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女人》相关热播

@最近更新韩国剧

@《危险的女人》相关影评

因为一直对凯瑟琳·德·美第奇有很大的兴趣,所以这部剧我是从刚立项就一直关注的。不过编剧是出了名的发挥不稳,所以我不敢太抱期望。果不其然,看完第一集后,对于剧本的心情比较复杂,论及服化道那就更复杂了。此剧很明显是要走黑色幽默路子,也确实不乏机灵有趣之处。虽说有些故意为之的屎尿屁,但比较克制,比某些单纯恶心人的剧强得多。不过可惜的是,编剧的古典知识似乎不够,或者故意不用,所以台词并不精致,也基本没有历史味,属于硬往古装里塞现代感那挂,并且为抖机灵而牺牲智商和逻辑的情节有点多。演员们的表现总体而言较为普通,包括一些老戏骨的发挥空间也不大。但凯瑟琳的两位演员非常惊艳,冲她们的演技值得一看。如果再细说历史这一点,我的态度恐怕就会很严厉了。因为此剧从最开始就标榜自己是根据一本严肃传记编写(我恰好读过),但看完第一集后我甚至疑惑编剧到底有没有读过这本书。虽然比它之前的《成为伊丽莎白》那种主角崩坏的粪作好不少,但依然充斥着令人迷惑的魔改。并且不知是不是编剧的英国人毛病又作祟了,剧情中有大量刻意的乳法、乳意,以及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强烈的轻蔑和歪曲。就边看边聊地说说我自己的感想,碎碎念外加一点小科普好了。第一集开头这位叫拉希玛的女孩,好多人一看见就嚷嚷zzzq,那我科普一下吧。这时候已经是十六世纪中期,随着战争和奴隶贸易的开展,欧洲宫廷里出现了很多黑人仆从,这在当时的绘画中是很常见的,不要大惊小怪。剧情一开始就渲染凯瑟琳的恐怖,别人都不敢接触她,而她似乎也对自己深受恐惧的现状很自得。但这恰恰是后世人(尤其是大仲马)为了抹黑凯瑟琳而一直给她添加的属性。真实历史上的凯瑟琳虽然身居高位,态度难免强势点,但实际上又被身边人视为是性情相当温和、友善的。所谓“毒蛇王后”的称号其实是个歪曲她的蔑称。此剧依凭的那个原作还特别说明了这个问题,结果编剧反而进一步加重刻板印象,也不知他书读哪儿去了。萨曼莎·莫顿虽然在这集里戏份只有几分钟,但演技真是厉害。到回忆部分,一开头就魔改历史了。凯瑟琳的父母并不是在她出生后“一年内”这么长的时间里去世的,而是在她出生一个周到半个月就相继死了,这也是为啥凯瑟琳曾被称作“希腊式的悲剧”。并且死因也不是父亲先患梅毒发疯,母亲被传染自杀,而是母亲先因产后感染去世,父亲主要因为旧伤未愈在凯瑟琳出生时已经命不久矣,不久后也死了。接下来就是一路魔改。剧中凯瑟琳在祖母去世后还是个婴儿时就被送进修道院,还过着女仆生活,全是扯淡。要知道凯瑟琳在失去父母和祖母时还有当着教皇的叔祖利奥十世以及好几个姑姑、表姑,又不是没人能养她。所以历史上的真实流程是,她先由利奥十世在罗马抚养,利奥去世后她回到佛罗伦萨,主要由姑姑克拉丽切·德·美第奇养育,偶尔还会去表姑玛丽亚·萨尔维亚蒂(同时也是美第奇支系家主之妻)家居住,过着舒适的生活。而到1527年,她的当了新教皇的堂叔祖克雷芒七世(即剧中这位)与神罗皇帝查理五世闹掰,查理麾下的波旁公爵(不是剧中后边出现那位,是其前任,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和法国王室闹掰了,跑到了查理五世那边)率雇佣兵洗劫罗马,俘虏教皇,史称“罗马大劫”。佛罗伦萨人对克雷芒安插在这里的代理统治者早已十分不满,趁机推翻其统治。