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世界海报剧照

分形世界已完结, 全11话

  • 小林优,花泽香菜,井口裕香,津田美波,宫本充,浅沼晋太郎,堂坂晃三,宫下荣治
  • 山本宽

  • 动漫

    日本

    日语

  • 2011

@《分形世界》相关影评

{声明:本人在2009~2012年里忙着看学术著作,只有周末有空看动画;2012年~2014年忙着复习90年代~新世纪初的ACG(游戏主要为欧美的)——因此最近才刚发现这块没有雕琢好的宝玉(也是由于她一直都被丢在角落里\_而没注意到)}首先,我要大声喊道:我在国内的网站上没有看到哪怕一篇说到重点的影评;在外国的网站上的,虽没有彻底检阅过,不过乍看上去好像也没有。目前已阅的影评,无论是褒是贬的影评,都太过于业余……我的这篇影评是要将自己\_目前分析出来的《Fractale》好的部分\_尽量说清楚,并尽量地悉数出它的缺陷。{PS:请不要轻易质疑我的影评能力,我看过的动画的系列数目\_或许比你看过的电影的数量还要多,我看过的电影的数量\_可能超过你所看过的TV的集数的总和。虽然我极少在网上发表影评,但还是请别轻易对这篇影评进行回复——无论你是打算支持还是反对或者补充,除非你真地看明白了并且思考了很多。虽然我清楚地预感到\_几乎不会再有人来关注这部动画在豆瓣上的影评了,但还是要这么说清楚。}好了,正话开始:总体影评:《Fractale》(分形/碎片)毁于:(按照严重性排列)1st:最后四话太~太~~……~~过于具象化!吐槽:就不能做得朦胧点么?尤其是最后一话,居然只有一个幻觉的桥段!!!完全是在开国际玩笑~!!!;2nd:大量重要桥段的配乐跟该桥段的属性不契合!吐槽:尤其是THEME实在是大败笔,配乐鹿野草平真是大失败了一回。不,应该说压根就不该请他来。看完第一话之后,我就开始怀疑这部动画是不是毁在配乐上的。看完之后,反复检查都找不出哪怕半首深入灵魂的乐曲。拜托,这可是哲学漫哎~!监督山本宽当时是不是听觉不自由(简言之为“聋”)了?只有如此一般的配乐,也敢来一回与众不同,完全就是作死嘛~;3rd:监督在中后期的不断失误……!4th:,以区区11话来完结这么庞大复杂的故事,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把所有的观众都当成是作家或者漫画家了么?!山本宽既然当初扬言监督不利就引咎退隐,关键的时候却还是掉了链子。不好好学习自己的偶像庵野秀明:在收入惨淡的时候自掏腰包,尽量用低劣的画质来描述出优良的内容。就连耍痞的胆量都没有~~,实在是太窝囊了,还把东浩纪给害惨了~。得承认:山本宽真地算是尽全力了吧,他一下子垮了太大一步了,这么好的剧本和人设全都被平庸的配乐和监督给毁了。不少网上的影评者总是强调这部动画的节奏有问题,我要说节奏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由于BGM不合适,因此许多重要的桥段\_没有给予人眼和人耳足够强和足够多的诱惑(甚至还达不到及格的水平)。也就是经常让人眼和人耳\_对画面和对话不够关注、或者来不及接受画面和对话中的信息,于是产生了节奏不对的感觉。发现不了问题出在配乐上,居然还有人说配乐不错,乃是由于本国人的音乐智力从古至今就偏低(中华民族经常被谑称为“没有音乐的民族”,很多人都知道并承认这点)。拜托,这部动画的严肃性不低于《新世纪福音战士》,回想一下《EVA》的配乐吧,《EVA》的成功本来就跟配乐很有关联……THEME居然不是具象音乐,而使用\_连合奏都几乎没有的歌曲——配乐可以自裁去了;最后一集的几个重要桥段的画面和声音居然都清楚得要命~,真是太要命了呀~~~;没有刻意做得模糊的画面,以致于没有让人脑产生哪怕一点点不适应的晕眩(产生适量的晕眩才能放大震撼感,就好比做甜点时加点苦涩的盐\_会使味道更好);也一点都没有沧桑感(后面的内容中会间接说明为什么需要沧桑感);一点爆炸性的效果或者慢性“毒害”都没有;——监督可以自裁去了……这部动画中的众多需要恐怖元素的桥段\_缺乏恐怖气息,因而对神经的刺激度降低了一大槽,引发不了大脑强烈兴奋——即太河蟹了~。