黛利拉》却并不是圣经故事,而是讲了澳洲土著少年Samson和澳洲土著少女Delilah的故事。

沃威克导演之后的作品《甜蜜的国度》(Sweet Country)也获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评审团特别奖,并且也出现在了这个榜单中,排名第八,沃威克也是这个榜单中唯二两个有两部作品出现在这个榜单中的导演。

榜单中排名第10的《神秘之路》(2013)后来被改编成了同名澳剧,《神秘之路》第二季(2020)的导演之一就是沃威克·桑顿,他还身兼摄影指导,更客串了一个在酒吧里骚扰女性的酒鬼。

【25-4】、《神鬼剁手》(Chopper,2000,又名《斩出个未来》)

《神鬼剁手》的导演是安德鲁·多米尼克,他毕业十二年后才拍了处女作暴力电影《剁》,影片根据澳洲最臭名昭著的罪犯“剁手”马克·布兰登·里德的事件改编。现实中的“剁手”在澳大利亚早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他在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入狱,之后根据自己经历写的小说卖出了二十五万份,而他“永远不要让真相阻碍一个好故事”的座右铭也让人对他小说的真假无从捉摸。本片获得了评论界的好口碑,夺得了澳奖最佳导演等,更使主演艾瑞克·巴纳名声大噪,据说原型的老爸看了后,都难以分辨,足见巴纳把神经质的暴躁的剁手演得多真实,因此澳奖影帝。

安德鲁五年后的第二部作品是《神枪手之死》,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影片完整的片名直译是《胆小鬼罗伯特·福特暗杀神枪手杰西·詹姆士》,影片根据朗·汉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美国第一神枪手杰希·詹姆斯劫富济贫,最后却被自己最信任的手下杀死的故事。《神枪手之死》的主演是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皮特是《剁》的粉丝,内心非常希望能和安德鲁合作,在拍《特洛伊》的时候,他结识了巴纳,通过他和安德鲁取得了联系,《神枪手之死》也让布拉德·皮特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帝,胆小鬼罗伯特·福特由凯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饰演,这也让阿弗莱克获得了奥斯卡男配角的提名。《神枪手之死》主要在加拿大拍摄,2005年的时候就杀青了,可是好事多磨,《神枪手之死》直到2007年才得以上映,个中最大的原因是华纳兄弟方面与导演安德鲁就剪辑产生的矛盾,华纳方面希望“影片少一些沉思,多一点动作”,皮特和安德鲁想要“节奏慢一些,多一些思考”,双方僵持不下。据说,《神枪手之死》花了一年时间,一共剪了12个版本,中间争吵不断,最长的一版达到了四小时,等影片最终确定剧场版的时候,大概剪掉了超过一个小时的场景。

2012年安德鲁卷土重来,和布拉德·皮特二度合作《温柔杀戮》(Killing Them Softly)。这部电影融合了恐怖、黑暗喜剧等元素,根据乔治·V·希金斯的犯罪小说《柯根的交易》(Cogan's Trade)改编,讲述了一场受黑帮保护的扑克赌局遭到抢劫后,杰基·柯恩接受雇佣,追杀抢劫者以重建黑帮统治秩序的故事。影片从2011年一月拍到五月,影片还作为竞赛片参加了2012年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角逐,并且在11月30日登陆北美大银幕。

【25-5】、《爱情无色无味》 (2001,Lantana,又名《马缨丹》)

本片导演是雷·劳伦斯(Ray Lawrence)。

本片讲述了侦探莱昂(安东尼·拉帕格利亚 Anthony LaPaglia 饰)人到中年,和妻子索尼娅(凯瑞·阿姆斯特朗 Kerry Armstrong 饰)之间的关系早已经十分疏远,名存实亡。家庭之外,莱昂有着一位交往甚密的情人简(蕾切尔·布雷克 Rachael Blake 饰),在简那里,莱昂能够短暂的找回自信和激情。索尼娅察觉到了丈夫的异样,但是她选择将一切的愤怒和痛苦隐藏在心底。心理治疗师瓦莱丽(芭芭拉·赫希 Barbara Hershey 饰)是索尼娅的树洞,常常开导和安危她,可是,瓦莱丽也必须面对自己内心里的黑洞——她11岁的女儿成为了一场谋杀案中的受害者,她至今无法从失去女儿的悲痛之中走出来。某日,瓦莱丽突然失踪了,莱昂对她的下落展开了调查。

【25-6】、《鬼书》(2014,The Babadook)

很少会有人质疑肯特的处女作《鬼书》是近十年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单亲母亲和她儿子之间发生的诡异故事,艾米莉亚的丈夫于六年前不幸丧生,艾米莉亚一直无法走出阴影,即便如此她仍然要照顾叛逆的儿子塞缪尔。塞缪尔经常梦到一头怪物,他坚信这个怪物某天会出现并杀死他们两母子。某天一本叫做《巴巴杜》的故事画册莫名出现在艾米莉亚的家里,塞缪尔坚信巴巴杜就是他一直梦到的怪物。一开始并不相信的艾米莉亚也开始看到奇异的影子,她逐渐明白儿子一直以来的警告有可能是真的……

肯特擅长营造幽闭的恐怖气氛,这种能力在她的下一部电影《夜莺》也得到了展现。《夜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825年澳大利亚的暴力反殖民复仇故事,故事围绕着一名种族主义白人女性和一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男性之间的关系展开。

《夜莺》曾获得2018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和新锐演员奖,另外,《夜莺》成为第9届AACTA本土奖(上文第一部分有简介)上最大的赢家,包揽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剧本、最佳选角6个奖项 ,这场胜利无疑为这部关注于澳大利亚种族灭绝历史的争议电影进行了正名,与《夜莺》并列获得最佳影片的是《占水师》(下文有简介)。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影《孟买酒店》(下文有介绍)和《赛马女孩》(下文有介绍),这两部2019年在澳大利亚票房名列第一与第二的电影一共只收获了1个奖项,是《孟买酒店》获得的最佳剪辑奖。

【2019年1月3日,第9届AACTA国际奖在美国洛杉矶公布了其获奖名单。至此,AACTA奖已揭晓了其2019年度本土、亚洲及国际各板块的全部奖项,其中亚洲电影的表现异常强劲。韩国电影《寄生虫》夺得AACTA奖国际奖最佳影片奖,导演兼编剧奉俊昊出席颁奖礼,接受AACTA奖国际奖中的最高荣誉。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好莱坞往事》夺得最佳导演奖,演员布拉德・皮特亦凭此片将最佳男配角奖收入囊中。

在稍早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AACTA本土奖和亚洲奖板块中,《寄生虫》也一举夺得年度最佳亚洲电影奖,中国电影《流浪地球》,《哪吒》和《影》亦获得该板块提名,其他提名者包括:印度电影《调音师》、印度电影《印度有嘻哈 》、印度电影《超级豪华》、日本电影《我们是小僵尸》、菲律宾电影《你好,爱,再见》。2019年度亚洲电影评审团的的主席会由罗素·克劳担任。入围的菲律宾电影《你好,爱,再见》是一部令人深感共鸣的浪漫喜剧,这部电影突破了本土的票房记录,成为了菲律宾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作品,女导演导演凯西・加西亚-莫利纳(Cathy Garcia-Molina)以及主演凯瑟琳·贝纳多尔(Kathryn Bernardo)在2018年就曾在影片《我们的命运》中有过合作,那部作品亦是当时最卖座的菲律宾影片。】

在2020年02年25日《视与听》杂志上,韩国导演奉俊昊撰文,罗列了自己认为“将在未来十年对电影形态有至关重要影响的20位导演”。奉俊昊的这份榜单中其中有《鬼书》的导演詹妮弗·肯特(Jennifer Kent),奉俊昊说:“我非常喜欢《鬼书》,这是一部伟大的恐怖片。”

【奉俊昊在杂志上称——

“今年是2020年,光是这个数字就有够科幻的了。我并不是为了要探讨电影的未来才来总结这20位导演,我只是想讨论一下他们已经创作的片子(虽然有的导演只有两三部长片)。但是话题最终会回到电影的未来上,因为当我们看过王家卫的第二部长片《阿飞正传》(1990年)时,我们似乎已经在脑海中梦到过了《花样年华》(2000年)。再或,当我们第一次看到科恩兄弟的《血迷宫》(1985年)时,我们似乎就已经看过了二十多年后的《老无所依》(2007年)。

那么,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我们又期待这些导演为我们展现什么呢?

《仲夏夜惊魂》那冲击力十足的视觉感受,《夜以继日》中那静静凝视着黑水河的眼眸,《灯塔》那大海之上的黑白美学,尹佳恩的电影中的孩童世界,《幸福的拉扎罗》那神迹般的影像表达。这些作品对于他们的导演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想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他们将一如既往地拍下去。”(原文地址:https://www.bfi.org.uk/news-opinion/sight-sound-magazine/features/bong-joon-ho-picks-20-upcoming-film-directors-for-2020s 整理自:深焦DeepFocus 翻译:吴鑫 邮箱:comeintomylife@sina.com 编辑:三耳猫 )】

《鬼书》的女主演埃茜·戴维斯(Essie Davis和《雪镇狂魔》(这个榜单中排名第九名的电影)的导演贾斯汀·库泽尔是一对夫妻,他们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25-7】、《关键协议》 (2005,The Proposition)

故事发生在1880年的澳大利亚,警察和黑帮之间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所有人都知道,事态再照这样发展下去,一场恶斗在所难免。查尔斯家最小的弟弟阿瑟(丹尼·休斯顿 Danny Huston 饰)的举动让事件向更糟的方向发展而去,他在小镇居民霍普金斯家展开了一场血腥残暴的大屠杀后逃之夭夭。看到弟弟已然丧失了理智,黑帮分子查尔斯(盖·皮尔斯 Guy Pearce 饰)决定带着麦克(理查德·威尔森 Richard Wilson 饰)远走高飞。在关键时刻,斯坦利警长(雷·温斯顿 Ray Winstone 饰)制服了查尔斯,绑架了麦克,他以麦克的性命为筹码,要求查尔斯杀掉丧心病狂的阿瑟。两边都是手足情深的兄弟,查尔斯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之中。

影片导演是约翰·希尔寇特 (John Hillcoat),他导演的《末日危途》和《无法无天》曾入围了2009年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和2012年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5-8】、《甜蜜国度》 (2017,Sweet Country)

《甜蜜国度》 入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评审团特别奖,第8届AACTA本土奖最佳影片,这是榜单里最新的一部电影。

《甜蜜国度》发生在1929年澳洲北领地爱丽斯泉的内陆区。原住民老练畜牧员Sam 的主人,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退役回来的白人老兵Harry。 Harry性情暴戾,虐待劳工,最终被Sam在自卫情况下一枪毙命。此后Sam与怀着身孕的妻子便展开逃亡之旅,走遍内陆,穿越壮丽沙漠,运用丛林生存本领巧妙地避开尾随追捕的执法人员。但Sam为了妻子健康着想,最后还是自首接受审讯。《甜蜜国度》塑造了澳洲舞台上的西部绝命英雄,讲述了殖民背景下的亡命史诗。

导演沃威克·桑顿(Warwick Thornton)的处女作《参孙与黛利拉》曾在戛纳电影节上入围了金摄影机奖和一种关注单元,也出现在了这个榜单中,排名第三,沃威克也是这个榜单中唯二两个有两部作品出现在这个榜单中的导演。

【25-9】、《雪镇狂魔》 (2011,Snowtown)

这部电影根据1999年轰动澳洲的连环凶杀案改编,讲述了16岁的杰米在疯狂、反社会的“父亲”的毒害下,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的故事 。

影片从立项到拍摄完毕只用了14个月,这在澳洲是很了不得的速度,而且这个速度还是一个年轻导演用自己的处女作创下的。众多第一次参演的非职业演员们都表现出来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他们的表演可圈可点。贾斯汀·库泽尔(Justin Kurzel)说:“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都很努力,大家很齐心协力,好像这部电影在感召着我们这么做。而且我还得到了整个剧组的信任,他们都觉得应该听我。在这种态势下,电影就被很顺利地拍摄了出来。”

【导演贾斯汀·库泽尔后来导演了《麦克白》(2015)和《刺客信条》(2016),这两部电影的男女主演都是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和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

2019年,贾斯汀导演了《凯利帮的真实历史》(2019,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影片基于Peter Carey所著同名布克奖获奖小说改编,讲述了绿林好汉Edward "Ned" Kelly传奇的一生。凯利被公认为是最后一个,也是最著名的绿林好汉,因家庭遭遇变故而流亡澳大利亚,他和弟弟以及好友一起建立了“凯利帮”,反抗暴警和政府,在此期间谋杀了数名警官。他在人生中的最后大战中穿着防弹装甲与警察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身受重伤,成为唯一生还者,被关进墨尔本的监狱,于1880年被处以绞刑,年仅25岁。

《凯利帮的真实历史》主演之一是导演的老婆埃茜·戴维斯(在这个榜单上排名第六的、2014年澳大利亚热门恐怖片《鬼书》的女主演),埃茜·戴维斯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们一直想一起工作。很多年之前——大概九或者十年前吧——他就拿到了这个项目,当时还是小说,他说,“里面有个角色很适合你。”我读了小说,他说,“这里面讲的都是奈德和他妈妈的故事”,我说,“真的吗?”(大笑)贾斯汀很有头脑,而且很有远见,这也是我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因为他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我从来想象不到他所想象的东西,我总是说,“哇哦,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他的头脑真的很聪明。我们在一起很多年了,当初相识的时候,他还在剧院里做艺术指导,我们一起合作,我是演员,他是设计师,我们一起创作并拍摄了一部短片。我当时说,“你看,你想当的是电影导演,去拍电影吧!”所以我们一直想合作一部故事片。

《凯利帮的真实历史》在第10届AACTA上获得了12项提名,仅次于提名13项的《乳牙》,但在奖项上《凯利帮的真实历史》完败给了《乳牙》,后者横扫了8项主要大奖,前者只获得了Best Production Design、Best Hair and Makeup和Best Costume Design三项奖,导演的老婆埃茜·戴维斯并没有凭借《凯利帮的真实历史》获得提名,但却凭借着《乳牙》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着不过风水轮流转,在下一届AACTA,导演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2003年,格雷格·乔丹(Gregor Jordan)也曾导演过一部《凯利党》(Ned Kelly),主演们堪称澳洲全明星阵容:“永远的小丑”希斯·莱杰(Heath Ledger)、“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澳大利亚第一个奥斯卡影帝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穆赫兰道》和《金刚》中的女神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乔尔·埃哲顿(Joel Edgerton)、艾米莉·布朗宁(Emily Browning)……】