八岁的凯瑟琳作为美第奇主家最后的嫡女被抓起来送到修道院当人质。因为身份重要(她名义上还是乌尔比诺女公爵),凯瑟琳实际上在那里是作为贵客生活的。这座雷米亚特女修院本就是个贵族女子学校,所以凯瑟琳依然过得不错。如此一来,凯瑟琳当女仆,偷橘子还挨打之类的就全是胡扯。真实的她得到了修女们的良好对待,而且凭着自己的聪慧和体贴,让很多原本反美第奇的修女都变得很宠爱她。后来凯瑟琳一生都很爱这座修道院,定期捐款,与修女们频繁通信。或许编剧实在是想像不出上流社会的生存智慧,所以只能老套地让小凯瑟琳变成个底层机灵鬼。顺便一提,时间标注为1536年是超级大错。凯瑟琳在1530年就因为佛罗伦萨新政府被皇帝军队击败,美第奇重新上位而离开修道院,结束了软禁生活。然后她在1533年嫁去了法国,等到1536年,她都当了三年王妃了......编剧为什么会搞出这么严重的硬伤,我个人怀疑是想跟后边的某个剧情挂钩,且看第二集会不会验证我的猜想吧。老修女的小狗去世那里,凯瑟琳提及自己有某种奇怪的预感和直觉。这个确实是真的,很多当时的人都提到了凯瑟琳有很强的遥感和预知能力,所以她也是有真实记载的超能力者之一。凯瑟琳面对前来抓捕她的人时急中生智穿上修女服,以及说的这句话都是真的。不过情形自然跟剧中完全不同。真实历史上是修女们纷纷保护她,然后小凯瑟琳准备出家以逃离危险,但拗不过新政府的人,于是只能坐着一头驴被拉走了(是的并没绑着手游街)。打破第四面墙的设计倒是非常有趣后边凯瑟琳被莫名其妙跑到佛罗伦萨来的教皇带走这里自然全是错的。教皇不可能就这样和反美第奇的人交涉,还给钱什么的,这段剧情蠢透了。新政府是因为战争落败,本想对凯瑟琳不利作为威胁,后来想想还不如投降,这才让她重获自由。此剧实际上把凯瑟琳早年经历的政治风波都歪曲了。当然,凯瑟琳不可能如本剧台词说的那样以为自己在世上孤身一人。她不仅还有一大堆亲戚(包括一个私生子哥哥、一个私生子堂叔还有她的各种姑婆和表姑),早年在罗马也是见过这位堂叔祖的。克雷芒在割痔疮这里是不符合历史的,真有痔疮的是他堂哥——前教皇利奥十世。而且谁割痔疮还这么当着全教廷的面......凯瑟琳如此被验身和前边一样,都只是为了搞黑色幽默而整的屎尿屁,顺便让不明真相的现代观众生出某种“文明自豪感”。英国人就爱来这一套,著名的《糟糕历史》里其实就有很多谣传,不知误导了多少人。凯瑟琳的这位私人服装师,反映了本剧设计师对历史完全没谱的现实——他这三套衣服的形制所处的年代全都不一样,时间跨度有半个多世纪吧。当然你不能指望设计师把女装也做对,凯瑟琳穿着这种束腰和臀垫就全是错的。虽然此时确实已经出现某种塑形衬衣,但并不是这种到1577年才有记录的后期束腰(尤其1530年代女装是讲究蓬松丰润的,压根不会束腰)。至于臀垫那更是后来的东西了。凯瑟琳穿着高底鞋这一点大致是对的。后世人经常说她推广了高跟鞋,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指的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高跟鞋,而是剧中这种类似恨天高的套鞋。说起来,我最近才知道设计师想到要做高底鞋还是跟我的一位朋友有关,真是有趣。但显然编剧又不知道高底鞋到底干啥用的,所以说是为了露脚踝。emmm实际上是为了增加身高和裙长。设计师肯定是对这时期的意大利女装完全没谱,也懒得认真收集资料,所以给凯瑟琳做了这身窄袖、V腰线服装。但要知道当时意大利流行的可是大泡泡袖和平腰线。