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价海报剧照

万物有价HD

  • 杰夫·昆斯,GeorgeCondo,格哈德·里希特,NjidekaAkunyiliCrosby,MarilynMinter
  • 纳撒尼尔·康

  • 纪录片

    美国

    英语

  • 2018

@《万物有价》相关影评

对艺术了解很少,我露怯。

拓宽视野边界,我很享受。

观看的过程中,我似乎做到了不去思考,而是去观察,不用匮乏的语言去限制所看到的一切信息。我能做到也许是因为在我还未消化信息时,它已经闪过,只是在我脑海里浮现了一瞬,轻轻略过,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受,语言确实是限制的、局限的,但不通过语言,我们能明确一切吗?至少我功力尚未达到。

这种纪录片是我第一次出神且入神地看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它是有剧情走向的,有主人公意向的,有立场碰撞的。艺术家、艺术经销商、艺术评论家、艺术品艺术收藏家、博物馆,这些个体、这个群体,也许他们有相互排斥,鲜明的观点被拉近,在镜头里,碰撞,在片末,导演似乎有意让他们走向和解、相融,甚至达到密不可分——艺术品被艺术家创作,被经销商买下然后被拍卖,流转到收藏家处,收藏家最终捐赠给博物馆。艺术品不被展出或是拍卖,它要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让世人欣赏到?被埋在博物馆这样的“坟墓里”,商人认为不能实现它的价值;而艺术家认为博物馆恰恰是文化的传承者,是个能存放长久的透明容器。

艺术家似乎是不愿用金钱评判自己的作品,“金钱的肮脏的”。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竞拍的视频片段,艺术家似乎并不在意,艺术品与拍卖品是处于平行位置的,不理解、不在乎、不接触。商人说“我喜欢你以前的作品”,艺术爱好者说“你从来没变”,艺术家对这两种态度的喜恶不言而喻。

收藏家了解艺术品的价格,却不清楚它的价值。也无法回答如果艺术品被完美地复制,它的价值还存在吗。片子是嘲讽,收藏家也在自嘲。

当然主题即是嘲讽,这一切创造出的金钱不过是泡沫。如果作品是作品本身,艺术家创作的到底是什么,收藏家、竞拍者、经销商追求的又是什么呢?如商人所愿,泡沫越来越大,只要不去戳破就可以吗。

泡沫即是凝视球,映射的是另一个怪诞歪曲又真实存在的世界。

抽象的语言,抽象的记录,抱歉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