【《乳牙》(Babyteeth ,2019)是澳大利亚女导演香农·墨菲(Shannon Murphy)的处女作。故事讲述了身患绝症的青春期少女Milla爱上了一个贩毒的小混混,在人生的最后旅程,Milla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Milla的父母面对着一切。电影没有刻意地煽情,也没有苦大仇深地抗争,只是用轻盈的叙述口吻,讲述了“生与死”这个沉重的话题。伊莱扎·斯坎伦(Eliza Scanlen)为扮演Milla剃了光头,像这种真实的质感充斥着全片。电影除了横扫了AACTA,最佳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全部由这部电影中饰演Milla、小混混、父亲、母亲的演员获得。除此之外,还入围了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扮演小混混的托比·华莱士 (Toby Wallace)还获得了一个小奖项,托比·华莱士1994年出生,很小就从英国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已经参演了多部澳大利亚电影。电影中饰演父亲的是本·门德尔森(Ben Mendelsohn),澳大利亚重要的演员,参演过《美丽的凯特》(2009, Beautiful Kate)和《动物王国》(2010, Animal Kingdom )等澳大利亚作品 】

2021年贾斯汀·库泽尔导演的《内特拉姆》(Nitram)上映,影片根据1996年亚瑟港大屠杀,也是最大规模的枪击案改编的电影。旅游丛书《孤独星球》中澳大利亚篇会提醒游客,去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的人,不要主动与当地人谈起亚瑟港枪击案,他们或许有亲友在这次枪击案中死去。导演贾斯汀·库泽尔此次再度携手《雪镇狂魔》、《凯利帮的真实历史》的编剧肖恩·格兰特,这回收起形于外的暴虐,用冷静自持的角度,重新检视震惊全澳的真实社会事件,试图通过刻画屠杀者的生活状态,来探寻大屠杀发生的根本肇因。作为一部艰难而令人痛心的电影作品,电影充满张力与悬念,痛苦与毁灭,电影画面虽不见血腥,不言而喻的冷暴力却让恐惧更深入骨髓。《内特拉姆》要求观众不得不面对澳大利亚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之一,也因此有很多平台都试图降低这部敏感电影的关注度:这部电影的出品方是Channel 9旗下的在线平台Stan,政府没有任何补贴或赞助(除了基本的税务优惠);拍摄地也在维多利亚州的Geelong而不是案发地塔斯马尼亚州。主创人员三番四次解释,不会美化凶手,不会出现杀戮的场面,甚至不会说出凶手的名字——他们会尽可能尊重生者与死者。

Nitram是主人公名字的倒序,是他母亲生造的词,暗示她的儿子发育迟缓,与他人不同。他的名字在电影中没有被提起, 在澳大利亚的新闻中也很少出现。人们约定俗成把注意力留给无辜的逝者与伤者,不给凶手任何知名的机会。饰演内特拉姆的是美国性格小生卡赖伯·兰德里·琼斯(Caleb Landry Jones),他是在疫情期间来澳拍摄,根据当时政策,他只能见到必要的摄制组人员,这种隔离之下的孤立感,也帮助他塑造了内特拉姆角色,最终,卡赖伯·兰德里·琼斯凭借着令人压抑却又心生惋惜演出,让其借该片获得了第7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除了男主角,其余主要演员都是澳大利亚人。导演的老婆埃茜·戴维斯在片中饰演内特拉姆的“女朋友”,一个年华消逝、单身、古怪却富有的老年女人Helen,Helen的原型Helen Mary Elizabeth Harvey是澳大利亚博彩业巨头Tattersalls的继承人之一,并且埃茜·戴维斯就是来自案件发生地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朱迪·戴维斯 (Judy Davis,下文有介绍)所饰演的母亲,表面虽强硬,但面对智力受损而不受控的孩子所产生的爱与恐惧,诠释层次分明,朱迪·戴维斯也在本榜单中排名第15位的《裁缝》中饰演凯特·温斯莱特的母亲。影片也入围了第11届AACTA上获得了13项提名,并横扫了8项主要大奖,一雪导演的上一部影片在上一届在AACTA仅获2项奖的失意。】

【25-10】、《神秘之路》(2013,Mystery Road )

由澳洲原住民导演伊凡·森 (Ivan Sen)执导拍摄,Ivan Sen表示自己受导演科恩兄弟的影响不小,但是这部片与当年同样包含枪械、毒品、硬汉和一望无际的沙漠的奥斯卡大片《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还是很不同。

影片讲述了在昆士兰州(Queensland,是澳大利亚的六个州之一,其名字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一个乡村小镇温顿(Winton)上,一名卡车司机听到野狗咆哮,他在一个隧道里发现了一个叫朱莉梅森的十几岁女孩的尸体。侦探杰·斯万从城里调遣到这里负责这起谋杀案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是在温顿拍摄的,《神秘之路》也在那里举行了首映,标志性的澳大利亚电影《鳄鱼邓迪》就是在那里拍摄的。

《神秘之路》受到了很多评论家和观众的好评,在烂番茄影评网得到89%的好评。FILMINK(澳洲著名影视杂志的在线官网)的汤姆·克里夫(Tom Clift)称这部电影为“该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是过去几年中最好的电影之一。” 《悉尼先驱晨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的影评人桑德拉·霍尔(Sandra Hall)也给予了很积极的评价,并表示“《神秘之路》和经典西部好莱坞影片有很多相同之处,像英雄标志的牛仔靴子和白色帽子,却没有任何对澳大利亚的剥削。”《星期日时代报》 (The Sunday Age)的克雷格·马西森(Craig Mathieson)表示“这是一部让大家深感满意的影片。伊凡·森 的这部突出而精确的电影《神秘之路》填补了澳大利亚电影目前的横沟和分歧。”但并非所有的评论都是正面的,艾利克斯(Alex Doenau of Trespass )评论道,“伊凡·森 的电影根本没有足够体现出色的故事。澳大利亚的电影业需要更努力,以确保能吸引到观众,而不是让观众出于责任感去看电影。而《神秘之路》根本就达不到标准。(There simply isn't enough dynamism to justify Ivan Sen's story. Australian movies have to work harder to secure audiences beyond those who go to them out of a sense of duty or worthiness; Mystery Road simply doesn't go that far.)”

影片在2018年被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改编成了一部同名的6集连续剧,(下文有简介) 原版电影的导演Ivan Sen也加入到了该电视剧的制作中担任执行制作人。

《神秘之路》第二季(2020)的导演之一沃威克·桑顿(Warwick Thornton),就是这个榜单上排名第三的《赛门和黛利拉》和排名第八的《甜蜜的国度》的导演,在第二季节里他不仅是导演之一,还身兼摄影指导,更客串了一个在酒吧里骚扰女性的酒鬼。《神秘之路》第二季的联合导演中还有一位韦恩·布莱尔(Wayne Blair),他导演的《蓝宝石》也出现在下文AACTA十周年之际发布的“十年最受欢迎澳大利亚电影候选名单”中。

【25-11】、《红磨坊》(2001,《Moulin Rouge! 》)

《红磨坊》是由妮可·基德曼和伊万·麦格雷戈主演的歌舞片,本片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与高口碑,是影史上著名的歌舞片之一。本片入围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提名,也入围了第54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并获得第59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音乐/喜剧片奖。

本片的导演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是澳大利亚著名导演,出生于新南威尔士,毕业于悉尼国家戏剧艺术学院。巴兹·鲁赫曼擅长“后现代”风格,他执导的电影作品素以视效华丽、背景铺张而著称,常以浓烈的色彩、快捷的节奏、不拘一格的方式表现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歌舞在巴兹·鲁赫曼的电影中是常见的叙事元素之一。导演其他代表作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澳洲乱世情》 (Australia,2008)、《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2013,下文有简介)等。

【《澳洲乱世情》是由妮可·基德曼和休·杰克曼联袂主演的、接近三个小时片长的史诗大片,片名直接以Australia为标题,换言之,以自己国家的名称为标题,那本片就不得不承载起历史、文化、政治、民族等宏大名词的重担,也让影片有了先天的特殊意义,但影片是否真能承担起Australia这个名字就有待商榷了。

金伯利(Kimberley)是《澳洲乱世情》的重要取景地,这是澳大利亚豪迈的一面,是世界上最原始的一片荒芜,这里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金伯利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所在地,每年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钻石在此出产。片中女主角购买的粉红色钻石,就出产于当地最著名的Argyle钻石矿,金伯利位于西澳的北部,有大约英国3倍大小,风景非常独特,在这里,澳大利亚两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内陆和海滩)完美融合在一个独特悠闲的氛围中,这里一年也没有四季,只有旱季和雨季。】

【25-12】、《十只独木舟》(2006,Ten Canoes )

洛夫·德·希尔(Rolf de Heer)导演,榜单中排名18的《纤夫》也是洛夫·德·希尔导演的作品,他是这个榜单上唯二两个拥有两部作品的导演。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欧洲人来到澳大利亚之前,说的是年长的兄弟如何教导自己的弟弟走上人生正途的故事。整部影片中充满了插科打诨的笑料,反映了土著人开朗豁达的性格和他们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部以土著语言拍摄的电影,洛夫·德·希尔与原著民组织联手合作,把在澳大利亚历史记载前就已经存在的语言再现于大银幕上。影片中很多演员都是当地的土著人,这些“演员”既没有表演经验也不会说英语。影片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阿拉弗拉海沼泽拍摄期间,为了确保演职人员的安全,剧组专门请来了11个鳄鱼监护员。电影中的那些独木舟都是根据原始部落的方法制作而成,指导制作的是部落里一些老人,而且他们已经大约有50年没有做过这样的独木舟了。

【洛夫·德·希尔导演的《坏小子巴比》(1993,Bad Boy Bubby)堪称澳洲影坛神作,被称为90年代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影片获得了AFI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四项大奖,那一届AFI上《穆丽尔的婚礼》获得了最佳影片。在1993年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坏小子巴比》获得了评审团特别奖,那一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蓝》 获得了金狮奖和最佳摄影奖,朱丽叶·比诺什凭借着《蓝》获得了威尼斯影后。

《坏小子巴比》是一部黑色喜剧片,讲述了35岁的巴比从小被自己的母亲囚禁,他不仅要忍受母亲的打骂,还要和母亲做爱,致使巴比心智很不成熟,因为一次偶然,巴比闷死了母亲和突然出现的父亲之后,走出了家门,巴比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遇到各式各样的人,闹出了不少笑话,也受到不少挫折。在这部疯狂而又深刻的片子里,导演洛夫·德·希尔把他的镜头直接指向了社会:善于模仿而又诚实的巴比就像一个镜子一样,照出了世间的万象,在他无知的种种可笑中,隐藏着奇特的庄严与悲哀。世间情态种种掩饰的面纱在他的模仿下,尽如掀裙子般被掀去,只余下杂乱而又可叹的本质。】

【25-13】、《死亡,小心穿越》(2005,Look Both Ways ,又名《回望 》)

《死亡,小心穿越》是导演Sarah Watt的长片处女作,在AFI(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澳大利亚电影学会奖)上获得七项提名,最后击败《狼溪》,夺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及最佳男配角等大奖,而澳洲影评人David Stratton更形容电影"This is a close to perfect movie"("一部近乎完美之作") 。

影片以南澳 Adelaide 市郊的普通人为背景,一位默默无闻的女画家,目击了一名男子被火车撞死的情形。报馆的摄影师,和负责采访的记者被派到事故现场进行报道。摄影师刚发现自己患了癌症,画家则刚刚失去了父亲,而陌生人的死亡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记者则刚发现当助产士的女友意外怀孕。因为与性格不合的前妻当年也是奉子成婚,他竟摆出一副冷淡的态度对待女友。与主角一样,一对配角同样面对着威胁,不过却是来自新生命的威胁……

【25-14】、《冰雹》 (2011,Hail)

【25-15】、《裁缝》 (2015,The Dressmaker)

2016年,在第5届AACTA本土奖(上文第一部分有简介)上,《裁缝》力压《狂暴之路》的11项提名,获得12项提名,并最终斩获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剧本四项大奖。

《裁缝》改编自作家罗萨莱·哈姆(Rosalie Ham)的同名小说,由《情如物证》(Proof,1991)和《陌上伊人》 (A Thousand Acres,1997)的女导演乔思林·莫尔豪斯(乔瑟琳·穆尔豪斯、Jocelyn Moorhouse)自编自导。

【《情如物证》由雨果·维文和罗素·克劳主演,本片在第44届戛纳电影节(当年金棕榈奖是《巴顿·芬克》Barton Fink)上获得金摄影机奖特别荣誉奖和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当年评委会大奖是黄健中导演的《过年》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获得青年电影竞赛单元青年电影樱花铜奖。】

《裁缝》(The Dressmaker,台湾译名《恶女订制服》,上映于2015年10月29日,故事讲述一位在欧洲生活多年的知名女裁缝蒂莉回到自己的故乡——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她希望和自己脾气古怪的母亲重修旧好,不过再次之前她必须解开心结——她在孩童时曾被控杀人,这也是逼迫她背井离乡去欧洲的原因。她在小镇上开了一家裁缝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所售卖的款式新颖的服装和闪闪发亮的布料为她俘获了一批忠实的顾客。实际上,蒂莉一直没有放弃调查当年事件的真相,她坚信当年的那个凶手如今依然生活在这座小镇里,她准备好要向那些曾和自己有过节的人展开复仇的故事。这是一部包含了爱,复仇,高级时装,和喜剧色彩元素电影。

凯特·温丝莱特饰演这位女裁缝,同年她凭借《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 )获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败给《丹麦女孩》( The Danish Girl)中的艾丽西亚·维坎德(Alicia Vikander)。