我真的十分不理解,就现在这些古装剧,还有很多西方古代背景的日漫,为啥总在不流行泡泡袖的时代硬做泡泡袖,等到真该有泡泡袖又不做了。是的,这里是对的,法国人一开始不用叉子,只用手吃饭。然后凯瑟琳引进了餐叉这种时髦的意大利玩意儿。盘子里那个毛都没拔干净的烧烤,又是满满的现代人的傲慢。这件衣服虽然有泡泡袖了,但腰线又年代太超前,并且做得不好看。但有一说一,小凯瑟琳这个演员上妆效果好惊艳,她好适合这种瓷娃娃风的妆容。唯一的问题是,当时追求自然美,并不流行这种妆。这句台词就是过于抖机灵的那种。虽然我们会心照不宣地笑出来,但回头再一想,即便是在黑色幽默剧中,这句话大声说出来也多少冲破基本逻辑了。老狮子你就不能小声念台词吗。这个假发出现得让我十分无语,因为历史上这种高髻恰好是在凯瑟琳去世后出现的。当然,开始组队了。毒剂师这点吧,历史上并没有实际记载,很多对于凯瑟琳喜欢下毒的传闻都是抱着抹黑意图的。但她会不会用毒药来试图解决什么敌人呢?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编剧自然不会漏掉咯。第二位美丽的摩尔人,可能又要有人跳出来说zzzq,但恐怕现实会让人失望了——凯瑟琳不仅确实有摩尔人侍女,而且还带了三个。至于这位叫科西莫·鲁杰里的意大利魔法师,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并不是一开始就跟着凯瑟琳的。科西莫为凯瑟琳提供了很多预言,后来还牵涉进了“拉·莫尔案件”,但没有因此丧命,最终还变成了个德高望重的修道院长,也是挺传奇的一个人。说实话这段拍得蛮蠢的,有几句台词明显是编剧不知道该说啥了,只能勉强让他俩尬聊。俗话说一步错百步歪,从一开头编剧魔改了历史,后边很多事情就都跑偏了。比如这里凯瑟琳声称自己其实并不爱意大利,按照剧集来说,确实如此。但历史却偏偏是反过来的。真实的凯瑟琳早年并不缺乏自由生活,且饱览了罗马和佛罗伦萨的伟大艺术与时尚,所以一生对家乡充满挚爱。这也是她后来往法国大力输入意大利风尚的原因之一。于是剧集设定为凯瑟琳刚离开修道院,同年就嫁走了。编剧完全没意识到,这样一来她根本就没有系统接受过任何政治人物需要的教育,真以为赶鸭子上架能在法国宫廷待下去吗。而大家应该已经知道,现实中的凯瑟琳有充分的时间为宫廷生活做准备(包括学法语),这才是她在法国能快速立足的根本原因。这个轿子在后边被法国人嘲笑是个蛋,是“意大利式的浮夸”,我不明白编剧是想表达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美学是全欧洲颂扬的,是无数艺术家和工匠的才华与智慧的结晶,编剧算老几啊这样抹黑嘲弄。以及这两件根据凯瑟琳的要求做得“精致华丽”的礼服,我无话可说。马戏团小丑一样还浑身粗劣地挂着彩虹糖和彩带,作为欧洲顶尖的文艺复兴意大利时尚就这,就这???算了,了解我的网友应该知道我正跟朋友合作一本文艺复兴服装史,里边专门根据史料记载设计了凯瑟琳来到法国和婚礼时的服装,反正比这考究且好看得多,敬请期待。剧组花了不少钱租下香波城堡当拍摄地,所以双方会面这里放了航拍什么的,生怕观众没注意到。然而如此一来,没钱请群众演员了,导致法国王子迎娶教皇侄孙女,这排场甚至不如随便哪个村里普通人家结婚。尤其上图这张大航拍,差点笑死我。编剧肯定对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完全不了解,所以让他这样蹩脚地欢迎意大利人到来。