最后一集赐予观众的绝望体验\_也太小儿科了,90年代的二流动画赐予观众的绝望体验\_都要比最后一集赐予观众的要强烈得多……{PS:虽然90年代是人类艺术的巅峰时期,随便捡一块都是宝藏;可同时代的好作品赐予观众的绝望体验都没小儿科到那种程度~}在给予人希望之前\_先要让人有种无药可救了的感觉,在给予安慰之前\_先要使人陷入恐慌的深渊……——(艺术片/剧)主流模式的顺序应该是:安详-黑暗来袭-恐惧-{这三者的顺序可以颠倒,只要用得好就行}-疯狂(很可能是让观众愉悦的狂热/迷幻)-精神分裂式的朦胧(一般都是抽象化的或者超现实主义化的)-悲伤-希望-躁郁(巨大的压抑唤起追求自由的本能以及由此本能激活的破坏欲)-{以上几项可以随意排列,只要用得好就行}-解构主义式的扩散&延宕-幻象Ring断裂(即意义扩散&延宕的结束)-回归安详{最后这几项的顺序基本上是不可以更改的,不过可以附加一些成分,尤其是恐怖片/剧}——这个时代还有监督能把握得住这种技巧么?这个模式是按我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大体上跟国外的前辈们总结出来的吻合。我看到有人说《Fractale》老套,还有人说她复古。她既不是老套也不复古,艺术片/剧的主流模式就是这样的,是根据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还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只不过山本宽非但没有用好而且还遗漏了不少元素。还有:这个时代的监督再也没有痞的气概了,这种摆明了需要痞才能经典的动画\_居然没有一点点痞的成分~。就跟《丹特丽安的书架》一样,由于缺乏朦胧感而白白丧失了一大捆轰击人类内心的大好机会……。{PS:谈到《丹特丽安的书架》,我就想起了该剧中的辻陽的配乐——十分经典,可惜是在这种监督得一目了然的一塌糊涂的动画中(从第二话就烂了的动画,还可惜了那么好看的原著)。辻陽大叔的运气就是这么背,明明是一位出色的配乐师,却常赶上失败的剧。强力推荐网友去欣赏他的曲子,在同时代的音乐家中算是比较出色的了,就是不太有名而已。}看来这几年的动画唯一能算得上杰出的只有《来自新世界》啦~别跟我提什么《进击的巨人》之流的,在专门研究MAG(日本ACG)的人看来\_那只是一部大众作品而已。也不是说它不好,只是大众作品确实很难能列入经典之栏~。MAGN文化跟流行扯不上关系,霓虹人把MAGN看成是严肃文化。虽然动画已经商业化了20年,但还是很严肃的。如今每年出的动画就算主要都是卖萌、提供Service、卖腐或者百合的,但还是断断续续地涌现出严肃的作品。缺乏经典动画,主要还是因为大师们纷纷逝去或者衰老了。动画在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还有点后劲,到第二个十年就真地不行了……(别说动画了,就连成人片都不行了——跟动画一样,演员越来越好看,但是剧本和人设……)动画对于日本人的份量\_就跟电影对于西方人的份量差不多。动画比电影更具有表现力和细腻度,而电影则能达到更强的意境(毕竟是真人的嘛~,眼神和表情的真实度明显胜过二次元人物的,感觉这好像是废话)。极端的悲剧或者喜剧,用电影是拍不出来的,只有用动画才能做得出来。我看到有人说如今的动画就是用来追的,实在是很无语。造成感到如今的动画是用来追的错觉-的原因\_主要是两个:一、这个时代正巧是技术发力的时代,而不是艺术发力的时代,也就是艺术的大萧条时期;二、80年代~90年代,是当时已有的技术和艺术共同达到巅峰的奇迹时代(下一个交汇时代可能要再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拿如今这个时代跟那个时代作对比\_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怎么看这个时代都会觉得很不顺眼。而下一个艺术时代很可能正好会赶上技术萧条,如果是这样,那么还是没法超越80~90年代的那种辉煌——也就是说,就算艺术重新发力了,可能还是会看着不太顺眼。{PS:(如果想尽快看完影评就别看这段了,直接跳过去看部分分集影评,这一段不属于影评中)不过我有想过,如今貌似已经没有一个国度在崛起了,难道人类真地进入衰落期了么?说本国在崛起的人就省省吧,本国没有像样的科学家或哲学家或艺术家或工匠或者企业家、……,几乎一无所有,而且连杰出的悲剧都没有了。