而饰演这位女裁缝母亲的,是演技派朱迪·戴维斯,她是澳大利亚一位知名度颇高的女影星,她曾凭借《贤伉俪》(Husbands and Wives)和《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两次获得奥斯卡表演类奖项提名,她在上文提到的《内特拉姆》中也是饰演母亲的角色。

【朱迪·戴维斯曾经凭借着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David Lean)导演的《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获得了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朱迪·戴维斯曾经在美国出演过伍迪·艾伦的以下5部电影:《爱在罗马》 (To Rome with Love,2012) / 《解构爱情狂》 (Deconstructing Harry,1997) / 《名人百态》(Celebrity ,1998) / 《丈夫、太太与情人》(Husbands and Wives,1992) / 《爱丽丝》(Alice ,1990))。朱迪·戴维斯也曾经凭借着《丈夫、太太与情人》获得了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在关于伍迪·艾伦的访谈书籍《我心深处》中,瑞典作者史提格·比约克曼与伍迪·艾伦有如下关于朱迪·戴维斯的对话:

史提格:我在《电影手册》中读到过一则朱迪·戴维斯的采访。她在采访中说,《丈夫、太太与情人》中的那个角色是她在美国电影中最出色、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角色。

伍迪:她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才华,我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知道了。这与我和我的电影无关,无论你让她演什么样的电影,《巴顿·芬克》,或是一部澳大利亚电影,她都能出色完成。黛安·韦斯特(曾出演过伍迪·艾伦导演的以下五部作品: 《汉娜姐妹》 / 《情怀九月天》 / 《开罗紫玫瑰》 / 《子弹横飞百老汇》 / 《无线电时代》)也是如此,即使是像《温馨家族》这样轻快的电影,她都能赋予角色一种高雅的气质。同样,即使黛安·基顿出现在《婴儿热》这样的商业电影里,也能为电影增色。拥有这些出色的女演员就像得到了有力的武器,是导演的幸运。】

另外两名加盟《裁缝》的知名澳大利亚本土演员是:凭借《饥饿游戏》而逐渐走红的“锤弟”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和演员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

【雨果·维文早在1991年乔思林·莫尔豪斯导演的《情如物证》中成功地刻画了盲人摄影家马丁,而获得澳大利亚电影协会最佳男演员奖,时隔25年与导演乔思林·莫尔豪斯第二次合作的《裁缝》也令其收获了AACTA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1994年,雨果·维文因在倍受推崇的影片《沙漠妖姬》(1994,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上文有介绍)中饰演一位神秘的舞会皇后蒂克而在国际影坛上赢得了声誉。次年,他在乔治·米勒担任制片人的《小猪宝贝》(上文有介绍)中为牧羊犬配音,得到了观众的进一步认可。这期间,雨果·维文还参加了几部美国电视剧的拍摄,其中最著名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电视短剧《达达之死》。与此同时,雨果·维文除了继续在澳大利亚发展外,还参加拍摄了彼得·杰克逊导演的《魔戒》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沃卓斯基姐妹导演的《黑客帝国》系列和《云图》、沃卓斯基姐妹编剧和制作的《V字仇杀队》等,因为个性鲜明的嗓音,他还在动画片《快乐的大脚》(本片导演之一是乔治·米勒,上文有介绍))和大片《变形金刚》系列中为“狂派”首领威震天配音。】

【25-16】、《不简单的任务》(2000,The Dish,又名《天线》、《碟》)

《不简单的任务》曾在澳大利亚影评界和观众之间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打破了票房排行榜,一度成了澳大利亚电影史上票房收入第5名的电影。

影片改编自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名叫帕克斯(Parkes)的乡村小镇上的真实的故事,讲述了1969年7月,在为期4天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中,鲜为人知的卫星信号中断事件以及相关人员的感情经历。同时,本片也反映了澳大利亚在向全世界转播这场历史性的登陆月球事件中所发挥的非同寻常的作用。

【25-17】、《雄狮》 (2016,Lion)

影片由加斯·戴维斯(Garth Davis)导演,戴夫·帕特尔(Dev Patel )主演,获得了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奥斯卡提名,并获得了第7届AACTA本土奖最佳影片,也入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男配角、女配角、改编剧本、摄影、原创配乐的6项提名(和同在榜单中《血战钢锯岭》在同一届奥斯卡,下文会提到)。

影片根据畅销书《漫漫寻家路》改编,故事源于作者萨罗·布莱尔利的一段真实经历。影片讲述了五岁的萨罗(戴夫·帕特尔 Dev Patel 饰)在印度的火车上不小心与家人走散,他在加尔各答的街头流浪了几个星期后,被送进一所孤儿院,之后被来自澳大利亚的约翰(大卫·文翰 David Wenham 饰)和苏(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夫妇两收养了,在两人爱的教养下,萨罗成长为了前途无量的有为青年。在学校里,萨罗邂逅了名为露西(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饰)的女生,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某次派对中,来自家乡的食物勾起了萨罗对过去的回忆,他萌生出了回到家乡寻找家人的念头。

【25-18】、《纤夫》(2002,The Tracker,又名《追逐者 》 )

本片入围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由洛夫·德·希尔(Rolf de Heer)导演,榜单中排名12的《十只独木舟》(2006,Ten Canoes )也是洛夫·德·希尔导演的作品,他是这个榜单上唯二两个拥有两部作品的导演。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22在澳大利亚的某处,一名当地人被控告谋杀了一个白种女子,然后三个白种男人在另外一名澳大利亚当地人的帮助下去执行任务将案犯捉拿。于是他们开始在澳大利亚内陆展开搜索行动,但他们并不知道内陆土著反对与支持种族主义的残忍斗争将比他们这次搜寻更艰险可怕……

【25-19】、《噪音》(2007,Noise )

Henry Bean导演,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曾主演过《肖申克的救赎》)主演。

大卫是一个成功的律师,但现在他的生活却处于崩溃的边缘。虽然无比热爱自己的家乡纽约城,然而纽约市内的噪音污染却让大卫饱受困扰,耳朵就从来没有清净过,睡不好觉吃不好饭,甚至连做爱都要受打扰。忍无可忍的大卫,决定要好好治治那些制造噪音污染的人,比如那些乱按汽车喇叭的讨厌鬼,不管对方是无名小卒还是掌权人物,他都要奋战到底……

【25-20】、《肯尼》(2006)

导演是克雷顿·雅各逊(Clayton Jacobson)。

影片的主人公肯尼·史密兹(Kenny Smyth)为各种活动提供可移动厕所,这些活动大至各种大型节日庆典,小至教堂的小型社交。影片以伪纪录片的手法跟随肯尼面对他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棘手的挑战,一路走向废物管理的巅峰圣地——在田纳西那什威尔的国际管道及清洁博览会。随着肯尼以他独特的魅力、幽默和坚守的尊严化解了家庭的矛盾、为人父以及下水道等问题,澳式口音浓厚的肯尼身上也显露出澳大利亚特有的未经雕琢的钻石般的美德。

【25-21】、《高山上的夏尔巴人》 (2015)

这是一部非常撼动人心的纪录片,讲述珠穆朗玛峰的夏尔巴人在2014年4月18日发生的致命雪崩夺走16位夏尔巴同胞性命后,如何团结走出伤悲,更誓言要夺回属于他们的圣山。本片带领我们前往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实际深入夏尔巴人的生活,真正认识这群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一种文化的当地人。

【25-22】、《玛丽和马克思》 (2009)

堪称治愈系动画,也是榜单里唯一的动画电影。

【25-23】、《血战钢锯岭》(2016)

梅尔·吉布森执导、英伦小哥安德鲁·加菲尔德主演的二战片,影片获得第6届AACTA本土奖最佳影片,也入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演、最佳音效剪辑的4项提名以及最佳剪辑和最佳混音2项大奖(和同在榜单中的、上文提到的《雄狮》同一届奥斯卡)。

梅尔·吉布森曾凭借《勇敢的心》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后来的反犹言论和家暴丑闻将他狠狠打入冷宫,整整十年没再执导电影。这是他导演的第五部片子,也是他自2006年《启示录》阔别银幕十年之后的回归之作。

《血战钢锯岭》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在二战服役期间,他没有杀死过一个敌人,但他却拯救了非常多的生命。1945年11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授予了他象征美军最高荣誉的勋章。他也成为二战期间第一个拒服兵役,没有任何杀死敌人记录,却获得最高荣誉的士兵。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

加菲所饰演的道斯,是一名极其虔诚的基督徒。他因目睹战争的惨象而参军,但出于对信仰的坚持,他拒绝携带武器。即使在训练过程中,也都不碰一下。经过各方的努力和协调,道斯最后被允许不携带武器,以医疗兵的身份上战场。电影在经过了前半部分比较缓和的平铺直叙之后,场景转移到了战场上,而整部片子的节奏和风格,也瞬间切换到了暴走模式。真正精彩的地方这才要开始……影片所呈现的冲绳岛战役,在史料中的记载为是“一片血海”,中日双方伤亡超过16万人,真正的“人间炼狱”。影片从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这场战争的残酷,血肉横飞的镜头放在任何一部战争里都是少见的。

为了最大程度上还原当初的惨烈景象,梅尔·吉布森直接花了5000万美元炸毁了澳洲新南威尔士州悉尼郊区一个大农场。也大概是梅尔·吉布森跟乔治·米勒一起久了就学了“坏习惯”,他也喜欢每个镜头都玩真的,所有戏份均采用实景拍摄。影片中看到的爆炸和喷火器都是实景拍摄。连全身着火的士兵都是如假包换是真的,然后在爆炸的瞬间由绳索牵引一飞冲天,危险系数可想而知。

【25-24】、《狼溪》 (2005)

上文多次提到的《狼溪》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澳大利亚影片之一,这部低成本影片被维因斯坦公司在2005年圣丹斯电影节展映之前买下,并获得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提名。这部影片的票房和DVD收入高达5千万澳元,50倍于成本。影片是澳大利亚R级影片中票房最高的,而且还在美国圣诞节时上映,票房位列前十。

这部在澳大利亚南部拍摄的恐怖片是根据1989到1992年间在澳大利亚休姆高速公路沿途发生的“背包族凶杀案”改编,真实背景加上高清摄影的独特质感,使本片在调动观众情绪方面独具特色,充满经典的惊悚元素和公路电影的感觉。影片的前半段用类似DV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讲述三人快乐的旅程,更带出澳洲南部苍茫荒凉的独特景色。而杀人狂出现后并未像想象中的马上大开杀戒,从友善的帮助到篝火谈话时引起的轻微不愉快,导演故意拖慢影片节奏,着眼于铺排暴雨将至前的压抑。除了对节奏与张力的控制,本片在镜头色调等方面也显示出它的优势,澳洲南部绚丽变幻的独特景色为异常荒芜、几乎不见人烟的旅途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感,尤其是本逃出杀人魔窟时橘红色的日落场景,几乎让人忘记了之前窒息的紧迫感。

在《狼溪》大获成功后,维度公司和维因斯坦公司共同合作制作了《逃亡鳄鱼岛》,影片预算从《狼溪》最初的138万澳元一跃高达2千5百万澳元,该片于2007年11月8日在澳大利亚首映,2009年10月1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25-25】、《前目的地》 (2014,Predestination)

导演是上文有介绍的斯派瑞兄弟,该片香港译名是《宿命论》,台湾译名是《超时空拦截》,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海因莱恩(罗伯特·海因莱因与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宗师)发表于1959年的著名科幻小说《你们这些回魂尸》,以复杂的时间线串联故事,且不断闪回,讲述一个时间特工穿梭时空提前阻止犯罪的神秘组织成员,他穷尽一生追踪一名连环爆炸犯,但最终直面对手时,真相却让他瞠目结舌。是一部典型的软科幻电影,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典型的“WTF”式影片。本片由伊桑·霍克主演,于2014年8月28日在澳大利亚上映,曾引进中国公映,还曾入围了第17届金爵奖。

【以上是2018年澳大利亚电影网站Flicks.com邀请的51位影评人对本世纪前18年最佳澳大利亚影片做出的选择。

2019年,Flicks.com这个网站认为《流浪地球》体现的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价值观,是2019年最好的科幻电影(Travis Johnson,2019)——“China’s first major sci-fi film is an absolute winner, and if its indicative of what’s to come, the future looks sweet”】

————————————

德国新电影运动的主将沃纳·赫尔佐拍完《陆上行舟》后时隔一年,在1984年来到澳洲拍摄了《绿蚂蚁做梦的地方》,那时正是澳大利亚剥削电影如火如荼的时候,那一年,澳大利亚剥削电影《猎魔》(Razorback)正在热映,那一年,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也在中国大陆上映。

赫尔佐拍借助《绿蚂蚁做梦的地方》继续从经济层面书写殖民者的荒唐梦,从宗教信仰上讲土地关系。

影片事讲的是澳洲土著信奉祖先传下的歌谣中的预言,为了保护一片“绿蚂蚁做梦的土地”与开采矿产的白人进行了一番斗争,到最后他们还是“败”在了白人的法庭,最终失去了土地。电影中澳洲土著们视自己为土地的一部分,他们觉得,当星球被摧毁时,也一并毁了他们,他们的抵抗方式也很原始的,就是他们用自己的肉体去对抗庞大的机器,跪在推土机前任由不知情的工人开着车将土推到他们的身上。

在访谈录中,赫尔佐格说到:“这不是传统的静坐示威,他们确实就是那些正在被移走的岩石的一部分”。

澳洲土著们没有文明人所想象的蛮荒,他们的谈吐都很文明。但你总是能看到片中这些西方人眼中那压不住的怒火。白人一再地给予澳洲土著好处,比如娱乐场所,校车,水电站等等。土著们全部拒绝了,他们说道:“先生,你信基督吗?你觉得我们会去炸你们的教堂吗”?他们是为了信仰去守护一片土地。

片尾处法庭场景中,有一个澳洲土著老人在发表证词的时候,法官希望有人为他翻译一下,结果有一位研究学者解释道:“他们的族群只有他一个人了,没有人听得懂他的语言,所以他说什么我们都听不懂,大家也给他起了个外号:“哑巴”。这个哑巴的故事源于导演的一个真实经历,他将这个细节放入了电影中。赫尔佐格在南澳大利亚的护理院里确实遇到过到这样一位土著,这位老人的部落语言已经没有人会说了,他只会3个英文单词。为了与外界有点交流,他在可乐贩售机前面一个一个硬币地投,听着硬币落下的声音,可乐一瓶瓶地掉,他也不去拿。到了晚上,护理人员偷偷取出硬币放回他的口袋,再把可乐放回去。这是个很悲伤的故事,但我们总觉得自己永远不会成为少数人,当人们无知傲慢地去破坏或是觉得一个个体是如此“不值得”的时候,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变成少数派,感到孤立无助。