然而实际上,弗朗索瓦的母亲萨伏依的路易丝就是意大利人,所以他能流利地说意大利语,且对意大利文化和时尚极其热衷。这也是后来凯瑟琳能在宫中立足的另一个原因。顺便一提,历史上这时候弗朗索瓦一世才四十左右,演员都六十多了。教皇也是四十来岁,演员奔八......凯瑟琳的高底鞋引起了法国宫廷的好奇,尤其埃莉诺王后一脸地铁老头看手机的表情直接出声发问。但是,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对此迷惑,唯独埃莉诺不应该。因为她在嫁到法国之前的十多年中都生活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她是前葡萄牙王后),而伊比利亚地区是最流行高底鞋的地方,所以她对高底鞋完全不会陌生。顺便一提,设计师显然不知道高底鞋不应该直接上脚穿,而是先穿平跟鞋再套上的。教皇的帽子上为啥要绣美第奇徽章啊,简直见鬼了。教皇这里代表的是教廷而不是美第奇家族啊!波旁公爵虽然是有王室血统的亲王家族,但并不能直接这样大喇喇坐在旁边。以及这位公爵哪里皈依新教了啊,信新教都是后来他俩儿子的事了,编剧到底有没有看过基本的历史?再说了,弗朗索瓦虽然对宗教的态度不像西班牙或意大利那么严酷,但他也是曾经对新教徒发动过清洗活动的,在位时期谁敢公然说自己信新教。弗朗索瓦太子这个演员,挺萌的,不知是因为模样还是气质,我就特别想看他被爆炒是怎么回事......当然咯,人设就是个坏蛋,估计跟时间线魔改一样是为了下集的剧情做铺垫。法国王室对嫁妆不满,临时反悔,凯瑟琳急中生智保住婚约这段剧情我直接一个大无语。大家觉不觉得,就特别像是那种没根本经历过事的初、高中生写小说时会编出来的yy情节?谁家王室婚姻谈判会搞得这么土鳖又弱智啊。而且法国王室人员的各种相互揭短吐槽,别说古代王室了,连当代稍微体面些的人都不会如此毫无礼节,肤浅又白烂,用幽默剧来当幌子都说不过去。看了这段我脑子里直接冒出一句话——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看来英国人不乳法是真会浑身难受。PS:凯瑟琳下跪亲吻教皇的鞋那个举动倒是真发生过的,但目的是为了展现出虔诚的良好品质,表演给法国王室看。而事实上,当时弗朗索瓦一世确实对这个知礼的准儿媳很满意。以及服装做得都好难看。给大家瞅瞅那时候真正的法国服饰是啥样。凯瑟琳的早年大敌黛安·德·普瓦捷出场,这衣服特别像是那种有一圈圈巧克力丝的奶油雪糕,把我看馋了。说起来,虽然这剧格外强调黛安是凯瑟琳的表亲,但其实凯瑟琳的妈作为奥弗涅女伯爵,在法国宫廷里一大堆亲戚,连国王都是她远亲。编剧和设计师都注意到黛安实际上只会穿黑白两色这点是好的。不过真实的黛安打扮并不会像剧里这么花里胡哨,也不会头发一坨稻草般披散着。她一般是在形制简单雅致的黑衣里搭配白色衬衣,缝缀珍珠和银线,头戴一顶寡妇帽。再重复感慨一句,小凯瑟琳这演员也太适合娃娃妆了。然后紧接着看到这幅相亲画像,我当场笑喷。居然用《抱白鼬的女士》,达芬奇要当场复活再吐三升老血。一个十五世纪后期的伦巴第造型是怎么跑到1530年代的人身上的?剧组是真找不到别的画了吗?更何况小凯瑟琳可是真有画像留存的(这么一看演员跟本尊是真像啊)。亨利王子居然不好好来迎接新娘,还自顾自地比武就非常离谱。历史上虽然确实有王室新娘被丈夫怠慢过,但都是到地方后发现新郎还在外地,没赶到,而不是这种明明人就在当场却自己跑一边玩去了。你这别提王室了,连一般小门小户娶亲都不至于这样吧。