去看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吧,虽然很幼稚,但确实很有道理。一个还未强盛就被糜烂的喜剧浇筑得僵硬掉了的国度,能崛起那才怪呢~。一战之后,欧洲衰落,美国和苏联崛起;二战之后,欧洲打残、苏联半死,美国强盛至极(冷战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美国获胜,另外一个结果当然就是核战争啦~);70年代之后,美国开始衰落,日本开始崛起;如今,变得越来越富有的全都是明显不能羽化的幼虫,无论长多肥都是没用的……希望能有某个国度忽然崛起吧,只要能让人类文明继续繁荣昌盛下去,谁赢都无所谓,反正都是人类赢了……嫉妒和仇恨、竞争和战争、掠夺和屠.杀.、蚕食和征服、争取权利以及获得独立、……所有的这一些不过是为了让人类经常锻炼,从根本上来说\_就是为了实现物种优势的保持和进化;但也不能太过……}部分分集影评:第2话:我认为,第二话是整部动画中最好看的一话~如果人物设定为:Fractale(Nessa)的记忆跟本尊(Phryne)的记忆有混淆,那么就有意思了。看来编剧并不是追求完美的人~ Phryne虽然并不认为Nessa是她的分身,实际上Nessa确实是Phryne的Fractale(Fractale既有分形的意思、还有碎片的隐含意味)。第2话其实是很浪漫的,Phryne的内在世界中的自己-Nessa\_在喜欢的人面前表现得完全跟一个孩子一样。一点点卖萌或者恶趣味的感觉都没有,而是非常地温馨……真不知道批评第2话的人的认知系统是不是出了问题~第7话:第7话(表面上是自然主义者,实质上彻底活在Fractale的世界中),当那个幻想乡彻底失去了幻象,就变成了空荡荡的混凝土建筑群。仔细想想,我们的世界的大都会不就是这样的么~。另外,我记得我小时候在看到房地产商制造的“鬼城”之时,产生过\_用精神力量造成一个幻想乡-的想象——在精神世界中的大都会,但在现实世界中仍然只是空荡荡的“鬼城”。估计编剧或/和监督有可能是在90年代见到了一大堆的烂尾楼之后,跟小时候的我一样\_在“能指&所指”还有意象上产生了迷失(就是人脑对于外来信息的错误翻译——神话的出现与这种迷失很有关联),于是想出了这么一出的吧。真不明白编剧在这一话中体现出的卓越的想象力\_为什么没有被人大为称赞。最终话(第11话):最终话中,出现的Fractale的世界的神(偶像)\_是一个喜欢跟玩具兔子说话的精神分裂者,玩具兔子拥有了其灵魂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玩具兔子才是其灵魂的主体部分。其实本尊(此处不单指Phryne)才是Fractale,人类的本尊都是Fractale-是客体,而Fractale才是主体——于是有了Fractale是肉身的灵魂这一说。既然“对话”是存在的,那么Fractale(Nessa)的记忆跟本尊(Phryne)的记忆有混淆就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编剧的这一疏忽造成了不少遗憾呀~{这种精神分裂的学说,早在电视出现的那个年代就被学者提出了——沉溺于电视中的世界的人,就是处于精神分裂状态中的。正在扮演着网上的身份的人(包括现在的我)也正处在精神分裂的状态中。Fractale出现的时间不该定在了22世纪,应该起始于20世纪下半叶\_才对。我们的世界中的偶像其实也是这么一个形象,“玩具兔子”有很多种:从前是电视、游戏机、……,后来则是融入网络的媒介-PC、Mobile、Tablet、……Fractale的世界(暗指信息革命之后的世界)的人们都变成了“喜欢跟Fractale对话”的精神分裂者。Fractale象征在虚拟世界中的人类的碎片/分形。引用(最后一位人文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遗作《人论》(1945年出版,作者于同年逝世)中的名言:“随着人类象征性.生活的进步(或者翻译成‘拓展’),物质(构成的)现实(世界)似乎在成比例地缩小。人们没有直面周遭事物,而是不断跟自己对话。他们把自己完全包裹在语言形式、艺术形象、神话象征或宗教仪式之中,以致于不借助人工媒介\_他们就无法看见或了解任何东西。”动画中:人们由于彻底自由而完全失去选择的权利,甚至于自由思考的权利……有人说,《Fractale》中的世界很像是共.产.主义世界。