————————————

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另一主将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导演的《直到世界尽头》1991年上映,这部电影拍摄于全球四大洲,影片在皓渺的氛围里讲述了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奇妙寓言,被称为“终极公路电影”,这部电影也与澳洲渊源颇深。

《直到世界尽头》的想法萌芽于1977、1978年间(当时澳大利亚剥削电影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之前,文德斯一时兴起,前往澳大利亚,一呆便是好几个月。他回想着,“我被当地的原住民文化,梦的途径(dreamlines)与歌之版图(songlines)的信仰(译者Lyrbe注:澳大利亚土著神秘主义信仰,澳大利亚原住民深信每个图腾的始祖在漫游全国时,沿途撒下语言和音符,织成梦的途径,也称歌之版图)所折服,便开始着手关于世界末日的科幻片剧本,世界的模样将残存于遥远的澳大利亚沙漠。“之后,文德斯将他的想法与奥德赛(The Odyssey)的神话重述相结合,在重述中,焦灼等待着奥德修斯的珀涅罗珀,决定踏上寻夫之路。

在《德州,巴黎》(1984,Paris, Texas 曾获第3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柏林苍穹下》 (1987,曾获第4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大获成功后,文德斯终于有底气和资本着手这部雄心之作——横跨20座城市,9个国家,4个大陆,制作成本达2400万美元,在当时的欧洲电影界可谓屈指可数的大制作。新片深受前两部作品主题的影响,它们各自代表着文德斯电影生涯的结点:《德州,巴黎》或许是他对美国最佳的描绘,他一生都痴迷于这种展现;《柏林苍穹下》呈现了一个阴郁氛围下分裂孤立的柏林,这座城市由不完美的天使们所掌管,让人感觉是这是他关于德国的绝唱。(尽管紧接着《直到世界尽头》票房的失利,他又拍摄了如今往往被人遗忘的《柏林苍穹下》续集,1993年的《咫尺天涯》)。这些电影使文德斯摆脱了束缚:他前方的道路变得前所未有的宽广。

在拍摄过程中,文德斯和他的缪斯兼演员索尔维格·多马尔坦、编剧彼得·凯里、和影人米歇尔·阿米瑞亚德合作,完成了这个不断修改的故事和剧本。我们也能从影片中窥见这些艺术家的影子——阿米瑞亚德流畅的类型片实验、多马尔坦的女性视角,她的身影与声音为影片添加了一丝俏皮的温柔,这在文德斯先前的作品中鲜少出现,而在成片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文学作品对影片的影响,如布鲁斯·查特文所著的《歌之版图》,书中介绍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歌曲文化,在那儿,歌连结着梦与土地;以及保罗·奥斯特《末日之国》(In the Country of Last Things)中带有反乌托邦和存在主义气色彩的,关于失踪者的神秘浪漫故事。

《直到世界尽头》节奏缓慢,情节不是由危机、悬疑和谜团驱动,而是顺着零碎的情感发展。在影片后半部分,所有人最终抵达澳大利亚,与其说这是电影的戏剧冲突,不如说是一场老友的重逢。整部电影是隐喻的拼贴,Claire和Sam每一趟旅途都蕴含着自身的美学隐喻。东京疯狂的追逐让人联想起塞缪尔·富勒与铃木清顺的作品;法国黑帮让人觉得是从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电影走出来的角色;Claire与Sam两人拷到一起的一幕,像极了希区柯克《三十九级台阶》的主角;在澳大利亚内陆的后半部分中,带有存在主义色彩,挣扎绝望的心理剧可以看成是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的结合(安东尼奥尼《夜》的女主让娜·莫罗,与参演了十多部伯格曼作品的马克斯·冯·叙多夫,两位影坛元老,在电影中也有出演)

文德斯常称《直到世界尽头》是一部“终极的公路电影”,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意识到这样的描述会如此贴切。这部电影必然,也将一直是,主导了文德斯电影生涯的公路片类型中最丰富也最具有野心的一次尝试,这也是接下来多年内他拍摄的最后一部公路片。虽然文德斯自认是一名基督徒活跃分子,他电影中的道德观念并不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反而带着一种简单与质朴:真理、美以及治愈力并非在教义中找到,而是在最朴素,基本的事物中,这些事物才是最神圣的。Sam听着非洲俾格米孩童(Pygmy)的歌声放松,这是他母亲许多年前录制的。在影片后半段中,澳大利亚原住民用歌声找到自己的土地,保存自己的文化。与影片前半段眼花缭乱的各种科技设备、不同语言、后现圣书文(postmodern hieroglyphs)相比,后半段为电影泛灵(animist)、口述的另一面。

《直到世界尽头》最初放映的158分钟删减版遭遇了票房上的滑铁卢,很快,人们便认为这是一部部被诅咒的电影,它是那些残缺的电影中的一员,自身的光芒虽被掩盖,可仍残存着一丝微光。而287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是一部真正的杰作。

文德斯透露,按照合同规定,电影时长需控制为两个半钟,但在剪辑过程中,他意识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请求制作伙伴允许他剪辑更长的版本,并将之分为两部分。请求遭拒,文德斯在当时做了他认为“这辈子所做地最机智的事”,他将冲洗好的两份导演剪辑版和Super 35mm底片偷偷保存起来,并掏钱冲洗了另一卷正片,与删减版,也就是他现在所称的“读者文摘式的剧院版”(Reader’s Digest theatrical version)抗衡。

【以上关于《直到世界尽头》的信息改编自“深焦DeepFocus”上的文章 ;原标题:《金棕榈之后,他又独自一人走到世界尽头》;译者 Lyrbe】

————————————

1975年,《直捣黄龙》(上文有详细介绍),这部香港与澳洲合作的电影拉开了澳洲与华语地区在电影方面合作的序幕,在此简单盘点一些澳洲与华语地区在电影方面的合作和互动。

1982年,《Z字特攻队》(在上文有简单提及)上映,这部电影由当时的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澳洲麦考伦公司联合拍摄,全片在台湾屏东县垦丁取景。这部电影,1979年就立项了,但到了1982年才上映,同年在中国大陆上映了谢晋导演的《牧马人》。《Z字特攻队》是一部抗日神剧,“Z字特攻队”指的是是澳大利亚独立突击队,是二次大战中澳洲军的一个秘密组织,主要活动于太平洋地区。

《Z字特攻队》台湾演员中有柯俊雄和张艾嘉,是当时的王炸阵容。张艾嘉彼时就已经有才女的称号了,这位华语影坛重要的人物在此不多赘述了。柯俊雄可以直接被称为“军教片天王”,自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台湾掀起“军教片”热潮,主要就是抗战题材,柯俊雄外型英俊,从1974年的《英烈千秋》开始,就几乎成为抗战英雄的代言人,台湾四大抗日巨片中,除1977年的《笕桥英烈传》外,《梅花》、《英烈千秋》、《八百壮士》柯俊雄都是主演。当年《Z字特攻队》找来“台湾配音皇帝”陈明阳来给柯俊雄配音,但是多年后英国出DVD,用的是电影原声音轨。《Z字特攻队》将抗战片涂上国际色彩,片中构想的华侨游击队帮助美军实现战略任务的象征性情节,都旨在重绘以国民党为核心的民族抗战图景,以对抗大陆电影的抗日叙事。

澳洲演员中除现已被遗忘的约翰·菲利浦·劳(John Phillip Law)之外,还有在电影上映时就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山姆·尼尔及梅尔·吉布森。山姆·尼尔在电影上映前一年已经有安德烈·祖拉斯基(Andrzej Zulawski)导演的《着魔》(Possession )上映,在电影拍摄时,山姆·尼尔只有《我的璀璨生涯》(1979)这一重要的作品上映。而梅尔·吉布森在在电影上映前一年已经有《疯狂的麦克斯2》和《加里波利 》上映,在电影拍摄时,梅尔·吉布森只有《疯狂的麦克斯》 (1979)这一重要的作品上映。

《Z字特攻队》原本导演是菲利普·诺伊斯(Phillip Noyce,上文有介绍),后来与制片不合就撤换了。中影则派出了金鳌勋联合执导,这也是金鳌勋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金鳌勋后来拍摄了著名的《报告班长》系列的一到三部,《报告班长》系列是台湾一代人的记忆,让庹宗华大红大紫起来,第三部甚至邀请到当时的新人金城武、林志颖和任贤齐,《报告班长》第七部于第一部26年后重启,本来预定金鳌勋执导,但他不幸于2013年去世,后来由知名影人梅长锟继续完成。

另外,《Z字特攻队》这部抗日神剧影响了华语影坛著名的录音师杜笃之,甚至间接影响和加速了台湾电影录音从“仿真同步”跨越到“同步录音” ,杜笃之曾经在访谈中谈到:“正式学习同步录音,严格来说算是从《Z字特攻队》时去跟片,看老外怎么做,看过之后,觉得自己也可以弄,因为他们的设备也不是很多,只有一台录音机、几个麦克风,也就做了。不像之后王正方来台湾拍《第一次约会》,带来好莱坞整套推车设备。澳洲来拍《Z字特攻队》有点像我们早期的录音方式,比较单纯、克难一点。我想他们出外景来台,可能克难一点,但是那个概念就慢慢来了。以前对某些器材,人家说得天花乱坠,你会有所想象,会扩大功能,好象很神,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都会有些误解,早期我们也有,后来自己推理想通的,因为你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做完《Z字特攻队》后就很想自己来试试,于是用16厘米拍了部纪录片,摄影师就是李屏宾。其实在做的过程中,很多技术上的细节以前没想到的,都发生了,也都解决了,那次累积了很多经验。16厘米放映很方便,我们就拎着放映机放给许多电影公司的老板看,' 你不要出很多钱,我们可以帮你做出这样的效果,这个你配音怎么配得出来?那个感觉你配不好的。' 当时还是阻力很大。”

1995年,罗卓瑶导演和丈夫方令正(《川岛芳子》的导演,罗的黄金编剧搭档)前往澳洲制作《秋月》的声效,发现当地的电影环境很理想,面对好莱坞的强势文化,各国大都设立电影辅导制度以保护本土电影,那一年澳洲政府可供申请的电影预算约近2亿人民币。于是在1995年,罗卓瑶导演与丈夫方令正移民澳洲。那一刻,他们仿佛从这个商业电影越来越强壮的地球表面消失了。此前,她是从香港电影新浪潮走出来的前卫女导演;此后,她拍电影的速度虽然放缓,但个人依旧风格强烈,这其中有多部与澳洲相关的电影。

1996年,罗卓瑶导演的《浮生》上映,这是一部澳大利亚出品的家庭伦理片,讲述了上了年岁的陈氏夫妇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移民到澳大利亚投靠二女儿阿斌,小弟弟再次之前已经住在二女儿家,在德国生活的大女儿也前去看望父母,于是一家人相聚在澳大利亚并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影片获得1996年第3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等9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原创音乐奖,第5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还获得了AFI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女配角奖三项提名。罗卓瑶曾经用“浮生”二字形容移民的世界:“移民就是被割除了历史的人,他要学习如何飘浮地活下去,被割离开自己国家的存在是什么一回事?被断根后的不在之在又是什么一回事?”

2000年,罗卓瑶导演和方令正买了辆四轮驱动车在澳洲原始荒漠里乱跑,“慢慢体会到这片大地的古老,很适合表达现代人的孤独感,和我的电影正契合”,于是在这一年出,罗卓瑶导演的《寻找1967的女神》上映,这是一部高反差粗粒子、天高云淡、荒野辽阔、色彩暴烈、有如蛮荒,给人一种很Cult感觉的电影。《遇上1967的女神》(The Goddess of 1967)讲述了一名日本人在网上订购了一部六十年代的雪铁龙“女神”,往澳洲取货时,被告知车主已死,一名失明少女带他穿越澳洲找寻车主完成交易,途中闪现盲女童年阴影,令电影变成一部公路与心路历程的作品。《遇上1967的女神》中大量长镜头很过瘾,澳洲不是好莱坞,不是港产片基地,罗卓瑶可以让摄影机继续转动,喜欢转多久就转多久。“奇幻瑰丽的视觉风格大异于她的旧作,这是澳洲塑造出来的罗卓瑶,不再香港”,台北电影节国际影展特刊指出。日本男主角和澳洲女主角,东西文化碰撞,混合了杀戮、强奸、乱伦、恋童等元素的故事,让这部电影有了太多后现代色彩。而罗卓瑶的阐述依然很东方:“非静默非移动,非可悟解非不可认知,非无非有,神秘、含糊的状态,这是我希望借这部电影捕捉到的”。

《寻找1967的女神》有很多澳籍演员参与演出,当时年仅21岁澳洲女演员罗丝·伯恩(Rose Byrne)凭借该片获得第5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罗丝·伯恩日后还参与了《比得兔》(2018,下文有介绍)以及续集《比得兔2:逃跑计划》(2021)的配音工作。此外,澳洲演员尼中还有古拉斯·霍普(Nicholas Hope),上文提到的澳洲影坛的神作《坏小子巴比》(1993,Bad Boy Bubby)正是由其主演。

2004年,罗卓瑶导演和方令正编剧的《给阿里的信》(Letters to Ali)上映,是一个15岁的阿富汗男孩在澳大利亚寻求避难的故事。2010年罗卓瑶导演和方令正接受《城市画报》的采访时,方令正看起来像一个慈祥的私塾先生:“在澳洲,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天地,什么是大自然”,家后面是一个大公园,两人每天在公园里高高低低地散步,感受季节和植被的细微变化。“在香港感觉不到全球暖化,在这里可以。刚到澳洲时,偶尔有一种叫Cockatoo的大鹦鹉成群飞过,他们住在中部炎热荒芜的内陆,呱呱呱叫声奇大。现在经常见到,因为它们住的地方太热了。2004年拍《给阿里的信》,开车横穿澳洲中部,我们经过西北角一个荒凉小镇,小溪边有一棵树,树上的每条树枝密密麻麻站满了Cockatoo!人一走近,就像希区柯克《鸟》里的镜头。大自然有人类无法理解的神秘系统。这就是古人说的:法斯自然。”罗卓瑶学会了如何有距离地看自己,如何把自己首先看作是众人中的一员,再看作是物质粒子的一种随机组合,最后看作是一颗微尘——她离开自身的原点越远,离抵达无限就越近。