我非常佩服设计师,重复看了好几遍,终于确定她根本不知道男装在裆部的那个股囊是直接缝在裤子上,而不是钱包一样挂在那里的。这位女士是弗朗索瓦的官方情妇安妮·德·皮塞留,埃唐普公爵夫人。我给这妆造直接打负分。埃唐普夫人是以美貌和聪慧闻名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当时的政治,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后边黛安的台词说她只是床上开放,就把她给看扁了。不过黛安倒确实可能会说安妮的坏话,她俩在政治和宗教上都是死对头。不过弗朗索瓦在位期间,安妮是权势更大的,而且一开始就被定为凯瑟琳的首席女官,所以这里黛安直接要求她让地方的情况不可能出现。黛安对各种人物的介绍大多不符合历史。埃莉诺不愿意跟弗朗索瓦睡这里又是编剧的自我发挥。实际情况是弗朗索瓦不乐意跟埃莉诺睡,因为历史上的埃莉诺长着标准哈堡脸,很难看,而且据她自己说在床上非常“热情”,经常让弗朗索瓦睡不好觉。历史上这位波旁公爵(波旁王朝开国君主亨利四世的爷爷)可一点都不蠢,他作为旺多姆一系的首领成功从弗朗索瓦手里拿回了波旁公国和头衔,在政治和外交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很有水平的一个人。编剧直接把他变成个丑角了,估计也是为接下来继续丑化他两个儿子做准备。吉斯公爵的头衔什么时候是用钱买的?他家是洛林家族的分支,本身就算是一个小国王室成员,凭着很强的政治能力在法国平步青云。后期凯瑟琳可是会被他家斗得难以招架。《凡尔赛》里奥尔良公爵的情人,那个金毛洛林骑士就是吉斯家族的直系成员。小科普,坐在中间那个男孩的儿子就是将来法国内战中的重要人物,圣巴托罗缪之夜的主导者,和玛戈王后有过一段情的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德·吉斯。看到奥斯曼苏丹苏莱曼跑到这儿我都不知说啥好了......对,弗朗索瓦确实为了对付查理五世和苏莱曼结盟,但问题人家苏丹向来是请不动的大神,更不可能就这么跑到到处有人想杀他的基督教地域来啊(况且他真要来法国的话,无论陆路、水路都是得经过死敌神罗控制的地区,脑子有病才会如此犯险)。这难道不是最基本的知识吗?晚上的圆房。我们都听说过古代欧洲王室、贵族会有观看圆房的习俗,但实际上其中很多细节是被严重夸大的。首先床都是有床帘的,而且一般圆房时只会有少数至亲与仆人在帘子外等候,准备看看床单什么的,以确保顺利,不可能不挂帘子还全宫廷甚至外客都在观摩。大家想看比较准确的圆房现场,可以去瞅瞅法国电影《蒙庞西耶王妃》。而且实际上连这都未必是硬性要求,否则阿拉贡的凯瑟琳和亚瑟王子到底有没有做也不会是个历史谜团了。现实情况是,只有弗朗索瓦一世自己坚持要求待在洞房里,最后出去告诉大家两个孩子“战斗勇猛”。这一点是被史料特意提及的,也说明即便在当时的人眼中,他这个做法也让人不大舒服。而编剧如此夸大这一点,可能是不了解、想要荒诞喜剧感、迎合现代人猎奇心态等诸多原因共同作用。科普一下,女上位骑乘式在这种正经的夫妻生活中是绝对不可以的,被当时的宗教视为堕落败坏的行为。我怀疑编剧改动时间线的另一个原因是让亨利能在第一集就跟黛安有一腿。现实当中亨利也是结婚几年后才跟黛安正式成为情人。最后这段拉希玛偷了橘子,让凯瑟琳意识到这个她原本瞧不起的小姑娘有着与她相似的素质的情节还蛮有趣的。之前有很多媒体在看过此剧后将其与《宠儿》对比。