其实那应该是民.主.世界的极端吧,一切都不需要了、一切的需要也都不必要了,只需要娱乐就行了。还记得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么?我们的世界中:人们基本上只会娱乐了,脑袋里几乎只有与H相关的内容,就算对H已经厌烦,其实是由于找不到更强的刺激了……动画中:被解构的事物留下了碎片,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妨碍着人们的幸福:家庭被解构了,碎片却继续限制着孩子的快乐;城市被解构了,人们却在虚拟世界中流连忘返于花街柳巷;社会被解构了,群众却被教会变成了人偶……在我们的世界中:媒体就是教会……提供给Fractale容身之所的媒介并没有错误错误的是我们让Fractale成为主体\_而使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成为了客体编剧虽然有疏忽,但还是挺认真的:少女的年龄是16岁,由于受到刺激\_使得灵魂封闭于10岁之中——这一设定也是很有用意的(不管东浩纪没有没说过,这是很显而易见的故意而为,如果换我也会将其设定为14~16岁之间,不过我更喜欢用14岁)。人的人格在16岁成型,也正是在16岁受完“爱”(现实中的残酷信息)的第一次反馈(大多数的人在14岁之前一直都处于前馈状态,少数人早熟、少数人晚熟)。Phryne受辱只不过是隐喻罢了——象征人在成熟的过程中受到玷污。为什么封闭于10岁之中(设定为10岁可能跟编剧、监督或者人设师的个人经历有关)——请注意是“之中”,也就是一直都困在时间里,不断回转着。由此衍生出\_不断有Phryne被复制出来-的这一剧情。失去灵魂的“16岁少女”就是我们这些经历了信息革命的人呀~,我们这些人的Fractale困在在时间的牢笼里:过去被不断复制着;我们这些人的本尊变成了空壳;那个最初的Fractale(最宝贵的回忆-碎片-影子-分形)是我们最珍爱的,也是最让我们悲伤的;当“我”与那个原型融为一体时,产生的就是“神”……{PS:本人从小就觉得少女应该是阳性的-即精神性的,没想到东浩纪这个OTAKU跟我想的一样——其实本人也是OTAKU,光是二次元世界的恋人就有过不下5个}这个“神”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继续沉溺于Fractale的世界中,而另一种则是Fractale回到了现实的世界中\_与“肉体”融合。如果是我,我是很残忍的人,我肯定只会让年轻人有机会回到现实的世界……(事实上也只有年轻人才具有这种神奇的可能性)最后一话中,监督搞得一点困惑或者悲伤的成分都没有,配乐也没有提供任何震撼感……惟有大哥大Sunda死去的时候还有点感人……“神”苏醒过来的时候,画面太平庸了,就算是用黑白画面都比那要好看得多:该剧情宛如梦境一般,但动画中的那一幕居然能做得糟糕到那种程度,实在是佩服之极;;就算是只有男主的声音和发光的泡沫都比那一幕要强10倍;山本宽先生您老可真是用心呀~。同样的佩服还出现在《丹特丽安的书架》的最后一话中过:第13话中高潮的那一幕哪怕画面是天空或者云层、剩下的就只有语音和寂静的BGM\_那都比动画中本来的模样要强上10倍。如果是我,《Fractale》最终话中的最感人最梦幻的那一幕,应该改为:从外边照进来的光\_留在了阁楼歪斜的天花板上;“神”的眼睛出现——纯洁的虹膜、剧烈收放的瞳孔;镜头切换至男主茫然的脸的一部分(不能是全脸);镜头游离于二人的脸、手、胸……音乐播放器掉落在地时,镜头拉近到它——那首《昼の星》;男主响烈的脚步声(由于镜头接近地面么~);在房间里的人影……;《昼の星》结束,切换为很安详的音乐;画面飞出房子;远方的天空;不断攀高,配乐正好进入第一波高潮,直到进入外太空;那片花园的侧底;镜头进入那片花园,配乐进入第一波示弱;哭泣中的“神”说出了自己当年的期望……;镜头拉远,看到了地球和附近环境的全貌;落下银幕;如今的“神”带着懵懂表情的脸,接着微笑了,说了两句感人肺腑的话……;银幕再次落下;非常寂寞-Solitude式的落幕曲——Fin这样才能成为神作嘛~,看看我这个在艺术很落后的国度的菜鸟都懂得一点门道~虽然把《Fractale》数落得一塌糊涂,但我还是承认这是一部不错的动画,至少比一般的动画要好看得多。配上本人精湛熟练的脑补,观赏的时候也还是挺享受的……