谈及《给阿里的信》,罗卓瑶2010年接受城市画报》的采访时说——

澳洲是一个幸运的国家,从无战乱,被赐予丰富的资源,辽阔的土地只需养活不足二千万人口。它无边无际,有海滩、热带雨林、山岭河流、海洋沙漠,有建构完备的社会政治典章制度,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但我发现一切事情都没有绝对完美,人很容易滥用权力,没有仁心仁德,一切都会崩坏塌离。拍摄《给阿里的信》,是因为我们对当时澳洲执政党的做法非常反感,他们为了争取选票,对来自中东战乱地区前来寻求庇护的人施行不人道政策。当时的保守政府歪曲事实,激起国民对这批中东人的误解及憎恨,更将其中很多小孩长期禁锢在设施简陋的荒漠隔离难民营内。有一天,我们偶然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女医生的自述,她为了让关在禁闭营的小孩子打破隔离,鼓励她的四个小孩给营中小孩写信,展开了一场奇异的接触。我们原想改编成故事片,但总觉欠缺某种现实感,刚巧这位女医生正筹划与家人一起开车横贯澳洲中部荒漠,前往探访难民营小孩,我们便借来摄录机随他们上路,拍成这部无端而来的纪录片,原先以为花半年时间可以完成,但其它电影同行得知此事都要出力,分文不取,有律师、音乐人、后制公司老板、发行公司老板,很感动,结果耗了18个月完成。这也是我和方令正第一次真正进入澳洲这片土地的核心地带,它不像中国山水的雄奇壮伟、滋华厚润,它像盘古开天辟地,怪石嶙峋、苍茫荒凉,有种永恒的枯寂,人在其中,虚空无我,让人感叹人类文化的珍贵。

2010年3月,罗卓瑶导演的《如梦》作为第34届香港电影节开幕影片放映,这是她移民澳洲15年后首次回归中国拍摄的影片,也是她25年导演履历上第11部作品,电影获得了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9项提名。《如梦》背后是中、港、台、澳四方结合的强大阵容:张艾嘉、方令正和焦雄屏等著名影人担任联合监制,主演吴彦祖和袁泉在戏中跳的现代舞由台湾云门舞集编舞家张晓雄指导,《指环王》摄影师Sion Michel担纲摄影,奥斯卡级奚仲文操刀美术设计,澳洲国宝级作曲家Paul Grabowsky设计音乐……《如梦》从一只猫的死亡开始,在纽约的男主角陷入歇斯底里的梦境中,他渐渐坚信梦里常所见的女子就活在现实中并来到杭州和上海开始寻找,由此引发一个现代版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影片加入了大量舞台剧和现代舞的成分,形式感依很强。现实与梦,戏剧与舞,罗卓瑶制造了一部意识流风格的多义影片。

2007年8月23日,由国际影星、华语影史上重要的电影人陈冲主演的《意》(The Home Song Stories)上映,影片由澳大利亚、新加坡联合出品,里面对白包括英语、国语、广东话。导演叫托尼·艾尔斯(Tony Ayres),一位出生于中国澳门的澳大利亚籍华裔,与陈冲同龄。 影片改编自导演母亲的真实经历,讲述了上海滩头牌歌手玫瑰移居澳大利亚后,独自抚养两个幼子、艰辛谋生的故事。导演是专程从澳大利亚飞到旧金山去见陈冲的。看了剧本后,陈冲触动很大,“因为在那之前的影片多是歌颂母亲,一个母亲的角色总是很神圣的,有光辉的,可这位母亲不是。我开始反思我自己,那时我认为自己不算一个好母亲,很多地方做得不足,陪伴不够。”于是陈冲决定接下这个角色。片中陈冲饰演的玫瑰是夜总会的当红歌手,游荡在男人之间,她在儿子和女儿眼中,从一位可以无限包容的母亲变成了无法理解的“坏母亲”。性感、妩媚、娇嗔、风情这些特质都有,但又做作、不负责任、狠心,在这些负面人性之下,对儿女的那些关爱也被遮蔽了。“她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人物。”这个角色的原型,其实是导演艾尔斯自己的母亲,导演的姐姐在看了陈冲的表演之后,感慨道:“你可真像我妈妈啊。”在《意》中,陈冲将一位女性的各个层面演得淋漓尽致,美好与幻灭,多情与无情,是2007年影片中她最极致的表演。第44届金马奖上,《意》让陈冲拿下了最佳女主角奖,托尼·艾尔斯获得了最佳原著剧本奖,除此之外,影片还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5项提名,那一年横扫金马奖的是李安导演的《色,戒》,陈冲也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的配角。

《意》的导演托尼·艾尔斯还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过一部澳大利亚电视剧《罗家》(2016,The Family Law),2017年,电视剧播出了第二季,2019年将播出第三季。这部澳剧讲述这一个来自香港的家庭在澳大利亚生活。男主人公罗本杰明是一个十四岁梦想着当演员的男孩,大哥暗恋着邻居的女儿,二姐瞒着爸妈谈恋爱,四妹性格像个男孩,爸爸妈妈也偶尔会吵架分居..……但尽管发生这么多事,他们始终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华裔作家本杰明·罗(Benjamin Law)目前居住在悉尼。日前,他的自传体小说《罗家七口》(The Family Law)被改编成电视喜剧。

《罗家》根据澳大利亚华裔作家本杰明·罗 (Benjamin Law)自传体小说《罗家七口》改编,提起自己的写作经历,本杰明·罗说,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澳大利亚,至少有167132名澳大利亚的年轻人,其父母至少有一方出生在中国。然而,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电视上,能接触到的亚裔澳大利亚人很少。本杰明·罗以自己的青少年生活为原型,于2010年出版了《罗家七口》自传,它成为本杰明·罗最畅销的作品。该书谈论了年轻澳人的生活,也幽默地记录了本杰明·罗在昆州Sunshine Coast的成长经历,出版后,便引发了读者的共鸣。虽然电视剧讲述的是澳大利亚华人的故事,但是本杰明·罗人认为,这部电视剧也在描述澳大利亚人的日常家庭生活。他说:“第一季讲的是离婚,这是最悲伤的主题。然而,它的呈现形式却是喜剧。所以观众往往会先喜后悲。”

2008年的时候,澳洲10频道曾经推出过一档相亲节目叫Taken Out,简单翻译过来就是那个词儿——“约”,虽然起了个如此劲爆的名字,但是刚播出四周就被腰斩了。但Taken Out也不算完全失败,它背后的制作团队把这个节目直接卖给了19个国家,然后赚了一笔版权转卖费。这19个国家里,有一个就是中国,中国人竟然把一个垃圾节目变身成了最受欢迎的相亲秀!经过江苏卫视的包装,Taken Out 改名《非诚勿扰》,在中国爆火的程度可谓妇孺皆知,澳洲SBS 2台在2013年把《非诚勿扰》给引回澳洲,找了SBS的专业中译英字幕大师Dr.Jing han(韩静,1981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1986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悉尼大学获英文文学博士学位)配上地道的字幕,再挂上个英文名《 If You Are The One》推向观众,刚一推出就风靡全澳。2014年,SBS2 直接把《非诚勿扰》从每周一集增加到每周三集,而且还是在 7:45分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奔到了11%。稳稳坐上了全澳最受欢迎相亲秀、全澳最受欢迎引进节目、全澳有史以来最受欢迎中国节目等宝座。

紧接着,SBS后来还直接制作了一档纪录片,叫《最爱’非诚勿扰’的19个理由》(19 Reasons To Love If You Are The One),纪录片采访了喜剧演员、艺术家、电视广播界,各种澳洲本土知名名人士,探讨大家喜爱《非诚勿扰》的原因。

根据澳媒自己的说法,首先是因为《非诚勿扰》的择偶权掌握在女性手中。澳洲还有另一档比价火的相亲节目The Bachelor,中文叫《 黄金单身汉》。这个节目里的24岁女嘉宾是围绕着1位单身汉展开竞赛,都希望得到这位男嘉宾的垂青并因此赢得巨额奖金。相对于这种男性全权主导恋爱走向的节目,《非诚勿扰》的24岁女嘉宾却处于相反的、掌握大权的地位,她们可以自由地对每次参加节目的男嘉宾们评头论足。节目男嘉宾则需要冒着“一个都没约到”的危险拼命施展自己的魅力以赢得佳人的芳心。这样剧烈的反差,让澳洲人大呼看得真爽!

其次,纪录片里的知名主持人弗朗西斯(Jeannette Francis)认为,澳洲人喜欢《非诚勿扰》是因为《非诚勿扰》比其他相亲节目要“诚实”的多。在一定程度上,其他相亲节目设置的巨额奖金或者奖品等等都会成为参与者的动力,而《非常勿扰》的女嘉宾则是真正的为了“寻爱”而参加节目。

最后,这部纪录片做了总结——《非诚勿扰》会在澳洲这么火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澳的约会(Dating)文化非常不同。澳洲人所谓的Dating文化在最开始一定是要拘着一份礼的。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有意Dating的人,就算对方再胖再穷也要各种有礼地回应,“我很愿意和你喝杯咖啡,但是今晚有个紧急会议,不如下周末吧?”。如果一个人完全没人约,也就是“Failed to get a date”,那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情——是应该要烂在肚子里的绝世大秘密死都不能让人知道。偏偏《非诚勿扰》里的男嘉宾经常落得“一个都没约到”的结局,而且还这么直白地展现在全澳电视观众眼前,这让澳洲人觉得既残酷又新鲜。

2009年10月1月,澳大利亚著名导演布鲁斯·贝尔斯福德的新片《最后的舞者》在澳大利亚上映,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是 Mao's Last Dancer ,影片改编自华人芭蕾舞演员李存信的同名自传 Mao's Last Dancer (《舞遍全球:从乡村少年致芭蕾巨星的传奇》)。李存信于1961年出生在贫穷的山东青岛农村。11岁时由于机缘巧合被选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1979年,他作为第一批公派艺术留学生到了美国,随后发生了“叛逃事件”。作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事件,当年李存信的叛逃自然会引起爆炸性效果,这一事件几乎引起中美两国间严重的外交纠纷,并在整个西方世界中轰动一时,并被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不过对李存信本人来说他还是刻意地保持低调,在事件平息后,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当上了美国休斯敦芭蕾舞蹈团的首席演员,担纲主演过多部经典的西方芭蕾舞剧,并获得了世界芭蕾舞蹈大赛的一枚铜奖和两枚银奖,成为当时《纽约时报》评选出的世界十大优秀芭蕾舞演员之一。1995年,他离开美国定居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成为一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2003年9月8日,李存信的自传在澳大利亚出版,立即在澳大利亚和西方世界引起巨大轰动,连续五十六周登上澳洲的畅销书榜,并在2004年10月获尼尔森图书奖,仅在澳大利亚的发行量就超过四十万册,而澳大利亚的人口仅有2000万。电影《最后的舞者》中有诸多华人演员参演,其中就有陈冲。《最后的舞者》的编剧也是《闪亮的风采》的编剧扬·萨尔迪(Jan Sardi)。

2019年12月6日在中国上映《吹哨人》由薛晓璐自编自导,雷佳音和汤唯主演,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均未达到预期。《吹哨人》是当时投资最大的一部中澳合拍片,澳媒此前的报道是4000多万澳元,box office 显示为5000万澳元,约2.4亿人民币。影片主要投资方是北京佳文映画、安乐影业和完美威秀。其中佳文映画是导演薛晓璐的关联公司,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和威秀娱乐CEO Greg Basser担任影片制片人,威秀影业负责该片在澳大利亚本土的发行。《吹哨人》在中国、英国、美国、新加坡、爱尔兰同步发行,2019年12月12日在澳大利亚上映。

据澳洲当地媒体报道,《吹哨人》剧组雇佣220名专业影视人员及800名维多利亚州商业人士。国际化团队里,摄影指导MarcSpicer曾参与《卧虎藏龙》《速度与激情7》,动作指导Chris Anderson来自《疯狂的麦克斯》,服装、特效等多为澳籍公司。《吹哨人》中“十二门徒”壮美的海岸线、非洲的红土地让观众印象深刻,《吹哨人》在澳洲拍摄了5个月,完成了95%的戏份,在国内拍摄了一周多,非洲因为影视产业链薄弱和安全问题,只在那里拍了外景素材,演员的非洲戏份也是在澳洲置景。澳大利亚摄制习惯跟美国一样,是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制。薛晓璐谈到在澳大利亚的拍摄经验时说,在海外拍摄是个更简单、职业化的创作环境。国内剧组会在一起吃饭喝酒,国外就更聚焦工作,因为加班需要申请,付加班费,也让每一天的拍摄进度都要更加精确,不能出错,一点小错都可能影响很多。

《吹哨人》之前,国内对澳大利亚的印象是开始出现在一批有关注度的中澳合拍片中,成龙主演的《机器之血》和李冰冰主演的《谜巢》等等,再加上《吹哨人》,这些电影在澳大利亚拍摄,这背后都跟澳大利亚的影视产业情况和补贴政策有关。

不同于中国设有进口片限额,澳大利亚在电影发行方面没有限制,影院可以自主决定上哪部影片,因此澳洲电影市场长期是好莱坞影片唱大戏。澳大利亚设有联邦和州一级的影视管理局,旨在鼓励和繁荣当地电影电视文化事业,不具备管理职能,主要负责给本地电影人提供贷款资助,以减税的形式吸引外国人来本州拍片,还负责举办电影节和培训活动。每年澳洲影视局会拨款数千万澳元给各个州影视局。