诚然二者有相似的路子,但宠儿在黑色幽默的同时依然有对基本历史事实的坚持,而且台词也没有这么轻浮粗糙,所以着实比此剧高明。所以总的来说,虽然此剧宣传时强调自己的历史向风格,但就我预测,从整体故事到凯瑟琳的人设估计都会跟历史差异甚大,又是个浅薄而刻板印象的“大女主”戏罢了。如果真是想贴近《宠儿》,那只能算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但不管怎么讲,亮点还是有的,幽默感传达到了,拍摄节奏不错,尤其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来说应该挺好看,可以推荐给朋友。服化道的话,大家应该已经有数。设计师基本可以说啥都不懂,考据能力一百分打个十分已经算给面子了。比如凯瑟琳出场这套衣服混搭了好几个时代的元素,唯独没有1560年的。不过好在,单纯的设计层面上有些有趣之处,也还能看看。后边几集会接着在这里更新,但基本不会像这集这么细致地说了。 第二集、平行世界的凯瑟琳这一集印证了我之前的看法。虽然宣传时一直用原著是严肃传记当招牌,虽然编剧一直强调历史性,但实际上,此剧真正的观看门槛是——要当它的受众,你不能对相关历史一知半解,而是必须一丝一毫都不了解才行。否则剧情简直就是把各种天雷往你脸上招呼。第二集的剧本弱智到和国产玛丽苏“大女主”基本没啥区别,展现凯瑟琳的聪慧的唯一办法就是让除了她阵营之外的其他所有人物强行降智。幸好小凯瑟琳的演员全程控场,以一己之力把整整一集撑起来了。对法国宫廷的表现连说是过家家都谈不上,完全是一群人在尬演,一本正经地演一群脑残。是的,英国人不乳法会死。太子明目张胆的各种行为也说明主创丝毫不明白宫廷中是有规矩的。现实中太子要是真这么个样,早被亲爹废黜,关进精神病院了。“要意大利有什么用”?????白痴都问不出这种话。当然很明显一点都没研究过当时欧洲政局和意大利战争的编剧确实是狗自作聪明的。这里发散一点来说,虽然我们很容易察觉西方影视剧对东方文化的猎奇凝视,但实际上相同的情况在西方内部的不同阵营间也普遍存在。尤其是英、美对法国和俄国,长久以来都充斥着刻意的歪曲、抹黑(而且还暗含着某种文化不如人而引发的嫉妒心),乃至在严肃的纪录片中都会如此。这甚至都成了一种习惯,不用妖魔化的目光去糟践法、俄,他们就会浑身难受。所以很不幸的是,看完第二集我已经能确定,此剧也是这类作品的一员。这种降智处理的最大受害者就是黛安,这位宫廷中最机敏的女士,完全沦落成了那种烂大街的言情剧反派女二号。居然在剧中想要嫁给亨利,拦着不让亨利和凯瑟琳睡,还没大权在握就嚣张得仿佛华妃,甚至亨利的婚姻带给她的利弊都需要凯瑟琳来提醒。凯瑟琳暗怼了她后,她居然还当众气得跳起来走掉了......而事实上,真实的黛安从一开始就在帮凯瑟琳巩固地位,还帮着她备孕,因为她知道以自己的身份不可能与亨利结婚,而凯瑟琳这样一个没根基的对手才更容易控制。说真的,任何有关凯瑟琳的传记里都有对黛安的详细描述,照着写都不至于搞得这么蠢,编剧难道是倒着读书的?还是说如果真描写一个强大的对手,他就想不出对凯瑟琳该怎么描写了?她和凯瑟琳那些对话中的小机锋,说真的给咱这些早已经在国产宫斗剧中看了不知多少的观众来说,着实浅薄。当然跟以前那些西方讽刺剧中精致而富有深意台词也差得十万八千里。此外,因为编剧是英国人,也就是新教国家的成员,所以也会习惯性地刷自己这边的宗教信仰。比如提前让波旁家信了新教,还让法国太子娶普鲁士公国——历史上第一个新教国家——的公主。