《吹哨人》主要使用的是墨尔本的达克兰影视基地拍摄,但《吹哨人》和《机器之血》的出品方是完美威秀,一家积极和中国资本合作的公司,完美威秀的CEO是威秀娱乐总裁艾秋兴(Ellen Eliasoph),2017年,威秀娱乐、完美世界和WME|IMG共同成立完美威秀,威秀娱乐是澳洲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与发行公司之一,和好莱坞合作密切,威秀影视基地拍摄了《雷神:诸神黄昏》、《金刚:骷髅岛》、《加勒比海盗: 死无对证》、《疯狂的麦克斯 4》等,昆士兰州黄金海岸市的威秀工作室就是属于威秀娱乐。前文提到,澳大利亚共有四大电影工作室集群,这其中就有威秀工作室。

《吹哨人》就通过维多利亚州创意产业部(Creative Victoria)和维多利亚州电影委员会局(Film Victoria)获得维州政府支持,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影视局(Screen Australia)的帮助。去澳洲拍戏的事项非常容易在网上检索到,有官方中文网站和资料。澳大利亚电影国际推广署可以帮忙联络执行制片人、制片服务公司,解决人员、场地、摄影棚、旅行和住宿等问题。制作公司选择在澳大利亚拍摄,大多跟其“充满诚意”的补贴政策有关:展示“重要澳大利亚内容”的官方合拍片和项目可以申请制作人返款,符合条件的故事片可获得在澳制作经费40%的返款,非故事片可获得20%返款(如电视剧或纪录片);不是合拍片,但大预算的离岸制作也可以申请取景返款,只要在澳洲的场地上花费超过1500万澳币,返款额为符合条件的在澳制作经费的16.5%;无论影片是否在澳大利亚拍摄,后期制作费用上超过50万澳币,后期制作、数字和视觉效果可享受特别的后期视效返款,返款额为符合条件的在澳后期制作、数字和视觉效果(PDV)经费的的30%。例如,《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在昆士兰州完成取景和拍摄,澳政府对迪士尼提供了1880万美元的返款优惠。还有上文也提到的,漫威的华人超英电影《尚气与十戒传奇》在新南威尔士州进行预制作时,澳洲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提供了1670万美元补贴资助。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2007年中澳签署了联合摄制协议(澳大利亚已经与十几个国家签署了该协议)。但是在电影方面,12年过去只有不到10部中外合拍片问世。

2017年成龙主演的《机器之血》本想申请合拍片,但对政策了解太晚,最后拿到了2000万的取景补贴。

2019年王志文主演的《最长1枪》曾在两年前的业内活动上大力宣传,是中澳合拍以来最大投资,超过1亿元,2019年上映后却毫无水花。当时制片人透露,《最长1枪》在澳拍摄部分总共花了3600万人民币,最终可以拿到1500万左右的现金返款。

2018年,一部改编自《西游记》,由网飞、澳大利亚ABC电视台以及新西兰TVNZ电视台联合制作,热拉尔·约翰斯通(Gerard Johnstone,澳洲恐怖片《足不出户》的导演)执导儿童剧《新猴王传奇》上线。第一季共十集,每集30分钟,讲述年轻女孩和三位被贬下凡的神仙,为恢复世界平衡,踏上危机四伏路途。由柴·汉森(Chai Hansen)饰演孙悟空(Monkey),女演员卢西安·布坎南(Luciane Buchanan)饰演唐三藏(Tripitaka),是个软妹,还和孙悟空激吻过,乔希·汤姆森(Josh Thomson)饰演猪八戒(Pigsy),女演员埃米莉·科克雷尔(Emilie Cocquerel)饰演沙僧(Sandy),造型有点朋克。

很多中国观众可能会觉得这部电视剧简直就是辣眼睛、毁童年,但其实国外一直有拍摄《西游记》的传统,甚至要比我们自己早很多。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不是我们的经典86版,而是日本78年版。这一版非常不正经,不仅开创了由女人饰演唐三藏的先河,还添加了很多喜剧恶搞元素。结果这一版《西游记》让全世界的熊孩子都爱死它了。1979年,英语版在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播出,广受欢迎。1980年代,西班牙语版本又红遍了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秘鲁,阿根廷等国家,引发了欧美一股巨大的西游热。对于很多西方小孩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东方风格的奇幻动作片,刺激坏了。日本78版《西游记》曾在豆瓣上低至4.9分,而IMDb上居然高达8.5分。所以,澳洲这部《新猴王传奇》,是对78年版的翻拍,跟咱们的86版没啥关系。在第4集的猴族宴会上,BGM就是78年版的主题曲Monkey Magic,确实很动感欢乐,对小孩子的胃口。它搞笑,夸张,逻辑不硬,把唐僧和沙僧掰成了女人……这些在我们看来的“烂点”,其实这部“儿童剧”正是人家外国人的“情怀”啊。

《新猴王传奇》第二季在2019年也播出了。

前文提到1997年成龙的《一个好人》也在澳洲墨尔本取景,电影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片段应该是成龙在墨尔本市中心追逐和大型货车碾压几十部奔驰车的“名场面”,投资成本大到任性。不过据说由于由于在拍摄过程中剧组留下的烂摊子——拆除 了一些房子,制作公司被永久禁止再次在澳大利亚的那个地区拍摄。根据成龙的英文版自传I Am Jackie Chan : My Life in Action中的说法,成龙在拍摄本片的打斗场景中翻身时摔伤了脖子,还撞裂了鼻骨,这也是成龙继1989年《奇迹》后第四次撞裂鼻骨。

在拍摄时一个澳洲当地人偷溜进入《一个好人》剧组,以粉丝身份跟成龙说了一句“谢谢你”,当成家班的成员发现他受过动作演员的训练,就让他展示了一些动作技巧。这个澳洲当地人就向他们表演了踢腿和跳跃,然后成家班问他愿不愿意为他们工作并邀请他加入“成家班”,随后,澳洲当地人成为了“成家班”第一个白人弟子。进入成家班后,这个叫做布拉德利·詹姆斯·艾伦(Bradley James Allan)的成年人跟着成龙拍摄《一个好人》、《玻璃樽》、《特务迷城》、《上海正午2:上海骑士》、《十二生肖》、《我是谁》以及《醉拳2》等十多部电影,在剧组扮演反派和打手角色,期间还跟成龙一对一单挑。“和成龙打斗要求有丰富的经验,在拍电影的日子里,合作打斗像是一种编排舞蹈,所以没有什么时间排练。拍的时候,你必须记住相互的合作,有时多达15个动作,并且表演出的冲击和踢腿要有真实感,而且要用你的脸和肢体动作去表演”。这些就是布拉德利在成家班中的深刻体会。近些年,布拉德利到美国好莱坞发展,参与《王牌特工》、《地狱男爵2》、《海扁王》、《歪小子斯科特》、《蚁人》、《神奇女侠》以及《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等电影制作。

2021年8月7日,布拉德利·詹姆斯·艾伦去世,享年48岁,他去世时,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尚气与十环传奇》还未上映。

布拉德利逝世后,成龙第一时间在社交网站上表示:“愿天堂没有病痛,安息,永远想念你”。

不过成龙和澳大利亚也是渊源颇深,据说1976年某天,正是澳大利亚剥削电影刚开始红火的时候,在澳洲的一处阁楼上,一个名叫陈元楼的年轻人躺在床上准备睡醒后去餐馆做调酒师工作,此时来自香港的一通电话将他惊醒,也改变了他的一生。在这之前,他从戏班毕业后,曾在影视圈闯荡了两三年,未见起色。心灰意冷之际来到了澳洲,投奔自己已经移民来澳的父母,他甚至做过建筑工人。而这个电话是朋友陈自强打来的,邀请他回去加入罗维的公司,主演《新精武门》。罗维曾拍摄过两部李小龙的电影,自后者1973去世后,一直在寻找一个接替者。影片开拍时,陈元楼改名“成龙”,星途之门正式开启。

————————————

在2015年第72届威尼斯影展上,澳大利亚电影人制作的《禁忌之恋》在电影节附属的“国际影评人周”单元中获得最佳影片与最佳摄影两项大奖,更了不起的是,在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禁忌之恋》从近百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在可查到的资料里,该片的导演马丁·巴特勒和宾利·迪恩都是首次拍电影,编剧之一是导演宾利·迪恩的妻子雅妮塔·苏特(Janita Suter)。另外还有一个参与本片的编剧是约翰·科里,他曾以编剧的身份参与了上文提到的乔治·米勒导演的《快乐的大脚》、彼得·威尔导演的《怒海争锋》和《孟买酒店》。

《禁忌之恋》的英文片名“Tanna”,指的是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坦纳岛”,故事也正是发生于此。岛上住着的都是土著居民,他们常年为了部落,为了文化而互相争斗,故事的男女主角属于对立的两个部落,本该水火不容,但他们却意外的相爱了,所以这部《禁忌之恋》,也可以被看作是“土著部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尽管这有点老套,但融合了原始文明的本真,关于土著文化,关于集体和个人的对立,关于爱。同时,这部电影的摄影也很有亮点,将原生态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洛杉矶时报》评价这部电影:你会惊讶于这部电影,两个年轻人之间展开了一段禁忌之恋,但它却那么具有说服力,在封闭的文化中迸发了无穷的力量。

早在2003年,导演宾利·迪恩就因为拍摄纪录片的关系,到过瓦努阿图。十多年后,为了拍摄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他与妻子雅妮塔·苏特再次来到了瓦努阿图的坦纳岛上,驻扎了整整七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当地村落的长老向他们推荐了年轻体健的蒙哥奥·戴恩(Mungau Dain),因为他可是全村最帅的男子,他甚至有了“瓦努阿图的布拉德·皮特”之说。就这样,从无表演经历——甚至都没看过电影——的戴恩以及一群当地人,在这些来自澳大利亚的电影人的指导下,完成了这部风光旖旎、表演真挚的《禁忌之恋》。影片完成之后,戴恩也跟着制片人和导演第一次走出小岛,来到欧美各地出席宣传活动,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戴恩就此爱上了表演,一直都在期待下一次机会。导演迪恩回忆说,距今一年之前,他曾回过一次坦纳岛。探访这位老友的时候,戴恩就很憧憬地问过他:“你来了可太好了,我们下一部电影拍什么?”但据2019年英国《卫报》报道,蒙哥奥·戴恩因病在岛国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去世,而其死因则是腿部伤口感染后未能及时医治引起的并发症,令人不胜唏嘘。对于戴恩的英年早逝(注:1994年生,24岁),导演迪恩感到非常遗憾:“要是当初能早几天去医院,只需要用一些抗生素,他根本就不会死,很可惜,瓦努阿图的医疗资源实在是太有限了。”

【※关于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

从2006年开始,英国新经济基金会每年都会公布“快乐地球指数”,通过消费水平、国民平均寿命、快乐满足的程度等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综合指标,用以衡量各个国家民众的整体快乐程度。大洋洲岛国瓦努阿图多次成为“快乐地球指数”榜的冠军,堪称全球最快乐的国家。该国人口约31万(2019年),陆地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68万平方公里。共有82个岛屿,坦纳岛正是其中一个岛。

但另一方面,瓦努阿图长期被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直到2012年才被剔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国的资源极度匮乏。目前,瓦努阿图除森林(森林覆盖率36%)、渔业资源(盛产金枪鱼)还算丰富外,并没有发现多少矿产资源,先前储量还算丰富的锰矿,也早已在殖民地时期被开采殆尽。正因如此,瓦努阿图缺乏发展经济的先天条件,时至今日,依旧是个经济结构单一、比较落后的农渔业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瓦努阿图2018年的人均GDP为3033美元(约合21231元人民币,还不到中国的1/3),人均日收入仅有58元。截至2019年,瓦努阿图贫困率高达13.2%,失业率为4.4%,文盲率高达13%,平均每1万人仅拥有2名医生,新生儿死亡率达11.5‰,国民营养不良率高达9.8%,数据令人忧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类发展指数,瓦努阿图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41位,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

瓦努阿图文明开化的历史很晚,虽然早在数千年前便有人类在境内定居,但直到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当地一直处在原始社会阶段。1606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1768年法国人到此。1774年英国库克船长到此并将该地命名为“新赫布里底”。1825年以后,英、法等国的传教士、商人和农场主纷纷来到瓦努阿图谋发展,随着而来的则是全副武装的军队。1906年10月,不愿为争夺殖民地而兵戎相见的法、英两国,非常罕见地签署共管公约,使得瓦努阿图由此沦为两国唯一一块共管殖民地。然而,生性爱好自由的瓦努阿图人不愿接受殖民统治,从1940年的乔恩·弗伦运动开始,便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帝反殖、争取独立的斗争。由于民族独立运动的迅速发展,英、法最终同意瓦努阿图于1978年1月实行内部自治,两年后则以全民公投的方式,决定当地的政治前途。1980年7月30日,根据全民公投的结果,瓦努阿图正式宣布独立,并建立共和国。

2022年1月12日,瓦努阿图、伊朗、苏丹、委内瑞拉、安提瓜和巴布达、刚果(布)、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八个国家因未缴纳联合国会费而失去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权。

2022年1月24日,瓦努阿图在按要求支付规定的联合国会费最低金额后,其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权得以恢复。】

————————————

2020年,AACTA最新设立的观众选择奖旨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庆祝澳大利亚影视过去十年在本土与海外银幕、荧屏取得的成就。观众选择奖的奖项涵盖七个类别:十年最受欢迎全球明星 Favourite Global Star of the Decade;十年最受欢迎选秀选手 Favourite TV Contestant of the Decade;十年最受欢迎喜剧演员 Favourite Comedy Performer of the Decade;十年最受欢迎电视演员 Favourite TV Actor of the Decade;十年最受欢迎澳大利亚电影 Favourite Australian Film of the Decade;十年最受欢迎澳大利亚剧集 Favourite Australian TV Drama of the Decade;十年最受欢迎电视时刻 Favourite TV Moment of the Decade。AACTA在官网邀请观众为每个奖项的十名候选者投票,下面将全球明星、澳大利亚电影、澳大利亚剧集的候选具体列一下。

十年最受欢迎全球明星候选名单: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罗丝·伯恩 Rose Byrne、

罗素·克劳 Russell Crowe、

乔尔·埃哲顿 Joel Edgerton、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Chris Hemsworth

2018年前半年,中国时光网记者向很多明星问了同一个问题:最近看到的,无论是电影、电视节目、照片、歌曲、书、画作或者任何作品,令他们发自内心深处受到感动的艺术作品是什么?