且不论那时候的普鲁士非常弱小根本没人瞧得起,法国一个坚定的天主教王室根本不可能让未来的国王娶新教妻子。这都属于特别基础的历史知识。普鲁士公主倒是挺漂亮的当然,零零散散的魔改历史情节数不胜数,我就稍微举几个最明显的。从最一开始,说美第奇家失宠了就是扯淡。实际上这时候美第奇家族依附于神罗,被封为佛罗伦萨公爵,已经坐稳了统治者的宝座,地位空前强大。而凯瑟琳的姑姑克拉丽切这时候被暗杀就更是扯上天了,因为她早就在凯瑟琳被抓进修道院期间难产去世了。况且明明第一季凯瑟琳还说自己孑然一身,这时候怎么又知道有姑姑了。其他女士都是侧骑马,而凯瑟琳却套着裤子跨骑......稍微搜一下凯瑟琳的文化贡献就会有海量的文章告诉你,古代西方女性不跨骑,之前的法国女士都是横坐在加装了椅背和脚踏的男式鞍上,而凯瑟琳嫁进来后推广了女士侧骑鞍,让女性能够自己的方式策马飞奔。编剧是真的连最最基本的一点研究都懒得做啊。凯瑟琳请国王给亨利另娶妻子也根本不是这时期的事,而是很多年后因为亨利成了太子,凯瑟琳一直不孕,对国祚传承有危险所以才发生的,其中有一条清晰的逻辑链。然而编剧显然并不明白这点,所以在太子还活得好好的,亨利有没有娃根本不打紧,况且凯瑟琳才刚刚嫁进来还没那么急切地需要生孩子的时候就提前放出了这个情节,实际上逻辑不通。此外历史上的弗朗索瓦是一个很有风度,尤其对女性颇有同情心的人,所以凯瑟琳这番表演才会让他动容。而剧中这位看不出什么绅士做派,只是个女人一哭就脑子混乱的傻瓜大叔。呵,借种生子又来了。我就这么说吧,凯瑟琳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事,她最大的敌人都不认为她在这方面有污点。编剧也就欺负死人不能说话,离了这种低级噱头就不会写剧本了。再做几个服装小科普吧。年长凯瑟琳和拉希玛戴的是十六世纪后期在西欧流行的心形女帽attifet,黑色简单款可以作为寡妇帽。不过剧中这个形制年代太晚了,跟发型明显对不上。以及凯瑟琳转到侧面后我才发现设计师做的是这种帽子在十七世纪初的荷兰出现的一种变体。黛安和凯瑟琳戴的这种头饰其实也是现代影视剧对attifet的改编,很多设计师虽然爱用它,却压根不知道这玩意儿是用来搭配桃心形发髻的,而不是这样像米老鼠耳朵一样跟简单的披发和梳得很紧的发髻结合。凯瑟琳的这两件羊腿袖、大裙摆的衣服,挺漂亮的,也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形制,只不过是四十年后的流行款式。克洛德公爵夫人凯瑟琳的次女,洛林公爵夫人克洛德就是典型的这种装束。当然著名的小女儿玛戈王后也该这样打扮。是的,凯瑟琳等一众意大利女人都没戴上这种标准的意大利式帽子,埃莉诺一个法国王后倒戴上了,无话可说。黛安的这件黑白格子大帽,在另一边法国拍的黛安传记剧《首席情妇》中也出现在了饰演她的阿佳妮头上。黑森方伯夫妇像然而这帽子是照着一位德国女士的画像做的......德式女装,尤其上图的这种萨克森风格完全是另一个体系了。等到真要展现德国女士的画像时,画中人却又是一身十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装束。呵而且这像还有可能是小时候的玛丽·德·美第奇.......这个剧组是真的懒到连找一张对劲的画像都不愿意。本集比较有趣的地方是设计师开始在凯瑟琳的衣服袖子上进行发挥,做了些比较现代时装色彩的造型,还是挺好玩的。虽然好不好看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