其中,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之前买过一个艺术家的画,他还在几年前拿到过阿奇博奖(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肖像画类奖项,下段有补充)。我喜欢大卫·古皮利(David Gulpilil,上文有详细介绍)的作品,他本来是澳大利亚的原著民演员,也是个舞蹈家。他创作了很多画作,关于土著家庭、土著老人等等,每一幅我都很喜欢。我很长时间都没怎么体验过艺术作品了,所以当我被他的画迷住时,还是有点被惊到了,我觉得他是个非常特别的艺术家。

【阿奇博奖(Archibald Prize),温尼奖(Wynne Prize)和舒曼奖(Sulman Prize)是澳大利亚当地最重要的三项艺术类赛事。

其中,阿奇博奖是澳洲历史最悠久、最有声望的艺术类奖项,它由澳洲记者、出版人 JF Archibald 创立于1921年,为促进肖像艺术的发展而生;温尼奖主要颁给最优秀的风景画或人物雕塑,舒曼奖则颁给主题油画、风俗画或壁画项目。

每年,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的评委会都会评出阿奇博奖和温尼奖,并邀请一位艺术家评选舒曼奖,参观者可在现场为喜欢的作品投票,评选出「人民的选择」奖(People’s Choice award)。】

休·杰克曼 Hugh Jackman、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本·门德尔森(Ben Mendelsohn)、

玛格特·罗比 Margot Robbie、

杰基·韦佛 Jacki Weaver。

十年最受欢迎澳大利亚电影候选名单:

①《红犬历险记》 (2011, Red Dog);

本片获得第1届AACTA本土奖最佳影片奖,改编自英国作家路易斯·德·伯尼尔斯(Louis de Bernières)的同名原著。讲述了名叫Koko的小狗穿越澳大利亚寻找曾经的主人的真实感人故事。

本片在2016年推出了续集《红犬历险记2:蓝犬》(Red Dog: True Blue),在2019年这两部电影的花絮也制作成了一部名为《Koko:红犬历险记》的电影,并且还获得了第10届AACTA最佳独立影片的提名。

【澳大利亚电影中有一类很成功的电影是动物题材的电影,主要是讲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的电影,或者关于这些可爱萌宠的轻松幽默的电影,例如:

1976年和2019年两个版本的《鹈鹕的故事》(Storm Boy),两个版本都是改编自科林·狄力(Colin Thiele)的同名小说。影片围绕10岁的麦克保护鹈鹕的故事展开,讲述了友情与爱,优美又感伤。 1976年和2019年两个版本都有大卫·古皮利参与演出,1976年版本是真的用鹈鹕拍摄,2019年版本的是用真人与3D电脑特效动画相结合的形式拍摄。

《菲尔·莱普》 (1983, Phar Lap),讲述的是澳大利亚国国宝级赛马菲尔·莱普与它的驯马师之间的故事。

《银驹》(1993, The Silver Brumby),罗素·克劳主演,讲述了大山深处的一对母女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与一匹野生的银白色小野马产生的真挚感情。

《小猪宝贝》(1995)和《小猪宝贝2:小猪进城》(1998);

《红犬历险记》 (2011)和《红犬历险记2:蓝犬》(2016);

《愈合》(2014, Healing),雨果·维文主演,鹰与人的故事,走的时候温馨治愈路线。

《企鹅小守护》(2015, Oddball),真实事件改编,牧羊犬保护小蓝企鹅的故事。

下文要提及的《比得兔》(2018)和《比得兔2:逃跑计划》(2021)】

②《蓝宝石》 The Sapphires (2012);

本片获得第2届AACTA本土奖最佳影片,也曾入围第65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韦恩·布莱尔(Wayne Blair)还曾参与导演《神秘之路》的第二季(下文剧集的榜单中会提到)。

故事发生在1968年,讲述了四位来自边远土著地区的年轻而有天赋的年轻女歌手组成的团体被一位靠不住的星探所发现,不再默默无闻,她们得到了一个去越南为军队提供娱乐的机会,于是开始她们的越南之旅。

③《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 (2013)

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出版于1925年的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共被翻拍了 5次 。2011年,巴兹·鲁赫曼拍摄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第五个版本,这也是他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继1996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的再度合作,本片获得第3届AACTA本土奖最佳影片。

影片讲述了未成名作家尼克·卡罗维从中西部故乡来到纽约,在他住所旁边正是盖茨比的豪华宅第,这里每晚都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尼克和盖茨比相识,并对盖茨比充满探究的兴趣。探究的结果是:尼克了解到盖茨比内心深处有一段不了之情。探究的过程中,尼克深受这个纸醉金迷的上流世界及其中的幻想、爱情和谎言吸引,他目睹这种世界内、外的一切,于是决定把盖茨比这段无缘的爱情、不灭的梦想和让人心痛的故事写下来,并反映出当前的时代和挣扎。

候选名单中的④《鬼书》 The Babadook (2014)、⑥《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Mad Max: Fury Road (2015)、⑦《裁缝》 The Dressmaker (2015)、⑧《雄狮》 Lion (2016),在上文Flicks.com票选的出本世纪前18年间最佳澳片的榜单中都有简介,在此不多赘述。

⑤《占水师》 The Water Diviner (2014);

本片在第4届AACTA本土奖上与《夜莺》并列获得最佳影片。影片由罗素·克劳(Russell Crowe)自导自演,编剧之一的安德鲁·奈特(Andrew Knight)曾参与编剧过这个榜单中的《赛马女孩》和上文提到过的《血战钢锯岭》。故事讲述了一名在澳洲以农为业的占水师康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里波利之战(上文《加里波利》处有提及)后,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堡,试图寻找他三个参战阵亡儿子的遗骸的故事。

⑨《比得兔》(Peter Rabbit,2018)

索尼影业与澳大利亚合拍的《比得兔》是一部真人动画电影,改编自毕翠克丝·波特的儿童文学经典《比得兔的故事》,导演兼编剧威尔·古勒通过诸多大胆的尝试,将他心中最特别的童话故事讲给了影迷。电影讲述兔子彼得和男主为争夺庄园土地权,而发生的一系列幽默的故事。

《比得兔》的续集《比得兔2:逃跑计划》(Peter Rabbit 2: The Runaway)在2021年上映。

《比得兔》的动画主管罗伯·科尔曼来自澳大利亚“动物逻辑”公司,1993年他被“工业光魔”公司录用,并且制作了第一部真人动画电影《侏罗纪公园》,2009年他移居澳大利亚,并且在2012年加入了动物逻辑公司。他表示,《比得兔》的动画部门总共有77名动画师,花了快一年的时间,其中动画镜头总共1151个,长达59分钟,电影中的每只兔子身上大概都有500至800万根毛发,所以虽然有工具辅助,但是仍然花费了很久,只求让它看起来整洁、可爱、逼真。

【关于2018年澳大利亚的电影票房下文会详谈】

⑩《赛马女孩》(Ride Like A Girl ,2019);

体育传记电影《赛马女孩》讲述的是每年澳洲最盛大的赛马盛会“墨尔本杯”2015年的冠军骑手米切尔·佩恩(Michelle Payne)的真实故事,故事讲述了米切尔(泰莉莎·帕尔墨 Teresa Palmer 饰演)是这项古老的赛事155年来的唯一一名女性骑师冠军得主,她成长于维多利亚的小城巴拉瑞特附近的小镇中十个孩子和单亲爸爸的大家庭,15岁离开学校正式开启骑师生涯,经历了姐姐比赛中意外离世,伤病等艰难万险后最后踏上墨尔本杯的赛场并且赢得冠军的感人故事。

和冬季的澳式橄榄球,夏季的板球运动一样,春秋季的赛马运动也是澳大利亚体育的精髓,是最受澳大利亚人追捧的体育项目之一,《赛马女孩》这部电影在结尾完整的还原了澳洲最古老的赛马盛会“墨尔本杯”的盛况,剧中也大量的再现了许多有趣的地区性的赛马比赛,俱乐部和漂亮的赛马场,以此来展示主角米切尔通往墨尔本杯前的艰难历程。

《赛马女孩》在2019年在澳大利亚票房中名列第二的电影,仅次于当年的《孟买酒店》。

【2019年在澳大利亚票房第一的电影《孟买酒店》,由澳大利亚导演安东尼·马拉斯(Anthony Maras)指导,名不见经传的安东尼·马拉斯出生于南澳首府阿德莱德,他无意中观看到一部拍摄于2009年的澳大利亚纪录片《孟买幸存者》,立即被那些无辜百姓在孟买恐怖袭击中的遭遇所震撼,决定拍摄一部相同题材的电影《孟买酒店》。影片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资助,电影的主要拍摄工作在导演的家乡阿德莱德完成。电影主要情节发生在孟买最豪华的“泰姬陵酒店”,酒店早在恐怖袭击发生后的2010年便恢复营业,因此制片方只是在孟买拍摄了酒店的外景,所有的酒店内景全部实在阿德莱德的摄影基地完成。

事实上,《孟买酒店》中除了那位长得比英国人还英国人的厨师长由印度演员扮演,其他主要角色与印度一点关系都没有。扮演印度服务员的戴夫·帕特尔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伦敦人,出道第一部电影就是在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担纲主角,之后又在艾美奖获奖剧集《新闻编辑室》中担任重要角色。

《孟买酒店》的编剧之一是约翰·科里( John Collee0,参与编剧作品包括上文提到的乔治·米勒导演的《快乐的大脚》、彼得·威尔导演的《怒海争锋》和《禁忌之恋》】

十年最受欢迎澳大利亚剧集候选名单:

①《神秘之路》 Mystery Road (2018–2020 )

2013年的电影版《神秘之路》在上文有简介,影片在2018年被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改编成了一部同名的6集连续剧, 原版电影的导演Ivan Sen也加入到了该电视剧的制作中担任执行制作人。

剧版《神秘之路》的故事背景设在西澳大利亚,取景于风光秀丽的丹皮尔半岛(Dampier Peninsular)和布鲁姆小镇(Broome),扎根于当地原住民社区的同时, 大量“植入”了澳式风情的独特内陆(outback)风光,把西澳大利亚浩瀚的星空和无垠的沙漠都点滴不漏地捕捉下来。剧集剧情以主角侦探缉查贩毒团伙为主线,同时还深度探讨了关于亲情、澳洲白人与原住民社区之间的历史遗留矛盾、后殖民伤痕等复杂议题。

剧集收到了广泛的热烈好评,影评人Luke Buckmaster在卫报的影评专栏里这样评论同名的剧集:“本剧反映了澳大利亚民族精神的很多层面,这是其他侦探系列所无法比拟的,它以新颖的澳大利亚本土视角重新激活了久经考验的澳洲类型片的拍摄手法(This series reflects on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thos in ways no other detective serial can, reinvigorating tried-and-tested genre templates with fresh Indigenous Australian perspectives)。”

《神秘之路》第二季(2020)的导演之一沃威克·桑顿(Warwick Thornton),是澳大利亚重要的电影人,他导演的《赛门和黛利拉》和《甜蜜的国度》上文(Flicks.com票选的出本世纪前18年间最佳澳片的榜单)都有提到,在第二季节里他不仅是导演之一,还身兼摄影指导,更客串了一个在酒吧里骚扰女性的酒鬼。《神秘之路》第二季的导演中还有一位韦恩·布莱尔(Wayne Blair),他导演的《蓝宝石》也出现在上文“十年最受欢迎澳大利亚电影候选名单”中。

②《谜湖之巅》 Top of the Lake (2013–2017)

《谜湖之巅》第一季是一部六个小时的迷你剧,分为7集,在2013播映,获得了三项艾美奖提名和金球奖电视类最佳限定剧的提名,女主角伊丽莎白·莫斯(Elisabeth Moss)凭借着该剧还获得了金球奖视后的殊荣。关于伊丽莎白·莫斯,大家更熟悉的是她的作品《使女的故事》,在《使女的故事》中,她扮演使女奥弗雷德,作为“行走的子宫”,她的悲惨遭遇让人不寒而栗。

《谜湖之巅》第一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怀有5个月身孕的12岁女孩失踪,警探罗宾(Robin Griffin)赶回家乡调查案件,发现这并非一宗简单的人口失踪案件。在全力寻找女孩的过程中,罗宾解开了这个偏僻迷人的小镇上的邪恶面目,贩毒、贪腐、甚至是戕害女童。罗宾不仅要面对恶势力,还要面对自己梦魇般的过去……

《谜湖之巅》的第二季名为《谜湖之巅:中国女孩》 (Top of the Lake: China Girl),分为6集,在2017年播映,故事牵扯到卖淫以及亚洲女性如果被卖到澳洲,并沦为性奴的话题。

在美国电视评论家协会的活动上,当第二季的主演妮可·基德曼被问到“简·坎皮恩拥有探索女性本质的敏锐能力,在某个方面,我能与其中的角色产生共鸣,无论种族、社会背景或经济背景。所以,妮可,你是和坎皮恩合作时间最长的,你能谈谈她在片场中能给你们带来怎样的创意能量吗?以及她如何给你带来挑战的方式?”时,妮可·基德曼曾这样表示:“能成为我称作’坎皮恩式女人’是件很棒的事,因为这说明她拥有一种真实。这里存在一种诚实。因为这些角色不是对一个女性的呈现,而就是这个女性本身,她拥有不同的维度和角度。我在青少年时期认识了简,她了解我所有的不安感,所有的希望和欲望。她真的了解我,但是我在她身上找到了难以置信的安全感。我能和她像朋友一样分享最隐秘最深处的秘密。所以和她在一起我感到一种自由,我认为台上的其他人都同意我说的这种自由感,她从不对人做任何评价,这让人感觉很舒服。”

③《左邻右舍》 Neighbours (1985– );

④《费雪小姐探案集》 Miss Fisher's Murder Mysteries (2012–2015)

《费雪小姐探案集》是一部悬疑剧,共三季,前两季分别13集,第三季8集,主演是埃茜·戴维斯(上文Flicks.com票选的出本世纪前18年间最佳澳片的榜单中多次提及的女演员)。主要讲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末,名媛探费雪小姐继承了姑姑的贵族头衔和巨额遗产,从欧洲来到墨尔本定居,但一到这,就遇到了命案,于是费雪小姐穿梭于墨尔本的后巷和爵士俱乐部,用她的珍珠左轮手枪、机智和勇敢与不公作斗争的故事。这部剧的节奏,非常的快,一集一个案子。每一集都是颇有争议性的社会性话题:男女同性恋,女性堕胎,女性工作,兄妹乱伦,少数族裔……

《费雪小姐探案集》成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在于费雪小姐让人眼花缭乱的变装秀。各种各样的礼服,大衣,西装,帽子,披肩,简直就是大型时尚走秀现场,复古style,美不胜收。第一季的海报上,费雪小姐还cos了《低俗小说》,身穿黑色礼服,拿着左轮黄金小手枪的造型,周身充满了韵味儿和高级感。

该剧在2020年推出了电影版《费雪小姐和泪之穴)(Miss Fisher & the Crypt of Tears)。

《费雪小姐探案集》二三季和电影版的导演托尼·蒂尔斯(Tony Tilse)曾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了爱奇艺重金打造的系列网络电影《杀无赦》系列,该系列翻拍自美国六集网络Chosen(《杀无赦》,每集20分钟,在索尼的数字平台Crackle上播出)。

《费雪小姐探案集》在2019年年和2021年推出了新版剧集《新费雪小姐探案集》(Ms Fisher's Modern Murder Mysteries Season),但主演更换成了一名新人。

《费雪小姐探案集》曾在被中国翻拍成了34集的网剧《旗袍美探》,2020年在腾讯视频播出,由马伊琍主演。

⑤《普氏家族》 Offspring (2010–2017);

⑥《温特沃斯》 Wentworth (2013– )

《温特沃斯》讲述了女主因被控故意谋杀其丈夫进入女子监狱Wentworth,从此开始了她的狱中生活,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的经典剧集《女子监狱》。

2017年,比利时翻拍了此剧,名字叫 Gent West。

⑦《莫利》 Molly (2016);

⑧《爱小孩》 Love Child (2014–2017);

⑨《大夫,大夫》 Doctor Doctor (2016– );

⑩《聚散离合》 Home and Away (1988– )。

————————————

2018年澳大利亚的电影票房以及澳大利亚的一些电影

2018年GDP排名第一的国家是美国,达到20.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唯一一个GDP在20万亿美元级别的国家。

2018年GDP排名第二的国家是中国,约为13.6万亿美元,GDP总量也首次达到了美国66.34%。

澳大利亚2018年GDP为18970亿澳元,约为1.42万亿美元,同比上年增加了0.1万亿美元。澳大利亚GDP总量位居世界第14位,超过墨西哥,排在西班牙之后。而在2017年的时候,澳大利亚GDP位居世界第13位,超过西班牙,到了2018年却被西班牙以微弱优势反超。

澳大利亚GDP总量接近中国广东省,同期我国广东省GDP总量达到了1.47万亿美元,超过澳大利亚0.05万亿美元。

美国陆地面积约915.8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27亿(2018年)。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05亿(2018年)。

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约为769.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83万(2018年)。

广东省境内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1346万(2018年)。

澳大利亚电影发行商协会(MPDAA)表示,澳大利亚票房在2018年的总收入和国内电影份额均接近历史新高。

澳大利亚2018年总票房收入为8.88亿美元(折合12.45亿澳元,折合人民币59.55亿元),略低于2016年创纪录的12.59亿澳元(折合8.98亿美元),比2017年的12.01亿澳元增长3.6%。澳大利亚2018年平均票价13.86澳元(折合人民币66.29元),17年14.13澳元(折合人民币67.59元),约为有所下降,折合人民币下降了1.3元。

IBISWorld公布的数据提到,2017和2018年澳大利亚影视行业总营业额约为27亿澳元,总利润约为2亿澳元,总体是一个稳中有升的趋势。

2018年澳大利亚票房排名最高的两部电影是:总票房4410万美元的迪士尼超英大片《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Avenger:Infinity Wars)和3260万美元的《超人总动员2》(Incredibles 2)。

2018年澳大利亚票房排名第三的是福斯公司的《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3020万美元,这部金球奖最佳影片得主在2019年仍深受澳大利亚观众的喜爱,影片上映到12周时总收入已达3420万美元。

在澳洲票房大放异彩的影片还有《侏罗纪世界2:失落王国》(Jurassic World: Fallen Kingdom,2530万美元),《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Jumanji:Welcome to the Jungle,2350万美元),《一个明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2340万美元)和《马戏之王》(The Greatest Showman,1663万美元)。

索尼影业与澳洲合拍的《比得兔》以1906万跻身票房前十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澳洲本土影片。

MPDAA主席兼路演电影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尔·珀尔曼(Joel Pearlman)说:“澳大利亚观众在2018年证明了他们对电影的热爱,今年的多元化阵容表明,电影继续为广大观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外部体验。”

澳大利亚电影在本地票房中占据了4.5%的份额,90多部影片的总票房为3980万美元(折合5590万澳元),这是自2015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

索尼电影公司被证明是澳洲本土电影的精明支持者,索尼和动物逻辑公司合作的《比得兔》收获了1906万美元的票房,布鲁斯·贝雷斯福德(Bruce Beresford)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的《黑衣女人》(Ladies in Black,下文会介绍)票房收入856万美元。西蒙·贝克(Simon Baker)的《呼吸》(Breath)和沃威克·桑顿(Warwick Thornton)的《甜蜜国度》(在上文Flicks.com票选的出本世纪前18年间最佳澳片的榜单中有简介)是另外两部口碑票房双赢的本土影片。

澳大利亚银幕公司首席执行官格雷姆·梅森(Graeme Mason)说:“考虑到我们的92部影片与908部外国电影在电影空间的竞争,澳大利亚电影取得的4.5%的票房份额是非常了不起的。2018年市场上92部澳大利亚电影中,63部是新电影。”

尽管如此,2018年澳大利亚电影界仍打破了几项纪录。4月25日的澳新军团纪念日票房收入799万美元,创下单日票房的最好成绩。2018年共有758部新电影在澳大利亚电影院上映,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高的一年。

(以上关于澳大利亚票房数据等相关的主要来源:①微信订阅号“电影票房” 2019-01-24的文章《【票·数据】2018年澳洲票房:除了<复联3>,这只本地兔子卖的也不错》;②皮普·布尔贝克(Pip Bulbeck) 2019年1月21日在腾讯电影频道《好莱坞报道》中文站的报道)

2018年年末,《卫报》作家Luke Buckmaster评出了2018年的澳洲电影十佳。“今年澳洲最好的电影,很惊人地囊括了从年代片到科幻片,从战争片到社会讽刺片各种类型。要我说其中的共同点,那就是明显的作者性,这样想来,其中大多数都是自编自导也不是巧合了”:

10.《负重前行》 Cargo

影片改编自2013年的同名短片,短片的两位导演也是长片的导演,短片很出圈,用僵尸题材讲述了一个父爱的故事,很多人觉得短片很好哭。英国男演员“华生”马丁·弗瑞曼(Martin Freeman)主演了长片版。

9.《猎鬼之人》 Ghosthunter

一部关于捉鬼人(幽灵猎人)的纪录片。

8.《兄弟的雀巢》 Brothers’ Nest

一部黑到笑不出来的黑色喜剧。讲述了两兄弟的母亲得了癌症,两兄弟打算在她去世前改变她的意愿,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遗产,不让她的新丈夫受益,随即兄弟展开了邪恶的计划。两兄弟中的一个由导演亲自出演。

7.《尔格》 Jirga

一部低成本的战争片,仅78 分种。讲述了一名到阿富汗参战的澳大利亚士兵,为了找到他曾经误杀的平民的家人,返回阿富汗面对他心中的恶魔。片中出现班达米尔湖神圣、高贵、美轮美奂。

6.《易燃的孩子》 Swinging Safari

一部讽刺喜剧,带领大家重返70年代的澳大利亚。《沙漠妖姬》(1994,上文有介绍)导演的新片,《沙漠妖姬》的主演盖·皮尔斯主演了本片。

5.《古旅玛尔》 Gurrumul

一部关于澳大利亚原住民音乐家Gurrumul Yunupingu的纪录片。

4.《奇怪的色彩》 Strange Colours

一部半纪录片式的奇想漫游片,迷失和孤独的旅程。米琳娜前往一个偏远的采矿区看望她疏远、生病的父亲,父女二人试图修补他们破裂的纽带,但他们的关系很脆弱,就像他从地球上挖出的奇异多彩的宝石一样。

3.《恐怖奴役》Terror Nullius

一部爆款讽刺实验片,本片以近似DJ取样混音之拼贴手法,打开了虚构与史实间的神秘黑洞,大量援引电影名场景与历史典故,穿越时空与各种语境,重写、改写、乱写,全面毁坏观众的三观!这是一部政治复仇预言,杂揉讽刺喜剧、生态恐怖与公路电影类型,写下澳洲国族神话从未被纪录的史诗篇章。

2.《升级》 Upgrade

一部科幻寓言。雷·沃纳尔(Leigh Whannell)导演,雷·沃纳尔导演是《电锯惊魂》的编剧、演员,导演本人也在这部讲述澳大利亚剥削电影的纪录片中出镜,导演的这部《升级》和2020年导演的《隐形人》(The Invisible Man),让其风光无限。

1.《甜蜜国度》 Sweet Country

在上文Flicks.com票选的出本世纪前18年间最佳澳片的榜单中有简介,在此不多赘述。

————————————

2020年,澳洲女导演娜塔莉·埃丽卡·詹姆斯(Natalie Erika James)的长片处女作《遗落家庭》 (Relic,台湾译名《家灵》,2020)首次亮相于圣丹斯电影节。之后,各个权威媒体的评价和打分如下:

“今年最佳恐怖电影之一”——The Playlist

“惊人的创举…惊慌失措、忐忑、情绪溃堤,让人不寒而栗”——Bloody-Disgusting

“恐怖至极…扭转恐怖电影新结局”——RogerEbert.com

“毛骨悚然!创下2020恐怖片新高度!”——Variety

“坐立难安…惊人的结局令人寒毛直竖”——Thrillist

“神秘、悲伤、令人毛骨悚然…”——《综艺》

《遗落家庭》也曾在烂番茄上新鲜度高达100%、评分均分高达8.3分。这对恐怖片来说简直就是超高分评价了。

执导过《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的加拿大导演玛丽·哈伦(Mary Harron)也曾在美国《娱乐周刊》上为《遗落家庭》进行宣传,称其为近年来最令人兴奋的新恐怖电影之一。哈伦:“这是一位年轻的澳大利亚导演的作品,又是以女性为中心的,真的让我印象深刻。”

讲述闹鬼房子的电影通常不会深挖住在房子里的人们的痛苦、折磨和创伤,但《遗落家庭》却做到了这一点。影片由杰克·吉伦哈尔、罗素兄弟担任制片,故事围绕一家三代女性展开,艾米莉·莫迪默饰演的女子凯在得知自己的母亲艾德娜失踪的消息后带着女儿赶回了祖宅,警察搜索行动展开,没多久,艾德娜出现了,大家以她患上了阿兹海默症来解释这一切,然而悲剧才刚刚开始……

影片在情感铺陈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感渲染等方面都完成得非常好,全片充斥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不安与害怕失去亲人的恐慌、忧郁,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母女恐怖片”,是讲述缓慢燃烧、以女性为主角的高水准恐怖片。

————————————

最后想说一下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澳大利亚电影业的复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国际知名导演鲁斯·贝尔斯福德(Bruce Beresford)。本文细说的第一个澳大利亚导演就是他,也算有始有终。

在1990年3月26日举办的第6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九项提名的《为黛茜小姐开车》最终拿下四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影片,作为该片导演的贝尔斯福德终于东山再起。

但遗憾的是,贝尔斯福德并没有凭借《为黛茜小姐开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这个情况并不多见,二十三年后,奥斯卡的历史上才出现了第二部没有获得导演提名的最佳影片,当时揭晓最佳影片的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Michelle Obama),她也成为奥斯卡历史第一位开奖的总统夫人,那一届的最佳影片是《逃离德黑兰》。

不过贝尔斯福德当时比同届奥斯卡上的斯派克·李 Spike Lee还是幸运很多,同样聚焦种族问题,后者拍摄的《为所应为》虽然视角新颖而又尖锐,但只获得了两项提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三十年后,2019年2月25日,在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当最佳影片被宣布归于《绿皮书》时,有不少人目睹《黑色党徒》的导演斯派克·李的愤怒。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像一阵旋风一样向后台奔去。在被劝住之后,他又回到了座位上,但在彼得·法雷里等《绿皮书》剧组成员上台致辞时,斯派克·李转身与《逃出绝命镇》的黑人导演乔丹·皮尔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全程都拒绝回头聆听对手的演讲。斯派克·李在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后台受访时说:“好像只要有人开车我就赢不了。”意指《绿皮书》和《为黛茜小姐开车》的剧情都是都是一个主演给另一个主演当司机,“不过当年我们没提名就是了。”意指《为所应为》根本连最佳影片都没提名。而在第91届奥斯卡上,至少这位30年来首次入围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导演还有一件事值得欣慰——《黑色党徒》击败《假如比尔街能够讲话》(《月光男孩》的黑人导演的作品)和科恩兄弟的《巴斯特民谣》,赢得了最佳改编剧本奖,实现了个人奥斯卡奖项多年来“破零”。

而在《黑色党徒》上映的这一年(2018),鲁斯·贝尔斯福德也一部作品上映——《黑衣女人》 Ladies in Black。影片根据玛德琳·斯特·约翰(Madeleine St. John)所著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1959年的悉尼夏季,在澳大利亚的文化觉醒、阶级结构瓦解和妇女解放的背景下,讲述了郊区女学生丽莎的成长故事。丽莎在等待高考成绩、梦想着去悉尼大学时,在一家大型百货商店打暑期工,与一群女售货员并肩工作,在此期间打开了眼界,也发生了蜕变。虽然找来了昔日《燃情岁月》、《新龙凤配》、《西伯利亚理发师》的主演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担当主演,但也反响平平,不痛不痒。

鲁斯·贝尔斯福德依旧还在拍片,希望可以像马丁·斯科塞斯和东木一样老骥伏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